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抢救大明朝-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朱慈烺笑道,“但是你的官的确做得好,能任事,也不怕得罪人。。。。。。这次封锁大沽口,不让一船浮海而走就做得很好!本宫最欣赏你这样的官员!”
太子要提拔我了?苏观生也不是没脑子的人,马上就明白朱慈烺的意思,又看了看自己的好朋友沈廷扬。沈廷扬冲着他点点头,又竖起一个大拇哥。
苏观生收回目光,马上就给朱慈烺行了个揖拜之礼,“臣愿为大明效死!”
朱慈烺伸手将苏观生扶起,笑道:“不必言死!大明的忠臣良将都要好好活着,要长命百岁,让流寇鞑子早早去死吧!”
他顿了顿:“本宫是不会将苏卿这样的忠臣能吏用在死地的。。。。。。苏兵备,你觉得登州是死地吗?”
“这个。。。。。。”苏观生略一思索,“臣以为只要海路在手,再有三两千精兵配以斑鸠脚火铳和红衣大炮,登州就是不落的坚城!”
“好!”朱慈烺翘起大拇哥,赞许道,“果是知兵的!苏卿,你和本宫实话实说,登莱巡抚你能当好吗?”
这就要当巡抚了?苏观生的心脏就是一抽。。。。。。这位皇太子真能让自己当上巡抚?
朱慈烺看他不言语,接着又道:“本宫已得可靠消息,东虏即将大举入寇。而以流寇的兵力和其攻入京师后种种倒行逆施之举,可以想见其必败之局。
而流贼若败,朝廷又一时难以振作,东虏必然会盘踞京师和北直隶。。。。。。山东将是抗虏之前沿,东南之屏障。而登州又是山东抗虏之大据点,不仅可以支持山东,还能跨海威慑辽东、朝鲜和北直隶海口!只要登州在我,东虏就不能全力向南!
苏兵备,你能为本宫,为大明,为天下经营登州吗?”
听了朱慈烺一番言语,苏观生对这位太子爷的战略眼光也有点佩服了。
他因为管天津卫水师的缘故,对辽东战局是非常了解,也知道东虏八旗兵的战斗力强悍,远在关宁军之上,流寇肯定也打不过他们。
而且东虏也不可能放弃眼下这个趁乱入主燕云的机会!所以东虏和流寇必有一场决战,而流寇肯定会败北。
流寇败北之后,山东就将是大明抵抗东虏的最前沿了。。。。。。而登州毫无疑问,就是山东第一重要的据点!
登州在手,东虏就得在辽东、北直隶和山东其他地方布署八旗兵力。而八旗兵数量有限,在辽东、北直隶和山东多布一个,能用来攻打江南的八旗兵就少一个了!
朱慈烺一眼就看中登州,就说明这位太子知兵的程度远超他老爹崇祯皇帝。
想到这里,苏观生决心以下,“太子殿下,臣愿为大明经营登州!不过臣手中没有陆师,只怕无力镇抚登莱。。。。。。”
朱慈烺拍了拍苏观生的肩膀,笑道:“你把水师交给沈廷扬,陆师本宫给你派遣。。。。。。给你7000兵,全都是抚军大元帅府下的新军,都在天津卫打过流寇的!
另外,登州的存粮都给你用,白银拨给你30万两,准你自行招募新军,采购火铳、火药。”
第133章 朝政必须改革()
沈廷扬在海沙岛上的宅子说不上富丽堂皇,就是占地面积很大,一宅三院的大四合院式建筑格局。全是一水的黑瓦白墙,远望过去就是黑沉沉的一片。正面门脸儿阔大,门口用青石铺路,一直延伸到码头。门外还立着一排排栓马桩,边上还修了马圈和库房。
院子里面的房舍很多,有些非常陈旧,显然是多年前建造的。有些则是崭新的,看起来才建成没多久。
不过所有的房舍装饰都很朴素,使用的家具也是普普通通的,而且屋子里面很潮湿,住在里面显然不会太舒适。
崇祯皇帝、周后和张皇后还有李选侍被安排住进了宅子的中院,中院是内外两进的大院,外院就用作临时的朝堂,内院才是崇祯等人的居所。朱慈烺和他的抚军大元帅府则一并入了东院,跟随而来的部阁级重臣则挤在宅子的西院里头。
大宅子外头还有一些附带的院落,靠近码头的地方还兴建了一些商铺,也都是前铺后院,现在都安排住进了跟随崇祯、朱慈烺而来的文武官员。
至于克难新军的兵士,就只能在露天搭帐篷居住了。随着几轮扩充,现在克难新军的人数已经颇为可观了,有了三师十二协的大编制。兵力接近了两万!跟随崇祯、朱慈烺而来的天津义民(包括王庆坨的居民)也有不少,约莫在两三万人上下。如果再算上沈廷扬的水手,天津卫水师的官兵,还有大沽口这边原有的商民,还有在三月十六、十七两天离开北京的官员勋贵及其家眷。
在四月初九时,汇聚到大沽口的官民兵士,总数已经多达五六万人之多!那么多人,当然不可能都上海沙岛,只能分在海沙岛和大沽口城两处居住,大沽口城内早就满满当当了,所以还有不少人只能在城外搭帐篷居住。
而那么多人,还带着大量的行李、马匹、车辆,还有大沽口仓库中存放的五十万石粮食,已经远远超过了沙船帮和天津卫水师的运力,只能分期分批的运走。
想要将那么多的人员物资统统运走,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另外,朱慈烺还得安排克难新军的右师和苏观生去登州的事宜,还得为吴三桂这个误入歧途的二舅哥操心。因此稍作安顿之后,朱慈烺和他的抚军大元帅府就又一次忙活起来了。
。。。。。。
“千岁爷,海沙岛虽然安稳无虞,可毕竟太过简陋,不大适合朝廷久居。。。。。。”
正在一间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的简陋书房内和朱慈烺说话的,便是当朝首辅魏藻德了。
他今儿来找朱慈烺,就是为了一件事——行朝暂居大沽口期间,朝政要怎么维持运行?
在他看来,行朝就是将就着维持局面而已。改革也好,新政也罢,到了南京以后再慢慢商量也不迟。
“一个月吧!”朱慈烺笑着,“行朝在此总要停留一个月。。。。。。首辅,你知道本宫为何要在此间停留一月吗?”
“千岁爷是为了山海关上的大军吧?”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去登州又能远多少?浮海来去,也不过一两日间。本宫居大沽口,非是为了山海关!”
“难道是为了北京城?”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没有接着往下讲,而是换了个话题:“实不相瞒,本宫想要在大沽口把朝廷理一理。”
“理一理朝廷?”魏藻德皱眉,“千岁爷是想要撤换阁老和六部。。。。。。”
“阁老不换!”朱慈烺道,“现在的四个阁老,一个不撤,还要再加个人。。。。。。这都是小事儿。”
“千岁爷的大事儿是。。。。。。”
“大事只有两个,”朱慈烺伸出一根手指头,“一是朝廷议政和行政的规矩要大改!不能七嘴八舌的谁都能说话,但是谁都不负责,这样是不行的。”
魏藻德不大明白朱慈烺的话,因为他也没见过比大明朝廷更高效的政府是什么模样的。
而朱慈烺却很清楚,现在的大明朝廷是个决策和行政效率都非常低下的中央政府。不改革是不行的!
而要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就不能去登州,更不能去南京,得让行朝上下都处在危机当中,改革的阻力才会减到最低。
如果现在不改革,到了南京,呵呵。。。。。。朱慈烺就得直面一个异常庞大的,成事不足,败事却大大有余的官僚集团了!
“臣不明白。。。。。。”魏藻德问。
朱慈烺笑道:“本宫说得简单一点吧。。。。。。本朝可以参与议论军国大事的官员实在太多了,而且说话的人大多可以不负责任,也不参与实际的行政。不过就是袖手而谈,平空而议,于事无补,只图虚名!这个规矩,到大沽口为止了!”
魏藻德默然无语。
朱慈烺接着又道:“第二件大事是察院必须大改!”
“察院?都察院吗?”魏藻德皱起眉头,“千岁爷,本朝的台谏制度可是祖宗传下来的。。。。。。”
“也到大沽口为止了!”朱慈烺顿了顿,“祖宗传下这套制度的时候,天下已经大定。。。。。。而如今已经是乱世了!乱世不需要一群风闻言事的清流,乱世需要一个实实在在能办事的都察院!
只要这两件事儿能办好了!我大明就有救了,本宫也就能收拾大明山河了。”
他看着魏藻德,笑道:“如果办不好,本宫就不离开大沽口。。。。。。首辅可明白了?”
啥?办不好不让走了?魏藻德一惊,这里多危险啊!不知啥时候李自成就打来了。。。。。。这贼头可是要用夹棍拷掠逼饷的,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臣明白了!”魏藻德道。
朱慈烺笑了笑:“首辅,那就把本宫的意思告诉大家吧!只要改革的事情能成,大家就能很快上船去登州了。”
。。。。。。
海沙岛行宫,御书房。
大明朝崇祯皇帝显得有些烦躁,只是在简陋狭窄的书房里面走来走去。他又穿上了一件明黄的半旧常服,跑到天津卫后,他就把这身天子常服翻出来穿上了。似乎是想提醒大家,他才是大明朝的君父!
不过跟随朱慈烺从北京城一起跑出来的臣子,或是花钱从朱慈烺那里买了令旨跑路的臣子,大多把自己归类为太子一党了。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谁都知道这位崇祯皇帝最容不得奸臣,这些年被他杀掉的大臣,或是被他下旨囚禁的大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而那些被杀、被囚的大臣,他们谁也没反对崇祯执掌天下大权啊!可跟着朱慈烺混的太子一党,真要论起罪过,个个都够得上杀头的!
杀头大家都是不喜欢的,所以大沽口这边,真没几个崇祯皇帝的心腹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原来的天津巡抚冯元飏,顺天巡抚宋权,周奎老皇亲,驸马都尉巩永固,驸马都尉万炜,新乐侯刘文炳,还有曹化淳这些人,现在都挤在这间书房里面,一个个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面无表情,全是有德之臣的模样儿。
可就是一言不发。。。。。。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没主意的忠臣,真也是有点恼了,重重哼了一声:“朕不是亡国之君,可满朝文武却都是亡国之臣,事到如今,都不能为君父献一二计策!”
挨了崇祯训斥的臣子们心说:陛下放心吧,大明朝眼下是亡不了的,因为有个凶残狡诈的抚军太子在支撑着。。。。。。
天津巡抚冯元飏年纪老迈,身体也不大好了,就琢磨着致仕,听崇祯那么一说,就想要告老,于是出班奏道:“陛下,臣老朽,的确难当重任了。。。。。。”
第134章 拉上东林来背书()
崇祯哼了一声,打断了正想请求退休的冯远飏,问道:“冯卿,你是老臣,对满朝的臣子一定非常熟悉,就给朕说说,谁可以担当重任?”
谁能担当重任,冯元飏当然是知道的。。。。。。就是抚军太子啊!可他也知道太子在皇极门搞宫变的事情了,当然也能理解崇祯皇帝的心情。
看到冯元飏不说话,崇祯又是一叹:“你们一个个怎么都不和朕说心里话。。。。。。难道还怕朕听了不高兴,下旨抓你们去诏狱吗?”
这个倒是不怕的。。。。。。现在崇祯没有抓人杀人的大权了!
冯元飏看着崇祯这个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