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雄-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关西门阀子弟,也很久没看到皇帝的影子了,各种各样的念头也就纷纷都冒了出来,这也牵扯了他们太多的精力,眼瞅着西北叛军做大,却也无能为力。

    第二个呢。西北诸族混杂,叛军一起,很快便挤压起了其他部族的生存空间。

    吐谷浑,羌人诸部,甚至是一些匈奴人,鲜卑人,乃至于西域和大隋的商人们,都在满怀仇恨的盯着这支叛军。

    第三个,叛军的首领白瑜娑出身太低了,隋人呼其奴贼,西北各个部族,都叫他白奴儿,牧奴的出身,无疑拖累了他扩张的脚步。

    因为和许多起义差不多,开始的时候,大家尚能同心协力,但人越聚越多,人心也就不齐整了。

    很多叛军将领,这个时候未免就都会想想,你一个牧奴,何德何能为众人之首?不如俺来坐那个位置,更合适一些吧?

    所以说,这支叛军其实不用剿除,早晚要闹上一番内讧,分裂开来。

    于是,这支人数众多的叛军,在猖獗一时之后,突然间便变得后继乏力了起来。

    总的来说,大业十年夏天,天下更乱了几分。

    用一句正规的话来说,就是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严重动摇了隋朝的统治根基,巴拉巴拉。

    实际上,这个时候,天下战乱,已经由开始时的单纯的农民起义,逐渐向逐鹿中原的群雄争霸局面转变了。

    义军首领们,也开始不太满足于吃饱饭,穿好衣的现状,他们想要得到更多,于是,他们开始强拉丁壮,扩充军队,占据地盘,猛烈的进攻那些大隋的粮草重地,往诸侯,或者说是军阀的道路上狂奔而去。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读过史的人都知道,这是战乱时节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

    不用给予他们太多的褒贬,尤其是在如此纷乱的战乱时节。

    作为最底层的百姓,这无疑就是地狱,流离失所,命如鸡犬,而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来说,这却是最好的年头,机遇数不胜数。

    李破不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所以,这个夏天,他没有想着富贵荣华,也没想着王侯霸业,他只是带着一百多人,狼狈的逃回了马邑。

    云内这一段长城的守军,早就被恒安镇收编了。

    这些苦哈哈,不比当初云中草原上那些军寨里的守军活的更好,过着和贫苦百姓人家一样艰苦的日子。

    他们不是义士,是北地大隋军兵中,处于最底层的那一部分人。

    连来往的商旅,都不愿意搭理他们,可见他们的地位之低下,而他们的作用,也就不用多说了,他们无法保卫长城,更非大隋疆土的第一道防线,只是起到个点燃烽火,向别人示警的作用。

    所以,恒安镇只是给他们送了点粮食,再加上衣物等等,几百长城守军,便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恒安镇军的怀抱。

    代州总管府?还是让他见鬼去吧……

    而这也是恒安镇军能够出塞的先决条件之一。

    当这些苦哈哈看到一队已经看不出多少本来颜色的家伙,骑着战马疾驰而来的时候,如果不是这队人太少了点,他们一定会点燃烽火,然后……便立马利落的逃去恒安镇。

    准确的说,跟随李破回到恒安镇的隋军士卒,只有一百二十四人。

    途中陆续因伤重而死的人,每天都有,就算回到了恒安镇,陆续病倒了一多半儿,最终又有十几个人不治而亡。

    这年头,人命就是这么不值钱。

    出去五百,回来一百出头儿,伤亡之惨重,可想而知。

    他们回来的不算晚,已经有一队人顺利归来,和他们相比伤亡微乎其微。

    但这不是什么数字游戏,回到恒安镇,李破只是跟急急赶来的李碧说了一句,我们碰上突厥人了,然后便一头栽倒在床上,昏睡了过去。

    李春就不用说了,吓的魂儿都快飞了,守在李破身边就再没动过地方。

    李碧好一点,但也被唬的不轻,在辽东他们走了差不多半年,行程几千里,可也没见李破这么狼狈过。

    心中大悔之余,也有些埋怨自己的父亲,明知道突厥人南下了,还要派恒安镇的人去冒险,这要是人没了,她该怎么办?

    后怕之下,连带人出塞的计划,都耽搁了下来。

    尤其可恶的是,回来的人和李破都差不多,睡的都和死猪相仿,有的人更是直接发起了高烧,因为他们身上的伤口,已经化脓了。

    于是,恒安镇和云内城的大夫们,又都有的忙了。

    恒安镇的李参军又躺倒在了床上,太不让人省心了,不过,又和上次差不多,这位身上的伤口少之又少,就是身体有些亏损,补上一阵儿,就能活蹦乱跳起来。

    李破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睡的那叫个荡气回肠,除了呼吸还在,就和死人差不多,就算又被人扒了个精光,他也没醒过来。

    太累了,一路上根本不敢停留,战马都跑死了几十匹,人累的差不多都精神恍惚了,才回到了恒安镇。

    到了自家地界,精神一放松,疲劳便如同潮水般淹没了人们的神智。

    等李破再次睁开眼睛,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肚子也产生了强烈的抗议,强度上不比反隋的农民起义差。

    于是,他很嫌弃的一把推开扑到他身上,就开始掉金豆子,还有点语无伦次的李春,顺手给了她脑袋一巴掌。

    “饿了,赶紧弄点吃的来,就知道哭,等把我饿死了,你就该笑了是吧?”

    早已熟悉了李破情绪不好,喜欢迁怒于人的德性的李春,破涕为笑,嗖的一下就没影了。

    李破还在嘟囔,这熊孩子,光长个子不长心眼,就不知道先拿件衣服过来?

    接着,这厮捂着咕噜噜直叫唤的肚子,一头栽回床上,惬意的长长叹息了一声,心里想着,这是九死一生啊,不错,咱运气还在,肯定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然后他就想起了他那个便宜老师,心中暗骂,那老小子太不是东西,一直跟着他,光不定能沾上多少,这危险性却实在是不小。

    过后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尽量离他远点了。(。)

第184章故事() 
月票月票

    不多一会儿,李春捧着个木盘,上面有热气腾腾的一大碗粥,是一碗切的很碎,煮的很烂的羊肉羹,外加几个腌菜。

    显然,李破是错怪人家了,这些都是早早就预备好,就等李破起来吃呢。

    李破大喜,却还埋怨,“去去去,拿几件衣服去,没看我……”

    李春放下托盘,嗖的一下又不见影了。

    闻着食物的香气,李破哪还呆得住,裹着被子就坐在了椅子上,埋头就下了嘴,狼吞虎咽,等李春拿着干净衣服过来的时候,这厮已经把吃食消灭一多半儿了。

    “大哥,你还是先洗洗吧,热水我都弄好了……”

    李破哼哼了两声,直到吃的半饱,就依依不舍的放下了筷子,意志力还成,知道这个时候不易多吃。

    到了这个时候,也才发觉身上确实臭烘烘的,该洗刷洗刷了。

    “人呢,怎么就你一个在?”

    等到解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这才又觉出了不对,咱不说劳苦功高吧,总也算是恒安镇的高级军事长官吧,怎么一醒过来,这么冷清?

    人还没走呢,茶就先凉了?莫非有人要治我的罪?

    一想到这,他不由紧张了起来,大隋军中律法好像流水般在他脑海中划过,各种砍脑袋的罪名,纷纷浮现。

    顿觉眼前昏暗无比,习惯性的立即产生了逃窜的念头。

    李春却是在那里“羞羞答答”的来了一句,“大哥……我这不是忙,没来及告诉他们呢嘛。”

    尼玛,这熊孩子……

    不过也好,先洗洗去再说,好在。他还算有良心,“我带回来的人呢?”

    “好像……都歇着呢,我去问问……”

    见李破听了满头黑线的样子。李春嗖的一下,又不见影了。

    恒安镇才多大点的地方。消息肯定是瞒不住,李春再回来的时候,发现屋子周围的守卫军兵骤然增多了很多,进了屋子一瞧,好嘛,一屋子的人。

    李春顿时怏怏不乐,心说谁这么嘴快,想和大哥多待会都不成。过后一定要查查他知道咱的厉害。

    李破洗漱一番,穿上干净的衣物,身上疲惫渐去,但还是有点头晕不想动弹。

    他自己也知道,这一趟累的狠了,估计要养上一些时日,才能恢复如初。

    出来的时候,不出意料的看到了很多人。

    李碧自然是来了,严闾人。黄友,陈三也在眼巴巴的等着,王庆孤零零的缩在屋角。绷着脸在装深沉。

    许昭那贼丕子站在王庆旁边,不停的小声嘟囔着什么,估计还想着他那埋在地下的北魏遗宝呢。

    屋里还坐着三个人高马大的彪悍家伙,他们都是恒安镇的领兵校尉,或者可以说是偏将军,又称军尉,领一千人马。

    听着头衔挺杂,没办法,从文帝到如今的皇帝杨广。对军制都有所改革。

    尤其是当今的皇帝杨广,酷爱创新革弊。所以军制上,也不能免。

    文帝时都督这类的军职现在都没了。改成了校尉,旅帅和队正,将以前军权极重的都督,降了官职。

    这么改其实也没错,但和他做的很多事情都一样,偏于急躁,完全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令行禁止。

    在他看来,改了就是改了,但事实是,留下了诸多的尾巴和隐患。

    就拿恒安镇来做例子,领一千步兵的领兵校尉,身上竟然大多还有将军之类的军衔,恒安镇将李碧成恒安镇军的将主,校尉本来比她低上一级,但将军衔却大多比她高。

    平时也就算了,这要上了战场,很可能就会有人不听将令,自行其是。

    军职这东西,是要用最为严格的等级来划分,才能让军将听令,上下一同的。

    好吧,皇帝杨广不太明白这件事的性,他身边的臣子们难道不明白吗?

    事实上是,皇帝很多主意都挺好,但没几天,他的注意力就转到别处去了,你让臣子去面对军中将领们的汹汹怨言,却又不能在关键时候得到皇帝的有力,有哪个臣子还会认认真真的做下去?

    那么,在军制之上的这种改革上,会做成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大隋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文帝时传下来的旧有军制,还在很多地方起着作用,新的军制大家也承认,有相违背的地方,好办,大家自行处理就是,就别来烦皇帝了。

    皇帝正做别的事情呢,听不进去啊。

    好吧,这不关李破什么事儿,他这个没什么别的头衔却能位于众人之上的参军,也属于恒安镇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

    在他看来,这三个领兵校尉来到这儿,纯是来看他的笑话的。

    和之前的张旅帅差不多,这些领兵校尉背后捅他刀子到不至于,都是李氏心腹,跟了李靖挺多年了,接下来再跟着李靖的女儿女婿,也挺正常。

    不过你要是真倒霉了,这些家伙也不介意偷着乐一乐,毕竟他们真正钦服的人是李靖李药师,而非李碧和李破这两个年轻人。

    想要做到顺利传承下去,那就要看李碧和李破自己的本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