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抢救大明朝-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适合继续从军的大爷兵,也有一些是在京养伤痊愈的兵将,人数不多,就两三百号。此外还有王承恩自己管辖的东厂缇骑,也招集了一百多。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壮汉,是王承恩和他的那些“子孙”家里面的仆役。总算是凑满了大约1000,现在都松松垮垮的聚集在内校场一角等着开饭。

    在朱慈烺抵达前,吴襄、吴三辅父子俩已经去瞧过了。

    “还行啊,蛮精壮的,比各处城门上把守的兵丁倒是强多了。”

    这是带兵多年的吴襄对王承恩临时召集起来的这帮乌合的评价。

    吴襄道:“其中还不少老卒,都面带凶相,让净军缇骑都畏惧不已,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杀阵的。若能以臣的家丁为将校,应该可以将他们编伍成军。只要甲械兵器足备,也有一战之力。”

    这位岳父大人带来的家丁,其实是朱慈烺最看重的力量!

    现在北京城内是兵易得,将难求啊!

    因为京营中能战斗的部队都外调了,也就是说,没有有组织的精锐了。

    但是精壮之士还是有不少的,因为这些年就是兵荒马乱的,上过战场当过兵,又因为种种原因跑到北京来找饭吃的汉子是不会少的。

    而且勇卫营大本营也在北京,成编制的部队开走了,但是留守的零散兵力或是由子侄辈顶了兵额的老卒总不会少。

    另外,许多在京的官员和勋贵之家,都千方百计,不惜重金招募上过战场的老兵和京营中的精壮来保护自己。也给这批老兵油子提供了饭碗。

    现在只要王承恩能多拿出几个钱,总能募集到一些的。而且搞钱这事儿,朱慈烺还是有点办法的。

    可是光有壮士,没有军官去组织他们,也没有军纪去约束他们,他们就是乌合之众,是打不过闯逆大军的。

    可在急切之间,朱慈烺上哪儿找一群能够真正组织起军队的军官?北京城里面有武官衔的人不少,可真正能上阵的有几个?

    就算有一些,大多也是没组织的零散军官,几天之内根本组织不了军队的这年头军队也不是标准化的,也没军官学校培养标准化的军官。一群来自不同部队的军官凑一块,不磨合上一个时期,根本就带不了兵。

    但吴襄从宁远带来的家丁们却是一群既有组织,又久经战阵,其中一定还有充过基层军官的老家丁。而且吴襄是他们的老主公,带着他们打生打死半辈子,谁有多大能耐,老吴还不知道?

    所以用吴襄带来的家丁加上王承恩雇来的壮丁,再有合适的武器,马上就能组成一支军队。

    硬仗是不能打的,但是有吴襄这个逃跑专家带领,护着崇祯皇帝一家逃命应该没多大问题

    “王伴伴,你给他们多少钱一天?”朱慈烺笑着问王承恩。

    他没见着那群乌合之众,大概是管事的太监怕惊了驾,就让他们回避了。

    “回千岁爷的话,除了东厂和净军的人,老奴给其他人一人一天两百个大钱,还管两餐饭。”

    明末的铜钱滥铸,因此价值很低,只有选用上好铜材的制钱比较昂贵。但是王承恩没那么大方,发出去的都普通的小钱,大约5500文才能值银一两。200文钱就是三分六丝白银,如果按月计算,就是一两左右。比关宁军的一两四钱要低,和普通的明军兵丁饷银差不多。

    “走,瞧瞧去!”

    朱慈烺也不知道是早有预谋,还是一时兴起,居然站起身,让王承恩带路去看壮士了。

    所谓的壮士,乍看上去并不怎么样。有三百个是身残志不坚的净军太监。一百多勇卫营出身的老大爷,有不少连头发都白了。还有一百多个东厂的缇骑,就是特务,是从锦衣卫里面选拔的精锐,不过也不上阵厮杀的料。除开这些大爷、净军、特务,剩下不到三四百人看上去还稍微像一点壮士。

    朱慈烺在王承恩的引领下抵达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壮士”正聚集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嚼着面饼。簇拥得一团一团的。王承恩的几个“孙子”还在当间叫着:“千岁爷驾到,快迎驾!”

    壮士们都是住在皇城根下的,当然知道“千岁爷”是指朱慈烺和他的几个兄弟,都是贵不可言的人物。当下也不吃饼了,呼啦啦的聚拢上来,下跪行礼。

    “小的们拜见千岁爷!”

    有个大嗓门的太监带头喊了一嗓子,然后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喊,倒是挺热闹的。

    朱慈烺兴致听过,笑着说:“起来吧,都起来吧正吃着呢?有肉吗?”

    那个大嗓门的太监马上回道:“回禀千岁爷,小的没给他们预备肉食。”

    “那赶紧去准备这些都是保卫我大明江山的壮士,怎么能没有肉吃?”

    “喏,小的马上着人去宫外采买。”那太监马上回答。

    “王伴伴,”朱慈烺回头对王承恩道,“200个铜钱太少了,一人给一钱银子。

    王承恩一愣,这太子爷派头大啊,又是给肉吃,又是加钱的这也太会败家了吧?

    “千岁爷,一钱银子,一个月可就是三两啊”

    “照给!”朱慈烺大手一挥,“王伴伴,去拿钱来,当着本宫的面给,人人有份净军和缇骑也都有一份。”

    “谢千岁爷的赏!”

    “谢千岁爷”

    一帮“壮士”那个高兴啊,又没干什么就得了一钱银子,还有肉吃,那么好的事情上哪儿寻去?

    现在上北京内外城墙上值守,一天才一百个铜钱,还不管饭!

    王承恩也不好当着朱慈烺的面抗旨,只能让人去取了银两,当着朱慈烺的面,十人发一两银,让他们自己分去。“壮士”们当然是人人欢喜,而跟着朱慈烺的人,却是眉头大皱。

    这钱给得太多了太子爷不会过日子啊!

第13章 大明太子,有债必偿(罗罗求票,有求必应)() 
“王伴伴,等那些人吃完肉就让他们回家。”

    看着“壮士们”拿完钱,朱慈烺回到大堂,开始和吴襄、吴三辅、王承恩一块儿吃饭的时候,他忽然下了道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的命令。

    “啊?让他们回家?才半天”王承恩一脸肉疼,“一个人拿了一钱银子,半天就回,这钱也太好拿了吧?”

    朱慈烺一笑:“钱太好拿了,明天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啊!今天才1000人有一半还是净军和缇骑,怎能上阵厮杀?得让老兵和壮士们回去拉人,这人以类聚,他们一定还认识能赚这一钱银子的汉子,都拉来才好。”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太子爷高明啊!太高明了这种聚兵的妙招也能想出来。

    北京城内还是有不少壮汉的,谁不想这一天一钱银子还有肉吃,而且啥都不干的好买卖?

    明天就不是三四百个壮士,而是两千三千的来了!

    朱慈烺将众人佩服的目光尽收眼底,心想:这招儿可稀松平常了,不就是操纵股价的庄家吸引散户跟风的路数吗?先给甜头,等杀进来的散户多了就该把他们都在高位套住当股东了。

    只是这回要套住的不是散户,而能上战场的壮士今天是半天拿一钱银子,明天,呵呵,来了就别想再回家了。都老老实实跟着本太子去江南干一番大事业吧!

    不过被套住的还不止这些壮士,吴襄、吴三辅父子,一样被朱慈烺套住了。吴襄写给吴三桂的那封信,就把自己一家三十几口都套进去了——这封信现在就在朱慈烺口袋里装着。这份信往崇祯那儿一送,说吴襄不是朱慈烺的人谁还信啊?

    而且吴家还会越套越深,再也没解套的时候了是“炒股炒成股东”了,哦,也不对,不是“炒股”,而是“风投”。吴襄和吴三辅这对糊涂父子是那吴家一门三十几口都投了朱慈烺的“天使轮”,而且还只拿了很少的股份。

    从现在开始,老吴家就是朱慈烺这个太子爷夹带里面的人了。

    真是越想越开心啊!

    “千岁爷,”吴襄这个时候忽然放下了酒杯,眉头皱了起来,“您今天还是给多了给多了就会把人的胃口吊起来,以后再给少了就不好办了。一天一钱银子,哪怕减半,也不过可以长久发放的军饷啊!”

    “可不是嘛,”王承恩一脸肉痛,“咱手里没多少银子啊!”

    朱慈烺哈哈一笑,摆摆手:“无妨,无妨本宫自有叫人卖命的办法,不需要每天都给一钱银子的。”

    吴襄还是将信将疑,“不给一钱银子,那给多少?”

    朱慈烺笑了笑,“等岳父的家丁到了就知道了。”

    吴襄一愣,“老夫的家丁?”

    朱慈烺笑了笑,“还有祖家的家丁,祖家谁在京师?”

    王承恩插话道:“是祖泽溥,他有个锦衣卫千户的衔。”

    祖泽傅是祖大寿的儿子,封了个锦衣卫千户圈在北京城,实际上就是朝廷的人质。这人在历史上还去过南京,在弘光朝混了一阵子。后来又跟着左懋第的使团去了北京,在北京和父亲见面,剃发降清,后来还当过清朝的总督。

    不过在这个时空他肯定是完了,被朱慈烺盯上了还能有好?等着被套死吧!

    “叫他也来,”朱慈烺吩咐道,“带上祖家的家丁,明天到内教场来面见本宫。”

    “老夫去叫他来吧。”吴襄开口揽下了这个任务。

    “那就有劳了。”朱慈烺笑着,“请岳父去和他说,他父亲祖大寿虽然降了虏丑,但是本宫知道祖大寿的忠心,知道他是身在虏营心在明的。”

    “这个这个,该是如此。”吴襄尴尬地笑了笑。他的正房夫人是祖大寿的妹子,两家的关系是极其亲密的,自然也知道祖大寿的心思如何。

    松锦大战后的两年间,祖大寿可没少给吴三桂写劝降信,甚至还想派兵袭击吴襄养老的中后所城堡。如果不是吴家在祖大寿身边也伏了眼线,吴襄现在就该在盛京呆着了。

    朱慈烺和吴襄翁婿两人间的第一顿小酒,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从简。而且朱慈烺不敢多喝,在他的记忆中,这具十六岁的身体基本没怎么碰过酒精。可别喝得酩酊大醉,那可就麻烦了。

    聚餐之后,吴三辅就先回自家的府邸去报喜并调集人手了。当然了,护驾南幸的事情还得保密。不到最后时刻,这事儿是不能往外说的。

    所以吴三辅只说要带人进入皇城去护驾。至于朱慈烺准备纳吴三妹为侧妃的事情,倒是可以说一说,先让家里人高兴一下。不过还是要关照一声,在中旨下达前,也别到处去乱说,省得一帮文臣横插一脚。

    而在另一头,朱慈烺则让人去自己居住的端敬殿取来了许多“白条”,就是他在昨天晚上亲笔书写并加盖了皇太子之宝的令旨。另外,还让那个守在那里的毕酒城毕中书带上文房四宝一起过来。

    “殿下,这是什么?”吴襄瞧着新鲜,便问了一句。

    “这是期权,”朱慈烺笑着,“是用来发给跟随本宫护驾的壮士的岳父的家丁也都有一本,本宫也不能让他们白白卖命啊。”

    “那期权是什么?”吴襄还是一头雾水。

    朱慈烺耐心地解释道:“期就是未来之期的意思,权则所能得到的财、地、官等等。也就是现在跟随本宫,到江南后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岳父的那些家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