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雄-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因为两个人沉不住气,更非立功心切,而是情势使然。

    王仁则得到潼关大军失利的消息虽然比牛进达两人要晚上一些,可也没晚多少时候,大惊之下,王仁则倒是没有失了方寸。

    他立即召集部将议事,只这一个命令,其实就已经逼的牛进达两人不得不动手了。

    他们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到中军,沈青奴倒还成,牛进达断然不敢在王仁则面前露面,作为李密旧部的漏网之鱼,王仁则很可能不问青红皂白,先砍下他的牛头再说。

    和平时肯定不一样,此时不到中军听令,按照军律也是杀人没话说。

    既然进退不得,那必然就是先下手为强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先就是刘安世所部离开了风陵渡口,想要朝牛进达所部侧后移动。

    正面则是王仁则的姐夫元聪,和虎贲将军张俊年两部,隐隐对牛进达构成了一个包围圈,传牛进达入中军议事的人也随之到来。

    这样一个时候,牛进达哪里还敢有半点迟疑,当即斩杀中军来人,起兵相拒,先就令牛猛率二百人攻张俊年,自己则率八百军兵,猛攻元聪所部。

    这可不是狂妄,从征伐辽东开始,山东,河北劲旅就从没将河南军伍放在眼中,时至今日,侥幸生存下来的山东人,不分男女老幼,简直是各个满身戾气。

    更何况牛进达所率正是脱胎于官兵,昔日打遍山东无对手的张须陀的老部下,河南军旅自称能战,实际上,支撑着各处战局的还是从山东,河北出来的家伙们。

    王世充在潼关关下一场大战,其实不但消耗掉了李密旧部,也消耗掉了河南大军的大部分元气,出身山东,河北的老卒,将领纷纷战死,于是大军的战斗力也就彻底来到了谷底。

    而在风陵渡口,牛进达也用事实告诉王仁则的部将们,什么样的军旅才能称之为精锐。

    营寨中突然爆发出了喊杀之声,牛猛率二百兵卒杀进张俊年的营寨,张俊年所率一千多人,措手不及之下,简直是一触即溃,混乱中,张俊年几乎没怎么犹豫,便带着亲兵掉头跑向了中军。

    而另一边就很不一样了,元聪乃东魏皇族后裔,也曾从征辽东,只是一直待在骠骑府中,充任皇帝亲军罢了,后来娶了王世充的侄女,还是在皇帝亲军中任职,西来之时,归于王仁则部下。

    他所率的一千人马,实际上是王仁则亲军的一部分,平日里装备整齐,耀武扬威的,看着挺不错,可真正厮杀起来,在破衣烂衫的山东精锐面前,更像是待宰羔羊一般。

    元聪这个名字起的别看挺逗乐,可其人确实挺聪明,牛进达只率兵冲破了他的营寨外围,这人也没率人退往中军,而是直接令部下抛下兵刃,跪地请降……

    至于这个家伙到底是被吓蒙了,还是聪明的看清了形势,都没什么可说的,照现下的情势来看,他这么做确实很聪明。

    因为西征大军彻底乱了,牛进达在这边领兵暴起,那边沈青奴的乞儿军立即起兵相应,他在营寨的另一边,隔着中军无法跟牛进达靠拢。

    而按照之前的计划,两军一旦叛反,那就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往中军杀过去,取了王仁则人头再说。

    所以乞儿军攻打的是王仁则的中军,若说牛进达起兵抗命,王仁则等还有所准备的话,那么乞儿军这一下,就属于天外飞仙一样的突袭了。

    那边张俊年刚逃进中军大营,这边乞儿军在沈青奴率领之下,已经快要杀到王仁则的中军大帐了。

    一时间,喊杀之声四起,一万多人的营寨当中,好像乱的比王世充那边还要甚上几分。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这场发生在黄河南岸的战事规模“太小”了,只能作为潼关之战的注脚存在。

    可话说回来了,它的意义却非同凡响,无论对于李破,还是王世充,李建成而言,都是如此。

    影响之大,估计是牛进达,沈青奴两个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很有心眼的王仁则这会也蒙了,率心腹仓皇出逃……这年头的战事就是这个样子,军中大将很少会被俘虏,就算成了阶下囚,生存几率也要比旁人高的多。

    就像潼关下面一场乱战,那么多人魂飞天外,吴黑闼,郝孝德等人却都还活着,不公平吗?没办法,那么多人靠着人家吃饭呢,主将一死,多少人都要跟着遭殃,所以再乱的场面,也有无数人想要用性命争一下临危救主之功。

    这是军中赏罚以及社会规则在起着作用,如果你被亲信押着去向敌人请功,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你已经让部下彻底没了指望。

    王仁则跑的很快,直接带人去了弘农,所以牛进达,沈青奴憋着劲想要弄个大点的投名状的心思随之破碎。

    两个人在中军碰了头儿,只捉住了几个逃走不及的军中将领,两个人也没埋怨什么,立即合兵一处,回头去找刘安世的麻烦。

    这个时候,两人兵力已然占优,就算刘安世是王仁则部将当中最骁勇善战的一个,两人也无所畏惧。

    刘安世这个时候其实也蒙了,皇帝在潼关下面碰的血忽淋拉的,已经让他心中惶恐,如今黄河边上也发生了如此激烈的内讧。

    之前被人说成是瓮中之鳖的牛进达直接张牙舞爪的破瓮而出……

    根本没等他按照王仁则的将令领兵围住牛进达呢,那边已经厮杀成了一团。

    正在他催促兵卒急进,想好给牛进达屁股上来一下的时候,他娘的那么多人,竟然在眨眼间就被人给打的稀里哗啦。

    他这会其实很想问问王仁则,你就这么带兵的?往日里只听你吹嘘怎样怎样了,到了关键时候,你就是这么个倒霉样子?

    俺也是瞎了眼了,才跟了你个窝囊废物。

    他还想带兵退往潼关方向,可已经走不了了,牛进达和沈青奴,加上元聪所部,一道将他堵在了河边。

    更为可怕的是,对岸的晋军已经开始渡河了,晋地军卒的身影,很快便布满了浮桥,早已造好的船只也在不断的运送到河边。

    部将纷纷相劝之下,刘安世降……

    随着消息传递,本来准备接战的张士贵所部,欢声雷动,开了个好头不说,风陵渡口处还一下多出了七八千的人马。

    唯一有点可惜的就是王仁则逃了,汉王殿下可是点名要此人的人头呢……

第655章纷乱() 
王世充败了……

    当牛进达,沈青奴反叛,投汉王李定安,引晋地大军过河的消息传到王世充军中,十余万大军瞬间分崩离析。

    王世充还想派人回军抢占风陵渡口,稳住战局。

    可眼见潼关唐军蠢蠢欲动,危急关头,已经没人听他这个皇帝的了,陈国公段达率先引军而退,接着众人群起仿效,一窝蜂的往弘农方向退兵。

    这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前损兵折将,外加大规模内讧,都只能说的非常沉重的打击,而李破挥兵过河,才算是致命一击。

    后路是每个领兵将领都必须,也必然重视的一个环节,而大军一旦没有了退路,其实很少有背水一战的事情发生,往往都是军心动摇,然后就是大溃,这才是正常的战争节奏。

    而像王世充溃败的这么彻底的战事,其实也不算多。

    军中将领们几乎都没想什么率军护着皇帝先走,或者是被围之后率军突围什么的,他们现在只想着,能趁李定安渡河之机,先一步跑回洛阳去。

    军心……嗯,这会王世充军中已经谈不上什么军心士气了,撒开腿就跑的人比比皆是,王世充那挂满了人头的皇帝旗帜歪歪斜斜的倒了下去。

    曾经不可一世的郑国皇帝,披头散发,面容扭曲的被亲兵卫士们簇拥着,混在人流当中,急急东逃。

    全军大溃已经不足以形容王世充大军的狼狈,陈国公段达几乎一路不停,率军去到弘农,毫不犹豫的将王仁则拿下并砍了脑袋。

    他可不是王世充,王仁则丢失风陵渡口已经是罪该万死,最该死的是他还想在段达面前充充大,拿一拿皇族的架子,估计是想接收段达所率的大军。

    这样一个只会玩弄小心眼,根本看不清大形势的家伙,人头落地才是正常现象。

    左领卫将军杨叔恒,率鹰扬郎将张童仁,李君羡等前至潼关城下,降了李建成。

    最可笑的是楚王王世伟,他的部下都是牛进达的部属,牛进达叛反的消息传来,大军当即离散,楚王王世伟惊慌失措,他的部下们也都傻了眼。

    可这会没人顾得上他们,几个领兵的家伙只碰了碰头,便“簇拥”着楚王王世伟往河边跑了过来,半路上还捡了个杨公卿。

    这人是正经的王世充心腹部将,也是王世充江都旧部中的一员,跟随王世充做了不少“大事”,算是王世充部将中比较能打的将领。

    只是到了这会,杨公卿身边只剩下了几十个心腹扈从,别说皇帝顾不上他,他也找不见皇帝车驾了,悲催之处,简直一言难尽。

    看见王世伟的身影,这人顿时凑了过来,好吧,几个“活捉”了王世伟的家伙一看,又来了一条大鱼,于是乎,杨公卿被人围住,噼里啪啦,扈从们各个被打的鼻青脸肿,杨公卿也被人“活捉”了。

    大军至此算是一败涂地,乱哄哄的人流分成几股,吵嚷着,火并着,一路溃散而去。

    唐军大胜……可以说,这是继李世民大败薛仁杲之后,又一场大捷,分量上也许比击败薛仁杲还要重上几分。

    说到底,崛起于西北的薛氏也不过是一土贼,借白瑜娑余威,呈威一时罢了,根本比不上在河南盘踞多年的王世充。

    可话说回来了,想要功盖秦王李世民,可并不容易,薛仁杲大溃,李世民可是率兵抄了薛氏的老巢,彻底来了个斩草除根,稳住了西北局面。

    从这个层面来讲,光在潼关之下大败王世充可不成,还差着许多的火候呢。

    实际上则是,唐军很懊恼,也产生了一些混乱。

    王世充的二十万大军,先是猛攻潼关十余日,突然之间在关下内讧了一场,败像立显,可王世充中军还算齐整,唐军许多经验不足的将领都认为王世充还有一战之力。

    当然了,众人都知道,此时胜负已分,各人想法不同之处只在于,怎么彻底击溃王世充的中军而已。

    出关一战的声音一下便高涨了起来,唐军将领纷纷请令出关,这样一个好机会,没人愿意错过,凡是有资格的人都要来争一争。

    可杂音也是不少,自认为老成持重的将领们建议,先在关内整军,出关之后,便要全力一击,才能收获一场全胜。

    王世充在关下逡巡不去,也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这人还想一战,之前的内讧并没有伤了他的根本。

    嗯,王世充自己确实是这么想的……

    当然了,不管怎么打,唐军现在先要做的却是妥善的收纳降人,在这个上面,李建成的表现是非常成熟的。

    先派人招吴黑闼,郝孝德等人入关一见,然后才能允许关墙下面那些残兵败将陆续进来,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足有一万多人。

    这些家伙都可以说是百战余生之辈,整合好了,又是一支强军,李建成欣喜的很,这会儿他却忘了,徐世绩来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