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笔翘匦沓邪模还楹>澜谥啤K院>老旅婢椭挥谐そ图唇闪⒌幕囱锼α街诤咏⒍印

    这两支舰队的实力当然是很弱的,淮扬水师只有漕船。而长江水师除了漕船、沙船之外,仅有两艘顾三麻子带来的蜈蚣船是有战斗力。

    即便黄斌卿肯交出自己的800操船家丁和两艘蜈蚣船,长江水师也仅仅只有四艘蜈蚣船和1600精锐水兵是真正有战斗力的。

    而这四艘蜈蚣船上的火器加一块,也就是8门12磅的红夷大炮,160支斑鸠脚火铳。

    可是黄斌卿也不敢不交兵权,因为郑森到了,而且还是朱慈烺朱大太子的师兄,那可是心腹中的心腹啊!

    单是一个朱慈烺,黄斌卿或许敢扛一下,可要再加上南洋、东洋的霸主郑芝龙,他可就不敢抵抗了。

    而且郑森还代表朱慈烺给黄斌卿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出任大元帅府海军卫的指挥使!

第232章 逆子又在使诈了!() 
啪嗒一声儿,棋子儿轻轻的落在了棋盘上面儿。一副棋局,正杀到难解难分的时候儿。不过下棋的两人,似乎就是一对臭棋篓子。因为他们下子的地方都在中腹,大片黑白色的棋子绞杀在一起,而四下却是落子疏廖,边角的地盘似乎被完全忽视了。

    正在对弈的是父子两人,正是崇祯皇帝和抚军太子朱慈烺。最近两父子的关系有些改善,手头有钱的朱慈烺隔三差五就给崇祯皇帝送礼——都是从四个淮扬盐总家里弄来的好宝贝,有中华自产的,也有西洋舶来的。

    而崇祯皇帝最喜欢的是西洋钟表!这玩意在明末就是黑科技的玩意儿!上等的出自西洋钟表大师之手的东西可昂贵着呢,抠门的崇祯皇帝哪儿舍得置办?而且他也怕人说他玩物丧志,连宫里面收藏的万历、天启时候弄来的西洋钟表,他都不敢去把玩。

    可是万历、天启的钟表哪能和扬州盐商家里的玩意儿相比?根本没得比。。。。。。

    而且崇祯现在也放纵自我了,不怕人说他丧志丧德了,越丧越安全!

    所以也就无所顾忌,喜欢什么就玩什么了!

    而在慢慢变丧的同时,崇祯皇帝依然没有放弃重新掌权的想法。为了有朝一日能领导大明中兴,崇祯皇帝除了用丧志丧德来保护自己,还在悄悄的学习儿子的治国手段。。。。。。

    朱慈烺虽然奸诈凶残,但是手段还是非常厉害的!不仅把兵权、财权抓得牢牢的,而且还能把一**臣、贪官、反贼、奸商和居心叵测的军阀都治得服服帖帖!

    虽然他控制的朝廷里面除了被架空的圣上,也就是崇祯本人之外基本没有好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大明在这群坏蛋的治理下,的确有了中兴的苗头。。。。。。

    难道治国之道就是用坏人?

    就在崇祯皇帝一边和儿子对弈,一边领悟着治国之道的时候。又有一个叫李岩的坏人在封思忠的引领下走了进来,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朱慈烺看见了。

    “军师来了?不必行礼了,过来说话。。。。。。庞伴伴,给军师搬个椅子。”

    朱慈烺也不客气,一点都不拿自己当储君,直接替崇祯皇帝做主,而且还指使伺候崇祯皇帝的大珰庞天寿做事儿。

    这庞天寿本是御马监的大珰,北京沦陷前他正在南京办事儿。所以并不是朱慈烺的人。在崇祯和朱慈烺抵达扬州的时候,他就从南京过来投奔。

    朱慈烺倒是心大,也不怀疑他,就让他去替代叫苦连天的曹化淳伺候崇祯了——曹化淳已经享受惯了,不会伺候人了!而且他现在也是克难功臣,封了克难静海伯,还当什么太监?

    李岩也不扭捏,直接一屁股就在庞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坐了个满满当当,看得崇祯皇帝眉头大皱。

    这样一个强盗书生,一点规矩没有,怎么就当了军师了。。。。。。军师不应该是诸葛亮那样的吗?哪能让个强盗来当?

    “军师,汝宁那边怎么样了?”

    原来朱慈烺从兖州南下的途中,就派红娘子、凤三和陈应元一起去了汝宁府,还带去了2000克难新军、30万两白银,以及招安汝宁府一带流寇残部和大别山贼寇的令旨。

    汝宁府一度也被李自成的人占据过,不过现在李自成正在收缩兵力,准备和清军决战,所以对大顺来说算是边角料的汝宁府就逐步放弃了。

    “千岁爷,”李岩笑道,“淮河以南的流贼走得差不多了,现在固始、光州、商城、光山、罗山和信阳都在咱们手中了!如果唐王可以尽快就藩,汝宁一府很快就能安稳下来!”

    朱慈烺点点头,忽然将目光投向了正低头研究棋局的崇祯皇帝:“父皇,您觉得怎么样?”

    “什么?”崇祯一愣,抬头看着儿子。

    朱慈烺笑着,“父皇,您看咱们是不是该让唐王去汝宁就藩?”

    崇祯愣了又愣:朕不是被逆子架空了,怎么还能管唐王就藩的事儿?逆子是在试探朕吗?

    “这事儿不必问朕,”崇祯道,“哥儿做主就是了。”

    崇祯现在也会使诈了,能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了。。。。。。

    朱慈烺当然明白这个昏君老爹在伪装,笑了笑道:“册封藩王之事非同小可,还是要父皇下圣旨的。况且唐藩这次要去的汝宁,对大明的半壁江山而言无比紧要,几乎和登莱等同了。只要汝宁不失,登莱不亡,江淮之防就固若金汤了!”

    “是吗?”崇祯皇帝不置可否。

    朱慈烺拿起个棋子,轻轻敲了敲眼前的棋盘,道:“这江淮之防,就和眼前的棋局仿佛,凤阳、淮安、徐州、扬州这是中段,看着无比紧要,但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地方却是在边角!也就是登莱、襄阳、汝宁。现在登莱牢固安稳,泰沂山上又有鲁藩坐镇,当可无虞。但是襄阳却在流寇之手,暂时也无力恢复。所以汝宁和武昌就成了拱卫江淮侧翼的屏障,一旦有失,北军就将沿江而下,直抵金陵了!”

    “有那么紧要?”崇祯皇帝眉头紧锁。

    他的昏君是“装的”,不能眼睁睁看着江南半壁的藩屏丢失啊!

    “陛下,”一旁的李岩接过了崇祯皇帝的问题,解释道,“汝宁靠大别,依淮水,地形险要,民风素来彪悍。所谓的淮西劲卒,相当部分就出自汝宁一带。如果汝宁在朝廷手中,且有藩王镇守。那么淮西劲卒就能为国家所有,大别群山就能成为国家的壁垒。贼虏即便自襄阳浮汉沿江而下,也会为汝宁之兵所制,放不开手脚。

    而且汝宁之兵不仅可以守,也可以攻!汝宁府属于河南,向北就是开封府界,向西则是南阳府界。如果有两万劲卒虎踞汝宁,那么开封、南阳之敌就将难以安枕!”

    “父皇,只要唐王可以镇住汝宁,江淮的西线就能高枕无忧了!”朱慈烺笑道,“而登莱、泰沂不失,江淮的东线也就能安稳了。东、西两线都安稳了,咱们才能在南京安享太平富贵啊!”

    什么?你这就想要在南京享受了?崇祯真有点小失望,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朕就下旨吧。。。。。。”

    他的话说得很慢,还偷眼打量着朱慈烺。

    说真的,他是很想下旨显示存在的!

    崇祯皇帝已经看出朱慈烺不是一般的逆子了,而是李世民这个等级的逆子!如果让他长期把持朝政,不让自己这个明君发声。那么用不了多久,天下的士民就会忘记自己的存在。。。。。。

    朱慈烺笑着:“唐王就藩还得有勋臣护送才显得隆重!”

    “哦,”崇祯点点头,“哥儿想让谁去?”

    “儿臣想让怀远侯常延龄和诚意伯刘孔昭一同护送唐王就藩。”朱慈烺笑道,“常延龄已经在扬州了,但是刘孔昭还在南京,父皇不如下道旨意,让他来扬州觐见吧。”

    什么?崇祯皇帝心里顿时响起了警钟!逆子原来是想利用唐王就藩,瓦解南京的忠臣啊!

    朱慈烺看着便宜老爹,笑着说:“父皇。。。。。。您难道真的想看着行朝和南京勋贵兵戎相见?

    咱大明现在是危难之秋,不能再起内讧了!如今行朝明显占优,南京的勋贵、勋臣处在下风。不过儿臣向来宽仁,只要他们肯低低头,儿臣就既往不咎了。”

    原来如此。。。。。。崇祯皇帝心想:这逆子原来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啊!不对,这逆子可狡诈了,一定又在骗朕了,南京的那些忠臣凶多吉少了!

第233章 将计就计,智取太子() 
南京城,大功坊。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时候,在南京城的勋贵、勋臣们都受邀汇聚到了大功坊内听戏赏月。

    中秋节本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可这些南京城的勋贵勋臣却一反常态,有头有脸的都跑大功坊这边来吃月饼了。

    月饼好吃,可是却没有什么喜庆的气氛。晚宴之后,大家聚集在大功堂里面喝茶的时候,人人都是愁眉苦脸的,这气氛压抑的都让人喘不过气儿来了。

    形势不利啊!

    扬州的太子爷出手太狠,以雷霆万钧之力打垮了首鼠两端的镇江总兵蒋云台,还迫使王之仁和黄斌卿两位总兵交出兵权。南京下游的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宁波、嘉兴、湖州、绍兴、杭州九府之地,也全部落入了行朝手中。

    这九个府再加上淮扬二府,可都是天下财富汇集之地啊!朱慈烺拿下了这十一个府,就等于控制了大明一多半的财富!

    更糟糕的是,长江出海口和四大丝绸中心的三个,现在全在朱慈烺手中了。

    福建的大海寇郑芝龙如果还想开开心心的做买卖,就得投靠朱慈烺。。。。。。这样,福建、广东两省,再过不久也会成为行朝的地盘。

    而北边儿的鞑子,西边儿的流寇又莫名其妙软了下来。不仅没有出兵攻打山东和淮西,而且还同时提出求和了。

    东虏摄政王多尔衮想嫁女儿给朱大太子。而李自成没有女儿可嫁,干脆提出了称臣——顾君恩现在已经到了武昌了!

    又是嫁女,又是称臣的,不论真心还是假意,总归是暂时不着朱慈烺的麻烦了。

    而且还会大大提升朱大太子的威信!

    与此同时,本来倾向南京方面的左良玉又打算遣使扬州,向行朝表示恭顺。

    如此一来,形势对南京方面就非常不利了!

    当然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

    “公爷,太子似乎退了一步。。。。。。”说话的是个五短身材的汉子,国字脸,留一部大胡子,三四十岁,正是提督操江水师诚意伯刘孔昭。

    刘孔昭是刘伯温的后人,不过他的诚意伯却不是从刘伯温那里一路传承下来的,而是由嘉靖皇帝续封的——刘伯温传下来的诚意伯到了刘伯温孙子刘廌一代就断了。到了嘉靖年间又续封了刘廌的六世孙刘瑜为诚意伯。

    因为中间断了一百多年,所以诚意伯家的富贵是不能和那些没断档的勋贵相比的。不过诚意伯家的干劲儿和才能,也比那些阔了二百多年的大爷要强多了。

    刘孔昭和他的爷爷刘世延都干出了一番可以在青史上多写几笔的事业。

    而在南京这些勋贵当中,他和同是续封的怀远侯常延龄都算是比较能干的主儿。

    刘孔昭执掌操江水师多年,手头算是有点实力。现在行朝方面虽然也建立起了长江水师,但这支长江水师终究是新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