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主明疆-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

    卓轩取下十个银锞子捧在手里,一点都不觉得沉,转身命舒展鸿放下首级。

    “五人合立首功,二十两银子每人应得四两,展鸿,当场分了。”

    舒展鸿利索的接过银子,让田大、田二、牛贵各取走两个银锞子,只留下四个,那是他与卓轩共有的赏银。

    这个时代,四两银子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足以用来娶一房媳妇,故而田氏兄弟、牛贵捧着银子,激动得想哭。

    林峰提醒道:“卓轩,依照常例,伍长可多得赏银,其余四人合分十两即可。”

    “林把总也看见了,今日属下五人各有分工,形同一人,不便分出彼此。”

    那边郭嫣重重哼了一声,“装模作样,笼络人心!”

    林峰看看卓轩,再看看吕良,面露难色,“吕良、郭嫣、卓轩合力击杀贼寇一名,记第二功,赏银······”他有些犹豫,没有往下说。

    郭登捋捋长须道:“郭嫣本该呆在耳城,不可领功。这第二功只能记在吕良与卓轩头上。”

    “赏银······”在郭嫣的厉目注视下,林峰久久没能说出赏银的分配方法。

    许贵脸色一沉,喝道:“林峰,你这是为何!依照赏例,二人合击贼寇,毙敌者当领八成赏银,另一人只取二成。”

    什么!吕公子只取两成,才四两银子?

    郭嫣一听此话,肺都快气炸了。想自己方才和吕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流了一身的汗,却让卓轩这个没怎么费力的家伙轻轻松松摘了桃子,这还有天理吗?

    不料卓轩意识到自己要同吕良分赏银,就不再客气了,朝许贵礼道:“许将军,属下有一事不明,砍下鞑贼头颅者有赏么?”

    许贵一凛,“不错,斩下鞑贼首级者应得二两赏银,从你二人的份例中各取一两。”

    有没有搞错,吕公子才得三两银子?姓卓的,姑奶奶跟你没完!

    郭嫣咬牙嘀咕道:“此人见利忘义,只会抢功争赏银!”

    舒展鸿正为自己又将得到二两赏银而暗自高兴,猛听见郭嫣的恨言,就愣在那里悄悄看向卓轩。

    卓轩却是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郭登皱眉回望郭嫣一眼,然后从人丛中找出陈密的身影,匆匆一瞥,随即再度回望郭嫣,脸上掠过一丝怒意。

    都是你举荐的好人!

    郭嫣自知陈密方才的实战表现让她跟着丢脸,就心虚的垂下头去。

    郭登转视林峰,“我大同守军不缺人,缺的是能打的狠人!本官今日亲眼看见了,吕良能打······”淡淡瞥一眼沈固、陈皋两人,续道:“卓轩也能打!林峰,他二人可任何职?”

    “回总兵官,此二人堪任队长。”

    郭登抚须凝思,一旁的沈固盯着卓轩,目光里略带深意,陈公非常认真的看了卓轩一眼,陈皋则悄悄隐在一群军官中,不再露脸。

    霍暄不知何时离开了。

    方善犹豫道:“卓轩能打,只是他的年龄······”

    不待方善把话说完,郭登点头道:“言之有理,这小子年龄太小,担子压轻了可不行,那便让他做个哨官吧。”

    方善顿时瞠目结舌。

    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这小子一跃而为哨官,职位相当于卫所军中的百户。

    娘的,坐火箭也没这么快!

第80章 往事钓沉() 
训练不足一个月的两百新兵初次参战,其表现就远远好过卫所老兵,这让总兵官郭登倍感欣慰,战斗一结束,他一面具奏向景泰帝报捷,一面从参战者中选拔人才。

    这次战斗显著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算我看走了眼!”

    沈固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此话,这种婉转的自责之词一旦说出口,看走眼的人就什么事也没有了,而被看走眼的人则集万千怨恨于一身。

    于是,陈密连他那个堂伯父都保不了他,受了杖责,重回卫所军,成了一名看守城门的小小士卒。他看守的城门正好是北门瓮城外门,每天触景生情,不知情何以堪!

    卓轩小小年纪就做了哨官,自然是此战的最大赢家之一,在他的带领下,最不被看好的五人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完全颠覆了人们的战训观。不过,总镇署的要员们对他的争议热度依然不减,喜欢他的人更加喜欢他,不喜欢他的人还是看他不顺眼。

    一场“请君入瓮”的伏击战,剧本早就设计好了,谁有功谁无功,其间的偶然性太大,带给人们的惊喜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卓轩的个人能量释放得并不充分,不足以让非议他的人闭嘴。

    只有吕良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伏击位置靠后却能率先困住两名鞑贼,实战中表现得堂堂正正,可圈可点,故而他与卓轩一样,也成为了一名哨官。

    总镇署给参战的两百士卒赐假两日,这两天里,卓轩不接受别人的庆贺,避免在人多的地方晃动,刻意保持低调。

    除每日外出骑马两个时辰以外,其它时候他都呆在家中,细读林峰为他找来的郭登的诗文,借此了解自己的主将。

    也读兵法、史书,抑或仔细琢磨阳和之战、土木堡之战、北京保卫战的胜败原因,尽量让自己沉淀下来。

    即便放了假,他也不敢忘记林峰的命令,辰初时分准时去马厩取马,然后随林峰出城巡哨。

    “林把总,当初的土木堡之战,战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卓轩策马奔驰在大同城外的旷野中,问身旁的林峰道。即将升任哨官,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急于解开土木堡之战的谜团。

    只练了近十日,他的骑术便已入门,可以在飞驰的马背上舞动长枪了,但身手还远谈不上灵活自如。

    二十二骑牙兵散布在二人四周。远处林间或丘坡上偶有隐伏的哨探发出旗语,与巡哨的林峰联络。

    正值樵采时分,隐伏在各处的“夜不收”十分警惕,急骤的蹄声自然逃不过他们的耳朵。昨日的引敌入城就多亏了暗哨的旗语指示,发完旗语后,他们一般都会安静的潜伏下来,鲜有人暴露自己的藏身之地。

    另有数名流动哨探在更远的地方策马巡查。

    已是仲春时节,荒原上浮着一片浅浅的草色。右侧开阔的平野上,可见成片成片的卫所军屯田和民田,阡陌纵横,返青的冬小麦一眼望不到尽头。

    迎面而来的春风依然携着几分寒意。

    驰行将近一里远,林峰才回道:“阳和战败后,大同守军便关闭了城门,不久京军来而复返,此后各处都有鞑贼,城内城外消息不通,天知道土木堡一战究竟发生了什么!”

    转视卓轩,欲言又止,顿了许久,犹豫道:“事后陆续有零零碎碎的消息传来,但那些消息真假莫辨,不提也罢。”

    卓轩听得出来,林峰对土木堡之战知之甚少,再加上话题敏感,故而讳莫如深也是情有可原的。

    他在另一个时代已知大明首席太监王振擅权这段史实,但不相信土木堡之败是败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手上。

    王振权争手段过于狠辣,此事不假,但他绝不愚蠢,愚蠢的人不可能做到权倾天下,令百官畏服。

    要不,换个智商稍微不在线上的宦官专权试试?还不被朝中那帮老谋深算的九卿给玩死!

    “土木堡之败果真与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有关?”

    王振早已成了世人心目中祸乱明廷的公害,家人和余党受到了清算,所以,此刻卓轩直呼王振之名,并无任何的心理负担。

    林峰顿感诧异,一个流民小子,投军方一月,便知道了只有军中显赫人物才知晓的朝中大事,这有些不可思议。

    “去年入秋后,大同数万边军覆败于阳和城西,此事震动明廷。我曾听见郭总兵和沈宪台谈起过此事,王振的确曾于内廷力劝正统皇帝亲征,不过,在我看来,天子亲征只涉及明军是否该驰援大同这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而与京军惨败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不错,把土木堡之败归罪于王振,理由似乎并不充分。

    天子亲征就一定会失败?要是这样,明成祖朱棣何来的底气五伐漠北?

    想必当时明廷在是否驰援大同上陷入两难境地。不管大同吧,大同必为瓦剌所据,门户洞开,京城的防御体系撑不了多久;驰援大同吧,不得不冒迫在眉睫的战争风险。这两种选择实质上反映出了大明君臣是直面战争威胁还是继续隐忍待变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若干年后,卓轩在京中查阅官方记录时发现,正统皇帝治国犯了许多错误,但在鞑贼入寇的关键时刻,他表现得极有担当,决意亲征,与瓦剌大军正面碰撞。

    王振只是“背锅侠”。

    本想问问林峰,明廷有无可能挑选一名杰出的勋戚,代替天子率军出征,但很快,他意识到此问非常幼稚。

    依照明廷的军事制衡体制,君臣断然不会允许一个能号令数十万京军、兵权大得惊人的军事统帅挥军北去,在一个远离朝中制衡体系有效控制的地方独立统军。

    而且,当时大明最杰出的军事人才就在大同、宣府、辽东三地,而在土木堡战败之前,已有一场阳和城外明军全军覆没的先例,最富实战经验的边将、最精锐的边军与瓦剌精锐骑兵对阵时,照样败得一塌糊涂,故而没经过战争的检验,事前大明的军事人才谁都配不上杰出二字。

    哒哒哒·····

    战马疾驰如飞,但见一簇簇林木在身边如影掠过。

    林峰神色肃然,似在凝思,“土木堡之战,明军全军尽墨,天子蒙尘,事后瓦剌太师挟上皇来到大同城下,当时还是参将的郭总兵仅出见上皇一次,面见上皇时叹道:‘六军东归,孰料至此!’上皇答:‘将骄兵惰,朕为所误。’你想想,上皇如此作答,说明了什么?”

    郭总兵也见过上皇?也是,身为左参将的郭登岂能不听时任总兵刘安的吩咐!

    “回林把总,属下以为,上皇如此作答,说明上皇并不认为当初率军亲征是错的,也不认为王振与土木堡之败有何干系,而是认为全军尽墨,皆因将无谋,兵无勇,臣无能。”

    “聪明!”林峰赞了一声,旋即策马加速。

第81章 刨根问底() 
朱祁镇将土木堡之战的败因归结为“将骄兵惰,朕为所误”八个字,表明了蒙尘天子对随行将士的极度不满,也暗含有对扈从文官的怨气。

    当时随朱祁镇亲征的有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内阁首辅曹鼐等数十名朝中老臣,及一批年迈的公、侯、驸马都尉、伯等勋戚,这些人面对危局究竟做了什么?

    后来卓轩查阅官方记录时发现,在天子亲征已成定论,变成了国家意志之后,随行文官的态度耐人寻味。

    “丙申,上召扈从臣喻以行军纪律。丁酉,车驾过居庸关,群臣请驻跸,不允······辛丑,车驾至宣府,风雨大至,扈从群臣复交章请驻跸······”(《明英宗实录》)

    陛下,走不动喽,停停吧。

    陛下,雨骤风大,要命喽,歇歇吧。

    大军一出居庸关,那些年迈的文官就中途动摇,深感危惧,一再力劝正统皇帝命大军就地驻扎,不再行军,哪怕朱祁镇严肃申明军纪也管不住群臣的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