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大明退出,闯逆接盘。天灾该来还得来!关外的建夷虏丑也不会因为北京换了主人就不入寇了,没准还要大举入关来争天下!

    到时候闯逆能有好日子过?大明朝的官兵要钱,闯逆手下的军队都是自带干粮白干活的?不可能!闯逆的苦日子可在后面呢!

    闯逆苦了,退到江南的朝廷自然就安稳了。靠着一年一千多万收入,还怕不能练出一支强兵吗?即使不能北伐中原,也能守着黄淮和大江过好日子啊皇上登基十七年,真是太苦了,整日操劳不说,日子过得比寻常的富家翁也强不到哪儿。

    所以王承恩是真的为偏安江南的梦想窒息了!

    可是在王承恩的梦想中,朱慈烺还是太子,崇祯也不是先帝

    “千岁爷快和老奴一起去乾清宫见驾,将老祖宗所托之梦说给皇爷听吧。”王承恩道,“有太祖高皇帝托梦,想来朝臣们也会赞襄南迁之事的。”

    这倒是个好借口!

    朱慈烺心下就是一叹:崇祯皇帝要早点拿太祖托梦当借口,现在早就在南京城逍遥自在了——黑锅让都朱元璋来背了,臣子们当然不会再拦着崇祯不让跑路了。否则就是诬蔑崇祯皇帝撒谎,这是欺君,要杀头的!或者是反对太祖高皇帝的英明决策,这是灭祖,要灭门的!

    可是崇祯偏偏没有这等机智,就知道甩锅给下面,好保全自己的名誉,可惜下面的人都不蠢!

    而事到如今,已经不是和文武百官们商量跑路的时候了。因为闯逆的大军,很快就要包围北京城了!

    朱慈烺看着兴冲冲要往外走的王承恩,冷冷道:“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了?”王承恩停下脚步。

    “来不及和朝臣们商议南迁之事了!”朱慈烺一字一顿地说。

    “怎会来不及?”王承恩说着话,心下却是一沉。

    “因为今日居庸关已失!”朱慈烺咬着牙道。

    “怎么可能”王承恩的声音有些颤抖,“唐通有数千兵马,居庸关上原本还有一些守军。而且居庸险要,只要努力坚守,闯贼根本打不破的。”

    朱慈烺说:“唐通、杜之秩已经开关降贼!”他顿了顿,“现在已经过了子时,是十五了最迟今天晚上,居庸关失守的塘报就该到了。明天闯逆大军就会兵临京师城外,几日之内,京师就将陷落!”

    “这,这,这”

    “这是太祖托梦时说的!”朱慈烺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拿朱元璋当借口。

    王承恩整个人都在发抖,“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面却很清楚,那绝对是可能的!大同降了,宣府降了,居庸关还有什么降不得的?

    至于北京城的守备王承恩可比谁都清楚,因为他自己现在就兼任提督京营太监,总管北京城的防御。在三月十三日这天,王承恩就忙着在北京内外城各处布防,当然知道北京城的防御有多么薄弱了。

    京营账面上兵力是不少,可是实际上空额很多,而且这几年各处战事都很紧,北京周围也经常发生战斗。京营中等战的部队,不是被抽调往各处,就是在抵御虏丑入侵的战斗中逐渐消耗,去年一场大疫又病死许多。现在能够用来防守的兵力,不过区区数千,而且士气低落,将无斗志,兵无战心。

    而最可怕的,则是朝廷拿不出足够的银两来募兵和犒赏将士!

    明初开始实行的军户制早就名存实亡了,卫所的土地都不知去了哪儿?军户上层成了地主,下层成了佃户,都不可能负担兵役了。

    所以朝廷就得花钱养兵,没有钱,就没有兵哪怕北京城内还有许多壮士,也不会为朝廷所用!

    朱慈烺道:“王伴伴,居庸关会不会降,今天就会知道了。居庸关一丢,闯逆就该包围北京城了。这北京城能不能守,你应该比本宫明白。”

    “还有吴三桂的大兵!”王承恩道,“只要关宁铁骑一到,京师就能安然无恙了。”

    朱慈烺哼了一声:“还指望吴三桂?父皇在二月十二日召见他爹爹吴襄时,人家是怎么说的?需饷百万!父皇要是能拿出一百万,吴三桂的三万大军早就到了。父皇是三月六日下旨弃守宁远,召吴三桂率部入卫的。今天都十五了,吴三桂的兵才到哪儿?连山海关还没过呢!你还指望他?”

    他跺了跺脚,怒气冲冲地说:“既然没有钱,就别指望吴三桂的三万大军会和闯逆拼命!就算他自己不要钱,他下面的那些战士也得拿钱哄着!”

    朱慈烺突然大声喝问:“王伴伴!你是不是从来就没有做过京师被闯逆攻破的准备?”

    被朱慈烺这么一问,王承恩也懵了。

    他的确没有做过北京被闯逆攻破的准备!

    说起来真是有点难以置信,现在的北京城明明危如巢卵,城内没有像样的守军,外面的援兵一时也到不了。而李自成的大军则是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

    在这种时候,谁都知道不好了,崇祯皇帝和他最信任的大太监居然没有做好逃命的准备!

    这就是崇祯皇帝和他用的人你说急不急人?

    就算南迁的黑锅你要甩,逃命的准备你也不能不做啊!

    朱慈烺那张年轻英俊的面孔上突然充满了怒气,咬着牙齿,指着王承恩的鼻子就问:“王承恩!你这个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太监,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是怎么当的?真的要陷父皇、母后和本宫于死地吗?”

    “可,可是皇上没有下旨啊”

    朱慈烺看着王承恩一副手足无措,满头大汗的样子都给气乐了。

    “你要父皇下什么旨?父皇死要面子的脾气你还不知道?”朱慈烺说,“也罢,本宫现在下皇太子令旨,命你立即召集勇士千人于内校场中,并备足武器、干粮,再从内库中提出白银三万两备用!”

    其实朱慈烺原本是想让王承恩派人送自己去通州的,通州城内有顺天巡抚宋权,此人还算是靠得住。只要有他保护,自己就能去天津投靠天津巡抚冯元飏。而天津巡抚是兼管海运的,手中有海船可用,可以把朱慈烺送去登州。登州有登莱海防道苏观生控制的天津卫水师,有了苏观生、冯元飏、宋权和天津卫水师,朱慈烺至少可以安然抵达南京。

    不过在同王承恩的交谈中,朱慈烺已经知道,这家伙对崇祯是死忠。多半不会在没有崇祯旨意的情况下放自己出城而崇祯又犹犹豫豫的,一定耽误时间。

    所以朱大太子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带上崇祯跑路的名义,设法掌握一点武力,然后再见机行事了。

    朱慈烺深信,只要自己能跑出去,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了。就算有,也得先跑出去!

    “千岁爷,这不合适吧?”王承恩被朱慈烺的话吓了一跳。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合适的?”朱慈烺瞪了王承恩一眼,“父皇若要怪罪,本宫一力承当!不过你要记着,此事现在是万万不能让父皇知道的,要不然你王承恩就是我大明江山沦亡的罪人!罪该万死!还要遗臭万年!知道吗?”

第6章 战场逃跑专业户(我拜求收藏 推荐专业户)() 
王承恩是一个好人,不仅身残志坚,努力奋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位置,而且对上级领导崇祯皇帝忠心耿耿。虽然大权在握,但是仍然保持廉洁,基本是个清官——说真的,他还不如平时多捞点儿,要家里趁个几百万,这会儿就能拿出来救命了!

    但是王承恩肯定不是个合格的大太监!不如魏忠贤。

    在冯梦龙的燕都日记中说,崇祯皇帝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时曾密旨曹化淳收葬魏忠贤遗骸。这事儿在朱慈烺的记忆中是没有的,他也不认为崇祯皇帝会想念魏忠贤,他要有这心思就不会在煤山吊死了。倒是朱慈烺自己有点想念魏忠贤了作为大太监,还是要有点奸才行啊!

    像王承恩那么老实,真不该一刀割了蛋蛋啊!

    看着王承恩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朱慈烺那个着急啊拜托你奸诈一回吧!

    “王伴伴!事急矣!太祖高皇帝都托梦了,你还迟疑什么?闯逆明日就要到了,到时候咱们手中若是没有一支可靠的兵力,靠什么护驾突围?你是父皇最信任的太监,是忠臣!本宫是皇太子,是孝子准备护驾突围的事情,难道不是我们忠臣孝子份内的?”

    朱慈烺一边说话,一边就走到案几后面,拿起纸笔开始书写太子令旨。一动笔,朱慈烺这才发现自己的毛笔字功力大涨啊!一手相当不错的董体楷书,显然是下了功夫的。不过他的文采却没有什么大的长进,写不了四六骈句,直接就上了白话。只是在开头加上了“皇天储命,太子令旨”八个字。写完后,还用了皇太子宝印。

    “王伴伴,接令旨吧!”

    王承恩连忙行了一礼,双手接过朱慈烺写的令旨,看了一遍,心想:太子还真是有担当啊!居然敢下这样的令旨这是私自调兵啊!若是皇爷有这样的果决和担当,国事何至于此?

    想到这里,王承恩就将令旨揉成一团,往自己嘴巴里面一塞,嚼了嚼就吞下去了。

    “王伴伴,你这是”朱慈烺看着他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千岁爷,您放心,老奴一定照您的吩咐去做!”王承恩忙解释道,“但是这个责任,老奴来担!老奴是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太监,自有职权可以调兵入内校场训练。千岁爷毕竟是太子,虽然出于孝心,但终究不妥。”

    还好

    朱慈烺长出了口气。

    其实他才不担心因为私自调兵被崇祯皇帝废掉呢!

    且不说崇祯的皇帝也干不了几日了,就算还能干下去,他也别想废掉自己只要能跑出去,崇祯就再没改立太子的机会了。

    看到王承恩要转身离开,朱慈烺忽又想到什么,连忙招呼了一声:“王伴伴,且慢走。”

    “千岁爷,还有什么吩咐?”

    “吴襄是不是归你管?”朱慈烺问。

    “也可以说是吧,他也有个提督京营的衔儿。”王承恩道,“老奴是奉命统领内外军营,提督九门,的确可以管一管。”

    “把他也调到内校场!”朱慈烺马上下令。

    “调吴襄到内校场?千岁爷是想让他保护您和皇爷吗?”

    朱慈烺道:“王伴伴,你觉得除了吴襄,京师城内还有谁能把千余临时召集的乌合之众编伍成行,再用他们护着父皇、母后和本宫往天津卫去?

    他吴襄可是两月份入京师的,而且是一大家子人一起来的,路上兵荒马乱,会没有几十个家丁保护?吴家的家丁,可都是在辽东和东虏打过硬仗的!”

    “原来如此!”王承恩恍然大悟,他能召集起来的人马,都是乌合之众,如果在闯逆大军围城前,也许能护着皇帝逃跑。可一旦大军围城,这些人很有可能会一哄而散,所以必须要吴襄的家丁管束弹压。

    吴襄毕竟是见过大阵仗的!多少有点军事指挥的本事,由他来带兵,总比王承恩自己带兵要强吧?

    另外,吴襄、吴三桂父子在辽东和清兵打仗的时候,可没少逃跑!在凶恶的清兵手里都能逃得性命,还能保存一点实力,说明对于逃跑还是很有经验的。是个资深的战场逃跑专业户啊!

    朱慈烺又说:“而且我们出了城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