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海风云-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营造币厂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世家大族们背地里悄悄建立的私营造币厂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更是大量混杂其他金属在铜币中,使得铜币这一本身代表着等价交换物的货币属性大为失信,人们纷纷少收、或者拒收铜钱,转而大量使用白银。
然而白银产量在大明朝虽大,且边上还有一个盛产白银的倭国,可是架不住如今已然泛滥,又从铜币铸造中食髓知味的各色世家大族们把控的私营造币厂。在这些无良商家的把控下,各种成色不足,掺杂杂质的白银流通在市面之上,从成色九成以上到成色不足六成,不同种样的白银混杂在交易市场之上,使得整个货币市场是一片纷乱,许多商家、百姓都不堪其扰,叫苦连连。
就连笨港营地中,每每交易到手的各色白银,也需要聘请一位眼光犀利的大师傅、或者交给一家银号掌柜来把眼,免得因为白银的成色不足,而造成自家生意的亏损。
而且,随着铜币的渐渐失控,越来越多的人家和商人都使用起白银,一锭五两的标准官营银锭,总是会被百姓们用绞子绞成一两、几分、几厘的碎银,以之应付日常生活的那些简单又微小的开销,很是不便于商号之间的称量、计算和保管,甚是让人头疼。
如此种种,正是李天养决意在笨港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乐土上,铸造出一批属于他们自己营地的专用货币,而不是使用明朝大陆所通用,烂币横行的银锭以及铜板。
当然,“蕃饼”(也就是洋人们铸造使用的银币)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在成色上面却是少有以次冲好的事项,但是洋人货币的称重方式与大明朝却是炯然有异,早已习惯了明朝重量计算方式的商家、百姓们,一时半会儿想要改变习惯,着实有些困难,因此还不如自己按照明朝称量方式,重新设计一套流通货币的方式呢!
这,就是李天养他们手中这一套货币的由来。
这套被李天养、董其瑞他们命名为“银洋”的货币,一方面通过命名肯定了这批货币是仿造洋人“蕃饼”的用意,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按照明朝称量方式设计,极为适合小规模的日常交易。
整套“银洋”,由一两、五分、三分和一分的银币,以及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十文、一文的铜币组成。
其中银币的成色,通体雪白,含银量至少在九成以上,是市面上含银量最高的白银,堪比大明朝官银。只是在铜币上,因为缺少铜矿资源的关系,李天养他们参杂了分量不少的锡元素,称之为青铜币或许更加恰当,但是也保证了铜元素至少七成以上的含量,在当前时代铜币市场中,已经算是很有良心和诚意的私铸铜币了。
这一套货币的流通,一入笨港市场,就获得了所有村民、以及各家商号的肯定,足够满足整个笨港的日常流通了。
回归了,开始更新!
(本章完)
第428章 组建船队()
三月初的笨港,已经开始出现几分炎热的气息了,头顶的太阳再不似往日那般温和,让田间地头干活的一群农夫们不一会儿头上、脸颊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肌肤滴落在黑色的大地上,溅起朵朵尘花。
一望无垠的大地上,到处是劳作不息的农夫,他们有的穿着小褂,有的光着膀子,挥舞着手中的农具,满带着对未来的遐想喜滋滋的干着农活,不时还跟周边的乡亲说上几句闲话,唠上几句磕。
由不得他们不欣喜,比起一两年前那不知归属为何地的日子来说,如今他们不但有了自己的房屋,能吃上饱饭,甚至还能分到十几亩足以传家立业的肥沃土地,人生如此,于他们而言已是无憾了。
而且笨港这里虽然僻静了些,但是生活所需的物件儿,在这里还是能够买到的,更重要的是,除了每亩土地需要上缴的那1/20收入以外,他们就不再需要付出其他的什么赋税了,却是比大明王朝治下要过的轻松自在的多。
当然,这个自在,也是建立在遵守营地门前那密密麻麻一大片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之下。若是有人不小心触犯了上面的某一条一款,自有那相应的惩罚施加在你身上,让你再不想犯第二次。
只是最近,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是未来每家每户的壮丁,都要被营地集中起来,做起那杀伐之事上的训练,让底下这些好不容易才过上几天清闲日子的乡亲们惴惴不安,闲言闲语四起不定。
李天养他们招募来的流民之中,有不少是从关外关内附近逃难而来乡亲,他们当初背井离乡,其中有不小的原因就是他们自己身上那个兵户之籍的防害,填进那于塞外诸族战斗的无尽漩涡之中,死无葬身之地嘛!
就算身处内陆的流民们,也少不了受过那劳役之苦,修筑城墙、维护粮道,哪一件事情不是会让一个精壮大汉脱一层皮的辛苦差事,死在其中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如今却没成想,到了这笨港,也要行这相当于内陆劳役之事,怎不让这些吃过苦头的乡亲们担惊受怕呢!
可是他们又实在舍不得这刚刚到手的肥美土地,和这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安稳小窝。
而且,这笨港营地远离大陆,想要讨回内陆,却又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艘可以出海远航的大船,光凭港口那几艘小舟,出得海口,一个浪花就给你打翻在茫茫大海之中了。
“营主,这是这一个月我们重新征定过了的人口簿。”一个少年手里抱着厚厚的一摞册子,放到李天养的桌前。
李天养看看厚厚的册子,然后示意少年详细汇报一下这次重新清点营地人口所得的结果。
自从土著们学会如何开荒种地以后,来到笨港定居、讨生活的土著也渐渐少了起来,随之而来的笨港人口增加速度也陡然间回归于缓慢,再不会出现如以前那般的膨胀式暴涨了。除非,李天养他们再从内陆招募流民,或者再次扫荡海贼,收押俘虏进港。
因此,李天养他们也就此决定,从二月开始,在营地定居人口中,重新清点人口户头,制定成册,方便日后的管理。
“整个营地常驻人口数目为三万三千四百七十五人,户籍总数为五千九百二十二户。其中十六岁以下的孩童数目为一万八千一百一十三人,十六到四十五岁的人口数目为一万二千五百零七人。”祥实的数据从少年嘴中一个一个的冒出来,让大家第一次对笨港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在这一万二千五百零七人的成年人中,男丁人数为五千九百九十八人,女子人数为六千五百零九人。”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成立自卫队的话,手底下满足我们需要的队员,就只能从这不到六千人的男丁中抽选了?”李天养听到这里,打断了少年的汇报,仔细询问道。
“按照营主你们制定的方案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少年沉着回答:“而且,这五千九百余人当中,还有一千三百多人已经被编入了咱们的洪堂队伍当中,最后剩下的男丁,其实只有四千六百人左右。”
“唉,这人数也实在是太少了一些吧!”李天养摇头。
本以为如今营地的摊子这么大了,再怎么说,这营地中的成年男丁也不该是这点数目啊。可是李天养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人口普查,却再一次让他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但是其实想想,三万多人的团队中,只有不到1/5的人头是成年壮汉,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毕竟,李天养他们的人口来源,除了吸引岛上的那些土著以外,剩下的,不是招募来的流民,就是打杀海寇以后所收留下来的那些海贼家眷、或者被海寇祸害的受害者了。每一个成年男子身边,哪个不是拖家带口,带了好多个拖油瓶的。
更别说这两年,笨港营地生活平静,丰衣足食,在以生育大计为目标的大明子弟心中,没了饥饿困苦的纠缠,正是生儿育女的好机会。
因此这一两年中,生育孩童的比例可真是不算小数,五千多户人家中,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胖小子、丫头呱呱坠地,这一统计下来,就有三千多个不满周岁的小孩。
“无所谓了,只有这点男丁就这样把,彦哥儿,你们可要做好这批队员的挑选工作,而且训练事宜上也千万马虎不得啊!”李天养随即转过头来,正色向章宇彦做着交代:“若是家中训练人手不够的话,尽可以去找杰哥,他那几百队员,如今也是有模有样了,训练这些生兵蛋子完全是没问题的。”
“是!”章宇彦沉声应下,只是满面的红光难免出卖了他此时的心情。
所谓自卫队,其实不过是李天养跟吴道福、章宇彦等人商议之后,作为护卫笨港营地安全的宿卫队伍,保护笨港大本营日常的安危,以及周边的安全。
虽然如今笨港联盟正是处于一个蜜月时期,但是前段时间诸家部族间不安稳的态度,已经给李天养他们敲起了一个惊醒鼓,不得不让他们慎重对待。
而且,随着洪堂势力范围的扩张,不可避免的,需要从笨港大本营抽调出一部分队伍,去打理、维持住既有占领的袁老八他们一伙势力的地盘。
绞杀袁老八等琉球海贼势力之后,洪堂也从中吸收了千余可堪使用的海贼战士,但是对比起占领下来的袁老八一伙人原先的地盘,这点人手肯定是不足以守卫住这片庞大的基业的。因此,李天养就把本来营造葫芦岛前哨营地的吴曙一应一千多队员给安置在了已经搭建成型的葫芦岛营地,维护那一片海域的秩序。
这样一来,澎湖这边就少了一千多好手,让吴道福他们巡游这一片海域的人手有些捉襟见肘。
大家可能有些疑惑,当初开战之初,洪堂势力就有两千多队员了,加上开战之后又临时招募了两千余人,加起来四千多人的队伍,即便去掉吴曙他们在葫芦岛上的一千多人,也有三千多人嘛,怎么会说捉襟见肘呢?
帐不是这么算得,洪堂当初总兵力有四千多,那是没错。但是,当初几战下来,损失的战士也有近千,加上战后许多临时招募的土著战士们纷纷离队回部族,最后留在洪堂的战士,其实已经不过只有两千四五百人而已了。
除去部署在葫芦岛上的一千多队员,其实吴道福他们如今手里的队员,差点还没有葫芦岛队员的一半,其中队员的不足,可想而知了。
因此,笨港营地如今需要自己组建,训练一支可以保护整个营地不受外敌侵扰的驻军部队,这才有了这支自卫队的诞生,也就有了底下百姓们关于这些事情的纷纷扰扰。
“关于这支自卫队的薪酬和奖励方面,玉墨姐,你们也尽快拿出一个妥当的方案出来,免得底下的人心议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好的。”当着好多人的面,玉墨也不好跟自家小丈夫做出其他表情,只是一脸平静的回答道。
笨港营地如今所施行的兵役制度,是李天养结合后世的义务兵役制和这个时代的募兵制,拼凑出来的一个混合制度。
虽然李天养对于后世的义务兵役制不是很了解,但是其核心,却正是在这义务二字之上。因此,李天养他们营地规章制度之中,也早早就把这一义务给提写了上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