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李破听的聚精会神,也不出言打断。
书房之中,也就只剩下了何稠的声音在响起。
“所以,前隋文皇帝在位时,诏工部修建渠道,便有联结南北,通渠天下之意,后来成之在大业年间。”
说到这里,人家还叹了口气,才继续道:“可见黄河之上立桥之难其实更难的是长江,绵延数千里,水宽而深,涌动前行,如海似渊,根本无法立桥于其上。”
你这还能不能说点有用的?李破被抻了半天,终于有些不耐,很想掐着老家伙的脖子,让他赶紧说正题。
何稠这边依旧不紧不慢,老家伙才不管你有多着急呢,除非想好了,不然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他们无法像年轻人一般,想到哪便能说到哪,他们的思维其实是断断续续的。
“南北二水,分隔天下,令其为通途,难比登天啊其实归根到底,是桥桩难立而已,若有一天,有物能沉而不浮,坚而难触,又无虑水之锈蚀,或可一试?”
这明显说的是钢筋混凝土嘛,李破眨巴着眼睛想着,就算你能想象得到,可我也得有那本事给你弄来才成啊。
何稠或许很愿意跟李破讨论一下纯技术问题,可眼前这个家伙,从来都是人为技术再好,也要为人所用才行,更重要的是现实意义,所以他不会给何稠描述一下,以后横贯长江的大桥到底有多雄伟壮观。
他只是深沉的道了一句,“这么说来,还是要以索桥过河?唉,怕是到时候伤亡很重啊。”
何稠挑挑眼角,瞅了他一眼,心说,强攻过河哪有没有伤亡的好事?您把这样一个大难题扔给老夫,和辽水岸边杨二将建桥之事抛出来有何区别,动动嘴而已嘛。
其实问题很简单,过河的桥要建的稳当些,不然上桥的人一晃都掉下去了,或者桥直接散了,那才叫个糟糕。
之外呢,就是桥面尽可能的宽一些,好容大军通行,再有就是对面岸边有人把守,造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像宇文恺就是栽倒在了这样一个坑里,再也没有爬出来,魂断辽东。
何稠可不想落得宇文恺一样的下场,好在时间还多,能让他好好想想该怎么办,尤其是眼前这位汉王殿下并非是杨二那厮,很有些宽容的模样。
当然了,你要是让他因为桥梁之事在黄河岸边损兵折将,碰个头破血流,那回过头来把他何稠埋了,也很正常。
所以何稠瞑目苦思,没想桥梁怎么建,先就想找个替死鬼出来,而不出预料的,云定兴的模样顺势就出现在了老家伙的脑海之中。
还别说人家因私废公什么的,这样的技能是官员和贵族们所必备的素质,只有具备了如此心肠,和这样的思维,才能走的更稳更远,一般来说,一心为公的人早晚为他人所戮,这才是官场的铁则。
李破这回是真不晓得老头在走神,看其为难的样子,倒也在他“预料”之中,没等何稠自己开口,便笑着安慰道:“此事不急于一时,尚书回去细思便可,但大兵动时,工部要做好准备”
看着何稠拱手听令,这才加了一句,“有何良策,尽早报来,河边驻守之人颇众,让他们先做起来才好。”
其实以何稠之能,此时已有了些想法,只是他再没多说什么,因为大军征战,容不得半点疏忽,他确实要回去好好想想,再跟工部的人商量一下,才好报到李破面前。
老头走的时候有点遗憾,说了这许多时候,却不能显出他的本事来,让他有些难受,不得不说,这人年纪越老,越偏于自负,和当年辽水岸边临危受命的那个太府卿,左屯卫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到底是不一样了。
李破倒没失望,叫何稠过来,一个是为了造桥之事,二来则是让工部有所准备,今年这场硬仗,不论是面对潼关,还是那条大河,都让工部显得尤为重要。
说起来何稠来到晋阳已有两年多光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今年完工的仓水城,还是蒲坂之战,再有渡河攻风陵渡口,军中工匠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可以说,何稠弥补了晋地军旅不善攻城的短处,渐渐让步军发挥出了应有的战力,都让李破非常满意。
此次动兵,有没有意外之喜李破不知道,可他明白,今次一战,关键之处在于战略,同样也在于工部的表现。
而接下来,自然也就轮到了户部,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
第724章准备(二)()
户部如今是多事之秋。
倒不是说户部闹出了幺蛾子,而是说管家人不好当,其实从姑藏的一系列动乱中就能看的出来,不管什么事情,几乎都能牵扯到户部头上。
所以就更不用说汉王李破治下刚刚组建的户部了。
好在苏亶这人出身武功苏氏,家世显赫,人又年轻,精力旺盛,资历也很足够,倒是不愁压不住人。
跟何稠差不多,来见李破,一张嘴就喷出一地的苦水。
“大王,王司马之才有目共睹,之前就任于总管府,还可说从权之计,如今大王设户部掌管钱粮等事,王司马却仍居原职,岂非有大材小用之嫌?臣荐其为户部侍郎,正合时宜,大王为何不允?”
这是为之前故事讨说法来了,早前他和王庆勉强算是搭档,因为有争竞的因素在里面,相处的其实并不好。
王庆比他资历深一些,可以商人之身从政,先天不足之下反而在能力上逊色后来的苏家子许多,争了争便也偃旗息鼓,表面上和苏亶一样,同为总管府司马,可实际上却已退居于苏亶之下。
其实他争不过苏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家苏亶是专业出身,他则是半道而行,之外家世上更是差距巨大。
换句不好听的话来说,那就是方方面面都被苏亶死死压住,根本翻不过身来,就算他有王氏做厚盾,依旧和苏亶有着距离,何况他还跟王氏主支闹翻了,另立云内王氏一支。
苏亶荐举王庆为户部侍郎,其实也不都是好意,没那个交情嘛,他和王智辩荐举张亮为兵部侍郎的意思差不多,都可归之于争权之举。
好笑之处就在这里,之前总管府权威太盛,当中书,六部组建之后,大家却是有志一同的将总管府所属当成了一块很大的肥肉,谁都想上来啃上一口那种。
李破也没有把权力都集中在汉王府,使中书,六部形同虚设的打算,所以并未太过阻止府中内臣外流,而从总管府出去的人,各个身任要职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同样是一种集权手段。
只是这次苏亶找错人了,李破做了一次恶人,驳回了苏亶举荐王庆的文书,因为人家王庆不愿去户部任职。
王庆对苏亶没什么好感,实际上是王庆对世族中人都没什么好感可言,这也算是门阀大族的末支子弟比较普遍的心理,因为他们多为庶族寒门,有的甚至只有一个身份,其他已和普通百姓无异。
所以他们对资源分配不公的感觉更加敏锐,这可并不好玩,他们一般都读过书,有很多还身有官职,当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并对自己的或者其他的家族怨恨渐深的时候,对抗便会随之而来。
这其实同样是晋末战乱的根源之一,这些人物和家族主支从相互依存到相互对抗,再到相互妥协,节奏转换的非常快,中间难免产生混乱和杀戮。
王庆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被王氏主支支使多年,早就心怀怨恨,最后还差点闹个家破人亡,不得不远走他乡,心里会产生怎样极端的想法其实都不奇怪。
而苏亶不但是世族中人,而且还非常年轻,王庆不愿跟这样的人在一个锅里搅勺子正在情理之间。
李破只是稍稍问了两句,王庆便道:“如今天下日非,兵戈四起……臣与大王遇于道左,大王不以臣之浅薄而简拔重用,臣感激无地,愿为兵部吏,但能稍助大王功业,臣之幸也。”
这话不明内情的人听了也就罢了,肯定觉着这人太直接了些,可李破对王庆知之甚深,咂摸了几圈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人家的话可是转了几个弯呢,绝对称不上有多直爽,一个呢,王庆不愿去户部为官是一定的了,二来,他想去兵部甚或是干脆留在汉王府中。
之外还有解释的意思,现下正是用兵之时,当以兵部为重,俺去兵部可比去户部对您的帮助大啊。
而去了兵部肯定要跟户部打擂台,隐约的也透出了他对苏亶的敌视,虽然没说苏亶一句坏话,其实却还是点出了苏亶权欲太重的缺点。
当然了,这都是猜测,只是要没有听话知音的本事,还是回家洗洗睡吧,害人害己的,还当个什么官呢?这正是官场中人的说话方式,总有未尽之意蕴含其中,方能显出双方心思之灵巧。
跟你们说话还真是累人,李破又嘀咕了几句。
而他和苏亶说话时,却也是一个模样,只是居高临下,说法也就简单的多,“王司马才堪大用,另有人推举,此事就此作罢,不需多言。”
迎头碰了个大钉子,苏亶觉着不是什么好兆头,立即诺诺称是并转开了话题,从袖中掏出个匣子,让人呈给李破。
李破打开一看,是两枚亮晶晶的铜币,没几天功夫,新的样币已经铸成,很有效率,李破捏起来仔细打量了一番,没看出什么瑕疵。
那边苏亶在说着,“此币重一钱,式样取天圆地方之意,又以开元名之,正应天理……大王看,是否可以推而行之?”
李破把玩良久,笑问:“字是出自何人之手?”
一边瞧着李破的神色,苏亶突然想起了汉王府中一人笔迹绝佳,如今在晋阳颇有声名,顿时有些后悔,不如多寻几人写来,让这位先挑选一下了。
不过给新币提字之人倒也不差,所以小心的道:“此为王尚书手笔,大王看可还端正?”
王泽啊,李破暗自撇嘴,王氏阀主的字迹也不怎么样嘛……当然,这都是玩笑,王泽的一手小隶向来为人称绝,无论是身份,还是笔迹,都是很合适的人选。
李破犹豫了一下,才道:“户部觉得,新币可否真能替代五铢?一旦行下,可有麻烦?”
苏亶明显愣了愣,之前呈上的文书中早已说的明白,户部如今也做好了准备,费了这么大的劲……您这是……后悔了?那这些时日催着赶着咱们所为何来?
这要是同僚,或者中书人等,苏亶定要跟人吵起来,可眼前这位是汉王殿下,他也只能忍住,试探的问了一句,“新币之事早已准备停当,大王是说……还有瑕疵?”
李破顺手将样币放回匣中,摆了摆手道:“不关你们的事,只是今岁乃多事之秋,我欲动兵西向,其他诸事怕是无法顾及,一旦新币发行不顺,定要乱我军心民意,不如延后推行。”
“你呢,也别急着作答,回去再和人商议一下,并非当务之急,缓行可也?”
苏亶松了口气,朝令夕改可不是什么好事,可要是真有所缘由,却也无碍,而且之前时间紧迫,到底有没有疏漏他也不很清楚,若是能延长一段日子,他会把事情办的更好。
这是好事,可苏亶还是锁紧了眉头,“大王为何起意西入关中?以臣看来,关中渐已疲敝,若再等上一年半载,当能做到胜算在握才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