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抗日之白眼狼-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幸流血事故。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和平劝导的方法。”

    “公民”包围国会的问题一直僵持到晚间9时,终于没有得到解决。竟有一些公民向议院内投掷砖瓦,意在恫吓议员接受他们当晚通过对德宣战案的要求,不料一块飞石击中了跑到国会来采访新闻的日本联合通讯社记者中野,段祺瑞恐因此引起外交事件,才命令来一队骑兵把“公民团”驱散。

    这时已是晚10时半,议员们再也没有心情继续讨论,当天的会议就此结束。(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47章 黄雀在后() 
“公民团”事件发生后,全国舆论大哗。国民党系阁员建议内阁总辞职以明责任,段祺瑞不肯接受,于是他们都单独提出辞呈。

    5月11日,国务会议举行例会时,只剩下段一个人出席,有人劝段祺瑞暂时引退。

    段祺瑞拒绝自动辞职,他认为如果总统下令免他的职,他本人拒绝副署,这道命令就不能发生效力。他每天照常到院办公,一连用三道咨文催促众议院从速通过对德宣战案。

    而国会主张先解决内阁问题,后讨论外交问题。

    黎元洪对段祺瑞照常到院办公感到惊奇。他向幕僚们得意地说:“且看他的独脚戏唱到几时?”

    5月12日,督军团在倪嗣冲的宅子举行紧急会议,倪嗣冲建议阻止总理辞职以免北洋派解体,在内外问题未解决之前,大家留在北京,并对国会议员继续施以压力。

    5 月13日,各督军或以同乡关系,或以地方长官的身份,分别设宴招待国会议员,请其维持段内阁并通过对德宣战案。

    其实,各督军并不完全都是拥护段祺瑞的,他们只是为了维持北洋派的团体利益,这其中倪嗣冲和傅良佐对段祺瑞最卖气力。

    5月18日,北京英文《京报》揭露了中日军械借款的秘密消息。原来日本政府决定以一万万日元借予中国,以聘用日本技师和管理人员主持中**火工业、聘用日本武官训练中国参战军为交换条件。

    这个消息传出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震动,对摇段祺瑞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英文 《京报》主笔陈友仁在揭露消息的当天被捕。

    5月19日,众议院开会,决定推迟讨论外交案。

    当晚。督军团又在倪嗣冲的宅子举行紧急会议,倪嗣冲建议对国会再施以压力迫使通过对德宣战案,否则督军便联名呈请总统解散国会;在此项目的未达到以前,各督军相约不离京,以便集中力量。对国会和总统作战到底。

    有人立刻反对。这样做是不妥当的,如果总统命令北京军警监视大家的行动,岂不成为政治俘虏而无用武之地。联名辞职也有可能引起一种相反的后果。督军在自己的地盘内以辞职为要挟手段是可以吓倒总统的,在北京辞职,如果总统一概批准而由大家的部下来接任,岂不是自己解除自己的武装,成为手无寸铁的人。因此。不如在总统拒绝解散国会的时候,全体离开北京,回到防地进行反抗。

    开完会后,督军团用开快车的方法,呈请黎黎元洪解散国会。倪嗣冲将此项呈文送到国务院,请其转呈总统,徐树铮就在呈文上盖了将军府的一颗大印。另外拟就了解散国会的一道命令,一并送往公府。

    当天,总统府传出消息说,总统已经看见了这个呈文,总统认为:各省督军以个人的资格。联名提出解散国会,这不是在轨道以内而是在轨道以外的一种行为了。总统为国家的最高行政首长,没有干涉国会制宪和解散国会的权力,所以对这个呈文不拟批答。

    有人问黎元洪,如果督军团一定要解散国会,总统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

    黎元洪的回答是:“我抱定了九个字的主意:不违法,不盖印,不怕死!”

    5月21日晚,督军团又举行了会议。会议散后,约在11时左右,督军和各 省军事代表,乘特备的专车到天津去。

    督军团在北京胡作非为,一会儿主张对德宣战,一会儿赞成包围议会,最后又提解散国会,可是有一个最好出风头而又最好发议论的大督军张勋,此时却在一旁不发一言,不做一事。

    黎元洪忽然想到了张勋,他认为这个老粗是反对对德宣战的,又是个不愿拥护段祺瑞内阁的,倘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阵线来,岂不是可壮声威而寒段派之胆。

    同时段祺瑞也看中了张勋,想从他的身上找出绝处逢生的路子来。

    张勋却自有打算,之前他是怕徐彦卓插手,所以一直静观其变。说实话,他对徐彦卓还是相当忌惮的。可是后来,他发现徐彦卓并无意插手黎元洪和段祺瑞二人之争,他的心思又活泛了。

    对张勋来说,解散国会他是绝对赞成的,驱逐总统亦无不可,可是假若做这丙件事是为了拥护段祺瑞,他却不愿白费气力。张勋想利用府院之争,国会与内阁之争,造成复辟的机会。

    张勋早已窥破了督军们的心理,对内阁问题、参战问题、复辟问题一切都无所谓,他们没有中心思想,只以个人权位及地盘为前提。

    于是,张勋对黎元洪和段祺瑞玩起了两面手段,对双方均承诺要帮助他们。

    黎元洪一直认为张勋本是督军中最不可理喻的人,现在他尚且肯就范,还有那个敢公然造反!同时,他又深信张勋的话说一不二,决非口是心非的人,所以黎元洪下了免去段祺瑞总理的最后决心。

    督军团呈请解散国会,国会议员纷纷避居东交民巷和六国饭店,有钱的老百姓都纷 纷逃难到天津。

    5月23日上午,已经辞职的外交总长伍廷芳出人意料地到了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将三道总统命令发交印铸局发表。第一道命令是免去国务总理段祺瑞的职,特派伍廷芳暂代国务总理;第二道命令是派陆军部次长张士钰暂代陆军总长;第三道命令是 派王士珍为京津一带警备总司令。

    5月23日下午,黎通电各省报告处理内阁问题的经过。

    同一天,段祺瑞通电各省,控诉总统以非法手段免去他的国务总理, 不承认这个命令有效。电报末尾署名为“国务总理段祺瑞”,依然以在职的国务总理自居。

    当北京城发生府院政潮和督军团要挟解散国会的时候,外间就传出清室复辟的谣言。 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谣言,实际,复辟不是一种谣言。复辟的主角正是张勋,他召集了部份督军到徐州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黎元洪和段祺瑞两人本来都是极看不起张勋的,但是当他们迫切需要外援的时候,就把张勋当作争相拉拢的对象。他们对张勋同样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以为张勋是一个不善于使用政治阴谋,不会玩弄两面手腕的爽直汉子,却未曾想到这个老粗却是以爽直的伪装,隐藏了狡狯的本质。在黎元洪和段祺瑞两人争相拉拢的时候,张勋对黎元洪说的是 一套,对段祺瑞说的是另外一套。他的目的是要利用黎元洪驱逐逐段祺瑞下台,然后利用督军团驱逐逐黎元洪而拥溥仪再登大位。

    徐树铮代表段祺瑞到徐州参加了会议,张勋想从徐树铮的口中窥探段祺瑞对复辟的态杨度。

    徐树铮自作主张地表示:“总理只求达到驱逐黎元洪的目的,一切手段在所不计。”

    徐树铮是段祺瑞手下的第一红人,他既有此表示, 张勋就认为段也不会反对复辟了。

    随后讨论到实行复辟的策略问题,张勋决定先由有关各省的督军宣布与北京政府脱离关系,要挟黎元洪解散国会,张勋暂时则不参加,并且伪装“调人”,从旁引诱黎接受督军团的要求,使黎元洪的声誉受到严重打击,然后加以驱逐,迎接溥仪复位。

    实行复辟的决定由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签名为信。

    5月24日,张勋根据会议所决定的策略,给黎元洪发了电报,以关怀黎的口吻暗示他愿意出面来担任黎元洪与督军团之间的调人。

    黎元洪从来没有想到要与北洋派为敌,他的目的仅仅在于除去一个目无总统的段祺瑞。为了避免北洋派因免去段祺瑞而可能引起误解,他不止一次地请北洋派元老徐世昌继段祺瑞之后组织内阁,但是在天津的徐世昌则坚决不肯应命。

    5月29日,倪嗣冲首先宣布安徽独立。随后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等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下野在天津的段祺瑞却又门庭若市,他决定在天津组织临时政府。就在这个时候,徐树铮由徐州遄返天津,把徐州会议内容向段祺瑞提出了报告。

    为了应付徐州会议后的新情势,段祺瑞听从了徐树铮的建议,作了一个应变对策:暂时不成立临时政府,也不反对复辟,甚至必要时伪装同意, 以鼓励张勋放心而大胆地进行复辟,借张勋的发动以驱逐黎元洪。等待张勋宣布复辟,段祺瑞便立即抬出拥护共和制杨度的大旗,起兵打倒张勋,这样一来,既赶走了黎,又有再造共和之功,他认为这是重整旗鼓,卷土再来的一大妙计。

    这个计划非常高明,可怜的张勋怎知螳螂捕蝉,却有黄雀在后呢!

    督军团宣称独立是“兵谏”,如果黎元洪肯接受他们所提的解散国会,就可以取消独立,向黎元洪俯首认罪。

    由于黎的态杨度逐步软化,国会议员纷纷避难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国会不待解散已经形成瓦解。(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648章 不速之客() 
6月1日,在督军团准备起兵北来的严重威胁下,黎元洪终于以总统命令召唤张勋晋京调停时局,并派专车到徐州迎接。

    黎元洪的耳目的确太欠灵通了,张勋早已露出了许多的马脚,可他却始终被蒙在鼓里。

    6月6日,张勋率领辫子军步、马、炮兵共10营约5000人由徐州动身。

    6月7日,张勋行抵天津。

    黎元洪听得张勋统率大队人马开来北京的消息,就开始怀疑张勋此行不怀好意,立即给他发电报,劝告张勋不能带大队人马,以免京师人心恐慌。

    6月8日,张勋突然向黎元洪提出,请总统下令解散国会,自8日起至10日止,限于三天之内实行,否则不负调停责任。

    黎元洪才感觉到这个调停之人比那些督军更凶,解散国会本来是独立各省所提的条件。如果早肯接受这个条件,就不必请调人来调停了。张勋的出现。不是解除了黎元洪的困难,而是加深了时局的危机。尤其不妙的是,“请鬼容易送鬼难”。此时如果拒绝张勋的调停,又怕把调人赶到敌对的一方面。

    现在黎元洪他所求的只是一个既能满足叛督与调人的愿望,又能顾全总统面子的两全之计。他劝告两院议员提出总辞职,由国会自动宣布闭会,以免被迫解散。黎元洪在无可奈何中,事实上接受解散国会的条件,但却不采取以总统命令解散国会的形式,以免伤害总统的威信。

    可是,从天津继续传来的消息,张勋对解散国会绝无讨价还价之余地。

    6月9日。张勋没有等待黎的回音,就派辫子军先头部队开到北京,分驻天坛、先农坛两处。

    6月11日,天津传来的消息说,张勋已经不能再等待。当天晚上如果命令不发表。 他就带队回徐州,独立各省军队自由行动,他将不过问。

    事实上。张勋正在因为命令未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