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D帝国-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肩上一重,一股幽香袭来,雪儿的头已然靠在李响肩上。
这丫头,什么时候进来的呢?
李响笑道:“雪儿,你怎么也不睡,跑到我这里来了?”
雪儿闭着眼睛,平静地道:“少爷,雪儿睡不着!就想来看看少爷,是不是睡下了,没想到少爷也没睡呢!”
李响点头道:“是呀,雪儿你是在想家了吧?其实你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就好。”
雪儿仰起头,一双眸可怜惜惜地看着李响:“少爷,我真的可以么?”
看着一张娇丽的面庞就在眼前,李响也忍不住内心燥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就伸出手指,托起了雪儿的香腮,喃喃道:“当然,雪儿,你就是李家的一员!”
雪儿羞怯地道:“少爷,你好坏!”
说罢,雪儿红着脸,转身便逃开了。
李响心里微微有些失落,这丫头跑得倒是挺快,不然的话,嘿嘿!
次日清晨,御街已经围得水泄不通,尽是些看榜的人,每当此时,又是临安城各大小商家一次发财的机会,卖吃的喝的小摊小贩自然不在话下,周围商铺纷纷改弦更张,要么专卖文房四宝古今书籍,要么专卖家谱系图祖宗牌位,还有些请了大厨,临时把自家店面改成状元酒楼、探花酒楼,就等着大戏开锣,让那些中了进士的士子们大肆庆祝挥霍,要沾喜气的,赶紧抱抱佛脚,买些诗书回去攻读;已经中了的,赶紧把家谱系图准备下,回去就工楷填写,光宗耀祖;带着孩子的,买糖买鞋买饼买布,但凡跟状元挂点边,那就是一个彩头。
当然,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人们,每次打马游街,其实也是很多大家闺秀选郎君的日子!新科进士一出炉,很多人就嗅到了临安城内那股蠢蠢欲动的春的气息。哪个少女不怀春?那些少女自然是想找一个如意郎君,这些新科进士自然是最好的目标了。
于是往来贩卖、临街各家都纷纷大声招呼,吸引游人。不过这时候谁管得他们?都伸长脖子朝新科进士们应该出现的宫门看,那道宫门紧闭,新科进士们还没有出现,于是一些专门起哄的,看见那宫门移动,马上发出尖叫,大家又轰然涌上,看看新科进士们出来没有。这一招最有用,就是那些泼皮小偷的惯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专好趁此时下手,大肆行窃。所以每次有热闹,也是小偷们的生发。
不过先出来的却是几名内侍,还有全身铠甲的禁军,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太监手拿一张大大的红榜出来,左右跟着几个禁军紧紧护卫。气氛顿时达到顶峰,大家拼命挤呀、冲啊,眼看就要混乱一团。皇城司和临安府的兵丁和衙役及时出现,个个手拿铁棍和铁尺,排成一排拦在众人面前。
一大卷红红的榜单徐徐展开,贴在皇宫外墙上,这正是本次新科进士的名单。
榜单贴好,那些围观人群就拥了上来。
只见榜单上写着:宝祐四年丙辰新科进士榜,状元文云孙,榜眼陆秀夫,探花李响,一甲进士赵果……二甲进士赵必棍……一直到五甲,共一百余人!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姓赵!
这时候有人便发现宫门开了,大声喊道:“快看呐,新科状元出来了!”
这时候人们才纷纷转过头去,只见新科状元文云际、榜眼陆秀夫、探花李响三人坐在高头大马上,身穿大红袍,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向御街而来。
顿时人群就沸腾了,一个个热情的大姑娘们,更是含羞看向这些新科进士,若有看中眼的,便是朝着目标扔些鲜花、手绢之类的,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与意中人喜结良缘。
李响险些没被临安城热情的大姑娘们,扔的鲜花、手绢、瓜果等给砸伤,谁让自己长得最帅,又是探花郎呢!
第一百零五章 执掌火炮院()
一番巡游之后,几乎半个临安城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认得新科探花郎了!自然,李响身上的各种鲜花水果也是比其余的进士们要多得多!
朝廷下了旨意,新科进士给假半年,各自回家拜拜祖先,扫扫墓,提提词,见见老乡,衣锦还乡之后,便要正式上任做官的。
但一甲前三名则可以马上授官,不须经过吏部考核。假照给,休不休随便,可以立即上任。于是没过几天,李响不出意外地就任军器监下属的火炮制作院长使,为正七品官。
文云孙这个状元郎,反倒是只授了一个正八品的散官承事郎,所谓的散官也就是没有实职的官员,这自然是因为皇帝看中了文云孙,想要招其为驸马是也。
陆秀夫则授了集贤殿修撰一职。那赵真则授了夔州推官一职,如此一来倒是要离开临安府,远远赴四川了。
其余的进士们,大多是授一个散官,等待有实缺时才能补上。
状元郎的官反而没有探花郎大,这下子临安城里的议论就多了起来,包括朝中很多大臣都搞不懂皇上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因为李响发明了抽水马桶和沼气、火炮的原因?想想也是有可能,毕竟这个李响是全才,不但诗书了得,而且在所谓的科学方面,那也是能比得上沈括相公这样的人才了。
特别是李响在殿试中提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不正是沈括相公所言的那种石油吗?
的确沈括是全世界最早提出石油这个名称,并且第一个记录石油开采的人。当时沈括在延州任知州,在其梦溪笔谈中记录道:在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就是高奴县脂水,脂水就是石油。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火炬,冒着很浓的烟,帐幕沾上了油烟都变成了黑色。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
根据现有的史料,沈括是第一个使用石油的人,他将石油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制成了墨,沈括所写的《延州诗》,描述了延州开采石油形成烟尘滚滚的盛景:“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只可惜,用石油来燃烧制墨,看起来有些浪费了,李响在殿试中所写的策对,却是要将这种石油炼制出燃料,剩下的粘稠之物,用来做混凝土,可铺设道路。
至于天然气,用处也很大,事实上在古代中国,天然气开采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3世纪,当时担任蜀郡太守的水利专家李冰就曾在今天的四川邛崃一带凿井汲卤,并利用开采盐井过程中取得的天然气煮卤熬盐。到了东汉时期,四川的盐井已遍及临邛、成都、南充等地10多个县,利用天然气做饭熬盐随着也普及到上述地区。
从公元13世纪开始,古代劳动人民已能够对四川自贡、富顺和荣县一带的浅层天然气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克服天然气运输的困难,并且严防泄漏而造成的危害,在缺少金属材料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唾手可得的竹子和木材,创造性地制造出叫做“笕”的运输管线。
作为穿越人士,还带着超级外挂的李响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所以他的殿试策对里面,对这些也讲得很详细,不但是理宗皇帝看了称奇,就是丁大全这种奸臣,事实上也明白,李响所著的策对,对于大宋朝廷来说,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因而,李响授了军器监火炮制作院长使一职,在理宗皇帝看来,也不为过,甚至他还觉得李响应该可以授更大的官职,比如军器监的少监,只不过那样就太引人注目了!毕竟一下子就跨过了历代探花郎需要好多年才能达到的高度,不引人非议就怪了。
文云孙、陆秀夫等各自拜别回家,衣锦还乡去了。
而李响却没有告假,他知道时间紧迫,只有尽快上任,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把火炮和火箭炮制造出来,装备大宋军队,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应对蒙古大军的攻击。
李康自是高兴不已,儿子初任官职,就达到了正七品,比自己就低那么一点呢!这下子儿子可是替自己挣了脸面,不但隔壁的同僚王进开始巴结自己了,还鼓动玉如丫头天天跑过来,就是将作监的大小官员们,一个个对自己的态度都变得更好了。
李响初任七品官,家里也是大大的庆祝了一番,虽然只有五个人,不过李响觉得这样才有家的温馨感觉嘛。
正月一过,李响就独自一人去军器监报道了,这就上班了,李响还觉得好像做梦一样!这次上班,那和前世感觉完全不一样啊!前世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丘八,任人呼来喝去的,不敢有半句怨言,只为了那一个月两三千块的微薄工资。
可是现在呢,自己才十八岁,就已经是七品官了,还顶着一个探花郎的头衔,而且是主政一个上千人规模的火炮制作院!比前世的什么大国企老总也不差了,毕竟大宋的军器监地位还是颇高的,就好像后世的大型军工企业一般。
当然,七品官的收入也不少了,相当于后世年薪几十万。
头天晚上兴奋过度,被雪儿和秀娥拉着唠嗑,直到半夜才去睡,所以李响早上还有些犯困,不过一想到今天自己就是堂堂七品官了,还有上千名手下,顿时就来了精神。
军器监的监官王大全和少监沈荣,已经接到通知,探花郎李响今日要来报道上任。
对于李响,这两位在心里可是奉若神明的,两人都知道李响那是皇上看中的人,在兵器制造方面,更是比他们厉害无数倍,所以两人其实都是准备把李响当作上宾来的,并没有真正把李响当成下属来看。
所以两人一大早便率领着一干官员在军器监门前等候!
第一百零六章 军器监()
老远见到新任的火炮制作院长使大人一个人潇潇洒洒过来,专门等候众官员急忙过去,王大全拱手笑道:“李大人,我们又见面了,王某恭迎李大人来我军器监,同时我等为探花郎道喜!”
李响都没有想到,这迎接的规格很同啊,惊喜道:“不敢,不敢!王大人和沈大人亲自迎接,还有各位同僚也都来了,真是折煞下官了!”
沈荣笑道:“李大人,你就别客气了!大家心里谁不清楚,要说当今谁在皇上面前最红?要说谁是大宋第一才子?那自然是非李大人莫属啊!再者说了,若不是李大人发明了火炮,我军器监的地位又怎么能够上升起来?这都是托李大人的福呀!”
李响连忙谦虚道:“岂敢!沈大人以后切莫再说这等话来,要是传出去了,可不太好啊!”
王大全又笑着给李响介绍了一下军器监的一些官员,李响知道这些人以后就是自己的同事了,除了王大全和沈荣这两名正副主官外,还有监丞、主簿等,同时监还内分6案,包括工作、营造、材料、兵将、知杂检法、御前军械所,这些案也各有官员负责。
众人拥着李响就进入了军器监的官衙大堂。
通过一番交谈,李响也大概了解到了这时候军器监的构成。
说起来这时候的军器监,规模还是颇大,共有兵匠七千余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