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抢救大明朝-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变对扬州行朝的立场了。
他虽然有点实力,但还是打不过李自成的。现在李自成主动言和,他还敢扣住使臣不往扬州送去?就不怕李自成派兵揍他?而就在这个当口,朱慈烺派出的凤三、红娘子、陈应元等人又把汝宁府南部给占了,直接威胁到了左良玉的地盘!左良玉总不能一边怼李自成,一边再和逼近的朱慈烺打一仗吧?
所以他也顾不得坐观扬州和南京之间的斗争,只好派韩霖为使,带着贡品和奏章日夜兼程赶到了扬州。
现在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在明面上都服从扬州行在,只有黄得功对扬州不理不睬。左良玉又遣使上奏纳贡,也算是表明了服从的立场。
这样一来,朱慈烺就在东南五大军阀中拥有了四个支持者!再加上自己的嫡系军队,在军事实力上对南京方面已经有了碾压的实力。
而第四喜则来自一直和扬州行朝对峙的南京方面。南京的勋贵、勋臣在朱慈烺“退一步”后似乎也服软了。刘孔昭奉了诏,而且还请出了在南京养病的前任南京吏部尚书张慎言和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一起要来扬州迎驾,据打前站的太监(韩赞周派出的)报告,南京勋贵愿意献出2000万亩土地供朝廷分配!
现在刘孔昭、张慎言人已经到了镇江,很快就能来扬州城了!
一场内讧,看来已经消弭在无形之中了。
“好消息,都是好消息啊!”
朱慈烺挥舞着左良玉的奏章,坐在崇祯皇帝身边,大笑着对下面喜气洋洋的臣子说道:“平贼将军果然是朝廷栋梁啊!本宫准备封他当武昌藩侯,永镇武昌府,兼摄总督湖北军务政务,总管武昌、黄州、承天、岳州、德安、荆州等六府军务政务!”
”太子殿下,”户部尚书侯恂出班上奏道,“左良玉总管湖广北部六府军务、政务将会侵夺湖广巡抚的职权,是否要征求湖广巡抚何腾蛟的意见?”
“不必了。”朱慈烺一挥手,“湖广可以一分为二,湖北六府归左良玉统辖,湖南的长沙、常德、辰州、施州、宝庆、衡州、永州、郴州、靖州和永顺、保靖二宣慰司,都归湖南巡抚管辖。何腾蛟改任湖南巡抚,建衙长沙。
另外,提督操江水师诚意伯刘孔昭在护送唐王抵达安庆府后,不必再返回南京。命其率水师往九江去,并接管九江守备一职!九江一府军务、政务,皆归刘孔昭管理。并许可操江水师在九江附近之长江水道设卡收税!
至于抚远侯常延龄也不必再返回南京,命其出任湖南镇守总兵,去往长沙,同何腾蛟共守湖南。”
朱慈烺还是讲道理的,这个常延龄毕竟没有造反,所以也不能把人家逼死——只是让他交出东南的土地和家业,再去湖南捞油水。
而刘孔昭只要肯投靠,也能享受一样的待遇,因为朱慈烺不希望和操江水师开战,他的长江水师可没经过什么实战考验,万一不经打怎么办?
听了朱慈烺的话,坐在御座上的崇祯帝立时就倒吸口凉气儿。逆子的手段真是有点莫测啊!本以为他会和南京勋贵讲和,没想到他还是要分化瓦解他们!用湖南总兵和九江守备的差遣拉拢常延龄、刘孔昭,以孤立徐弘基和赵之龙。。。。。。
徐弘基、赵之龙,你们俩一定要小心点儿,别让太子给害死了!
第235章 藩爵()
短短一日之后刘孔昭、韩赞周和张慎言就一块儿坐着操江水师的战船来了扬州城。
其中刘孔昭下船后就和前去迎接的常延龄直接来了大明寺,请见抚军太子朱慈烺。而韩赞周和张慎言则去了天宁寺行宫,朝见崇祯皇帝了。
“两位请宽坐,本宫这里不必拘谨。”朱慈烺的心情显得非常不错,似乎根本不再乎韩赞周和张慎言去见崇祯皇帝。
见到常延龄和刘孔昭后,还客气的招呼他们落座,见两人有点拘谨,还笑着让他们宽坐。
“两位可接到本宫刚刚发出的令旨了?”朱慈烺看着两人,笑着问,“你们可愿意离开南京,去当湖南总兵官和九江守备?”
这是什么意思?
刘孔昭顿时就愣住了,太子爷到底是上当了,还是看穿了自己的阴谋?他为什么拿出个九江守备来拉拢自己?
“愿意!臣愿意替千岁爷去守备湖南!”
刘孔昭还在琢磨的时候,常延龄已经给朱慈烺跪了。他原本以为自家的富贵完了,没想到今天朱慈烺莫名其妙给了他一个湖南总兵。。。。。。管他有什么阴谋诡计呢,有个总兵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啊!而且湖南距离南京也挺远的,对太子爷来说是鞭长莫及啊!
“臣也愿意。。。。。。”刘孔昭也只好跟进。
朱慈烺接着又说:“两位可知道本宫已经册封了代藩、鲁藩、唐蕃三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实封藩王吗?”
“臣听说过。”常延龄道。
“臣也听说过,”刘孔昭说,“千岁爷是在效仿太祖高皇帝,以塞王守边御虏吧?”
朱慈烺点点头,“本宫确有此意。不过如今我大明的王爷是比不了太祖高皇帝时候的那些藩王了。。。。。。所以光靠塞王已经不足以御虏平贼,还得要依靠藩国公、藩侯、藩伯,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将大明的颓势挽回来。
怀远侯、诚意伯都是我大明开国功臣之后,愿意做个表率,受封藩侯、藩伯,替朝廷永镇一方吗?”
什么?永镇一方!?
这可是世世代代的富贵啊!这下连刘孔昭都有点热血上脑了。他这个没有地盘,也没什么军队的勋贵,在这乱世当中就是肥猪,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叫人给宰了。
真正可以传世的富贵,还得有兵有地盘。比如万历三大征中被剿灭的播种杨氏就是唐末始封在播州的,历经700余年,朝廷都换了几茬,他家还屹立不倒。如果不是杨应龙太不小心,混到现在也是一方霸主啊。。。。。。
朱慈烺接着说:“现在代藩、鲁藩、唐藩都有一府之地,之前本宫还想把太原封给吴三桂的。也就是说,藩王、藩国公都可以永镇一府!
二位是侯爵和伯爵,自然不能永镇一府了。侯爵可以镇一个属州,伯爵永镇一县。怀远侯,你要去湖南当总兵的,不如就在湖南找个属州给你常家永镇吧!
诚意伯,你就九江府挑个县做封地!至于你刘家在老家处州和东南其他地方的田庄,也都交出来吧!”
真给啊!
常延龄和刘孔昭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了。
“千岁爷,”常延龄已经给朱慈烺跪了,“臣常延龄携江都常氏3000子弟兵,愿为太子戍守道州,永镇斯土!”
他老常家在扬州卫的土地都没了,三千子弟一夜变佃户,以后日子怎么过?现在能有个永镇世守的地盘,那是再好不过了!
“好好,”朱慈烺笑道,“本宫就封你做道州侯,再赏你10万两白银,给江都常氏子弟充当路费。不过你家在东南占了的卫所土地,本宫都要收回的。”
常延龄心里激动啊,他家在东南各处没占多少卫所土地,主要都在扬州,能用已经失去的土地换来道州可赚大了!所以当下就是个响头,“臣叩谢千岁爷大恩!”
朱慈烺又看着刘孔昭,“诚意伯,你想要哪里?湖口、彭泽不能封给你,不如就把德安县封给你家吧。”
湖口历史上是建立长江要塞的地方,名字就叫湖口要塞。而彭泽县下面有个很有名的镇,就叫马当镇!马当要塞就在那里。这两个地方沿江都有山地,可以依托地形构筑要塞,布设红夷大炮,居高临下封锁江上的航道。
另外,在马当镇下游150里就是安庆。安庆城临江而建,城外的长江江面又特别狭窄,不足2里。如果在安庆城上布设火炮,也可以把长江航道彻底给锁死了。
所以湖口、马当、安庆三处险要在守,朱慈烺就不用担心从上游沿江而下的敌人了——现在可不是楼船纵横江面的时代了!
刘孔昭咬咬牙,也噗通一下给朱慈烺跪了,“千岁爷,臣有机密事宜要向殿下禀报!”
哦?有机密啊。。。。。。朱慈烺笑着点点头:你要出卖南京那帮傻乎乎的肥猪了?
。。。。。。
“千岁爷,怎么样?”
常延龄和刘孔昭刚刚离开,李岩就和郑森一起进了平山堂。见了朱慈烺,李岩行了一礼就问起了情况。
他这个军师的本事是往下使的,怎么对付地主老财和强盗土寇是非常拿手的,对于南京勋贵,朝中的文武大臣却没什么招儿。
“成了!”朱慈烺笑了起来,“一个封道州藩侯,一个封德安藩伯。。。。。。都是永镇一方了!
师兄,也给你爹封一个怎么样?”
郑森是昨天才回到扬州的,之前他和路振飞一起去了趟舟山,劝说黄斌卿投靠朱慈烺。
“师弟殿下,您想给家父封在哪里?”郑森问。
“大员如何?”朱慈烺笑问道,“大员岛就在福建外海,离你家不远,就封给你家如何?你家在大员岛上还有据点吧?”
大员就是台湾,后世的宝岛,不过在如今却是个很扎手的岛子。台湾海峡上风浪很大,特别是靠近台湾岛这边有所谓的“黑水沟”,海流很急,很容易迷失方向。当时有句谚语形容渡海登台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就是说十人渡海,六人淹死,三人抵达,一人放弃返回。
当然了,这个说法是比较夸张的。至少对十八芝海商集团而言,渡海登台没多困难。
可是台湾岛上的瘴气、猎头族和荷兰人却不容易对付。其中瘴气尤为致命,早年间在笨港、平野(嘉义)登台的颜思齐上岛一年就染病身亡,而历史上的郑成功登岛四月就染病身亡。。。。。。
而在颜思齐死后,他所开创的开台事业就被郑芝龙所继承。根据荷兰人的记载,仅1636年—1638年的两年间,就有400多艘来自福建的船只靠上台湾岛,运去了大量的福建贫民。
另外,从崇祯元年开始,每次福建闹灾,郑芝龙都会出钱出船,运输饥民去台湾开荒。累计数量恐怕不下十万人!
在后世的嘉义一带,现在聚居了大批来自福建的汉人移民,他们都受郑氏集团的保护。
如果朱慈烺不想失去台湾,册封郑氏为台湾领主就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现在台湾岛上,却不止郑氏一家,在台湾南部,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据点。
“不瞒师弟殿下,”郑森皱起眉头,“我家在大员岛上却是有些基础,可大员岛上还有红夷国人的地盘,他们在岛屿南部筑了城池,布署军队,以为长久之基。。。。。。”
朱慈烺笑着摆摆手,“无妨,岛上的荷兰人本宫来摆平。。。。。。本宫自有办法!你只管将令尊请来南京,本宫自和他相谈。”
“南京?”郑森一愣,“师弟殿下要去南京了?”
朱慈烺点点头,“对!时机就快成熟了!”
第236章 太子,你抚军江北好吗?()
天宁寺行宫,在一座光线非常昏暗的偏殿当中,大明崇祯皇帝在御座之上端正的坐着。黄龙袍、善翼冠,面无表情,神圣庄严,仿佛依旧是大权在握的一国之君。只是他双眸之中射出的眼神,已经没有了往日那种让人颤抖的犀利了。
偏殿之外,崇祯皇帝的吴选侍正带着几个心腹宫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