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祖宗保佑吗?明明是祖宗坑人!

    “走,去北安门!”

    李继周来的时候,朱慈烺正在用早点,于是拿起俩馒头就打算出门。

    端本宫里的内官侍卫都有点适应了,也没人敢劝,都收拾好了准备跟着走。老太监李继周却被朱慈烺的行为吓了一跳。什么就去北安门啊?

    北安门虽然还在皇城范围内,可是出门就是皇城外头了!这地方太子爷能随便去?

    而且太子爷还得上朝念书听课呢!曾太医昨日就报告说太子不适,需要静养几日。不过李继周只批了一日,今日能不能请假,得让他亲自见过朱慈烺后才能定。

    太子将来是要做皇帝的,所以功课不能耽误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当皇帝?万一成了昏君,大明天下不得遭殃了?

    另外,这个太子怎么一手拿个肉包子,一边走路一边啃啊?这成何体统?大明朝什么时候有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的君王?要是让外朝知道了,不得弹劾东宫讲官和东宫六局?

    “千岁爷,千岁爷,您这是去哪儿?”李继周本想拦着朱慈烺的,可是朱慈烺动作更快,风也似的就出了端敬殿的大门。他也只好一路小跑,跟在后面劝。

    “去北安门!”朱慈烺说,“李局郎,你也跟着吧。”

    “千岁爷,您今儿还要上早朝,下午还要听讲官们上课,昨天就请了假,今天可不能再不去了”

    朱慈烺因为年纪还小,所以不必每天上朝,崇祯帝让他三日一朝,不上朝的日子,则是上午习武,下午习文。今天正好是该上朝听政的时候。

    “不去,不去”朱慈烺摇摇头,“本宫有要紧事情,没空上朝,李局郎,本宫昨天不是请了三天假吗?你不知道?”

    一请假就是三天和崇祯皇帝的勤勉那是不能比啊!

    老太监在心里叹了口气,太子这是怎么了?这是要往昏君的路子上发展?

    朱慈烺也不理他,只是快步行走。似乎想甩开这个老糊涂太监,可是李继周年纪虽大,但是腿脚却好得很,一路跟随着没有半点落后。

    “千岁爷,看您这样,可是没病了,老奴可不敢替您隐瞒”

    什么没病?那是你们医术不精!朱慈烺心说:老子魂都换了,怎么会没病?后世换个器官都是大病了,换魂的病还能小了?

    不过朱慈烺也不想让这个老太监坏了自己的事儿。虽然他怎么个折腾法儿,崇祯皇帝很快会知道的。可是皇宫毕竟不比寻常人家,随随便便走一圈都得个把时辰!而且其中的人事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到太子的事情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崇祯皇帝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部的情况。

    另外,现在也是非常时期。朱慈烺的所作所为,没准就是皇上的密旨呢?谁要摸不清状况就去打小报告,说不定就把自己的大好性命搭进去了。

    所以朱慈烺估计崇祯帝总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察觉自己和王承恩的阴谋到了那时,崇祯皇帝应该拿自己没什么办法了。

    “王七,带上去李局郎和咱们一起去。”朱慈烺听老太监要去揭发自己,连忙下令自己的东宫侍卫王七去把老头控制起来。

    王七是个彪形大汉,身高足有六尺出头,也就是一米八十六七。不是细长条,而是身板宽大,正面看上去好像块门板。

    他是大汉将军出身,因为长像威武而被选为东宫卫士。现在朱纯杰奉命出宫办事,朱慈烺就指派他为东宫卫士们的头目。

    听到朱慈烺的吩咐,王七先是一愣,这是什么状况?太子殿下要干什么?

    “王七!愣着干什么?”朱慈烺见这大块头迟疑,立马喝了一声。

    王七这才惊醒,连忙应喏,上去几步,道了声“得罪”,伸出只大手就扣住了老太监的手腕。

    手腕被扣,李继周也不知所措了,这是什么状况?太子爷这是要做什么?为了逃个课,至于这样吗?

    朱慈烺也不和李继周废话,大步流星就出了端本宫,再往北走,一路出了玄武门,过万岁山,就来到了皇城北门北安门。

    王承恩和吴襄早就已经到了,正在打开了一半的北安门门口商量着什么事情,周围还有一大群吴家家丁、东厂缇骑和南海子净军。看到朱慈烺到来,两人连忙中止了交谈,上前去大礼揖拜。

    “王伴伴,怎么样?居庸关是不是已经丢了?”

    被王七一路拖过来的李继周听到朱慈烺的话,惊讶的嘴巴都张得老大了。

    王承恩回答道:“太祖托梦果是灵验,昨日下午得到的塘报,唐通那贼果然献了关城,投靠闯逆了。”

    这下李继周更吃惊了,瞪大了老眼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也不理他,只是接着问:“外面来了多少人?点过数没有?可精壮吗?”

    吴襄回答道:“回禀太子殿下,臣已经派人大致数了数,外面共聚集了四五千人,而且还不断有人过来,来着未必精壮,倒也堪用。”

    “倒是不少了。”朱慈烺点点头。

    这个数目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个时代的北京城人口算是很多的,在天启年间就过了120万,不过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死了许多人。又加上周边的形势不好,城内的粮价昂贵,走了不少人,现在大约还有五六十万居民。因为瘟疫和饥荒更容易淘汰老弱,所以城中的精壮比例应该更高一些,不会少于十万。

    而且现在的北京城内也没什么赚钱的路子,至少不会有人出一钱银子一天的工价雇佣壮工。所以朱慈烺这个“冤大头”开出的“天价工钱”,今天一定可以忽悠到不少人的。

    “四五千多了”朱慈烺笑了笑,“吴提督,王伴伴,你们俩觉得咱们能用得了多少?又准备怎么个用法?”

    如果时间足够,兵力当然是多一点好。可是现在时间有限,根本来不及训练,而且也没有多少军官可用,自然不能求多了,而是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募兵。

    “回禀太子殿下,”吴襄回答道,“臣和王督公商量过了,觉得募齐三个1000余人的战兵营刚合适,再多就不好统带了。臣的家丁加上祖家的家丁才一百余人,按照戚武毅的军制,可以担任旗总、把总的也就区区百余人。再加上从净军、东厂抽调的内官和缇骑,最多也就能管一营兵马。臣家、祖家、净军和东厂能出几百人,再募集2500人就足够了。”

    戚继光督军蓟辽时的所用的编制大致就是十二人一队,三队一旗,三旗一司,三司一局,三局一营。分别由队长、百总、把总、千总指挥。

    不算军官和附带的侍从战士,就是972人,算上军官侍从,也就在1000人出头一点,3000人差不多就是三营。不过在吴襄、吴三辅看来,这3000人也不见得都能战。所以就将真正的战力集中在了中军营之中。包括一个火铳局,一个搏战兼督铳的局,一个骑兵局,也就是千人而已。一旦形势危急,就靠这个营护卫崇祯、朱慈烺溃围而走!

    “好!”朱慈烺点点头道,“既然如此,就关照下去,今日就取2500人,在北京城中有后顾之忧者可自行离去,无牵挂者,才能来赚这一天一钱银子。”

第19章 现在就看谁能忽悠(求推荐,求收藏)() 
“太子爷说了,在北京城里面有牵有挂的壮士,便请回了!”

    王承恩挑选出来的一群大嗓门的净军出了北安门,沿着皇城北墙大街一边走一边大声嚷嚷。

    排了不少时候长队的壮丁听了这条件就议论起来了。

    “怎还要无牵无挂啊?这一钱银子一天的营生怎还管这个?难不成是怕咱们和闯逆交战的时候死了,家里没人照看?”

    “管他呢!有钱不赚是傻子一天一钱银子啊!闯逆不还没来吗?”

    “对啊!闯逆又没来,咱们干嘛不赚这银子?”

    “是啊,大不了闯逆一来,咱就猫家里不出来了。”

    “也是啊,也不知闯逆啥时候来听说闯逆来了,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什么好日子?”

    “均田免赋,三年不征”

    “真的吗?”

    “瞎说什么呢?也不瞧瞧这什么地方?还要不要赚太子爷的银子了?”

    “对,对,对,可不能瞎说”

    这里的壮士可不是吴襄的家丁,吴襄的家丁人人都有田庄数百亩,要划成分属于地主阶级。当然不会赞成“均田”,而且他们本来就不交税不纳粮,三年不征对他们也没有吸引力。而北京城内的壮丁,大多都是劳动人民,有些还是破产不久的农民,“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对他们当然是有吸引力的。

    不过今天闯王还没来既然没来,那么朱太子的“羊毛”当然还是要撸的。

    至于撸了太子爷的羊毛之后还能不能从北安门里出来,大家都没认真想过。

    而且北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比起大明其他地方可规矩多了,从来也没谁敢在北京城强拉壮丁啊!北京城遇敌也不是第一次了,虏丑来多去好几回了,朝廷什么时候用诈术骗人当兵去打虏丑来着?

    所以朱慈烺给众“散丁”的最后一次逃命机会,基本上就给浪费了。

    已经站在北安门门楼下的朱慈烺看见并没有多少排队的壮丁离开,就笑着对身边的吴襄说:“提督,让把总、百总们自己去选人吧。”

    “喏!”吴襄领了军令,转身就去按排自己的家丁挑人去了。

    朱慈烺又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和本宫说说,对于护驾新军,你是怎么打算的?”

    王承恩回答道:“回禀千岁爷,老奴和吴提督打算编三营九局二十七司七十二旗,每个旗都置两名旗总,一名由吴家家丁出任,一名由缇骑担任,其中由家丁出任的旗总还要兼队长,另外每旗再从净军或今日选拔的壮勇中挑选两人充任队长”

    “一旗不需要两名旗总,”朱慈烺摇摇头,“而且缇骑又不能带兵,当什么旗总?都收回来,单独编一个督战司吧。”

    王承恩低声提醒,“可是这样一来,千岁爷的这三营兵不就完全在吴提督的掌握之中了”

    “本宫自有分寸!”朱慈烺道,“但是现在最要紧的,还是护驾出走就不要自找麻烦了。”

    其实朱慈烺不是怕麻烦,而是怕王承恩控制这支新军!王承恩是崇祯的死忠,这种军队要让王督公的缇骑控制了,朱大太子不就等于被崇祯那个死脑筋的”坑爹“继续捏在手心里?

    王承恩也是个没主张的人,当下就道:“还是千岁爷所虑周详。”

    朱慈烺又问:“壮勇有了,兵器盔甲都有吗?”

    王承恩说:“都有,京营和南海子净军都有储备,特别是南海子净军的库房里面还存着许多好东西,都是魏逆当年大办净军时置办的,虽然大部分都拨给京营和关宁军了,但是最好的家伙咱自己还留着。“

    朱慈烺心说:就说你不如魏忠贤吧?现在还得吃魏忠贤的老本,真也不怕丢人!“

    朱慈烺又问,“马车、马伕、马料、干粮都准备好了吗?”

    马匹、马车、马伕、马料、干粮都是为逃亡准备的!

    王承恩低声回答道:“回禀千岁爷,老奴都叫人去预备了。”

    “今天晚上都要备好!”朱慈烺叮嘱道,“都要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