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雄-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李渊只能不断增兵李世民,连李建成都被他召回了潼关,不再向河南用兵了。

    这显然是李渊称帝之后,第一次面对严峻的考验,根本无暇他顾了。

    而就在这么一个时候,代州却出了变故,李渊怎能不恼。

    发到晋阳的诏书,将李元吉骂了个狗血喷头,就差明说这个儿子无能了。

    诏书上直接免了并州总管府长史窦静的职位,并责备窦诞荒唐终日,不能辅佐齐王成事云云。

    最后,就是责令李元吉谨守晋阳,不得再生事端,朝廷自会派人安抚晋阳王氏,以及代州行军总管李破的话了。

    可以说,李元吉晋为齐王,并州行军总管之后,想要做的两件大事,都被李渊给否了,而且提也没提增兵晋阳的事情,只是令右卫将军宇文歆适当招募河东壮士而已。

    实际上,李渊还是有章法的,他没像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人那样,不管不顾的招募兵员,而是用力有七分,总给自己治下的地方留有三分余地。

    其实除了家世背景上的差异之外,这是他和当今大多数反王们最大的差别,如果真有什么皇者气运的话,这也就是了。

    因为自从杨广登基至今,天下人早已受够了劳役,战乱之苦,有谁能够稍微给他们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便能让辖地百姓群起依附,所谓民心所向,百姓思安,也正源于此处。

    就像李破迁幽州之民入代州,路途艰难遥远,一路死伤也少数,可宣传的好上一些,人口锐减的幽州人便一路走了过来。

    到了代州,弄上一块田地,养上几只牛羊,人心其实便迅速安稳了下来。

    这于代州上下官吏治政有多得力,而在于乱纷纷的世道百姓们的承受底线降低的太多太多了。

    相反,李渊这个儿子李元吉,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要不怎么说他和隋帝杨广很像呢,最像的地方就在于,这人对治下百姓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除了统治阶层之外,其他人皆如草籽。

    而且,他的功利心同样热切而又急迫。

    李氏父子,都多多少少带着些晋末战乱以来的贵族气息,只不过其中最重的就数李元吉了。

    虽说之前有所预料,可这会儿不但他受了父亲训斥,而且,他身边的人,除了窦静免官之外,其余人等也被波及,战战兢兢的不敢再跟着他做事了。

    所以,气闷之余,他不但在埋怨父亲过于苛责于他,也恨恨言于左右近人,宇文歆向父皇屡进谗言,着实可恨,且看他能得意到几时。

    而且他那本就有些乖张的性情也发作了起来。

    不再出去溜达,射猎的李元吉,除了送信给兄长李建成他在父亲面前多为自己说话外,在府中随即处死了刚纳的几个小妾。

    他这么做是对的,以王氏的礼法,断不会再让这些女子进门,辱其门风,你要是送人回去,那就是上门打脸。

    反而不如杀之,表明自己的姿态,虽说王氏必定有所怨言,可说不定,人家心里是松了一口长气呢。

    这几个女人若是活着,只会丢王氏的脸面,反而不如死了干净,这年头的潜规则从来都是血淋淋的,没有多少温情存在的余地。

    可年轻的皇子要是这么易于,哪儿还会有之前的事故?

    随后,李元吉就令人将尸体给王氏送了回去。

    于是,王氏主宅就此关闭,再也不纳外客入内了,随之,许多王氏官吏也被纷纷召回,不愿在李氏治下出仕为官的意思,十分的明了。

    李元吉还在沾沾自喜,一击之下王氏颜面无存,老实了下来。

    可宇文歆与窦诞等人可不这么想,王氏树大根深,不但在晋阳,在整个河东都有着众多的族人为官地方。

    你分化拉拢不可怕,王氏大族,族人门下众多,谁还没个小心思?换句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并非是人人心向主支。

    可你这么简单粗暴的让王氏撩了挑子,即便是那些功名心切,愿意为李氏效力的王氏子弟,也心寒了下来,纷纷辞官回归山野。

    晋阳王氏只是轻轻的关闭了门户,实际上也关闭了和李唐交流的渠道和**。

    正在募兵的宇文歆焦头烂额,作为并州总管府司马的窦诞,以及晋阳令等晋阳官吏,也是人心惶惶。

    出走的官吏太多,不但是晋阳的军政系统运转的不顺畅了起来,整个河东都是暗流涌动。

    河东裴氏的族长更是送了亲笔书信到并州总管府,劝李元吉亲自登王氏之门,安抚王氏族人,就差明说让李元吉亲自登门谢罪了。

    因为河东裴氏受到了王氏措辞严厉的威胁,他们要断绝与裴氏的姻亲关系。

    这可不是小事儿,两个晋地大族联络有亲,相互帮扶是必然的,别看裴氏在李渊主政河东之后,阴了王氏几下,可像他们这样的大族群,有所争竞在所难免,可很多时候,他们之间不会争个你死我活,而是相互扶持的关系。

    一旦不相往来,那就是彻底反目成仇了。

    如此一来,有些人一定会问,那对于裴氏而言会有多大的麻烦?事实表明,一旦事情到了那一步儿,麻烦就大了。

    晋地门阀有一些,多年来都以王裴两姓为首,实际上,因为王氏传承久远,驻于晋地数百载,比裴氏的根基要深的多。

    晋地姓王的有多少?姓裴的又有几个?只要稍微比较一下,差距也就清楚了。

    战乱无疑消弱了他们的影响力,可王裴两个晋地大阀一旦斗起来,就算有人平定了天下,晋地也将永无宁日。

    这件事影响有多大,只看车骑将军张达酒后当众大骂李元吉,残暴狠毒,不知所谓就是明证。

    不但官吏们惶惶不可终日,军中也有了不稳的迹象。

    宇文歆气急败坏,到并州总管府跟李元吉大吵了一架,当面就跟李元吉说,他要上书参劾于李元吉,可见其心中已是气极。

    实际上,这也表明,李元吉这个并州总管差不多已经倒计时了。

    窦诞则如丧考妣,李元吉这次是把他们这些离着近些的人都给坑了,可以想见的,长安那边的诏书一下,李元吉可能只是灰溜溜的回去长安,而他们这些人,可就不知会落得怎样的下场了。

    窦氏留他们兄弟在晋阳辅佐李元吉,不是看李元吉有多出息,而是看晋阳这边儿还算安宁他们兄弟二人在此熬一下资历罢了,因为长安人才济济,显不出他们来。

    可现在,窦静已经被免职,生死都不知道,而他呢,只能跟着李元吉一起倒霉。

    窦诞思前想后,委婉的当着别人的面儿劝了劝李元吉,至于李元吉听不听得进去,对于他来说已是无所谓了,他只想让人知道,这些馊主意真不是他出的。

    之后迅速修书两封妻子亲自带人回去长安,交到父亲手上,差不多就是哭诉此间种种,兼且求援了。

    人心涣散的晋阳,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光芒日趋黯淡。

    能让家业迅速败落下来,可不和杨广非常相像吗?

    到了这个时候,李元吉也慌了神儿,可让他以皇子之尊去给王氏赔罪,那是想也不用想。

    但让左右人等给出出主意,旁人却又支支吾吾,别说他们没那个才干,就算有,到了如此地步,计谋再好,也得有个英明点的主上倾听不是?

    有心去找宇文歆想想办法,可两人间隙已深,李元吉也拉不下那个脸来,他离着能屈能伸的境界还差的远呢。

    晋阳,乃至于河东乱象渐显之下,饱受各方压力的李元吉却坐困愁城,不知该如何稳住局面了。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窦静回到了晋阳。

    他带给李元吉的是一条能翻身把歌唱的光明大道,扫平代州三郡功勋,足以抵得上之前的那些责备了。

    是的,到了现在,李元吉也不承认他做错了什么,他是李氏嫡子,如今又为齐王,皇朝贵胄,那错的肯定是其他人,他怎么会做错什么呢?

    说实话,他没有皇家之人的大气量,却有着皇家之人特有的大自私。

    李元吉大喜之下,立即召宇文歆等人前来并州总管府议事,实际上,这个时候,谁也已经不能阻止他出兵代州的意图了。

    可宇文歆并不那么好糊弄,他手握军权,对李元吉的欢呼雀跃视而不见,震惊之下只是仔细的询问窦静雁门内乱始末。

    这次事情不是坏在李元吉身上,而是窦静窦元休。

    ,又一个月就要过去了,阿草在这里多谢大家的。(。)

第347章诡诈 四() 
窦静这人也是有私心的。

    要问他的私心重不重,那就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了。

    若说功名利禄之心也算是私心的话,那么,他的私心就非常之重,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则官场中人皆有私心,几乎无一例外。

    所以,回到晋阳之处,因私心作祟,在陈克己要求告辞的时候,他未刻意阻拦。

    有他一个知情之人也就行了,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分他的功劳,引开旁人的。

    进了晋阳城中,在听闻并州总管府长史之位已经被免之后,又是私心作祟,在宇文歆问及雁门内乱之事的时候,他撒谎了。

    他言之凿凿的跟诸人说,他亲眼见证了雁门内乱的全部过程,打消众人之疑虑,他更是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他臆想中雁门内乱的一切。

    这个时候,如果说宇文歆不疑有他,却还有所犹豫的话,那么齐王李元吉,以及齐王府众人就是鼎力立即出兵代州,汇合陈孝意,剿除李破党羽了。

    宇文歆在这个时候,顶住了压力,在他看来,用兵代州,预料之中,仓促出兵难免有所差错,而且,陈孝意那人,他也信不过。

    而李元吉等极力主张出兵的人,皆为欲要脱罪之故,冠冕堂皇的话说的再多,也不能因此而兴大兵,那是兵家大忌。

    于是,在宇文歆力主之下,甚至不惜跟李元吉当众争执,强硬的将立即出兵雁门的建议压了下去。

    随后,晋阳斥候四出,打探楼烦,雁门两郡动静。

    实际上,这才是一位领兵大将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且,这种品质极其难得。

    可话说回来了,有的时候,这种素质也会被称之为优柔寡断,其实,不管如何,战争这东西,看的都是结果,而非是过程。

    胜了,自然全都是溢美之词,败了,你败的再漂亮,也难逃菲薄。

    传回来的消息很杂乱,时间太短,很多座探的消息根本无法及时传到晋阳。

    传回来的消息有一点很明确,楼烦太守苏亶起兵往雁门而来。

    过了两天,马邑那边儿也有了消息,马邑太守王禄,尉迟恭联合恒安镇元朗起兵,也已在陆续南下。

    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在表明,代州三郡确实是乱了。

    随后,雁门太守陈孝意的求援文书也到了晋阳晋阳速速发兵雁门,和他一道击破各路反军。

    众人再次聚集于总管府商议。

    这一次,宇文歆没等众人说话,便力主坐观代州内乱,等代州各路人马两败俱伤之时,再挥兵雁门收拾残局。

    齐王李元吉的耐性已经到了极限,日子每过去一天,长安都可能送来诏书他交卸并州总管之职回去长安,以己推人,在他看来,宇文歆等的就是这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