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阿尔津之前已经发现战场上两军混战成了一团,地形也不够开阔,很难发起骑兵冲击。而且对方手中还有大量的“白杆”,所以他就干脆命令所部下马,带着弓箭、刀盾和马枪投入战斗。结果又被王周误以为是汉军了——这王周虽然是勇卫营老兵出身,但是也没怎么和鞑子打过。分不太清真满洲和汉军,就想当然以为下马作战的多半是汉军。所以他不害怕了,直接指挥五个营发起突击,亲自两个营击穿了刚刚形成的包围田卿意所部的包围圈,剩下的则和数量占优的满洲兵撞在了一起。

    因为阿尔津这次领来的满洲兵都带了马枪,也组成了枪阵!所以这回就是两个枪阵对撞,死伤一下就惨重起来了,双方的尸体堆满一地,而后续的士兵又踩着尸体拼杀了起来。依旧是满洲人占了上风,不过王周带来的五个营还是凭着坚甲藤盾顶住了满洲人的攻势。

    双方再一次陷入了胶着!

    面对陷入胶着的激战,王周和阿尔津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向上面求援!

    王周的上级现在就是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了,他这时已经“网”到一条大鱼了。就是从南线迂回的穆里玛所部4000余人!

    从北面迂回的阿尔津自己小心翼翼,派人试探,结果遇上了田秀才这个初生牛犊,直接把他当成殿后的汉奸给打了。而穆里玛没那么小心,大队人马一拥而上,就冲到明军阵地前面了。不过他的运气也好不到哪儿去,直接撞上了两个克难新军步兵团组成的坚阵了。弓箭对弓箭,长枪对长枪冲杀了好几阵,除了一地的死尸和三两百伤兵,什么都没得到。而且还被朱慈烺和吴三辅当成大鱼给打了——朱慈烺觉得正面已经没有问题了,二十四门3磅炮大显神威,还有二十个模范营,还能有啥问题?

    右翼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根据王周一开始的报告,田秀才带两个营就和鞑子打得势均力敌,显然也不什么大股鞑子。

    所以朱慈烺就没把右翼的敌情当回事儿,而是开始布置围歼左翼的清军了!

    这个时候他手头还有4个骑兵营,4个模范营和1个侍卫营。侍卫营是不能动的,可以用的就是4个骑兵营和4个模范营了。

    于是朱慈烺就调了亲自的4个骑兵营和1个模范营,一共五个营将近2500人交给后军师指挥使王髯,让他领着去向穆里玛的右翼迂回。

    在命令王髯迂回的同时,朱慈烺又接到了负责正面的中军师指挥使王七的报告,说是大枪岭上的鞑子已经力竭了,要求马上投入反攻。

    朱慈烺和吴三辅商量了一下后,也批准了王七的计划,命令他便宜行事了。

    就在正面和左翼形势都一片大好,一场大胜利已经在即的时候,本来看着挺安稳的右翼忽然出了问题。

    王周指挥的两个团好像和四五千八旗兵打成一团了。。。。。。

    说是汉军,但情况怎么看都有点危急啊!

    “千岁爷,要不把王胡子的五个营叫回来吧。”吴襄手头的预备队人数有点少,难免有点心里没底——他现在可保着大明抚军太子,实际上的一把手呢!

    要是有什么万一,崇祯皇帝就会夺回大权,到时候老吴家怎么办?

    “王胡子都快得手了!”朱慈烺摇摇头,“哪怕吃掉1000鞑子,那也是难得的大胜啊!北面的情况看着还行。。。。。。三辅,要不你带2个模范营去支援一下。”

    “千岁爷,”吴三辅摇摇头,“您身边就只剩下一个侍卫营和一个模范营了。。。。。。”

    “够了!”朱慈烺笑着,“有孙富贵守着,出不了事儿的。”

    孙富贵是吴家的家丁出身,父子两代效忠吴家,父亲还在跟随吴襄作战时被鞑子打死了,算是忠烈之后。

    他们则是在北京城就跟随朱慈烺的“元从”,从北京突围开始,几乎无役不与,功劳苦劳一大堆。不过朱慈烺却一直没有将他们看最可靠的心腹——因为他们始终是吴家的旧人,直到郑茶姑入宫,吴三妹又生了闺女,这才有了改变。

    在孙富贵在念完了武学堂一期的“短期训练班”后,都得到了重用,当了领班侍卫,也就是朱慈烺的侍卫营长——这可是个前途无量的差事啊!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清流河边还有几个营,现在正在收拢,过会儿可以调过来。”

    吴三辅想了想,似乎也觉得比较靠谱,于是就听从了朱慈烺的命令,带着两个模范营去支援王周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王周和阿尔津交战的战场以东两三里开外,稀疏的树林当中,豪格和正蓝旗的两个甲喇章京罗托、伊尔德,正领着大约三千多没有任何旗号的清军步骑,悄悄潜行,向着朱慈烺的旗号所在之地靠进。

    原来豪格已经抛弃了那些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的包衣奴才和汉军,悄悄离开了大枪岭,带着正蓝旗的巴牙喇兵和其他一些精锐鞑子兵渡过了清流溪,神不知鬼不觉的绕到了朱慈烺大军的背后!

第449章 小心背后(第二更求月票)() 
当大明崇祯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的晨光遍洒在清流溪两岸战场上的时候,一夜的交战,似乎已经到了尾声。

    清流溪西岸的大枪岭山顶上,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明军前锋师指挥使郝摇旗的大纛!

    满洲正蓝旗固山额真爱新觉罗。巴哈纳亲率的两千多人(包括三个正蓝旗的牛录,一千多汉军和包衣),在苦苦坚持了一夜之后,现在已经全军覆没,只剩下不足二百八旗兵,护着巴哈纳抢在黎明到来之前向北突围而逃了——虽然落了个惨败而逃的下场,但是巴哈纳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其实相当出色!

    他仅仅以两千多人的兵力,借助有利地形和夜色,布下五处疑阵,将两万两千多人的明军模范军迟滞了整整一夜。

    当然了,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也和郝摇旗、石瑞恩、李岩的小心谨慎有关——今次可是模范军的初战!这支完全引用了西式战法和装备的军队,即便在克难新军体系中也存在许多质疑之音。所以郝摇旗和石瑞恩也不敢太过冒险。

    和他们一样谨慎的还有王七和秦明涛,他们俩负责的清流溪东岸明军大阵的正面,手握二十个模范营和24门3磅炮,而且封思忠还把24门3磅炮玩得飞了起来。

    如果他们俩要是有吴三桂的水准,就该发起反攻了,凭着二十营模范军和24门3磅炮,早把虚张声势的豪格给揍趴下了。

    可这二位不过是侍卫出身,真正带兵打仗也就是跟着朱慈烺从北京突围后开始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胆子当然就小了。。。。。。面对清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他们就取了稳守为上的策略。

    虽然以很小的代价就杀伤了大量的八旗汉军和包衣,但是也给了豪格从容调整布置的机会。

    而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了王周、田卿意、吴三辅和朱慈烺他们的身上。

    他们这些人,都存在指挥能力不足的毛病!哪怕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吴三辅,也没有临阵指挥过人数多达两万多人的大军,更没有指挥大军和数量相当的鞑子对战的经验。

    所以引入了西法洋将、“997”和末位裁汰法的新军,虽然治军训练的水平很高,可以说不亚于同时代的西方列强陆军。但是模范新军的战役指挥水平又很低下,用呆板笨拙来形容都不过分。

    这种呆板笨拙,当然逃不过在高处观战的豪格的眼睛。而临阵经验异常丰富的豪格,马上就拿出了一个放弃正面,牵扯两翼,迂回背后的应对办法。主动抛弃了已经被打垮的汉军和包衣,同时命令穆里玛大张旗鼓,在吸引到明军注意力后,向东转移。又命令阿尔津且战且走,向北转移。最后则和刚刚醒来的鳌拜一起,率领3000八旗精兵,悄悄渡过清流溪,向朱慈烺大军的背后迂回。

    而当天色开始放亮的时候,本来非常严密的明军阵列,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非常松散了。

    本来布置在正面的二十个模范营中的十四个营,已经冲过了清流溪,冲上了大枪岭,碾碎了被豪格抛弃的汉军和包衣,并且同翻过大枪岭的郝摇旗部会师了。

    而在右翼,王周和田卿意得到了吴三辅率领的两个模范营的支援,很快占据了上风,打得阿尔津所部节节后退。双方的战团不断北移,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就往北移动了四五里。

    在左翼,克难新军的师指挥使王髯率领的四个骑兵营和一个模范步兵营迂回到位之前,穆里玛就停止了进攻,开始向东转移了——其实用不着豪格的命令,穆里玛也会转移,因为他早就防着自己被人包饺子,在自己的左翼和背后撒出去许多斥候哨骑。所以王胡子的骑兵刚一靠近,穆里玛就停止进攻开始转移了。

    而穆里玛对面的两团新军(不是模范团)则立即出击,想要缠住穆里玛,结果却被穆里玛牵引着向东移动了好几里。

    这样一来,原本非常紧密的明军战线,不仅变得非常松散,而且还出现了三个相距较远的战团——大枪岭上一大堆人在打扫战场,清剿漏网的汉奸兵;吴三辅、王周、田卿意指挥的两团两营兵力则打得阿尔津手下的鞑子节节败退;而王髯率领的步骑混合部队以及左翼的两个团,则在努力追击穆里玛麾下的十几个牛录。

    至于朱慈烺的中军,则在侍卫营的保护下,向清流溪的东岸岸边缓缓移动——朱大太子准备在大枪岭上的战斗完全结束后,将自己的中军移上大枪岭。

    而原本摆在清流溪一线的六个模范营(20个模范营中的6个),则在中军师指挥同知唐老四的指挥下向北移动,准备去追击逃跑的清军。

    此外,原本属于预备队(后阵)的一个步兵营,则被拆散使用,长枪兵在营长陈忠的指挥下,摆出一个三列长枪疏阵,挡在朱慈烺的中军东面。余下二百四十名火铳兵中有四十名斑鸠脚铳兵和长枪兵在一块儿,余下的则散出去十几队,沿着明军背后的纳片有点稀疏的树林散开布置,担任警戒。

    天津卫军籍出身,在曹友义麾下当过几年火铳兵的尹运,就是被散出去放哨的火铳兵之一,沉甸甸的斑鸠脚火铳给了他十足的信心。这支火铳虽然是官营的南京造铳局的产品,但是质量却非常可靠。在交付的时候,由打造这支火铳的老师傅亲自当着尹运的面演示——验铳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而且还是个良心活儿。技术和良心缺一不可,而尹运的技术没问题,老火铳兵了,玩过的各种火铳都有七八支了,当然知道好坏。

    而他的良心。。。。。。则在验铳的时候大发现了!因为根据规定,负责验铳的老兵,将会在自己验收的一批火铳中取一支自用。至于取哪一支,不是他自己决定的,而是由所在模范营的营长随机抽取。

    所以尹运不仅可以保证自己手中的火铳不会炸膛,而且还能保证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这支火铳可以准确命中百步开外的人形目标!

    如果真有鞑子的斥候骑兵出现在前方稀疏的林木之间,他保证能一铳送他归西!

    “鞑子骑兵!”

    和尹运一块儿行动的一名鸟铳兵忽然喝了一声——根据陈大营长的命令,尹运这样的斑鸠脚铳手,现在分别加强进了鸟铳班,一个鸟铳班加强了两名斑鸠脚铳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