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主明疆-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卓轩不假思索道:“当然!皇上虽是天下至尊,却与我一样,都是男人。”

    绿萼非常高兴,兴奋的道:“姐姐曾与我谈及当今圣上,她虽未明言,但我知道,她此生的夙愿便是成为皇妃。”

    卓轩平举右手,接住一片飘零的黄叶,“天子的女人很多,与众多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将来未必幸福。”

    绿萼想了想,幽然道:“我是密云人,兄弟姊妹多,家里穷,父母迫于无奈,四年前将我姐妹二人卖入常德府为婢。姐姐若能成为皇妃,我们此生便可不再为奴为婢,家里也能过上好日子,否则,终生为婢,何处是我姐妹二人的归属?”

    “可······宫廷险恶,一入深宫,是福是祸,尚难逆料。”

    “管他呢,精彩过了,即便为此遭受祸难,又算得了什么!”

    卓轩很惊讶,绿萼小小年纪,就发出这般人生感叹,当真令人感慨不已。

    “或许你说得对,世上有的人喜欢知足常乐,不求大富大贵,但求随遇而安;有的人则总想登上最高处,宁愿把漫长的一生浓缩,换来瞬间的绽放,就像烟花那样,缤纷虽然短暂,却无比璀璨夺目。祝你姐姐心想事成,福报不浅,如银汉那般,既绚烂,又长久。”

    “谢先生吉言!”

    方嬷嬷在几名小丫鬟的簇拥下出了垂花门,高昂着头目光朝下扫视两排少女,沉声道:“点到名字的八人即刻登车,随长公主入宫。江筱筠、靳芳······袁菲。”

    唐薇落选了,卓轩刚送上祝福,转眼就被打脸,心里有分莫名的尴尬。

    绿萼颓然倚窗,黯然目送姐姐随其他落选女子返回内院,然后盯着方嬷嬷,狠狠咬咬牙,传递出无声抗争的信息。

    黄昏将至,楼内平添一分早来的暮寒,窗外秋风转劲,劲风过处,洒下成片叶雨。

    入选的八名女子分成两班,分头登上两辆马车,等待片刻,就见自垂花门内涌出乌泱泱一群女人。

    卓轩明白,常德公主必在人堆里,那里没有帷幕,却有人墙,尊贵的公主来去如梦,了无影踪,卓轩依然无缘目睹一代御姐的绝世风采。

    人群移向一辆华丽的马车,几乎遮住了整条游廊,但见华丽的马车车帘微动,随即人影一晃。

    那应该就是常德公主的身影,即便只是个身影,也是那么的不近俗尘,如电光般一闪即逝,偷窥的男人根本无暇将其尽收眼中。

    常德公主长得好看么?本想大着胆子问问绿萼,瞥见小丫头倚窗黯然神伤,就轻叹一声,独自回到书案边。

第284章 宫廷深几许() 
常德公主入宫,皇后、杭妃几乎同时出迎,后妃之间的明争暗斗已至白热化程度,竞相隆礼拉拢常德公主,让后者有点受宠若惊。

    “济儿,快给姑母见礼。”杭妃笑盈盈的道。

    “姑母万安。”朱见济躬身行礼,礼仪姿势非常规范。

    皇后暗中扯扯皇太子朱见深的手臂,朱见深立马致礼道:“姑母万福。”

    常德公主颌首,冲两个侄儿都报以和煦的微笑,细微的血缘差异还不足以让她在皇太子、皇子之间做出亲谁疏谁的选择。

    皇后近前拉住常德公主的衣袖,“请姐姐移步坤宁宫一叙。”

    “这不太好吧?”杭妃一路咯咯咯轻笑,快步抢至常德公主身边,牵住她另一只衣袖,“皇后殿下,这里离未央宫近,臣妾可近水楼台先得月。”

    常德公主可不想夹在皇后、杭妃之间疲于应付,吩咐随从赴坤宁宫、未央宫献上节礼,告辞道:“还要去给二位皇太后请安,今日不便,不如改日再叙。”

    面对皇后、杭妃的纠缠,常德公主尚能从容脱身,令她深感头疼的却是慈宁宫的主人皇太后。

    奴婢出身的吴氏因一夜情而成了宣德皇帝的女人,这样的经历注定会让她成为深宫中的一粒微尘,宣德、正统年间,吴氏身为皇妃、太妃,多数时候都是隐居于宫外,从不涉足宫中事务。

    不料天道循第,风水轮流转,朱祁钰突然做了皇帝,吴氏的好日子终于来了,被尊为皇太后,迁居宽敞、雅致的慈宁宫不说,还成了阖宫之人争相巴结讨好的对象。

    后宫有皇后、杭妃她们管,还轮不到老一辈人操心,吴氏也不擅长打理后宫事务,所以,她乐得安享清闲,然而,她可以不管事,却不能不说话,身为当今天子的生母,每说一句无心之言,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难得你有心过来看望哀家,哀家上了年纪,近来总想着几位故人,曾几何时,顺德、常德、郕王都是孩子,你们三人常在一起陪伴太皇太后,偶尔结伴前往哀家住处问安,那时看见你们亲密无间的样子,哀家高兴啊。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你们都已成年,而今各有家室,天各一方,哀家再也见不到你们姐弟三人同时现身的情景喽。一年上头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节日,哀家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难得见上一面!唉,紫禁城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一片树林围住慈宁宫,外面的景致什么也看不到,哀家仿若林中隐者。”

    听得此言,慈宁宫首领内侍的小眼珠滴溜溜一转,暗中冲其他内侍努努嘴,于是,殿中有人悄然退去,不久,外面响起一阵砍树声。

    吴氏有些耳背,对门外的“坎坎伐檀”声恍若未闻,饶有兴致的谈起常德府门外的的那片树林:“听说常德府便位于一片树林之中······”

    慈宁宫首领内侍的小眼珠又开始滴溜溜乱转。

    常德公主心头一紧,她可不想看见自家树林无辜遭殃,急道:“那片树林是······当年皇祖母命人植下的,日久成林,而今臣睹物思人,时常想起皇祖母的音容笑貌。”

    “哦,哦,哦······”因上了年纪,吴氏脑子不大好使,神色中有分困惑,“太皇太后她老人家驾鹤西去快十年了吧?那片树林······”

    首领内侍眼睛睁得滴溜溜圆,焦急的等待皇太后把话说完,从而决定那片树林的命运,常德公主赶紧起身,告辞道:“皇上已在乾清宫备下晚膳,臣不宜耽搁太久,就此告退。”

    “哦,哦,哦······这便走啊?”吴氏谈兴正浓,见常德公主已在行礼,不禁失望的叹口气。

    与脑子略显糊涂但说话管用的皇太后吴氏不同,上圣皇太后孙氏头脑清醒,地位尊崇,但她的话不具任何影响力,每逢宫中迎来盛大典礼,她都会被抬至显赫位置,发表一些礼节性讲话,讲完之后就被束之高阁,事后连水花都不会溅起一朵。

    尊崇的地位完全虚化,亲生儿子幽闭于南宫,亲孙儿储君地位即将不保,对此,她却无能为力,只能清心寡欲,每日与青灯古佛为伴。

    “臣参见母后,恭请母后圣安。”

    当常德公主踏入咸熙宫后,亲生女儿的问安声仍不能唤醒装睡的上圣皇太后,孙氏依然跪在蒲团上,默默诵经。

    “母后的心可以虔诚礼佛,身却无法远离深宫,东华门之外,还有一个叫南宫的地方,那里的主人不该被母后遗忘。”

    孙氏的头微微一动,这是常德公主进来后,她的身体做出的唯一一次反应。在她看来,遗忘上皇的不是她这个上圣皇太后,而是满朝文武大臣,人心不古,肇始于庙堂之上,南宫的一池秋水应能测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受尽冷落的上皇已成了过去的符号性人物,而今在朝中君臣妥协时不具备任何利用价值,谁会关注上皇的境况?

    “还是多关心关心东宫的主人吧。”

    孙氏终于开了口,却未能让常德公主如愿。孙氏说出此番言论是基于形势比人强的现实考量,当初正统皇帝北狩后,赶在监国的郕王登极前,她与朝中重臣秘议,以诏敕册立朱见深为皇太子,一帮老臣既然参与了合谋,就得替自己一世名声着想,不便做个反反复复的小人。

    而且,眼下朝中的确有许多老臣在替皇太子发声。

    “臣以为,南宫为先,东宫为次,上皇的礼遇恢复正常了,皇太子的储位自能无虞!”

    母后的淡泊令常德公主深感失望,而孙氏接下来一心向佛,超然物外的姿态,令她更加失望。

    常德公主明白自己是在枉费唇舌,不得不作礼告别自己的母后,孤身前往乾清宫,以期在景泰帝面前做最后的努力。

    一代御姐,与各地皇室宗亲暗中多有往来,但皇室宗亲若暗通信息,合谋紫禁城里的大事,那就犯了大忌,她断然不会走这步臭棋。

    投身于苍茫的暮色中,常德公主一路冥思苦想,盘算自己兜里是否装有好牌,算来算去,她遗憾的发现,在朝中百官集体失语的当下,她只有亲情牌可打。

第285章 姐弟之间() 
乾清宫膳房内并无璀璨的灯火,数点烛影摇曳,不算明亮的烛光,映出两张略显陈旧的膳案,膳案上只有五样膳食。

    自登极以来,景泰帝第一次在宫中设宴款待自己的皇二姊,于他而言,今晚膳食标准还是超规格的,对常德公主而言,却未免过于简陋。

    近侍宦官王诚一个劲的提醒景泰帝:“再过一个时辰,陛下还要赴文渊阁与内阁阁员商议军务,望陛下节制饮酒。”

    景泰帝撵走了王诚,也撵走了所有的内侍与宫女,独留下姐弟二人相对而坐。

    夜色吞没了整个紫禁城。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中秋夜,景泰帝的内心依然遭受着政争余烬的炙烤,竟忘了与母后一同赏月,也忘了去坤宁宫、未央宫享受天伦之乐。

    时至今日,他仍要与臣下斗嘴,他还年轻,城府不深,理想化的目标设定如烈焰般焚心,令他如一台开足了马力的机器,飞速运行,只想尽快到达离目标触手可及的地方,为此,他甚至背弃了“事缓则圆”的古训。

    不过,刚刚与一帮老臣就是否怀柔瓦剌人斗罢嘴,在即将投入更加激烈的军事策略争论之前,他还是打算与从不轻易入宫的常德公主独处一个时辰。

    二人彼此以家礼相待,只论姐弟,不论君臣。

    “姐姐今日带来了八名女乐,但愿能让弟弟赢得片刻之娱。”

    就在景泰帝举盏相邀之际,常德公主抬起右手,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八名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的少女款款入内,踏着外殿教坊司乐班奏响的宴乐,齐跳《观音舞》。

    明代前期的宫廷舞乐以雅乐为主,“乐与政通”,兼具“教化”与“政宣”功能。每逢盛大庆典活动,教坊司必献上《平定八方之舞》、《抚安四夷之舞》等,场面壮观,气势恢弘。

    然而,大明在恢复华夏正统文化的道路上刚走过八十余个春秋,宫廷雅乐便与起源于宋代的程朱理学一道,逐渐遭世人抛弃,步入穷途末路。

    这样的变化并非源于文化上的世代更替,而是因为世人早看透了,教化太假,庙堂之上负责教化的人集体堕落,他们无法教化自己,焉能教化天下?

    于是,民间宴乐兴起。所谓宴乐,就是俗乐,往往伴以俗舞,《观音舞》便是明代极负盛名的宴乐宴舞之一,教坊司亦有以跳《观音舞》驰名的舞着,但与现代人想象的不同,教坊司舞者都是男性,鲜有女子。

    以往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