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海风云-第7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大清人这回着实是跟大明玩真的了,对山海关一线的大明城防展开猛烈攻击,誓要将关内关外的重要城堡掌握在自己手中华,以达到进退有余的地步,从崇祯十七年的深秋十月,一直攻击山海关一线长城防线到十二月末。

    时间越是拖延,东江镇尚尚可喜他们越是焦急,大清人持续不断对明朝边关死磕烂打,损失沉重却依然毫不罢休的态度,让尚可喜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

    洪承畴的坚持防御,同时也给了红红们大本营李天养,以及与山海关仅有数百里之遥的大明顺天府中枢内阁反应时间,只是洪门可以通过传达指令给东江镇对辽东战事进行影响,但是此时的大明朝中枢却是没有太多办法去影响辽东战局。

    能够派出去支援的军队,早就已经被崇祯皇帝给派了出去,就连国库、内库当中搜刮干净所筹集的物资军饷也都送到了辽东,此时唐唐大明朝京师重地,除了必要的十万大内禁军亲卫守御城池外,却是再也没有了其他的防御力量。

    洪门给予尚可喜他们的命令,却是让他们务必尽最大努力,向大清地盘进行滋扰破坏,吸引大清人南下大军的注意,这原本也是他们四人前来东江镇立足最重要的任务。

    其实即便没有洪门的命令,尚可喜他们这几个月来也是没有闲着,他们手中掌握的舰队在这些时日以来就没有在一个地方停下超过一个星期的,一直游弋在大清沿海地带。

    只是这回大清人的意志坚决,早早将海岸线放弃,收缩兵力布防在内陆,并将留守国境的五万铁骑聚拢成拳握在手中华,时刻提防着东江镇的来犯。

    以前大清人觉得自己的地盘实在狭小,不足以让部族繁衍生息,可是如今看来却也有着极大好处,在放弃了海岸线一带的薄弱环节之后,集中力量拱卫内陆要地,却是给东江镇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为了牵制大清人、行那围魏救赵的伎俩,尚可喜他们加班狗好不容易才发展壮大的三万步兵,以及两千余骑兵全都动用了起来。

    然而,有些时候光有意志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以东江镇的实力想要对一个争霸天下的大清王朝展开攻击,破坏其领地,却是一件以卵击石的事情。

    最终,东江镇将士付出了近两万大军的伤亡,却只换来大清王国几个并不重要的城镇损失,就被严阵以待的大清守土军队给驱赶了出去。

    崇祯十七年腊月二十,注定是一个要铭记历史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大明朝山海关在坚守了三个月之久以后,终于沦陷到了大清人的手中。

    三个月时间,以洪承畴为首的一干大明守军数十万将士,折损兵力超过一半,各个重镇城防几乎崩塌一空,而当山海关原本固若金汤的城墙,在一众交战将士们的目光当中,缓缓倒塌,随之源源不断的大清将士就此沿着倒塌等城墙涌入了这座天下第一关的关隘之中,肆意发泄着这数月来的怒火。

    满桂、杨国柱、李辅明等六七名大明总兵一身殉国,吴三桂、袁尚仁等总兵带着残余大明将士护卫着督师洪承畴退往遵化等后方防线,建立第二道、恐怕也将会是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

    就在大清军队在辅政亲王多尔衮的带领下,雀跃欢呼打开了大明国门之时,离此数百里之遥的大明京师紫禁皇城当中,却也是人心惶惶,众位主宰内阁大臣们齐聚一堂,与当朝陛下崇祯一起激烈地讨论着一件大事。

    “陛下,民间古谚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时大清军队叩开辽东边关,大军直指顺天府,还请陛下金贵之身勿立危地,早早南下陪都为上!!”

    当朝左都御史李邦华以一副焦急紧迫之姿态,向崇祯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荒谬,我大明自太祖皇帝立国数百年,从无敌人兵临城下,而陛下避难之举,李邦华匹夫无耻,出此恶计乃是弃我大明千秋基业于不顾,当斩!!”

    吏部员外许直当即怒容现于脸颊,对着左都御史李邦华就是一顿怒骂,视其如仇宼一般。

    反观当朝首辅魏藻德,却是以目视鼻,不发一言,虽然脸上愁容满面,可却始终没有参与到这场激烈等讨论当中来。

    “真是老狐狸!!”

    朝中其余大臣看似垂首而立,各有舒言,可是无一不是在观察着当朝首辅的动作,就连金銮殿上那一位已经不算年轻的皇帝朱由检,其实也是在登风唉着对方的建议。

    可惜让人失望的是,这位原本应该成为中流砥柱的首辅大臣,却在这一件事关大明千秋基业的事情上闭口无言,一点都不愿意担下干系与骂名,让崇祯皇帝不由怒从中起,却又不得不强自压抑着。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秉持着洪武陛下一纸遗言:天子御国门,使得崇祯此时心中虽有退意,却急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劝慰自己。

    与原历史不同的是,此时大明京师虽然未被敌人所破,可是随着北方大清人打开了明朝国门,不出意外的话京师重地沦落敌手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了,因为大明朝真正能战之辈,几乎都已经被调遣到了辽东战局当中,以及黄河北岸防范农民反贼的两线防线。

    崇祯皇帝朱由检固然想要做那一国明君,然而万事不由人,历史潮流滚滚将其满腔热血凝做冰霜,并让其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并入膏肓的大明王朝,不是凭他崇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拯救的,再此生死关头,什么祖宗法度、先帝遗言对其来说,都不如自己座下这一张皇椅重要更不如自己这一条与众不同的性命相比。

    因而,在原历史当中能够慷慨赴死的崇祯皇帝,在这个时代历史大变样的情形下,却是想要继续苟且活下去。

    

第1365章 历史巨变() 
崇祯十八年的初春,寒冷如冰,冻坏了大明王朝的心脏。

    熙熙攘攘、纷纷扰扰的大明朝京师当中人心惶惶,民间一直在谣传、猜测着的帝皇动向,最终有了眉目。

    整个大明朝大朝会,一连举行了一旬时日,支持就地抗击等官员和支持崇祯迁都的官员彼此激辩争吵,甚至差点当着朝臣们等面大打出手,随着当朝首辅魏藻德的一槌定音,缓缓落下了帷幕。

    身为首辅,直到现在才表明自己的态度,实在并非一个专业的表现,可是他魏藻德其实也是有苦难言啊,他一直顶着风头不发一言,就是不希望自己成为后世史书的唾弃者。

    魏藻德很清楚,不管他如何选择,其实都是惹怒另外一方,同时夜会让后世史书找到唾骂自己的理由来。

    他强撑着巨大压力不发意见,其实是希望恼羞成怒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能够像他之前的十六位前任一样,哪怕是被捉拿下狱也比现在他所处位置来的友善。

    可是大明朝的朝臣和崇祯皇帝谁也不是傻子,哪里能不知道魏藻德的这点心思,朝臣们一边争吵一边向魏藻德逼宫,逼其表态;而向来脾气火爆的崇祯皇帝更是一反常态地压制火气,不停在暗地里找上魏藻德,向其暗示自己等选择,让其支持自己,可就是不在这个时候换帅,由得他继续坐在首辅的位置上。

    大清人打开了山海关城防之后,关内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让其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在将后路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之后,士气如铁地杀了进来。

    遵化、兴隆、滦县最后一道防御大名府的明军防线,在洪承畴这位督师和一干辽东残部的带领下,不到二十万明朝官兵拼死挡住了大清人的入侵,给顺天府紫禁城的崇祯皇帝和内阁大臣们争取到了一些时间。

    只是,随着求援的文书如雪花一般北送到内阁手中,紫禁城中大明朝等中枢内阁们也不得不承认,此时他们的处境堪比、甚至超过崇祯二年之时,若是不能在洪承畴他们彻底崩溃之前拿出一个方案出来,他们怕是极有可能成为女真蛮子铁骑之下的俘虏!!

    譬如吏部员外郎许直这样反对迁都之意的官员不在少数,也是如今崇祯迁都应天府最大的阻碍,只是限于祖宗法度的问题,崇祯皇帝此时固然有心想要迁都南方,可就是无法自己开口下达这个决定,必须由魏藻德这位首辅带头,数次请命让自己迁都,此事他崇祯才不会落人口实,被史书所唾弃。

    不比原历史当中被大顺朝李自成自南向北打入顺天府紫禁城,让自己不得不走上一条绝路,此时北方大清人攻打过来,威胁整个顺天府的安危,可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却是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迁都南方等陪都应天府,虽然会违背当初明成祖的遗命,可是却也是继续拯救大明朝的一条出路。

    长江以北的局势,随着大清女真人入关开始,已经完全陷入到了一种绝境当中,努力奋斗了小半辈子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都不得不承认,瑞士如今再继续留在京师当中,那无异于是找死,让大明数百年的基业在自己手中灭亡。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还是为了祖宗基业,崇祯皇帝自己思想斗争做了良久,终于还是决定了迁都之意,而在随后数次与魏藻德之间的交流当中,更是逼得对方不得不配合自己,在旬日的沉默之后,就此向崇祯皇帝建言,请其移驾应天府陪都,保存大明龙脉!!

    假意推诿数回,做足了一番誓死抗争的姿态,崇祯皇帝“架不住”魏藻德数次上请,最终低下了他那高昂的头颅,同意了迁都之意。

    遵化一线的明军将士已然坚持不了多久了,随着滦县的陷落开始,洪承畴他们构筑的最终防线也渐渐被强大的女真蛮子撕开裂口,将关内富庶的土地裸露在女真人的面前。

    而就在洪承畴他们拼死抵抗、为大明中枢内阁如同争取时间的这段时日里,紫禁城也终于有了动作,无数的朝臣家眷开始打点行李,雇佣车马往天津卫行去,而大明朝立国一来两百年等都城紫禁城中,由崇祯皇帝打头的一干宫中人流,也在慌不迭地准备搬空整个王都,试图挽回皇室最后一点尊严。

    相较于其他王公大臣、达官显贵们的行礼,其实崇祯皇帝自己所携带等行李并不算多,除去自己和宫中嫔妃、皇子公主们的日常衣物首饰等,崇祯皇帝内库所有之财货物资,甚至还装不满一艘千料的大船。

    反观那些在崇祯寻求帮助,希望大家捐出粮饷、俸禄的大臣勋贵们,除去自家的人丁不比皇室多外,但是他们的行李却是一点都不比皇室少,而若是将其中行囊打开展露出来的话,怕是有不少人家的财货甚至要超过唐唐一国之主,大明皇帝崇祯的身家的。

    这些时日里,以南洋商会为首的很多有船商人可是极受欢迎的,皇室崇祯还能直接征募海船为己所用,再不济也还有漕运大船供自己使用,但是那些皇亲国戚,勋贵大臣们想要托运财货,那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对于崇祯皇帝的选择,在这几个月来朝堂当中的争辩当中,南洋商会的成员们早就有所准备了,好在他们在北方等基业并不算多,即便北方沦陷对于南洋商会诸多成员来说影响并不算大,甚至于如今大明王都南迁,将会带来的社会动荡与影响,反而会让越发强大一团结的南洋商会看到更多的商机,一如此番他们早早将手中海船调集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