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天亮以后,大炮也不响了,万岁也不喊了,好像有点蔫了,难不成是一晚上闹腾下来累着了?

    一个年纪大约四十开外,长相和李自成有点相似,都是高颧骨,宽额头,大胡子的汉子这时快步到了李自成身边,低声道:“陛下,额派去城东巡哨的儿郎们报告,说发现朱贼有突围而走的迹象!”

    来人是李过,李自成的大侄子,浑号一只虎,官拜后营制将军。在北京城周边巡哨的骑兵,都是他的后营派出去的。

    “朱贼突围?”李自成一转头,看见杜之秩还举着望远镜在往正阳门箭楼的方向上看呢?

    “老杜,朱贼皇帝可还在?”

    “在啊,应该在”杜之秩说,“看不大清楚,不过身材像,衣服也对,身边还有个老太监是高宇顺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朱贼皇帝最信任的大太监。哦,臣还看见骆养性了,他是锦衣卫都指挥使。”

    李过道:“陛下,朱贼皇帝可能没走,但是昨晚一定有不少人从北京城走脱了!”

    “哦?怎么回事?”

    “臣派在朝阳门、东直门外的游骑遇到大股的朱贼骑兵。其中还有一队游骑报告遇上了大队的铁骑兵!”

    “甚?”李自成一愣,“大队铁骑?有多少?从什么方向而来?”

    “一千骑以上!”李过表情严肃,“从什么地方来不好说不过向着通州而去了!”

    “老杜,”李自成问,“北京城里面有铁骑兵?”

    “没有啊。”杜之秩摇摇头,“如今大明也就只有关宁军有点铁骑了”

    他压根没把大汉将军当成军人

    “关宁铁骑?”李自成一只独眼眯了起来,“吴三桂来了?那满鞑子黄虎(刘宗敏)那边可有消息?”

    “没有。”权将军田见秀马上报告,“今天早上还收到中权亲军的军报,哨骑都放到了三河、平谷一带,并没有发现关宁军。另有消息说,关宁军十六日才过山海关,十九日前锋才抵玉田。至于满鞑子出兵的消息,并没有听说。”

    “军师,你怎么看?”李自成又问能掐会算的宋献策。

    宋献策正捏着手指在装呢,听李自成发问,就立马回答道:“陛下,许是朱家太子出了城前日不是说朱家太子要娶满鞑子辅政王多尔衮的闺女吗?他在北京城中可没办法完婚啊。”

    “有道理!”李自成也不知道满洲那么的底细,还以为多尔衮的女儿是个大姑娘呢。实际上人家才六岁,根本不可能和朱慈烺完婚。

    “陛下,不能让朱家太子跑出去!臣请带兵追杀!”降将唐通也在城楼上,急吼吼的就请战了。他倒不是和朱慈烺有什么过节,主要是觉得北京城内的油水他捞不着,不如出城去碰碰运气。

    “好!”李自成点点头,笑道,“一只虎,你也去带上3000老兄弟,务必活捉朱家太子!”

    “臣遵旨!”

    “臣必不辱命!”

第69章 有追兵(求收藏,求推荐)() 
七八十骑战马,风一般的穿越无边的旷野,虽然远离了北京城,但是朱慈烺一行人还是不敢放慢步伐。吴三妹一马当先,她的骑术最佳,胯下一匹白驹又是从宁远一路骑过来的良马,因此离开朝阳门后,就由她在前面开路。余下的数十骑,都紧紧跟着吴三妹。三妹穿上了一身白色布面铁甲,几乎和胯下的白驹成为一体,从后面看去,就见她高挑的身子一起一伏。

    果然是运动之美啊!

    朱慈烺吃力得夹着马腹,努力忍受着屁股和大腿上传来的酸痛,坚持着不放慢马速。他也能骑马,但是马术和吴三妹比,那是差太远了。主要是缺乏练习,因此裆劲不足,压不住马,只能让屁股蛋子不断和马鞍亲密接触。一下一下的,和打屁股似的!这要跑个几百里,肯定是一屁股血,就和挨了廷杖差不多。

    回头往后看,北京的城堡已经渐渐远去,大炮的轰鸣声和战士们的欢呼声也听不见了。显然北京内城之战还没有开始!

    也不知道是李自成还在布置兵力,还是骆养性、高宇顺、光时亨已经跪了?

    他们要是跪了,李自成的追兵恐怕马上就要大举而来了

    “千岁爷,”吴三妹高喊了一声,“咱们追上大队啦!”

    大队就是由吴襄、李若琏、朱纯杰、潘书晨等四人率领的部分精兵,还有由他们护送撤退的要员以及运输金银的车队。

    而所谓的精兵,其实也是临时凑成的乌合,包括克难三营、侍卫一营、虎卫一营、龙骑一营,以及一些官员子弟护卫。人数约有7000余人。其中骑兵有约1300,火铳兵有600,能够打肉搏的精锐步兵也有约1000,余下的3100则是凑数的人马,只能用来看守车马骆驼。此外还有越1000勋贵官员家的精壮子弟和护卫,也是凑数的存在。

    现在有300轻骑属于克难营的铁骑被分散出去充当哨探,吴三辅则率领1000名由大汉将军和京师勋贵的家丁改编的虎骑营铁骑出去虚张声势。余下的5700人则由吴三辅、李若琏、朱纯杰等人控制,先朱慈烺一步出了朝阳门。

    朱慈烺因为守在朝阳门外护城河上的石桥边发钱,发完钱后还张罗着留守的少量士兵关门——这部分士兵是由骆养性的弟弟骆修身率领的,之前也用银子喂饱了。

    而且朱慈烺也不要求这些人守军去当大明的忠烈马马虎虎意思一下就行了。

    至于骆修身,当然另有重任了!

    在目睹了朝阳门缓缓关闭之后,朱慈烺这才翻身上马,和吴三妹等人趁着夜色一路狂奔,去追赶早就出发的大队。

    这几乎是最后一批离开朝阳门了!

    不过这看似勇敢无畏的安排,却是由战场逃跑专业人士吴襄精心安排好的。

    朱慈烺是主心骨,不能先跑,要不然人心一乱,就得出问题。到时候大家争先恐后逃命,乱成一大团,再惊动了李自成,那就别想走了。

    而且战场逃命,并不一定是早跑安全,晚跑就不安全的。

    因为早跑的也许是重装大队,走得慢,反而容易被追击。而晚跑的也可以是轻装小队,骑上快马,走得飞快,是很容易追上的。

    另外,在战场上追逃的老兵,一般喜欢追杀辎重车队,油水大啊!

    吴三辅率领的铁骑那是很少有人会猛追的,穷寇勿掩就是说这种,又穷,又凶的,追上也是恶战。

    而由小队精锐护送的朱慈烺在战场上的目标很小,白天也许会遭到追杀。但是在晚上一般也没人碰他们大晚上还能纵马奔驰的,多半是精锐斥候。谁吃饱了追杀他们?流贼又不是满洲人,哪会主动找硬茬去打?

    再说了,吴襄早就为小股追兵准备好肥肉了——出朝阳门、东直门的逃亡者中,有许多地位较低的官员和勋贵家族成员,因为种种原因(或是掉队,或是出城较晚),并没有跟上大队。他们大多携带着家眷和财物,正好吸引追兵。

    而在吴襄制定的计划中,崇祯、周后所在的大队,其实是随时可以充当弃子的存在。一旦遇上大队的追兵,他就会率领心腹家丁和妻子祖氏突围而走。

    同时,吴襄还带着信号火箭,在突围时会发射火箭,给吴三辅和吴三妹报警。

    到时候,吴三辅就会率领铁骑接应吴襄,而吴三妹则会带着朱慈烺去和吴襄、吴三辅父子汇合,一起去投吴三桂有携带着数百万两金银的大队人马吸引流贼,吴襄、吴三辅、吴三妹一定可以保着朱慈烺突围的。

    不过这样的突围法,可就是下下之策了

    所以听吴三妹高喊追上大队了,朱慈烺也是大松了口气儿。

    吴三妹已经停住了战马,然后就在马蹬上立起身子张望了一番,这才回头对已经策马到了她身边的朱慈烺说:“千岁爷,大队安然无恙!”

    “那就好,”朱慈烺吐了口气,“后面有追兵吗?”

    这个问题不是问吴三妹的,而是问两个胡子花白的东宫侍卫的。他们俩都是勇卫营的老兵,还当过斥候,因为年纪大了才退下来养老。几天前又投入了克难营,后又被吴襄分配给了东宫侍卫营。

    两个老兵中的一位也和吴三妹一样,站在马背上张望,不过没有目视前方,而是在看半空中有没有沙尘扬起。而另一位老兵,则从马背上翻下去,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地面。

    不一会儿,两个老兵都到了朱慈烺的跟前,两张老脸上的表情,都是相当凝重。

    其中一位看天的老兵开口道:“千岁爷,有追兵!”

    另一人道:“人马不少!”

    朱慈烺脸色平静,不慌不忙地问:“有多远?”

    “二十里。”一位老兵回答。

    朱慈烺点了点头,对吴三妹道:“看见通州了吗?”

    “见了,”吴三妹道,“十里外有座城池,该是通州。”

    “咱们先和大队汇合,然后一起去通州。”朱慈烺想了想,又说,“通州有顺天巡抚宋权,他有抚标1000人,应该还有些车马船只。如果能让随行的家眷和金银上船,那今晚上就应该能到武清。曹化淳会在那里接应咱,有他照应,再去天津卫就不难了。”

    就在朱慈烺策马向着崇祯、周后所在的大队奔去的同时,在北京朝阳门以东约五里的官道上,一队白帽蓝袍的骑兵,大约三四百骑,正列队而进。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生着连鬓胡子的骑兵。他骑着一匹黑马,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紧紧握着一根带着闪着银光的枪尖儿的旗杆,旗杆上挂着一面红色大旗,大旗中心用黑缎子绣着一个斗大的“闯”字。

    急促的马蹄声从前方传来,没一会儿就瞧见两名同样白帽青衣的骑兵,沿着官道飞奔而来,到了举着大旗的骑兵跟前,才猛地勒住缰绳。两匹战马的前蹄都高高抬起,然后猛地砸落在地面上。

    其中一名骑士就在马背上向那举着大旗的骑兵拱拱手,笑道:“掌旅,出城的朱贼人马分了两路,一路往东北而去,一路往东而去。两路都不是什么精兵,还带着许多肥羊前面的兄弟已经捉了不少!咱们也快些去捉吧!”

    另一名骑士则道:“在前方哨探的兄弟们还报说,往东北而走的大队中许有朱贼的皇帝和皇后,往东而去的大队中大概有个太子!也不知是真是假?”

    “啥?”那举着大旗,被人称为校尉的汉子豹眼圆睁,“朱贼的皇帝都出城了?那正阳门上的是谁?”

第70章 有内应(求收藏,求推荐)() 
“郝摇旗,你说甚?”李过睁大眼晴,瞅着眼前这名举着大旗的汉子。这人姓郝,名字没什么人知道,大家只知道他是军中的大旗手出身,即便后来当了头目,仍然喜欢扛着一面“闯”字军旗行动。上阵时候,就摇着大旗身先士卒,勇猛异常。因而人人都叫他“郝摇旗”了。

    郝摇旗答道:“侯爷,朱贼皇帝很可能出了北京城了!额不仅问了哨骑,还问了个掉队的朱家太监,也是朱贼皇帝是昨天下午到的东直门,由南海子净军护着,今天子时出得东直门,往东北直奔顺义而去。”

    李过吸了口气,浓眉已经拧成了一团。

    “侯爷,兴许朱贼皇帝玩了个金蝉脱壳的诡计!”说话的是唐通,他带着自家的8000兵马跟着李过出得北京城,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