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重征天下-第8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辅韩爌也觉得温体仁说得太过,打圆场道:“只是一笔之差…”

    “一字之差可小可大。”温体仁当即顶回去道,“如拨付粮饷,十万和千万亦只差一笔,然此一笔便可动摇国本!”

    其他东林系大臣还要责难温体仁,朱由检忍无可忍,断喝一声道:“不要吵了!此事极其严重,必须彻查!”

    这一句话就定下了调子,东林系大臣虽然有心偏袒刘鸿训,也不敢多说了。至于刘鸿训,更是忐忑不安,一声也不敢吭。

    “温体仁所言不错,这道出错的圣旨得先找专家鉴定。”朱由检虎着脸道,“众卿说说看,谁是这方面的权威?”

    温体仁胸有成竹,立即奏道:“陛下,前礼部尚书董其昌是当世最负盛名的书画鉴定大家,其人就在京师,何不让他辨认?”

    温体仁这一提醒,朱由检才想起来,自从上次“民抄董宦”事件后,诱捕董府那个实为白莲教徒的管家,并未治董其昌的罪,只让他在家闭门思过,并以重金赔偿民女绿英的家人。后来京师保卫战起,自己早把董其昌给忘了。

    说到董其昌,朱由检又想起当日在拍卖会上与董其昌交锋的那个徐川,也就是徐渭的后人。徐川进京本来是想赶考的,但是恩科已经结束,他又身无分文,朱由检便让他加入五洲商社,在古玩店帮忙。听朱存棋说,徐川继承了祖父的造诣,现在已经是京师书画古董界颇有名气的鉴定人,朱由检很想找个机会重用他。

    现在既然想起来,朱由检便道:“着锦衣卫立即传董其昌和徐川进宫,先不要给他们说事,两人分别鉴定这道圣旨的笔迹,看看他们怎么说。”

    锦衣卫领命即行,没过半个时辰,已将二人带到。这两人不愧是经验鉴赏家,很快就得出相同的结论:圣旨上的“二”字,系在“三”字的基础上加描而成。虽然乍一看看不出什么,但因为书写时间有先后,墨迹有深浅,还是能看出端倪。根据墨迹判断,涂改时间最起码晚于初写时间一到两天。

    温体仁听罢当即冷笑道:“陛下,此事已十分明了,如非内阁有人做手脚,就是张庆臻接旨后自行涂改。因为如果是女官涂改,不会间隔那么长的时间。”

    “可恶!”朱由检怒道,“到底是谁胆子这么大?”

    “内阁连中书舍人二十余人,每人均可接触到圣旨,臣亦在其内,一时难有头绪。”温体仁道,“不如先从张庆臻处查起,如张庆臻确不知情,则倒查内阁,臣愿第一个受查!”

    “那就先查张庆臻吧。”朱由检冷哼道,“张庆臻现在是正阳门兵马司指挥使,乃是武职,就让锦衣卫查吧。”

    张庆臻这可真叫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想整治郑齐心,没想到把自己整进了诏狱。对付他这样的人,锦衣卫还用动刑么?严振纲有的是手段,仅仅是与张庆臻“推心置腹”谈了小半个时辰的话,张庆臻的心理防线就彻底崩溃,把整件事和盘托出。

    朱由检闻奏大怒,立即下旨将大学士刘鸿训革职,交刑部严审定罪。乔允升还想为刘鸿训开脱几句,朱由检嗔目大怒道:“就算刘鸿训擅改圣旨并非存心谋逆,为何东窗事发,朕召集各位严查此事,他还不承认?这不是欺君是什么?!”

    刘鸿训锒铛入狱,京师震动。一时间为刘鸿训求情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往养心殿,说法不外乎是刘鸿训一时不谨,求朱由检法外开恩之类。朱由检不为所动,每天都催促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审,速审定案。

    可是三天过去了,三法司总说还未审完。朱由检心中动怒,悄悄派锦衣卫混入刑部大牢察看。这一看不要紧,刘鸿训根本就没审,乔允升还数次和他商议,看看怎样定案能减轻罪责!

    这下朱由检可真暴跳如雷了,当即下旨:“刑部尚书乔允升包庇刘鸿训,执法枉法,其罪非轻。着即革职,交三法司及锦衣卫联审,钦此!“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韩爌致仕() 
阁臣刘鸿训、乔允升被逮下狱,还仅仅是这场官场大地震的起点。两日后,阁臣郑以伟在家中突然昏厥,等太医院闻讯,派陈思诚、赵明德等名医匆匆赶到时,已经回天乏术。从症状来看,是突发性脑溢血导致死亡,这种凶险的症候即使是在医学发达的现代也很难治疗。

    朱由检闻报哀痛,亲至郑以伟家中吊唁。他都没想到做为堂堂阁臣,郑以伟居然是租住在京师外城一座既小又破的四合院内,除了妻子儿女之外,更无一个家仆。宅子中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唯一引人注意的就是藏书,堆满了好几间屋子。

    朱由检细问之下,才知道郑以伟酷爱读书,月俸的绝大部分都花在了书上,吃的只是粗茶淡饭而已。他又为官清廉,与钱谦益、周道登等人的家财巨富相比,实在太过寒酸,甚至余资连口好棺材都买不起。

    其实郑以伟生前在内阁中并不显眼。他虽然也是东林党人,但生性淡泊,为官公允,并不像其他东林党人那样热衷于派系斗争、争权夺势。而且他虽然文名蜚声海内,但票拟并非所长,还曾出过把“何况”当作人名的笑话,被朱由检奚落过。

    但他在任内一直兢兢业业,偌大年纪还坚持值夜班。内阁事务繁多,有些阁臣往往把琐事推给比较年轻的中书舍人去做,但郑以伟向来亲力亲为,从不摆老臣架子。此次突然逝世,可能就与襙劳过度有关。

    唏嘘之余,朱由检下诏为郑以伟举行公祭,待袁可立灵柩返京时一起举行。并追赠太子太保,赐谥“文恪”,可以说极尽哀荣。

    回宫之后,朱由检立即给太医院下诏,要太医院为京师四品以上官员进行定期体检。像阁臣、部员这样事务繁忙的,更要每月体检一次,尽量减少郑以伟猝死这样的悲剧发生。为此特从内帑中拨付白银二十万两,使太医院可以扩充培养医生,待医疗能力提高后,还要为更多的官员乃至普通百姓进行定期体检。而且还特意指出,即使是在押犯官,亦享受同遇,也就是说刘鸿训和乔允升亦在体检之列。

    这道圣旨又引发了群臣的猜测。其实这两天以来,东林系官员一直在为刘乔二人求情,朱由检虽然一直不为所动,但也没有更多的表示。现在有些人便猜测,皇帝此举是不是意味着要宽恕二人。在其他人的撺掇下,首辅韩爌上奏,再言刘、乔二人绝不会谋逆求从轻发落,稍事惩戒即可,最好还能在内阁视事。

    奏章递进去之后,朱由检果然马上召集朝会。在去乾清宫的路上,众人纷纷称赞韩爌到底是首辅,说话分量就是不一样。

    孰料劈头盖脸就对韩爌一通猛批:“刘乔二人到底该如何发落,得视审讯结果而定。如今审都未审清,你求的什么情?身为首辅,是非不分,一味当老好人,也算忠于社稷么?”

    这话说得可太重了,吓得韩爌当即跪伏于地罪不止。朱由检冷哼一声道:“先生年事已高,朕早有旨意,不必行此大礼的。郑以伟为国事襙劳过度不幸逝世,先生身为首辅,劳累更甚。像审案这种事,自有三法司办理,先生就不必多管了。退朝吧!”

    退朝以后韩爌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好几岁。第二天,竟然上疏请辞人都始料未及。尤其是东林党,韩爌是东林党的最大领袖,他请辞都不跟其他人商量一声,更让东林系官员措手不及。

    李标和钱龙锡当即找到韩爌府上,责备他不该请辞。韩爌却长叹一声道:“圣上在朝会上所言,难道我会听不懂么?圣上嫌我老啦!我也确实是老了,圣上的思路总也跟不上,入阁一年,并不能为君父分忧。国事至重,我不能总占着这么的位子,还是主动让贤为宜。”

    李标急道:“象云兄韩爌字象云,你糊涂啊!今上虽是明主,但方在冲龄,做事急于求成。又有周延儒、温体仁等一干佞臣刻意逢迎,于旧制多有更张,长此以往,恐怕会动摇国本啊!象云兄老成持重,威望素著,有你在,周、温等人尚有所顾忌。你要是一走,这帮小人还不得把朝政闹得乌烟瘴气!”

    钱龙锡也道:“我们东林党惨遭阉党之乱,险些全军覆没,如今刚恢复了些元气,正是象云兄主持大局,徐图中兴之时。就算象云兄萌生去意,也该和我等事先商议。否则内阁一乱,更无人辅佐圣上了。”

    二人这么一说,韩爌也有些后悔,摇头苦笑道:“可惜奏折已上,说什么都晚了。”

    “未必。”钱龙锡道,“圣上对象云兄还是十分尊敬的,言必称先生,昨日在朝会上也是因为刘鸿训一案动怒所致。事已至此,我看不如丢车保帅,只要圣上挽留,象云兄便可留任。至于刘鸿训和乔允升,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那不行!”李标怒道,“这二人我一定要保,即使同罪也在所不惜!”

    就在三人争执不休时,内阁当值的中书舍人转来圣旨,皇帝已经批准了韩爌的辞呈!虽然同时赐银万两、彩帛百匹,并派京营一百铁骑沿途护送回原籍山西永济,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可是再无回旋余地。崇祯朝的第一位首辅韩爌,就这样黯然致仕了。

    可是这还不算完,韩爌致仕的当天,吏部尚书孙承宗在体检中查出严重的胃病。其实这病也是老毛病了,孙承宗在边关多年,经常餐风露宿,饥一顿饱一顿,那时就落下了病根。朱由检登基以后,又担任最也是最累的吏部尚书,吃饭更加没有规律,几个月前病情已经加重,但还强忍着不去就医。这次太医登门检查,实在躲不过去了,一查就查了出来。

    太医院立即奏报朱由检,朱由检闻讯大惊。鉴于病情严重,朱由检下诏强令孙承宗离岗休养,等把病治好了再说。

    如此一来,几天之内,内阁就少了五名阁臣!一时间京师官场暗流汹涌,各方势力无不争夺空出来的位子绞尽脑汁、明争暗斗。

    可是朱由检本人,对此却冷眼旁观,心中早有打算。

    。。。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新内阁产生() 
短时间内有这么多阁臣出缺,枚卜自然势在必行。这次朱由检可不像刚登基时那样,把枚卜拖得那么久,而是下诏第二天就立即在朝会上举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派系想搞串联、协调人选之类都已经来不及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的朝会上,枚卜的候选名单居然达到三十多人。东林党人固然还占大多数,然而由于时间太过仓促,众望所归的人选几乎没有。面对阁臣之位的诱惑,东林党内部的斗争同样激烈,好多人都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资格入阁,因此互不相让,干脆一同候选名单,比比谁运气更好。

    而以周延儒和温体仁为首的“反东林同盟”也不甘示弱,把他们新近拉拢的一些党羽列上枚卜名单。

    朱由检看了看这份长长的名单便笑道:“枚卜人选如此之多,若卜得之人声望过低,难以服众,即使勉强入阁,恐怕也做不好。朕看这样吧,先对这三十多人进行一次初选。秘书处立即把名单誊抄几百份,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当廷勾选。每人只能勾选三人,然后选出被勾选最多的前十人,再行枚卜。”

    皇帝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公平,群臣挑不出毛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