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永熙心说:自己可是堂堂君子,可不能去当阉党啊!

    名叫姚大桥的商人这时笑呵呵地说:“陈纪善,您可是一大家子人。。。。。。还带了不少东西,草民也不多收您,就收您十五两银子。您到了南京,当了太子爷的官,哪怕是个七品官,一年也有五六百两的进账,十五两银子可不算什么。”

    “一个七品官有五六百两?”陈永熙瞅了姚大桥一眼,“你以为本官是贪官污吏吗?”

    姚大桥笑着:“贪贿之事说不得,现在朝廷的都察院可厉害了!五六百两之数就是朝廷的俸禄加上职田的租子。”

    “有那么多?”

    姚大桥笑着:“可不是嘛,如今的大明朝廷税收得狠,给官员的俸禄也涨了不少,这叫高薪养廉。。。。。。您是北方官,若是在江南没有什么产业,这官还是很有滋味的!”

    可不是嘛!陈永熙一想也对啊!自己一山西人,在江南有没产业,“大明万税”也税不到自己头上。倒是一年几百两的俸禄。。。。。。一大家子的吃喝用度不就有了?

    这官。。。。。。得去做啊!最好能做个收税的官!本官家里也有买卖的,最清楚奸商逃税走私的办法了!到时一定可以多收点税的!

    陈永熙想到这里,重重点头道:“好好,十五两就十五两。。。。。。什么时候启程?本官要北方的紧急军情上报!”

    姚大桥笑道:“今天,今天就走!”

第374章 越来越凶了() 
大明崇祯十八年五月,安庆城。

    这座位于皖河和长江交汇处的府城,如今是江淮大平原西部最繁华的港口城市。不仅是连接江淮平原和江南富饶之地的通道,而且通过支流众多的皖河还能连接大别山的边缘。产自安庆本地和附近庐州府的稻米、桐油、竹器、茶叶,出自大别山区的木材和各种山货,来自上游湖广、四川和下游江南,还将对岸皖南山区的各种出产,都在这里交汇。甚至还有一些来自东洋、南洋、西洋的物件,也不远万里被贩卖到了这里。

    整个城市喧嚣而嘈杂,商业繁荣,百姓也算安乐,而且还人文荟萃,虽然比不了湖广的汉口镇和江南的那些商业大都市,但是在来自山西太原府的陈永熙看来,安庆城的繁荣富饶,却是那些晋商云集的山西城镇所不能比拟的。

    不过最让远道而来的陈永熙感到惊讶的,并不是安庆的繁荣富庶,而是整个城市被一种怪异的肃杀气氛所笼罩着。

    在汉口米商姚大桥的商船停泊在了安庆城南的宜城渡税关码头上,排队等待交税的时候,坐了好几天船,都有点晕晕乎乎的陈永熙就带了一个姚家的伙计下船走动。刚出了安庆关码头,就看见排出整齐的四路纵队的明军士卒,从安庆城城外不知道什么地方小跑着开了过来,然后进入了安庆城南门。

    这些士卒都全副武装,头上戴着战笠,身上套着红色的布面铁甲,一部分扛着足有一丈八九那么老长的长枪,一部分则携带刀牌标枪,还有一些背着长长的步弓。

    这还不是最让陈永熙吃惊的,最让他吃惊的是今天的天气有点闷热,现在又是正午,头顶上的大太阳正是最火辣的时候。

    “这就是太子殿下的克难新军吗?”陈永熙皱着眉头问。

    “是啊,”陪着陈永熙的姚家伙计显然是来过安庆府城几回的,比较熟悉情况,“他们是新军的安庆卫。”

    “安庆卫?”陈永熙一愣,“是班军?”

    “是班军,”那伙计道,“但是和过去的安庆卫不一样了,好好整顿过一番了。。。。。。听说是襄城伯亲自主持的整顿,那些能吃不能打的全都给开了,重新从大别山上招募了能吃苦不怕死的山民,一人授了五十亩水田,所以就没日没夜操练起来了。”

    现在克难新军诸卫军的授田数目也不是一刀切的,要看军卫所在地的土地好坏,以及距离前沿多远?

    安庆土地肥沃,多水田,而且距离前线比较远,所以授田就少一点了。

    “山民的确能吃苦,”陈永熙点点头道,“穷山恶水出精兵啊。。。。。。不过那么短的时间就能把兵练成这样,这襄城伯还是有本事的。”

    那伙计笑道:“太子爷的五十亩水田哪是那么好拿的?那是有末位裁汰制的,每年都有裁汰的额度,哪怕人人都练得不错,也要找到最差的人裁汰,人一走,授下的职田就收回了!您说下面的人能不好好干吗?”

    陈永熙一愣,“什么?这么个裁汰法?”

    “末位裁汰,陈纪善,等您当了太子爷的官就知道了。。。。。。当官的也要末位裁汰,这个是魏阁老整顿官场的法子。”

    啊?当了官还这样整。。。。。。张居正都没这样啊!陈永熙心说:这魏藻德也太凶了吧?就不怕犯了官场众怒?不怕言官御史天天弹劾他?

    想到这里,陈永熙也没什么心情再去逛安庆城了,转过身就要返回姚家的商船,走到安庆关码头外,却被一小队同样全副武装的税关护卫给拦住了。

    “现在戒严!一个时辰后才放行!”大声宣布戒严的是已经被太阳晒得漆黑的宗子。他已经熬过了孝陵卫的魔鬼训练,变成了凶性十足的大明“税警”了。

    “为何戒严?”陈永熙上前就一拱手,“在下是代王府纪善,自大同而来。。。。。。”

    “少废话,一个时辰后再来!”那宗子一挥手,打断了陈永熙的话。

    怎么这样?陈永熙心说:纪善也是官啊,你一个当兵的怎么敢。。。。。。他正要发怒,一旁的姚家伙计却拉了他一下,低声道:“纪善,人家可是宗子,天潢贵胄啊!”

    宗子?晒得跟黑炭似的,那么大热天还穿那么多衣服。。。。。。陈永熙心想:太子爷你这样对兄弟,太祖高皇帝知道了会生气的!

    黑炭一样的宗子,陈永熙是不愿意招惹的,于是就和那伙计退到一边,寻了个茶摊坐下,要了壶茶和几个点心。

    茶水吃食端上来时,姚家的伙计就问茶摊的老板:“近来安庆关码头经常戒严吗?”

    “倒也不是经常,三四天前也戒严过一次,不知道运什么东西到安庆了,只见许多个大箱子,还让安庆卫的人来抬。”

    三四天前运来的是一批火铳和火药,都是用来装备安庆卫的!

    安庆卫虽然不是前线,但却是扼守长江的要冲。安庆城墙的南墙是沿着长江岸堤修建的,城外就是码头和长江。而这一带的江面非常狭窄,只有两里宽。只要在安庆城南墙上架炮,就能把江面完全封锁——安庆城墙的南墙很长,几十门大炮都能架上去。如果能正确使用那些火炮,安庆城就是长江上不可逾越的要塞。

    所以朱慈烺在平定南京后不久,就把襄城伯李国祯派到安庆当了安庆府镇守总兵。还让他大力整顿安庆卫,组建安庆卫新军,还拨下笔银子,让他加固安庆城墙——安庆府城墙是长方形的,邻近长江一面不用担心。但是另外三面城墙却必须加固改建,使城墙向外一面拥有一定的倾斜度,同时修造棱形铳台。

    因为安庆城墙的南墙不需要改建,所以陈永熙并没有注意到安庆城墙改建工程。但是他却遇上了一批火炮从南京运抵!

    今天被苦力和安庆卫的士兵从码头上推出来的是六门崭新的铜铸红夷大炮,是大元帅府下属的南京造炮局的产品——南京造炮局是由天津卫跟随来的“义从工匠”,再加上一部分在东南招募的匠人组成的官营军工厂,还通过阿方索。洛佩斯聘请了几名来自澳门卜加劳炮厂的洋人技师担任工程师,负责督造火炮。而造炮局的产品就只有三种。

    一是标准的12磅红夷铜炮——不是自行改进的产品,而是标准化的仿造品,还是使用容易加工的青铜铸造而成。所使用的野战化炮架,也是由卜加劳的洋人技师设计。陈永熙看见的这六门12磅红夷铜炮,就是南京炮厂生产的第一批火炮。

    二是炮弹,有实心弹、霰弹、链弹三种,全都是标准的仿品。

    三是火药,同样是依照卜加劳炮厂的表准进行提炼加工。

    另外,阿方索。洛佩斯还为朱慈烺采购了几十门3磅团炮——这些火炮大部分是卜加劳炮厂的产品,也有一些是从果阿买来的,同样是昂贵的铜炮。它们将作为野战炮,配备给克难模范军的炮兵团使用。

    而这种三磅团炮,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南京炮厂的量产武器——根据朱慈烺的计划,南京炮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将只生产两种制式火炮,分别是12磅红夷大炮和3磅团炮,而且全部都是比较容易生产的铜炮。

第375章 发丘贝勒爷() 
“这位客官,要报纸么?”

    陈永熙的注意力被六门泛着青光的红夷大炮吸引过去的时候,茶摊的老板突然将一叠不知道什么纸送到了他的鼻子底下。

    陈永熙低头看了看,“什么报纸?”

    茶摊老板没有回答,那个陪着他的姚家伙计先开了口:“报纸嘛,就是报告真实之纸!”

    “报告真实之纸?”陈永熙想了想,“我看看。。。。。。”

    “一文制钱。”茶摊老板笑着。

    “还要给钱。。。。。。”陈永熙一下没明白,陪着他过来的那个伙计却已经摸出一枚新造的制钱,递给了老板,将那叠报告真实之纸拿来给了陈永熙——这枚制钱是朱慈烺授权盐商银行铸造的新钱,称为“大明通宝”,重一钱三分,用料还算讲究,以千文兑换白银一两。

    陈永熙也不客气,取过报纸,展开就看。原来是“公揭”、“告示”、“邸报”之类的东西,还有个抬头,叫东林真报。看来是东林党刊印的。。。。。。也不知道上面说了什么?

    陈永熙接着往下看,抬头下面都是竖版的文字,文字不是一般大小,而是有大有小,大的似乎是标题,小的则是内容。陈永熙先看标题,头一条入眼的标题,就把他惊了一下,再往下瞧,他马上就坐不住了。

    “什么?鞑虏摄政王封豪格当了发丘贝勒,专管发掘北直隶、山西等处汉人大坟。。。。。。多尔衮怎么可以如此?”

    多尔衮太不像话了,圈地、占房、投充还不过瘾,现在又多一发丘!

    姚家的伙计也被陈永熙的反应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就道:“纪善,您难道没听说过鞑虏要发掘山东孔子坟墓的事儿?这个发丘贝勒许就是管这事儿的吧。”

    “这这这。。。。。。真有这事儿?”陈永熙是在李自成那儿听说清军要去山东挖孔子坟墓的事儿。当时他是不相信的,他一读书人,怎么可能相信那么荒唐的事情?孔子坟墓里面也没什么宝贝,有啥好挖的?

    而且鞑子要真挖了,那不得和天下读书人为敌了?鞑子那么精明,怎么会干这种蠢事?

    再说了,流寇方面的说法,他一举人老爷能相信?

    可是现在东林真报上也这么说了,还有鼻子有眼的。。。。。。东林党人不可能拿这事儿瞎说吧?

    姚家的伙计道:“纪善,纪善莫急,千岁爷已经派史督师去保卫孔子他老人家的坟了。。。。。。一定不会有事的。”

    陈永熙瞪了姚家的伙计一眼,“孔子的坟有人保着,本官的祖坟谁去保护?”

    啊!姚家的伙计这才想起来,陈永熙是太阳府定襄县人士。。。。。。而且家里还是大地主!

    不用说了,祖宗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