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抢救大明朝-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南京这些勋贵当中,他和同是续封的怀远侯常延龄都算是比较能干的主儿。
刘孔昭执掌操江水师多年,手头算是有点实力。现在行朝方面虽然也建立起了长江水师,但这支长江水师终究是新建的,底子还是在运河上活动的运粮军和顾三麻子的江口水贼,对南京段以西的江面情况并不熟悉,贸然西进很可能会吃亏。
所以操江水师是南京勋贵手中唯一让朱慈烺有点忌惮的武力。
“咳咳咳。。。。。。”
身患痨病的魏国公徐弘基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身边伺候的丫鬟又是好一阵的忙活,最好还端出个痰盂让老头子吐了口老血!
徐老太的脸色比上一次大家伙见着的时候,更灰败了几分!瞧这模样,看来是不会长久了。。。。。。
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的徐弘基开了口,一对浑浊的老眼,还在屋子里慢慢扫过,将众人的脸色都收入眼底。最后才吐了口气道:“你们都想缓一缓?”
临淮侯李祖述点了点头,道:“公爷,现在这局面对峙下去,对咱们可不利啊!别的不说,这东南十一个财富汇集之府都被太子控制,长江入海口也在太子的水军手中。咱们只有应天一府。。。。。。拖下去,咱们的钱还够花吗?
为了整顿南京的京营班军,咱们已经花了三十万两了!三十万啊!现在京营班军每个月都得发十几万两的饷银下去,都是咱们自家拿钱在支撑。如果对峙上几个月,不用太子派兵来打,光是耗军饷就把咱们耗干了!”
这个临淮侯是李文忠、李景隆的后人,李景隆在永乐年间被朱棣卸磨杀驴,革了爵位,还在家绝食减肥——饿了十天没死,然后一直活到永乐末年。他的子孙虽然没有了爵位,但是照样有世袭的指挥可以做。到嘉靖年间又续了个临淮侯。
而这一届的临淮侯倒是够机灵的,本在北京做官,但是看到苗头不对,就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城门关闭前溜了。
临淮侯一开口,附和的声音马上就起来了。
“是啊,黄御史说是能替咱们筹款,可到现在一两银子都没见着!”
“都是咱们在出钱啊!”
“之前筹了百万两,这才过多少久,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勤王的事儿要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啊。”
“如果从南京筹钱还是咱们出血。。。。。。”
“江面上的钱也难收啊!从汉口镇过来的商船都挂着平贼将军的旗号,咱们要收过税就得罪左良玉了!”
“不能拖啊!太子手里有十一个富得流油的府!等明春完税之后,太子手头又能多出几百万两银子了!”
“不止几百万,十一府的田赋就能有一千多万石!淮扬二府半年的盐税有三百万两。。。。。。还有南北洋的包税和十一府的商税,怎么都有两百万两。”
“那么多的钱,咱们怎么和他斗?有钱就有兵啊!他现在已经有六陆师二水师七军卫,将近十万大军了。再过半年,十五万大军都有了,咱们还斗个屁啊!”
“咳咳咳!”徐弘基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在场的勋贵、勋臣们一时都没了声音,全都看着这位病入膏肓的魏国公。
“诚意伯,”魏国公瞅着刘孔昭,“这里就属你足智多谋,你说吧。”
刘孔昭拈着胡须,面色凝重,摇摇头道:“太子是挟天子令诸侯,现在又掌握了东南十一府。而咱们这边太被动了。。。。。。您老能带兵去扑击镇江吗?能打什么旗号?这一次太子派出兵马官员进占江南九府,除了在镇江战了蒋云台,别处都是兵不血刃。江南士大夫根本没人举兵抗拒太子啊!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太子手中有圣上这面大旗?抗拒太子,就是造反啊!”
江南九府士大夫不抵抗不仅是因为朱慈烺控制着崇祯皇帝,还因为他并没有触犯东南士大夫的底线——士大夫的免税特权!
盐税的利益主要属于勋贵和高官,绝大部分的东南士大夫是没有资格染指盐利的。而且朱慈烺也给徽帮四盐总留下了一定的获利空间,让他们可以继续后台老板们输送部分利益。
而卫所的利益则属于勋贵、世袭武官和军籍士大夫,民籍士大夫很难染指。
也就是说,朱慈烺目前对东南士绅中占多数的民籍士大夫利益的侵害并不严重,受到伤害的仅仅是淮扬二府的军籍士大夫。所以东南士大夫的反应也就比较消极,还是能容忍朱大太子的。
况且崇祯这个大义名分还在朱慈烺手中攥着!
这帮读圣贤书的家伙,怎么可能在自身利益没有明显受损的情况下,去挑战拥有大义名分的太子?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勋贵们就显得非常被动,根本不可能主动出击。
刘孔昭接着又道:“而且太子手中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放出来呢!”
“还有王牌?”徐弘基白眉紧锁。
“对!”刘孔昭说,“太子还能开恩科!他手里有圣上,有朝廷,就能开科取士。朝廷南迁过程中丢了许多的官员,正好开个恩科补齐人手。
而且北地大部沦陷,也不会再有南北榜了!如果太子爷下令旨开恩科,只怕东南士大夫都要山呼他的万岁了!”
徐弘基眉头已经拧成了个团,问:“那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不如来个将计就计!”刘孔昭说,“既然太子爷退了一步,咱们也退一步!只要太子爷到了南京,咱们还怕没有机会吗?”
“怎么退?”徐弘基问。
刘孔昭思索着说:“如果咱们答应交出2000万亩土地,再恭迎圣上、太子入南京,太子一定会奉着天子前来的。”
“交出2000万亩?你。。。。。。咳咳。。。。。。。”徐弘基气得大声咳嗽起来,差一点就背过气去了。
好容易才缓过来,刘孔昭又皱着眉头说道:“公爷,现在的问题是太子和圣上肯来南京,他们来了,咱们才有办法啊!要不然拖个一年半载的,这银子是要花完的!”
“那他们来了,咱们能打得过吗?”徐弘基又问。
“这。。。。。。”刘孔昭看了看赵之龙。
“打得过!”赵之龙眼珠子一转,道,“太子的兵马虽多,但是已经散布各地,还拿在手里的人马最多只有两三万。如果咱们向太子服软了,他肯定会得意忘形,不等大军集中,就率领屯驻在扬州的两三万人入南京。。。。。。咱们还是有机会的!”
第234章 好消息,都是好消息啊!()
“哈哈哈!”
又到了天宁寺午朝的时候,爽朗的笑声从大殿之中传出。这是朱大太子在狂笑!
大殿当中,除了在“学习”怎么当皇帝的崇祯之外,所有人的面部表情,都和朱慈烺保持一致!
崇祯看着都郁闷啊!为什么自己当皇帝的时候总有正直君子唱反调,现在轮到不孝子掌权,非但没有人唱反调,连表情都统一了。
太子爷发怒,奸臣们也都义愤填膺。太子爷高兴,大家也都兴高采烈。。。。。。
更可恨的是,朱大太子连锦衣卫诏狱、廷杖和东厂这三个整治臣子的工具都扔掉了。锦衣卫现在不管官员不听话和贪污了,只抓反逆之贼和刺探军情。廷杖干脆取消,不打屁股了,而东缉事厂也下令旨撤除了!
在崇祯看来,现在的朱慈烺就和没牙的老虎差不多!
可问题是,当官的为什么都那么怕他呢?他们在害怕什么?太子有什么手段可以整治他们?
难道他们都相信朱慈烺是太祖高皇帝再世了?这也太荒唐了吧?
朱慈烺并不知道自己的便宜老爸正在研究自己是怎么御下的,这事儿其实很难学会,更多的是天赋!
朱慈烺恰恰就有这样的天赋,要不然太祖高皇帝怎么会看中他呢?
在朱慈烺看来,用东厂、诏狱和廷杖对付文官完全是无能为力的表现!只有拿文官没有办法,也没有可以一个依靠的官员集团,才需要用这种吓唬人的手段。
而朱慈烺现在有了自己的官僚集团——他有自己的克难功臣集团,大部分都是流亡的无产官僚,不跟着他就得受苦受穷,吃饭都成问题。所以不用担心来自官僚集团的对抗,在收拾东南那帮官僚勋贵士绅的问题上,大家都是一致的。
只有收拾了东南的官僚勋贵士绅,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啊!
朱慈烺还有自己一手建立的军队——克难新军!这支军队的骨干虽然来自吴氏家丁、流寇降兵、京营残部,但是已经被他彻底控制了。现在根本不存在谁能煽动新军反对太子爷的可能!
朱慈烺甚至有三百多个“克难太监”可以依靠。虽然他一直在削减内廷的权力,但是这些“克难太监”依旧可以信任。因为他们不仅是太监,同时也是功臣。可以得到爵位,出任外朝的官职。
另外,朱慈烺还扶植起了一个能为自己所用的“皇商集团”,包括黄江、苏生、沈廷扬、郑森、淮扬四盐总和铁算盘云三等人。
正因为方方面面都有可以依靠的力量,所以他才能相当有效的推行自己的政策。
好消息也就纷至沓来了!
而且不止一个好消息,而是四喜临门!
其中第一喜当然是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宁波、嘉兴、湖州、绍兴、杭州九府相继落入了朱大太子的掌握当中!
除了方贡岳、丘瑜、范景文三个当过阁老、尚书,拥有克难伯爵爵位的大佬充当巡抚兼知府兼总镇之外,朱慈烺还派出了两个从北京跟从而来的“克难文臣”去充当常州、松江、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府的知府。随后又在这九个府各派驻了一个协的新军——现在克难新军的账面上有六师二十四协,其中两师八协分驻登州、淮安,余下十六协中又拿出九个协分驻各地,只剩下七个协还在扬州。
第二喜则是来自济南府的消息。盘踞北京的东虏派来了议亲使团,说是要把多尔衮六岁的女儿东莪嫁给朱慈烺当老婆——虽然朱慈烺压根没想过要弄假成真,但是这个东虏使团还是可以极大提升朱慈烺和行朝的威信。
因为多尔衮嫁女的企图也可以看成他不打算灭亡南明进而一统天下了!或者说,多尔滚已经知道大清没有能力打败南明,统一华夏了。
所以这位朱慈烺就有极大的可能拥有半壁江山,虽然只有半壁,但也是一国之君啊!
第三喜则来自武昌。一直对朝不怎么理睬的左良玉,终于向扬州派出了使者,这个使者并不是左良玉的人,而是从太原而来的李自成的臣子韩霖。
这个韩霖可厉害了,他是守圉全书的作者,山西绛州的名士。早年曾经游历江南,交游士林,向徐光启学习过西洋学问,还入了天主教,并且结识了一个精通筑城和炮术的西洋传教士高一志。在后者的帮助下,写成了堪称西法筑城教科书的守圉全书。不过这位韩霖虽然学贯中西,但是八股文章却不够好,考来考去就是一举人,所以没有官做,只好在太原隐居,研究西学。而在李自成攻破太原的时候,他正好在臣内,于是就投了明主。。。。。。
不过投明主后的韩霖又发现明主不明,所以就一直想找机会离开。这回终于搭上了顾君恩的路子,替他打了头阵。在韩霖送上了顾君恩和王承恩的书信后,左良玉也不得不改变对扬州行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