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D帝国-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有些正直的大臣,却明白皇上对忠心耿耿的董槐弃之不用,竟纵容丁大全用包围、劫持的手段对付朝中丞相,真是太过分了!有人写诗抨击此事说:“空使蜀人思董永,恨无汉剑斩丁公。”六位太学生为董槐上书争辩,斥责丁大全,被人称为六君子,但也没有让董槐回到相位上。
丁大全阴阴一笑道:“董槐,你还说你不是居心叵测之人?如今蒙古大军已然兵临四川,随时可能进攻,若是没有强大的军力,特别是火炮这样先进的兵器,又如何能够抵挡蒙古大军?到时不但四川百姓要被蒙古人屠杀,整个大宋都危险了!还有,你竟然说我大宋的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你可知犯下欺君之罪?”
“你……你……”董槐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样的把柄也让丁大全抓住了,要是皇上听信了,那他还真是没话可说。可不是吗,皇上和群臣跟前,说大宋百姓生活得不好,这等于是在打皇上的脸呀!
理宗皇帝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这个董槐真是太不识相了,反对设立火炮制作院也就罢了,竟然隐喻自己是昏君!
想到这里,理宗皇帝脸上如同罩上了一层霜,对着群臣大声道:“好了,你们身为朝廷重臣,在这大殿之上相互指责成何体统!此事朕已决定,就在军器监另设火炮制作院,各位爱卿都要全力支持,朕希望不远的将来,大宋军队可以装备火炮,火箭炮,能有千千万万的炮弹,射向敌营,扫清一切的敌人,保卫我大宋江山……”
说完,理宗皇帝又看向群臣,大声道:“这火炮制作院,甚为特殊,地位也无比重要,众爱卿想一想,应该由何人来掌院呐!”
董槐自知在这朝堂之上,地位尽失,加之皇上更是不喜欢他,也只能黯然退到队列之中,不再说话。
丁大全见那董槐自找不快,心中甚为得意,本来这火炮制作院,他也是不太关心的,现在他却有些上心了,看来皇帝对此机构很是重视,自己得想办法,把这掌院的人选,弄成自己手下之人。
吕文信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吕家虽然掌握了强军,然而在朝中的地位确不够高,毕竟大宋是重文轻武,武将再怎么厉害,那也是比不过文臣的。
这火炮制作院,是自己提出来的,皇帝也甚为赞同,若是落到旁人手里,那不是太亏了吗?
不过,要怎么样才好让吕家的人,成为火炮制作院的掌院呢?这可不太好办。
皇帝话音一落,丁大全就上前奏道:“皇上,臣就毛遂自荐,我儿寿辉在吏部任郎中已有数年,性情敦实,又一心想为朝廷办更大的事,臣以为他最为合适!”
见丁大全竟然推荐自己的儿子来做这掌院,不但是群臣傻眼了,就是理宗皇帝也大感意外!
要知道军器监,那可是非常重要的机构,所以朝廷历来非常注意拣择监长人吏,要求须是勤于职守、谙知兵器造作的行家,即所谓“勤干之官,谙知制作兵甲利钝巧拙者”,通过这些人来“监辖工匠精心制造”。一般会从殿前马步军司、诸军将佐或使臣内选择曾谙晓军器造作法度,有心力、能部辖人者为之。
第八十七章 丁大全也碰了钉子()
见丁大全竟然推荐自己的儿子担任掌院,很多大臣都是为之震惊,谁不知道丁大全那个儿子什么本事没有,整天就只知道吃喝玩乐?活脱脱的一个纨绔子弟,这要是让他做了火炮制作院的掌院,只怕这火炮制作院就真的废了。
而军器监下面的院坊,规模都是很大的,就凭丁大全那个纨绔儿子,又如何管理得好?没有人会相信。既然这火炮制作院如此重要,那规模肯定还要大。比如弓弩院设立于太祖开宝元年,掌造弓弩、甲胄、器械、旗、御镫等物,以诸司使、副使2员监领,有兵匠千余人。造箭院实在就有南、北造箭库的基础上,于真宗咸平六年合成一体的,隶属于弓弩院,有三班及内侍2人监造,有工匠千余人。
立即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了,还是礼部尚书李伯玉,只听他大声道:“皇上,不可啊!臣反对丁大人的提议!虽我朝历来有举贤不避亲的先例,然则丁大人的公子,对军器并不熟悉,更何况是掌管如此重要的火炮制作院?要知国朝军器,旧领于三司胄案。三司事从,判案者又数易,仅能谨薄帐而已,神宗立军器监,以总内外军器之政,设判及同判各一员,下属有丞、主簿及勾当公事等。元丰改官制,制监、少监各一人,丞一人,主簿一人。监掌缮治兵器什物,以给军国之用,少监为之二,丞三领之。凡利器以法式受工徒,其弓矢、干戈、甲胄、剑戟、战守之具,因其能而分任之,量用给材,旬会其数以考程课,而输于武库,委遣官诣所隶检查。凡用胶漆、筋革、财务,必以时,课百工造作,劳逸必均,岁终阅其良否多寡之数,以诏赏罚。军器监历百余年来,未曾有过此等择吏之法,望皇上明鉴!”
丁大全见李伯玉跑出来反对,心下也甚是懊恼,这个李伯玉完全就是个老顽固,一直不肯投到自己的麾下,现在居然又跑出来反对自己。
“皇上,李大人所言仅是自己的妄加猜测,我儿寿辉一向秉性纯良,虽未进入军中,也未曾在军器监任职,然而他对军器也有所研究,因此臣才毛遂自荐,望皇上明查!”丁大全连忙道,他可不希望这个火炮制造院的掌院也就是长使落到旁人之手。
理宗皇帝很不高兴,这丁大全是他倚重之人,哪知道此时,丁大全竟然想让自己的儿子来做这个火炮制作院的长使,如此重要的官职,那个什么也不懂的丁寿辉能干得了?
看到皇帝脸色不太好看,丁大全也不敢说话了,其实他就是靠着拍阎贵妃的马屁,在皇帝枕边吹风,才逐渐得到重用,最后做到了右相兼枢密使的位置上。
其实理宗皇帝也知道,尽管朝廷规定各作坊监长官吏须是谙悉兵器造作的内行,然实际执行情况却往往与朝廷要求相差甚远。
随着他精力一年不如一年,对大宋的控制也越来越弱了,最后大臣们挑选监长人吏越来越流于形式,监长之职多为势要所把持。
其实这也是历朝历代的通病,特别是在那些昏暗的年代。就拿宋朝的军器来说,到了北宋仁宗宝元元年,庞籍说:“臣闻在京造甲之所,近年以来,多不择监长之官,率皆势要为之”。
而到了南宋高宗绍兴末年,也有臣僚反映军器所监官“多是贵戚势要子弟为之”。这些人多是通过不正当途径混进来的,“素不谙晓军器样制,只是据凭工匠造作,其间有不如法者,亦莫能知”。即便其中有一些稍懂军器造作,却又常常玩忽职守,不能尽职尽责。如神宗时,东西作坊弓弩作监造官席延赏“惟听匠者之所为,不躬自省视,职事旷弛不知”,致使所造弓弩“苦良相远”。
其实现在的军器监所制作的兵器,质量上已经下滑了很多,当然理宗皇帝也有耳闻,只不过知之不详罢了。他非常看重的火炮制作院,其长使人选,当然不能马虎,因此尽管丁大全是他非常倚重的大臣,但他依旧不能同意。
事实上,理宗皇帝晚年确实已经颓废了不少,因而才会有丁大全这样的马屁精上位。而军器监这样重要的机构,所生产出来的兵器,在质量上的大不如前。
要知道兵器制造是一种精确度要求很高的工作,因而在制作上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就,特别像弓弩一类的兵器,“于兵器之中,最难打造,尤要精专。至于煎胶披筋,各有法度,燥湿寒暑有日时,制造迟速之间,若一事不精,遂不堪用,兼亦不久,易损坏”。
古人有“年弓月箭”之说,说明弓弩箭等的制作很不容易。其实何止弓弩箭,其它兵嚣制造亦然。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造就,“倘迫以严限,不惟难于办集,所成之器亦将苦窳而不可用”。若“少宽其期,不惟工役暇裕,自然制作精好”。
北宋初期,所造兵器所以多精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役暇裕”,如“弓限一年而成”。后来,随着军队人数的不断增多或应战时之需,兵器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军队的武器装备需要,朝廷往往催促各作坊加紧赶造,所给的造作期限越来越短,如北宋末年,金人围开封,东南各地起勤王之师,因兵器缺乏,“帅臣翁彦国,令扬州作院造神臂弓,限一月成”。
理宗皇帝看了看吕文信,其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让吕文信提一个人选出来,毕竟这火炮制作院也是吕文信提议设立,而且吕家也是执掌军队多年,其所提人选,想来不会令人失望。
吕文信当然很乐意看到丁大全在皇帝那儿吃了一个软钉子,这样一来,丁大全肯定是不能跟他争了,而皇帝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让他选个人出来,只要大臣们不太反对,那这事儿基本上就成了!
吕文信心中高兴,不过面上却是波澜不惊,三步走上前去,大声道:“皇上,臣有一人选,若此人掌管火炮制作院,定能为皇上为大宋制作出优良的火炮来!”
理宗皇帝笑道:“哦,吕爱卿快快道来,此人到底是谁?”
第八十八章 公主要看烟花()
吕文信点头道:“皇上,此人便是步军司副使张世杰!此人在军中多年,对军器更是多有研究,臣以为此人正适合担任火炮制作院长使!”
理宗皇帝抬头看向群臣,朗声道:“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大臣们怎么会看不出来,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刚刚就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丁大全都被皇帝斥责了,谁还敢说不字?
见群臣都不敢反对,理宗皇帝高兴地道:“好啊,看来众位爱卿是同意吕大人的提议了,那就这样定了,调步军司副使张世杰到军器监,不过暂时任火炮制作院副使吧,代领长使之职,这长使暂时空缺,朕另有安排!”
见皇帝这样一说,不但群臣都大感意外,就是吕文信也有点傻眼了,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呢?既然都同意了调张世杰去担任火炮制作院,却不让他升职做长使,而是做了一个副使!或者皇帝还想看看张世杰表现如何?又或者皇帝还有其他人选?
丁大全也有点纳闷,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皇上还有人选?
其实丁大全还真是猜对了,因为这个长使的位置,正是理宗皇帝预留着的,理宗皇帝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选,那自然是李响了!因为李响给了他很多惊喜,同时这火炮和火箭炮也是李响发明的,只有他来掌管火炮制作院,才能做得最好。
当然,理宗皇帝也知道,现在李响还没有取得功名,只有待来年春闱,考中进士,才能授官。理宗皇帝对李响很有信心,以他的眼光看来,李响得中进士那是必然的,他还期待着李响在殿试中,再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呢!
不过,今天好像就要招他进宫,昨日阎妃不是说要让李响给她做烟花么?一想到这里,理宗皇帝嘴角就露出一丝笑意,看得群臣是一愣一愣的!
火炮制作院的事情尘埃落定,大臣们也不再妄议此事,接下来又有大臣递上来一些奏折,好不容易下了朝,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理宗皇帝满脸笑容地回到慈元殿,正在和周汉国公主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