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锋即可。

    虽然不见得每次都能取得理想的战绩(大沽口那样的战绩是存着偶然性的),但是交换比总不会太差。

    所以朱慈烺抵达登州之后,就开始以中师前锋营为模板,训练更多的火铳协了。

    根据他的设想,以后克难新军陆军之中,就应该以火铳兵为主力,以骑兵、炮兵为协同,再辅以工兵和辎重兵,形成一个准近代模式的陆军。

    当然了,想法是很好的,不过现实也是很无奈的。。。。。。首先是朱大太子的“近代陆军”没有足够的火铳,所以大部分的“火铳兵”还只能扛着长枪作为替代品。

    其次是炮兵迟迟没有办法建立,因为没有可用的野战炮,也没有合格的炮手——朱慈烺从北京带出来的炮手和汤若望的那些弟子,并不是合格的野战炮兵。

    最后,朱慈烺也没有合格的新式军官可用。无论是吴三辅、吴国勇、李若琏,还是流寇出身的郝摇旗和凤三,都不懂什么是“近代陆军”,朱慈烺自己也不懂。

    所以他们现在就只能训练部队排横队、纵队、听从命令假装开火、假装用上了刺刀的火铳打肉搏等简单的战术。

    除了以上这些,就是大量的体力训练和纪律整顿了!

    一日两操是少不了的,时不时还要进行夜间训练。打军棍、关禁闭的处分天天都有,军棍是公开执行的,保管打到哭爹喊娘!

    而朱慈烺每天都要在军营里面转上几个时辰,还会观看纪律执行。

    今天也不例外,吴襄、曹友义、吴三辅,还有毕酒城都会簇拥在他身后。

    一片哭爹喊娘声中,吴襄轻轻道:“千岁爷,是不是太严厉了?欲速则不达。。。。。。”

    朱慈烺头也不回的冷冷道:“不是本宫急于求成,而是鞑子逼得太紧啊。。。。。。你以为他们会安于北方半壁江山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下的财赋都在东南!单靠北直隶、山西这点地盘,是养不起一个大清国的!”

    他顿了顿,又对吴三辅道:“等会吩咐挨揍兵丁的上官,一定要好生照看他们,要亲自替他们上药!”

    吴三辅静静点头。

    朱慈烺冷着脸转身离开,突然又转头吩咐:“今天在左师前锋协二营吃午饭,午饭后就发饷!”

    军棍要打,伙食也得搞好了,军饷更不能克扣——要不然这军棍就把人心打散了,队伍也不会有凝聚力。

    训练、装备和指挥水平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飞跃的,火铳、大炮得花时间采购,能够提升训练水平的洋将也得花时间去请。

    现在能够迅速提升的,也只有军队的士气、纪律和凝聚力了。

第181章 个人崇拜(求订阅)() 
“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

    “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

    “太祖高皇帝再世。。。。。。”

    午饭的时候,欢呼的声音陡然在克难新军的临时大校场各处中响起!由各营的官长带头喊口号,下面的士兵再跟着齐声呐喊,喊完以后才开始放饭。

    在如今的克难新军当中,这“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的口号每天要吼上不知多少次。

    每天一大早起床后,各营官兵就得在新发下来的抚军太子像前喊上三遍,然后才能洗漱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则是大元帅府的一些参军下部队“讲故事”,讲太祖高皇帝和抚军太子殿下怎么牛逼的故事,还要宣讲抚军太子是太祖高皇帝附体的故事,而且讲得有鼻子有眼。而听故事的官兵们也少不了喊几嗓子口号配合一下。

    听完故事就是各种操练,而在操练的过程中,少不了又得喊口号和听故事——口号是“太祖高皇帝再世!大明战无不胜!”和“太祖高皇帝再世——万胜!”两种,故事则是大沽口火铳杀鞑子的战例。

    上午的操练结束,大家伙又得在午饭前继续喊口号,喊完才能吃饭。吃完饭,还会有参军来给大家上课——讲军纪,讲战法,讲跟着太子爷前途无量。。。。。。讲完以后,还得再喊口号!

    下午还是训练,和上午的训练一样,还是队列、阵型、行军、战法这些。训练过程中,少不了再喊一堆口号。

    训练完毕,再是喊口号,吃晚饭!

    如果遇上发军饷和放赏,那还得再多喊几遍了!

    总之,在克难新军抵达登州后,除了训练加码,纪律也越来越严格之外,就是出现了宣扬个人崇拜的造神运动。

    这场造神运动的发起人当然是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了!

    他在大沽口战役前就玩了一把造神,效果似乎不错,大大提升了士气。所以到了登州之后就开始变本加厉的造神!

    为此还在抚军大元帅府下设立了一个名为参军司的机构,网罗了三四百个京城勋贵家的子弟。都是一些京师权力圈子外围的年轻人,少不了有眼高手低爱吹牛的毛病。而且这些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朱慈烺的“神迹”,又眼见着朱大太子在大沽口了痛打鞑子,所以都信了他真是朱元璋再世了。

    原来跟着朱慈烺的那个太医曾神仙,现在也被派到这个参军司兼职,这个太医也是个能吹牛的主儿。说起神仙鬼怪的那一套,可是有板有眼的,朱慈烺又是他亲见着“脱胎换骨”的,那吹起来更是和真的一样了。所以曾神医现在就兼职说书先生,人称“神医先生”了。

    这个专门“吹牛”的参军司的工作效率,还真是出人意料的高啊!短短十数日吹下来,就生生将朱慈烺变成了朱元璋转世,变成了克难新军的神!

    当然了,朱慈烺的“神”也不完全是吹出来的,他虽然不是朱元璋转世附体,但的确换了魂,而且的确干出了一点“神迹”。

    “这转世附体之说,还是太过玄幻了。。。。。。”

    抚军大元帅府内,一座巨大的厅堂内,正坐在一张长桌边上吃饭的史德威正连连摇头,质疑着朱大太子的神迹。

    他虽然是武夫出身,但是也正经上过学,还考过秀才,后来又当了史可法的养子,自然满脑子圣人道理,怎么会相信太祖高皇帝转世这种荒诞之说呢?

    “怎么是玄幻呢?这是真的。。。。。。”一个穿着红色战袍的克难新军参军用异常肯定的语气说对今天早上刚入登州城的史德威和唐云说,“这事儿我最清楚了,我堂兄的娘舅就是东宫侍卫,三月十三日晚上太祖爷下凡附体在太子爷身上的时候,他可就在端本宫外面守着!亲耳听见千岁爷和太祖高皇帝说话的!

    而且三月十四日晚上,千岁爷醒来以后,立马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之前那是多老实的一个孩子,绝对是规规矩矩,不让干的事情半点都不干的。可三月十四日晚上到现在,不到三个月,千岁爷已经干成多少大事了?连鞑子都打死3000了。。。。。。不是太子高皇帝附体有可能吗?”

    这个克难新军的参军名叫李龙睿,是上直亲军的世袭指挥使家族出身,在北京的时候就是个不大不小的纨绔,耳目通灵,一张嘴也能吹嘘,所以就补了个“吹牛参军”。

    这大元帅府参军除了负责吹牛,还管接待通报的差事。所以史德威、唐云他们到了登州以后,就由参军司的人负责接待。

    其实也没啥好招待的,就是管饭管住宿。饭食就是在轮值守卫大元帅府的克难新军步军协搭伙——到了登州之后,朱慈烺就不再设立专职的侍卫协,而是由克难新军下属的各个步军协轮流充当宿卫。负责大元帅府和行宫的安全。

    当然了,朱慈烺自己还是额外保留了一个侍卫营,充当贴身的禁卫。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克难新军实行的“搭伙”制。自从朱慈烺草创克难新军时起,他就坚持每天必要一餐和兵士共用。一来是为了检查基层部队的伙食;二来是为了拉拢人心。

    这个优良传统不仅保持到了现在,而且还得到了扩大。现在克难新军的新军典范就规定了各级军官和士兵如何一体饮食的问题。

    协统以下(包括协统)军官,如无特殊情况,每日早、午两餐,必须和士兵共用。协统以上,每日的午食须和基层士兵共用!

    而基层部队的伙食供应,则以协为一个独立结算单位,设立专门的炊事旗,大元帅府、克难新军指挥使司、各师帅司不单独开伙,而是在各协搭伙。

    所以各协的伙食都很难办,基本捞不到什么油水,而士兵们的伙食也算有保障,至少可以吃饱,荤腥也日日可见。

    现在和史德威,还有高杰的心腹亲将唐云等人一起吃饭的,就有许多克难新军右师左协的基层官兵。李龙睿和坐在周围的那些右师左协的官兵似乎挺熟悉的,吹完牛后就冲他们喊了一嗓子:“弟兄们,你们说说,咱太子爷是不是太祖高皇帝转世下凡啊?”

    “是啊,千岁爷就是太祖高皇帝再世!错不了的。。。。。。”

    “千岁爷如果不是太祖高皇帝转世,怎么可能那么厉害?”

    “是啊,鞑子都怕咱们的太子爷!”

    “有太子爷在,咱们克难新军就战无不胜!”

    好嘛,一个个都被洗了脑,说起太子爷全都信心爆棚,仿佛跟着太子爷,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了。

    史德威、唐云两个人互相看看,都感到不可思议,不过他们也不再说不合适的话了,还是埋头吃饭吧。

    还别说。。。。。。这个克难新军吃的真是不错啊!

    今天中午史德威和唐云他们吃到了白米饭、烧豆腐、蒸鱼块、炒胶菜。豆腐和胶菜里面都加了猪油,吃着很香。鱼是海鱼,用盐腌过,非常鲜美。白米饭还管饱!

    这样的伙食搁在别处,都是家丁才能吃上的!在克难新军里面却是任何一个普通士兵都能吃到的。

    除了吃得好,克难新军的军饷也足,而且不欠饷,不克扣,不折色,同样是别处家丁才能享受的待遇。

    另外,每一名克难新军的官兵,口袋里都塞着“授田令旨”,至少50亩水田,到了江南就兑现。。。。。。

    下面的人有了这样的待遇,这朱大太子当然就是太祖高皇帝再世了!

第182章 太子大点兵(加更,求订阅)() 
“千岁爷,这是史可法和高杰差人送来的奏章。。。。。。”

    朱慈烺才回到自己设在登州水城内原备倭都司府内的抚军大元帅府,他的元帅府长史毕酒城和军师李岩就出来参见了。

    毕酒城手捧着两本刚刚收到的奏章,眉头紧锁。

    现在流浪朝廷不怎么正规,没有了通政使司,奏报、行文和旨意的上传下达都靠大元帅府的参军司进行。

    而负责拟诏的翰林院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元帅府的长史司。同时长史司还兼了司礼监的一部分职责,实际上就是大元帅府的“秘书处”。

    由六部、诸卫、各地方上呈的奏章都会汇总到大元帅府的长史司,先由毕酒城和李岩来看,然后再给朱慈烺。

    不过一般情况下,朱慈烺都是在每天一大早看奏报的。看完奏报再上“午朝”或“下午朝”,和帅府诸卫、六部、察院等衙门的主官议政,并且下达指令——他的指令一般由长史司负责拟诏,然后分成两类,一类由内阁拟条旨,朱慈烺批红,再让参军司传达。

    还有一类是给大元帅府诸卫的旨意,不需要条旨,由朱慈烺批红即可。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