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点别的也就罢了,路振飞虽然是个好官,但是也不是一文钱不贪的清官,要不然他怎么和沈廷扬这个奸商那么要好?可手绢什么的,也不值钱啊。。。。。

    “什么手绢!”马士英看着表情古怪的路振飞,“这是手绢诏!”

    “诏。。。。。。诏书?”

    “小点声,隔墙有耳!”

    路振飞忙接过手绢,接着昏暗的烛光一看,可不是嘛,就是手绢诏啊!上面是崇祯皇帝的亲笔。。。。。。

    他看了一眼满头大汗的马士英,心想:本官那么忠心,皇上怎么就把手绢诏给马士英了呢?他其实有点奸的!皇上,您这是忠奸不分啊!还好有太子替您担待,要不然怎么办?

    “怎么办?”马士英好像没主意了,“皇上要咱们保存实力,伺机勤王。。。。。。”

    什么咱们啊?

    那是要你马士英伺机勤王!路振飞心说:没我什么事儿啊!

    “见白,你看这个。。。。。。”

    路振飞摇摇头,把诏书还给了马士英,“千岁爷手中光陆师就近五万了,水师还有万人。。。。。。而且,而且他手头至少还有400万两银子!史阁部有多少?”

    “他?”马士英摇摇头,“也不知道有没有40万两。。。。。。不过南京的勋贵、勋臣有钱,4000万两都有的!”

    “哼!”路振飞哼了一声,“他们有钱也不肯给啊!要不然史阁部何至于拖到北京沦陷了才北上?不就是没钱吗?”

    “见白,你的意思,咱们。。。。。。还是站在千岁爷一边?”马士英问。

    路振飞叹了口气,“史阁部是什么性子我比你了解。。。。。。你看着吧,等太子兵临兖州城了,他都不会有什么举动。咱们要跟着他,那不是找死吗?至于南京的勋贵、勋臣,一群肥猪啊!太子可是老虎!”

    “对对对,见白兄高明啊。。。。。。”

第191章 唐王,你很会拉仇恨啊!(再求订阅)() 
朱聿键今年38岁,是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而朱慈烺是朱元璋的十三世孙。也就是说他比朱慈烺大四辈,朱慈烺客气一点得叫他皇高叔祖!

    不过他现在是个倒霉的庶人,不敢和朱慈烺论辈份了。而朱慈烺对他,却是耳闻已久。

    因为在明末的那些王爷当中,如果要寻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狠人,毫无疑问就是这位朱聿键了。

    朱聿键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是却从小接受吃苦教育。被他的爷爷唐王朱硕熿圈禁在王府承奉司内十六年,从12岁一直圈到28岁!在崇祯二年时,他爸爸唐王世子朱器墭还被他叔叔毒死,他自己也差一点丢了世孙的地位。结果遇上了吊唁唐世子的地方官陈奇瑜替他出头,这才保住了世孙地位。

    而在继为唐王之后,这个被爷爷关了12年的朱聿键也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狠劲,居然在崇祯九年的七月初一杖杀了自己的王叔(就是害死他爸爸的那位)福山王朱器塽,还把另一个叔父安阳王朱器埈揍了个半死。

    而在当年的八月,这个凶悍王爷做出了一件更加出格的事情。居然在清兵入关抢劫,直逼北京的时候起兵北上勤王!此举可是打破了“藩王不掌兵”飞禁令。所以惹得崇祯皇帝大怒,当年十一月下部议,废为庶人,而且还抓进了凤阳高墙,一圈就是八年!

    所谓这位38岁的前任唐王,前前后后一共坐了20牢!所以肯定是不怕苦的!

    至于死。。。。。。不仅他不怕,今儿跟他一起来的两个兄弟,朱聿鐭和朱聿锷都是不怕死的狠人。

    在历史上,朱聿键是南明的隆武帝,朱聿鐭是绍武帝,朱聿锷则在两个哥哥先后殉国后退守台山汶村城坚持抗清,直到1659年才殉国。

    兄弟三人先后为抗清而殉国,也不愧为太祖高皇帝之后了。

    而身为太祖高皇帝再世的朱慈烺,对于这三位不怕苦,不怕死的“子孙”当然是非常看好的。他现在就需要这样的王爷顶在前面吸引满洲人的火力!

    除了他们仨,还有一个鲁王也是朱慈烺想要好好利用的。

    所以他今天就亲自站在自己的帅府大堂门口,隆重相迎了。

    “三位高叔祖一路辛苦,请进吧!”朱慈烺一边招呼三个跟着马士英一起向自己走来的老长辈,一边留心打量这三位。

    三个人是亲兄弟,长得也有几分相似,都算是相貌堂堂,年纪差得也不多,都穿着便服,不过朱慈烺还是一眼就从中认出了朱聿键。

    他身上那种经历过太多风雨而养成的那种内敛和坚韧的气质,是另外两位养尊处优的郡王所没有的。

    所以朱慈烺上前两步,一把就抓住了朱聿键的手腕,亲热地问:“您一定是唐藩吧?久仰,久仰了!”

    朱聿键听眼前这少年称呼自己为“唐藩”,激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他当然这位就是大权在握的抚军太子殿下了——朱慈烺可穿着太子的公服呢!

    太子称自己为“唐藩”,难道是要恢复自己的藩王爵位吗?朱聿键昨天已经听马士英说过这事儿了。可总有点不敢相信,今天才算真的确信了。

    看来传说的太子殿下是太祖高皇帝转世的事情是真的!

    大明也就只有太祖高皇帝不在乎藩王掌兵权了。。。。。。

    想到这里,朱聿键噗通一下,就给朱慈烺跪了,“庶人朱聿键叩见抚军太子殿下!”

    看见他一跪,朱聿鐭、朱聿锷和马士英三人也跪下叩见朱慈烺。

    “起来,起来,都请起吧。”朱慈烺满脸堆笑着就把他搀扶起来了,然后就拉着他的手进了大堂,还吩咐他和朱聿鐭、朱聿锷、马士英三人落座。

    “唐王不要再自称什么庶人了,”朱慈烺温言对朱聿键道,“父皇将你废为庶人并圈入高墙的处分实在太重,而且有失公道。本宫很快就会下旨为你平反了,你还是我大明的藩王!”

    “臣谢太子殿下洪恩!”朱聿键激动得不行,都有点热泪盈眶了。

    朱慈烺则笑呵呵看着他,等他抹完了眼泪才道:“不过你的封地南阳目前尚在流寇手中,一时也难以恢复,不如换个地方去镇守吧。”

    什么?还要换封地?

    朱聿键愣了愣,有些疑惑地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笑道:“唐王可听说代藩的事情了?”

    “代藩?”朱聿键摇摇头,“代藩怎么啦?”

    “代藩换人了!”朱慈烺道,“换了本宫的三弟,而且还由虚转实,得以节制大同府的文武官员和驻军了。”

    他顿了顿,叹了口气:“本宫的三弟只有13岁,实在不是充当塞王的人选,让他执掌代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恢复藩王掌兵镇守之制是必须的!大明天下就有藩王一份,你们不出来为国效力,镇守一方,本宫和父皇还能依靠何人?

    唐藩,马制军,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啊?”

    这是要让唐王去抵挡鞑子和流寇的肉盾啊!

    马士英马上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连忙附和道:“千岁爷所言极善!藩王本就是天家藩屏,应该要镇守一方的!”

    朱慈烺点点头,又看着唐王朱聿键。

    朱聿键却是拧眉不语。

    如果在八年前,他还没被崇祯皇帝废为庶的时候,一准会挺身而出,为国守边的。

    可是现在他吃够了苦头,已经有所收敛,而且他还两手空空,连个心腹都没有,拿什么去守边?

    “千岁爷,”朱聿键沉默了一会儿,才斟酌着问,“不知您想让本藩挪去哪里?”

    “汝宁府如何?”朱慈烺问。

    “汝宁府?”朱聿键皱起浓眉,似乎有点犹豫。

    他对汝宁府算是有点熟悉的,因为汝宁府就紧挨着他的老家南阳府,位于河南和湖广、南直隶的交汇处。约半数的地盘在淮河以南,还占了半个大别山。地形险要,民风雄健,还是淮西、湖广的屏蔽,十分的紧要。

    朱慈烺给边上坐着的李岩打了个眼色。

    让唐王出镇汝宁是李岩给朱慈烺出的招儿——汝宁府是红娘子和凤三的老家,李岩在那边算是有点基础,将来可以出马替朱慈烺去经营一番。

    不过他自己的招牌不够硬——他到底当过流寇,虽然有朱慈烺的信任,但还是难以服众。所以就需要借用唐王朱聿键的招牌行事了!

    另外,汝宁这个穷乡僻壤,在李岩为朱慈烺所谋的大局中也是极为紧要的。

    因为穷乡僻壤出精兵啊,看看红娘子就知道大别山区的民风多彪悍了!

    朱慈烺如果去了江南,钱粮的问题好解决,兵源却有点为难。靠苏州兵、杭州兵、扬州兵的,恐怕是很难打败鞑子和流寇的。

    而大别山的兵应该不错,所以汝宁府必须牢牢掌握在手,还得有得力的经营。

    李岩对唐王道:“殿下不必担心汝宁民刁难治,朝廷自会派出得力干臣出任长史、护卫指挥使和知汝宁府,为殿下打理经营。殿下只需在汝宁坚持,以凝聚人心即可。”

    朱慈烺道:“唐王,本宫知道汝宁首县汝阳并不险要,若贼虏大至,便难以守御。不过你还有信阳险要,还有大别群山,本宫不要你和汝阳同亡,而要你在汝宁持久坚守。哪怕上山为王,也要坚持到底!”

    “好!”唐王朱聿键心里有底了,他站起身,向着朱慈烺躬身一礼,“太子殿下,本藩愿意去汝阳坚持,哪怕老死大别,也绝不动摇!”

第192章 大清衍圣公(七更完毕)() 
大明崇祯十七年七月初一,兖州东关门口,已经聚集了一批蟒袍乌纱的人物。关门内外,都是穿着鸳鸯战袄的兵士,持着长枪刀牌,戒备森严。

    明朝官场上迎来送往的事情不少,可是如今天这样的大场面,便是鲁王府所在的大城兖州,也是极为少见的。来的显然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

    因为山东地面上最近不大太平,所以有点身家的人物都往大城市跑。而距离南直隶最近,又靠近运河的兖州城,则是山东士绅们躲避灾祸的最佳去处。哪怕崇祯十五年时,兖州城曾经被入关劫掠的清军攻破,还屠戮一空,连鲁安王朱以派都没能逃脱。但是到了局势更加混乱的崇祯十七年时,这座兖州城内还是聚集了不少从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甚至是北直隶和河南流亡而来的官员士绅。

    这些聚集到兖州的官绅大多都拿定主意要当贰臣当三臣了,可是没想到大明朝居然出了个“太祖再世”的皇太子,中兴啥的不好说,续命是肯定的了。

    而且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还召集了勤王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到兖州,一副大明还很有实力的样子。

    既然大明还很有实力,那么大家就暂时不当贰臣三臣,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巴结上聚集在兖州的大官儿吧。

    所以兖州东关这边才摆开场面,消息灵通的逃难官员和士绅就蜂拥而至,挤在官道两边互相打听起来了。

    “快看,快看,史部堂到了!史部堂还在笑,不容易啊!今天要接的是哪位?不会是圣上和千岁爷到了吧?”

    “不会,圣上和千岁爷到了哪儿能在城门口迎?那不得出城三十里郊迎?”

    “难道是鲁王殿下回来了?”

    “不会,不会,鲁王是失藩而逃,得先向圣上请罪,得了旨意才能回来。”

    “那就是哪位阁老来了。”

    “一定是阁老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