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昌明-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在崇祯的大力支持下,朝廷内外绝大多数官员已经换上了拥护变法的革新派,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国大部分区域能把变法真正落到实处,达到令必行、行必果的目的。

    虽然如此,朝廷当然也需要派出钦差定期巡查,作为监管督察。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正要巡视江南的杨乐头上。

    此时,天色已经接近傍晚,孙元化已经在衙门里备好了酒席,配置好了房间,为杨国公接风洗尘。

    杨乐跟几位官员言谈把欢,酒间详细地询问了变法执行的一些事情。国公爷问话,他们自然是有问必答。当然,孙元化也是革新一派,对杨乐的变法身体力行,因此山东各地变法正如火如荼的有序进行。

    宴会到半夜方才散去。杨乐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官的官架子,因此获得了不少山东官员的拥护和好评。

    修整一夜。杨乐再次启程,不过这次他决定不再乘船,而是乘马。乘船顺风顺水,虽然速度快,但是只能看到河两岸的情景,不能真正深入内地去实际考察,因此杨乐决定和诸葛师暂时分开,让三艘巨船先行去杭州把船上的货物处理一下,他带着两位亲近侍卫乘着马匹沿路寻访察勘。

    至于去河南洛阳,杨乐觉得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他必须等确定了河南周围的安徽、湖北等地已经实行变法,而且成功把军政都抓到了革新一派的手里,到那个时候,是坐下来谈还是打,就由他说了算了。

    杨乐没有在山东境内耽延,过了济宁便打马继续向南,直到看见了山东和安徽的界碑才缓辔而行。

    他选择了京杭大运河西岸的官道作为南下路径,就是要看看大明的腹心地带究竟如何?这条路说是官道,实则是一条仅能错开车辆的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仅此一端,便可见大明江山是穷途末路。

    杨乐穿着一身布衣,边走边看,仿佛成了一名游客。遇到道边的农舍便走进去讨口水,和主人寒暄几句,打探一下人民对变法的看法。天黑时分,便在一家农舍歇息,和主人直说到三更。次日清晨,杨乐和侍卫们早早起来,和主人殷殷作别,又上路南行。

    走马半日,已是安徽平原地带。再往前走几十里路便是淮河,淮河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

    淮河以北是黄淮冲积平原,平坦辽阔,土层深厚。杨乐站在淮河岸边,但见淮河河面宽阔,清波滚滚,两岸却是一望无际的河滩,河滩中野草灌木丛立,如同毫无生机的荒野一般。偶有大风吹过,便荡起漫天尘雾,扑面而来,呼啸而过,一片荒凉,一片沉寂。

    杨乐不禁心生感慨,为何这块肥美的土地却是荒芜贫瘠?难道变法没有在这里实行?这些地没有分到农民手中,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

    带着疑惑,杨乐拍马沿着河岸继续前行。

    

第129章 因地制宜盐碱地,准备开发晒盐池() 
杨乐沿着河岸,往西前行,直到靠山处,才看见点点民居与缕缕炊烟。杨乐注目凝望,看见前方不远处一群农夫正在垦荒种田,夏日的阳光晒得他们黝黑的皮肤之上的汗水晶晶发亮。

    杨乐将白马拴在道旁的树上,命令身后两名侍卫在这里等他,自己拿下水皮袋走了过去。

    农夫们默默劳作,谁也没有抬头看他。

    “敢问诸位父老乡亲,这里是什么地方?属于那个府衙管辖?”杨乐恭敬的拱手相问。

    一个中年男子抬起头,在强烈的阳光刺激下眯起双眼,用腰带上拴着的一块脏污的大布擦擦汗水,打量着他喘息道:“回大人,这里是永城县(今淮北),属开封府管。”

    杨乐心中更加疑惑,开封府属于河南,而此地是南京地带,他们为何这么说?他暂且压下心头的疑问,笑道:“父老乡亲们,夏日炎炎,不如在树下歇息片刻,如何?”

    中年人道:“也好,大人说了,就歇息片刻吧。”在他的带领下,田里的十几个农夫全身带着泥土和汗水走了过来,瘫坐在树旁地上喘息擦汗。

    杨乐为了方便出行,换上了一件布衣,不知为何这位农夫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身份,疑惑问道:“敢问老乡,如何知道我是官人?”

    中年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眯眯地道:“大人长得细皮嫩肉,气宇不凡,再加上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一看就是读书人,而且八成是高中的读书人。”

    杨乐举起手中水皮袋谦虚笑道:“不要喊我大人,就当是亲戚朋友探访,来,先喝一碗清凉茶水,解解渴。”说着便将树下农夫们饮水的一摞黑色大陶碗一字摆开,逐次注满了茶水。双手向那个中年人递过一碗,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中年人惶恐的接过,憨厚的笑笑,“先生请茶,大家就喝了吧。”

    农夫们纷纷端起碗来,齐声道:“多谢先生。”随后,一饮而尽。

    杨乐也饮尽一碗,笑问:“敢问父老,这里原本是归德府管辖的区域,为何你刚才却说是开封府管辖?开封府不是河南的吗?”

    中年人又是憨厚的一笑,“先生有所不知,这里是开封和归德两府的搭界之地,当初福王就藩的时候,分了三百万亩土地,开封外加洛阳都不够,就把这里也划为了他的封地。”

    杨乐若有所悟,皱着眉头道:“怪不得淮河沿岸这么多肥沃的土地都荒废了,原来这里是私人封地,也就是说这些地还没有分下去了?朝廷变法文书也没有在这里颁发吗?这里是不是孙传庭大人主政?”

    听杨乐似乎有埋怨的语气,中年人立即指正道:“先生错了,新来的孙传庭大人可是难得的青天大老爷,他可不管是不是福王的封地,立即分地种田,下令垦荒,想给老百姓们多收点儿粮食,可他哪里知道,这盐碱滩却是五谷不生啊!”

    “先生你看,”中年人一指白茫茫的滩地,“这淮河两岸的盐碱滩,光长草,不长粮。那滩地上的汪汪清水,可是又苦又咸,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灌田,可害死人啦。我们想了一个法子,从中挖几条沟渠,苦咸水慢慢从沟渠中流走,滩上便会生出几块薄田。你看,那几块庄稼地就是。”

    杨乐一看,几块一两亩大的田中,种着许多低矮的麦子,不禁问道:“你们这里一亩地能打几斗粮食?”

    “几斗?能收回种子,就是托天之福了。”一个老人高声插话道。

    “那还要种它?加上人力,岂不大大折本?”杨乐颇有疑惑。

    中年人叹息道:“国公爷变法分地,可是个天大的好事,但是他不知道,地域不同,田地不一,若是统一而划,就不见得是好事情喽。”

    杨乐所有所思,眼睛看着农夫们,除了这个中年人,其余几乎全是两鬓班白的老人,不禁问:“这位大哥,我看尽是老人耕田,丁壮劳力呢?”

    “你说村里的后生呀,都去当兵了,当兵好啊,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啊。”中年笑着回答道。

    “你是里正,没有当兵,对吗?”

    “对,一村留一壮,便是村长。咳咳,我觉得吧,与其窝在村子里,还不如出去当兵上战场杀敌呢,一敌首可换回一两银子,家里的一年的吃穿用度就够了,要是弄好了,杀个敌人的什长、百夫长什么的,还能获得官爵。话说回来,国公爷的变法就是好啊,他就是大明老百姓的活菩萨呀!”

    村正自然不知道身前这位就是实行变法的国公爷。杨乐听他称赞自己,称赞变法,心中高兴,连忙拱手笑道:“百姓是为官者的衣食父母,一人为官,自然要造福一方,要为百姓们谋福利,否则,就不如回家种地去了!”

    中年人微笑点头道:“这位先生见识不凡,能为天下之民而想,能为百姓之事而忧,能否问一下先生的名讳?”

    杨乐向农夫们深深一躬:“诸位父老,在下杨乐,与你们深谈,多有感触,我还要到其他地方去,咱们就此别过。”农夫们纷纷拱手,直到杨乐走远,忽然一人惊叫出声,“咱们当朝的国公爷不就叫杨乐么?”

    村正目光炯炯,自言自语道:“他就是我们的国公爷!”

    杨乐骑在马上,看着这一大片盐碱地,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盐碱地的形成大多是季节性的,在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则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东北、华北这些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盐碱土可分为盐土、碱土两大类,也有混合的。盐土中以含氯化钠和硫酸钠为主,碱土中主要含有碳酸钠。这两种盐类聚集在土壤表层,形成白色盐结皮。很多盐碱地附近的农民挖沟渠晒盐,就是这种盐土,晒出来的盐俗称小盐,与海盐(大盐)略有差别,但也可以食用。

    因此,杨乐决定回去以后,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在这里开发出一片晒盐场。

    杨乐一路往南,边走边看,将各种地形地貌一一记在心里,同时把变法的条令不断进行调整和改正。驱马过了安徽,便往浙江而来。

    

第130章 好地孬地三六九,击鼓问案讨说法() 
“山从天目下,潮到富阳回。

    此地扁舟去,吾生几度来。

    林红晚日落,江白雨云开。

    明旦须停棹,呼儿看钓台。”

    这是明代张以宁描写浙江的诗句。

    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又被称之为“丝绸之府”。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最有名的当数杭州西湖了。西湖,象是一首诗,又象是一幅画,又或者象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它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心中的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的,恐怕天下唯有西湖了。

    此时,杨乐沿着西湖的树荫官道纵马缓缓前行,微风拂面,碧水蓝天,十分的惬意。放眼望去,眼前涌现出一片秀丽景色:辽阔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碧绿的湖水迎着阳光,把蓝天白云、岸边的树木花草全部倒映在湖水里,使西湖显得更加的秀丽多姿。一帆帆小船在湖中畅游荡漾,船桨激起一道道绿色的波纹。绿水围绕着周围的青山,把这一方山水的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融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

    盛夏七月的西湖,太阳当空,荷花绽开。岸边田地里的水稻已经成熟,紧接着马上晚稻插秧(称为双抢),因此,农民伯伯们正在田间里辛苦忙碌。

    徐光启曾经对稻种进行改良,在南北广泛推广新稻种。水稻的亩产量出现了大面积提升。而且徐大人在杨乐的提示下,在江南首次实行了生态养殖技术,在水稻田地里养鱼,用鱼来吃水稻田里的蚊虫卵,在宋元两朝因蚊虫卵而产生的疟疾曾肆虐传染,到现在却已不是什么大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