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雄-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样的话,马邑郡城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凄凄惨惨,死这么多的人。

    可这也只是后悔药,那会儿他要是敢留兵在郡城,谁他娘的知道之后的战事会走向何方?

    而以恒安镇军的实力,分兵驻守郡城的话,也很有些吃力。

    当然,王仁恭一去,只要他想,马邑郡就是他的治下了,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

    两个月下来,马邑郡尉掉了脑袋,马邑太守也将病故,而马邑郡的旱情还在,连经动荡,百姓也是嗷嗷待哺,这还真是他娘的地道的乱世啊。

    这样乱七八糟的担子,怎么就抗在他自己的身上,他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从一个只吃饱穿暖的塞外归人,再到一个忧国忧民的封疆大吏,这样的距离,真的有点太过遥远了。

    看着盘膝做在那里,闭目假寐的马邑通守,恒安镇将,王禄很想说说,现在的马邑官吏,嗯,官吏们也只剩下了小猫两三只,他们私下里,已经恭敬的开始称呼你为李云内了,您就不用这么矜持作态了吧。

    将这个称呼变成李马邑也不费多大的事儿呢。

    当然,以地名作为别的人,也必然有别于他人,除了官民共举之外,也要德高望重,得到更多的人认同,许多高官死后,才会有这样的殊荣。

    这同样象征着,一个官员为官经历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十出头的李破,显然不太合适,可现在马邑上下,很多人都非常愿意将这个殊荣扣在其人头上,以求恒安镇军能护佑一方平安。

    王禄等人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投效之心很迫切,可这个时候,王禄却欲言又止的沉默了下来。

    一旦你在心目中将一个人的形象拔高了起来,敬畏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某些人在你看来,有了压迫性的气势,其实很大程度上于对方如何,而在于你自己的想法。

    就像此时此刻,王禄有着一肚子的话要说,却不敢打扰李破的静思,悄悄的还让其他人都安静下来,也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在作祟了。

    而李破本身的官职,以及他所拥有的实力他整个人瞧着都散发着威严的光环儿。

    时间静静的流淌而过,王禄轻轻告罪了一声,退了出去,在这样一个时候,他也还要做很多事,来博取新的上官的看重和欢心。

    此时此刻,作为马邑郡丞的他,竟然没有取王仁恭而代之的想法,甚至于想把马邑郡丞这个官职都扔了,因为李破的岳丈李靖当年就是马邑郡丞来着。

    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听了你的官名儿,就不喜欢了呢。

    总的来说,王禄也代表了马邑残余官吏们的一种态度,因为他们太需要恒安镇军南下,来保护郡城的安危了。

    月票月票,这几章都属于过渡性,不愿看的跳过去吧,呵呵,阿草留字。(。)u

    1

第304章宣泄() 
王仁恭醒了,老仆引了李破进去。

    王仁恭浑浊的双眼在李破身上停留了良久,好像才算清明了起来。

    李破对着一个将死之人,也不知说什么好,的言语,在生命逐渐逝去的时候,好像都失去了分量。

    王仁恭艰难的抬了抬手臂,老仆立即从旁边的桌案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了李破。

    显然,王仁恭早有准备,也许书信之中,就是他的遗言了。

    李破也不知道,他现在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可言,他同样也不知道,王仁恭会对他有什么嘱托。

    可只就两人的关系来看,站在这里的,本不应该是他李破才对,他既非王仁恭的子侄,也不是他的好友,而在一定程度上,他的地位甚至于略高于王仁恭才对。

    再深想想呢,却又觉着,好像这事儿又有那么点顺理成章的意思。

    感觉比较奇怪,李破默默拿过书信,拆开一看。

    果然里面充满了一些宽泛的言语,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天下乱局的种种忧虑,矛盾之处也随处可见。

    既想劝李破对东都惟命是从,又对东都那些人们充满了失望,既想让李破扶助隋室,却又深感大厦将倾,无力挽回。

    如此种种,看的李破都头疼了起来。

    信很长,笔迹也颇为潦草,看的李破很费力,总之,前半段,差不多就是王老头儿的自述了。

    可以看的出来,他本人的种种志向和价值理念,和他的**以及如今的大隋一样,都在崩溃当中,而他自己的求生意念也在这里彻底熄灭了。

    他是大隋的殉葬者,和他一样,大隋的中坚力量,也在这些年不曾间断的战争当中,纷纷凋落了。王仁恭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唯一比别人幸运的是,临死之时,他还能留下一点什么而已。

    信的后半段就条理比较清晰了,他不再用那些泛泛的言语。来表述纷乱的天下大局对他有着怎样的冲击。

    他那无奈的目光终于转回了马邑郡。

    他对马邑城攻守一战的经过,做了详细的描述,他本人充满了与城协亡的决心和意志,表现出了他的刚烈和不屈。

    对于战后这一地的残破,也哀声连连。

    信尾。他坦言,自己对不住这一地黎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寸功皆无,论罪当死。

    他只想让李破好好对待这些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城中上下,甚至于满城迁去云内的主意,都给李破出了出。

    当然,更为实际的做法是,他给雁门的陈孝意已经送去了书信,因为马邑终归要依托雁门而存。他想让陈孝意听李破之令行事。

    他认为,恒安镇军才是晋地边郡最为坚实的一道屏障。

    他甚至在信尾处建议李破,将雁门,楼烦两郡全部收于治下,连成一体,以抗突厥。

    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许是王仁恭知道了自己时日无多。也就抛开了那些无谓的坚持,在为晋地北方的边民们考量了。

    不然的话,以其人心性,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并吞郡地,那俨然便是谋反的行径呢。

    李破看完之后,将书信递给了老仆,他不知道,自己有那么一天躺在病榻之上的时候,会不会只想着天下大局。和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百姓黎庶,这种高尚的情怀,正是他人性中最为缺失的一部分。

    他总是想着,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之下大家都过的好一些,实际上,他却从未在乎过那些与他无干的人的生死。

    想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也躺在了床上奄奄一息,如果有所惦念的话,那肯定也会是妻儿子孙们的将来。

    而不会是像王仁恭这样,只为那许多与他无干的人的处境考量,一点不提自身如何如何。

    当然,以他的心志而论,他并不认为自己就不如王仁恭,去毫无条件的认同这种天下为公的理念。

    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人性这东西很难说,谁都脱不了私欲的漩涡,有信仰的人亦是如此。

    王老头儿之前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也是私欲在作祟,马邑城如今的局面,和他脱不开干系。

    可话说回来了,这个时候较真也就没什么必要,王老头儿有再多的不是,也比刘武周之流强的多了。

    很多溢美之词到了李破的嘴边儿,却没说出来,他只是默默点了点头,轻声道了一句,“郡守放心,有我李破在马邑,定不让突厥逞威……将来……这边地之上,也定传郡守美名。”

    王仁恭努力的牵动着嘴角,算是笑了一下,目光中多有欣慰,却也难掩遗憾,也许他本就明白,李破必定不是王仁恭的道理吧。

    他这个时候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接下来只是用目光示意老仆。

    老仆随即便从房中的桌案之上,拿起了一包东西,交给了李破。

    李破看了看形状,就知道,这肯定是太守的印信,私授朝廷印信,也不合规矩,可在这个时候,却让李破主政马邑多了一层合法的外衣。

    王仁恭缓缓合上了眼睛,重又昏昏睡去。

    李破朝老仆点了点头,便出了内室。

    厅堂之间,陈大,王禄等马邑官吏将领都不约而同的到来,等候在了这里。

    当李破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李破手里提着的东西,表情各不相同,王禄等人立即拱手,陈大等人,则躬身敲击着胸膛。

    给李破的感觉就像是被传了皇位的皇子一样,弄的他本就不太愉快的心情更加阴暗了几分。

    “都在这里做什么?大战刚过,善后之事繁多,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有何差错,我唯你们是问,对了,王郡丞,给我找个住处……”

    “还有,城中伤亡如何,粮草又如何,过后整理一下,报给我,其他的事情,你们看着办,别拿一些小事来烦我。”

    虽说语气很不好,可有了主心骨儿,很多人瞬间就是精神一振,连对李破有着不满的陈大,都觉着身上轻松了下来。

    没办法,一地哀鸿的马邑城现在太需要一个出来主持大局了,不怕你有多严苛,就怕你不管,甩手回了云内……

    很快,李破便被请进了郡府后宅的一间宅院,李破清晰的记得,这里好像是当初李靖家里一个外宅管事住的地方。

    周围的一切,看上去有点熟悉,却又颇多陌生,几年下来,人事已非,而李破也缺乏故地重游的心境。

    马邑郡城的现状,他已经有所预料,果然,送上来的东西,桩桩件件,都让人感觉这里住不下去了。

    唯一值得欣慰,却又感觉特荒谬的是,粮食也许还能供城中的人们上几个月呢。

    这不是说粮草有多多,而是伤亡太大了。

    当初马邑城是近十万人居住的边地大城,之后陆陆续续招收流民,一度拥有十余万的人口。

    当然,这个巅峰没保持多久就被打破了,大业十一年突厥南下的时候,就围攻过马邑。

    而到了大业十三年的如今,马邑人口很可能已经不足五万了。

    是的,战后统计的数字还很粗糙,马邑的户籍看来也需要重新整理了。

    当初拥有大约三四十万人口的马邑边郡,经过这几年战乱,人口减半应该是比较真实的情形。

    这还是在云内保存完整的形势之下,不然的话,只会更惨。

    而马邑城这里,人口剧减之下,王仁恭从大户人家借来的那些粮食,就有了富裕,这不得不说,是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情。

    李破还没主官的状态,事情就又来了。

    也许是心愿已了,当晚,王仁恭病逝于马邑郡府之内。

    要是其他人,肯定觉着这是雪上加霜,王老头儿死的不是时候,可李破眼珠儿一转,主意就又来了。

    他立即便命王禄等人治丧,并传来罗士信他带人每家每户的去告知,有想一并出丧者,就都随王太守一起吧。

    随后,他又亲自带人,去清理了当初城外那处乱葬岗,也没管什么风水,离乱之人想来也不会在乎这个。

    于是,他在城外开辟了一个简单的墓园,同时昭告马邑百姓,葬在这里的人们,将会树碑记之,要让后人们记得,有这样一群人,随着太守誓死抗击突厥一城百姓免遭突厥人屠戮……

    这样煽动性的言语余悲满城的马邑城再次沸腾了起来。

    最终,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