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抗日之白眼狼-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很早就开始进行布局,对你今天的成功有人归结于你能洞隐烛微,有很强的把握大局的能力,也有人归结于你天赋秉异,故而受到上苍的垂青。可是,我却不这么看。”

    “你怎么看?”徐彦卓有些紧张地问道。

    “我觉得你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胡若珊肯定道:“我仔细分析过你的每一次成功,似乎都有事先就已经知道结果的痕迹,你完全是按照结果去进行你的过程。虽然我不太相信世界上真有未卜先知,可事实却完全如此。或许这些都是巧合,可这么多巧合都到了你的身上,我想那就不是巧合了。”

    徐彦卓彻底被震惊了,难道胡若珊知道了自己的底细,他甚至有些怀疑胡若珊是不是也是穿越而来的。

    “你真这么看?”徐彦卓觉得自己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

    “是的!”

    “那我说我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你信吗?”徐彦卓艰难道。

    “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胡若珊很是疑惑地看着徐彦卓。

    徐彦卓没有说话,同样看着胡若珊。(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833章 理塘之行() 
胡若珊低头思索起来,良久,她抬起头来:“虽然我不明白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信。”

    徐彦卓点点头,他看得出来,胡若珊并非敷衍他,而是真的相信他,这让他突然有了一丝感动。

    “你知道吗?”胡若珊悠悠道:“之前我虽然没有见过你,但我却能感觉到你身上有着一种强烈的孤独感。”

    徐彦卓浑身一氈,一点都没错,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始终无法融入这个世界。因为,这不是属于他的世界。虽然,他并没有给我任何人提及,但他不能不承认,自己的确很孤独。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你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但是,我知道一点,当你无法改变命运的时候,只能去顺应它,而不是逃避或抗拒它,这样最终折磨的还是自己。”胡若珊面上带着苦涩,轻声问道“不知你可赞同我的话?”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也承认你是这世上最了解我的人。”徐彦卓叹了口气道:“可有些事情并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到的。”

    “可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胡若珊接口道:“你试试或许就会发现,真正融入这个世界,也是不错的。当年,我也有过像你这样的情形。唉,不说这个了……”

    胡若珊停了下来,似乎想到了什么,她突然道:“若你有时间,我带你去个地方,如何?”

    “去个地方?什么地方?”

    ……

    理塘,藏语意为平坦如铜镜的草坝。因县内有广袤无垠的毛垭大草原而得名。被誉为“马术之乡”格萨尔王的后裔,马背上的民族,也是人们常说有“康巴汉子”的聚居地。

    踏着春雪行走在雪域小城的大地上,徐彦卓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多亏胡若珊给他们每人找来一件羊皮藏衣,才让他有了一丝暧意。此时。徐彦卓就站在理塘县城西南边远眺。两三百公里以外也能观见那群峰绵延逶迤间,主峰高耸入云的壮景。主峰白雪皑皑,在阳光照映下。金光闪闪。

    “那便是有康南第一峰之称的格聂神山,在整个藏区的神山中,她被封为“第十三女神”,是藏区有名的神山圣地。”立在徐彦卓身旁的胡若珊似乎对这里比较熟悉。

    “你知道六世**仓嘉央措吗?”胡若珊问道。

    徐彦卓点点头。

    “他曾经为理塘写过一首诗!”说话间,胡若珊已经吟诵起来:“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慕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及你的指间,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度,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胡若珊的声音很好听。吟诵的也很是投入,徐彦卓听得不由有些痴了。他们身后的袁锐与弄月含月姐妹俩,虽然不大懂是什么意思,但其中的韵味他们还是能感觉的到。

    “走吧!”

    “去哪里?”徐彦卓问道。

    “冷谷寺!”

    胡若珊丢下一句话,便向前行去。

    徐彦卓摇摇头跟了上去。袁锐与弄月含月姐妹俩紧随其后。

    看着山峰在眼前,但要走进它却还远着呢。他们翻过插满经幡的山坡以为就能看到格聂山下的冷谷寺,谁知前面又是一个更加开阔无垠的大草原,草原上几条深浅不一的小路弯弯曲曲向前延伸进一片茂密树林中没了踪影,看来冷谷寺还在遥远的前方呢。

    沿着草原小路,和着格聂雪山上飘落而下的冷风,整个草坡散发着一股沁心气息。远处一座山峰腰间的岩石在渐渐西去斜阳影射下呈现出五颜六色。巨大的格聂山体已遮住夕阳西下散发的余光,天色黯淡下来,山路不断崎岖、海拔不断提升,阴沉的密林里不时传来几声似鸟非鸟的鸣叫声。

    五个人在接近60度的坡上,攀着石头上行,胡若珊在最前面带路。徐彦卓没想到,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胡若珊,竟然体力出奇的好,走这样的山路,竟然如此轻松。

    “主人,小心!”徐彦卓的身后的含月突然尖叫起来。

    徐彦卓抬眼向上看去,刹那间,一阵阵山崩地裂的轰响由上而下,脚下的地动山摇,天啊!一块直径约1米的巨石正从上面飞滚而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彦卓一把揽住胡若珊的腰,狼狈地向一旁滚去。袁锐与含月姐妹俩也快速闪到了一边,轰隆隆的巨石与他们擦身而过,跌下山崖,碰撞出的石屑飞溅在了他们身上。这一切的发生仅仅两秒,这是令人窒息、令人晕眩的两秒,生与死的两秒!

    愣了好一会,胡若珊才从徐彦卓的怀中钻了出来,站起身来红着脸朝着徐彦卓轻轻说了声:“谢谢!”

    徐彦卓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们到了前面的一个垭口,五色经幡和风马旗在随风飞扬。远处两座巨大而陡峭的山谷中间,一座背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寺庙赫然耸立,大殿的金顶在最后几道斜阳照射下发出点点金光,似乎在向他们召唤。

    “这就是冷谷寺!”胡若珊指着不远处的寺庙道:“作为白教发祥地,高僧想德为求功德圆满都要到格聂圣山,冷谷寺朝拜、取经学法。冷谷寺西北角6公里外有格萨尔王遗址及其试剑之石和使用过的餐具,以及在石上留下的手印和脚印,王妃珠牧的帐蓬、坐椅,还有传说中的格萨尔王手下大鹏将领的岩石化身,栩栩如生孔雀开屏之山景,在神话传说的融洽中,一切景物都变得神奇而被赋予了仙气。”

    徐彦卓一行来到寺庙的外墙边,在朦胧夜色中看见有几位喇嘛望着他们。

    跟着一位叫落降的喇嘛,转过几道弯,他们走进一间摇曳着微暗烛光的石屋。甫一坐下,喇嘛即端上浓香的酥油茶为他们驱寒。好客是藏家的一种风气,这边几杯暖暖酥油茶刚下肚,那边就有喇嘛在噼里啪啦燃烧牛粪为他们热菜热饭了。

    在如此偏远幽静的佛门修行苦地,在这样一个清冷之夜,还能喝上杯暖洋洋的酥油茶,能吃上一口香喷喷的青稞饭,徐彦卓已经很是知足了。(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834章 生命顿悟() 
深夜,徐彦卓被冻醒了,便走出屋外。夜晚的空气清冽得醉人,灰蓝色的天边,有一抹混沌的晕黄。还没走两步,便见到了月光下的胡若珊。

    “你没有睡?”徐彦卓诧异地问道。

    “我怕错过了看日出。”

    “那好,我陪你吧,待会我们一起看日出。”

    二人走到寺外,站在一个高处,一边聊着天,一边守望日出。

    终于,天宇完全被透明的青蓝色涂抹,天边那抹晕黄渐渐清晰,裂变成几缕金黄,那几缕金黄又缓缓会聚,成为一个不规则的亮点,亮点慢慢膨胀,发出万丈光芒,刹那间晨雾尽散,整个山林蓦地苏醒,太阳出来了。

    当天色渐亮的时候,徐彦卓惊异地发现:山下有几个藏民正朝着冷谷寺而来,他不是走,而是一步一磕头。

    当其中一人经过他们身边时,徐彦卓细细打量着他。

    他的脸上显现着虔诚,双手套着木头做的护手,带着牛皮做的围裙,磕头时先伸展双臂五体投地匍匐着,双手臂尽量向前伸直,起身后前行到上次手伸到的地方,双手合十轻触额头,嘴里喃喃地念着什么,然后再伸展双臂再匍匐,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向着冷谷寺不断前行。

    胡若珊的声音了过来:“色的大地是他们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他们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他们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他们像读经书一样掀过!为了信念,为了目的,多少个没有星星的夜晚。徘徊于朝圣的征途。当晨曦初拂大地的时候,捧一把山泉洗尽尘埃,再次开始不变的旅途。”

    徐彦卓似乎有些明白她的用意了。

    “当年,我也是个富家千金,十五岁的一天。我的父母突然暴亡。万贯家财也不知所终。对不谙世事的我来说,这让我万念俱灰。我独自来到了这里,只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结束自己的一生。那一个早晨。我想看最后一眼日出后就离开这个世界。结果,日出过后,让我看到了这让人震憾的一幕。从这时起,我打消了轻生的念头,而是决定要振作着活下去。于是。我开始了求学之路,十年间我去遍了欧洲与美洲,学会了七国的语言……”

    ……

    从理塘回来之后,袁锐发现徐彦卓似乎变了一个人,身上的沉重之感一扫而空,久违的微笑又挡挂在了他的脸上。袁锐知道,这一切都归功于那个叫胡若珊的女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能左右徐彦卓思想的人。可是胡若珊从理塘回来之后,便消失了。袁锐几次询问,都被徐彦卓用话岔开了。

    没错,理塘之行让徐彦卓想明白了:现实终归是现实,没有重来的机会。既然已成为现实。就应该拿出认清一切的态度,不管经历着怎样的考验与挑战,都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勇敢面对,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享受过程。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1927年正月十五刚过完,徐彦卓便乘船来到了上海。

    “公子,这位是《迷津报》的副总编陈布雷先生。”黄世仲向徐彦卓介绍道。

    “陈先生,久仰大名!”徐彦卓对陈布雷笑道。

    “徐彦卓公子,你听说过我?”陈布雷不可思议道。

    “岂止是听过,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徐彦卓如数家珍一般说道:“陈布雷字彦及,号畏垒,因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1911年,陈先生进入上海《天铎报》,才华出众,勤勉敬业,很快成为上海报界的著名记者,撰写了大量拥护辛亥革命的时评。当年,孙中山先生代表临时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对外宣言》,就是由陈先生翻译成中文最先在《天铎报》上发表的。后来,陈先生又转到《商报》做编辑主任,五年前做了《迷津报》副总编辑。可以说,《迷津报》有了今天的规模,陈先生功不可没。”

    陈布雷谦虚道:“这些都是黄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