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重新纳入税收系统之中,而徐清的改革,则是把重点放在了针对商业和工业的改革,这两者并不冲突,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这也是为什么赵祯要启用徐清会如此果断的原因。
就是因为徐清的改革并不会动摇已经施行了半年的范仲淹新政,而只是另外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进行摸索而已,所以韩琦等人对此也只是感到惊叹,并不会将徐清视若仇敌,此中原因,便是如此了。
“韩大人所言,下官谨记于心。”听到韩琦那么说,再看看在场之人的表情,并没有什么记恨的样子,徐清便也放心了,这些人都是历史留名之人,也是正直廉洁之辈,徐清并不想跟他们结下仇怨,现在再一想自己还能够跟他们齐名,并且还能一同参与进改变国家的变革之中,徐清的心中也是一阵的激动。
“可别再叫下官了,再过一段时间,你可就跟我们平齐了。”韩琦笑着说道,一旁的夏竦、陈执中等人也纷纷笑了起来,只有徐清一个人脸色有些迷糊,自己过几天就算正式成为了门下侍郎,其品阶也只是在从四品而已,与秦凤路安抚使一职并无太大差别,而韩琦可是位居枢密副使,掌管全国兵马,两者在地位上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怎么能不叫下官了呢。
一旁的欧阳修见徐清脸上尽是茫然,不由对他说道:“岂弟之位,不在门下侍郎,而在三司使,陛下让岂弟担任门下侍郎一职,只是过渡而已,不出三月,岂弟必当德担此位。”
韩琦口中的三司使,也可称之为财相、计相,其所谓三司,乃是指度支、户部与盐铁,三司使则是这三者之上的长官,拥有全国的财政大权,地位仅次于参知政事,属于副宰相这一级别,在宋朝拥有十分庞大的权利,听欧阳修说自己将要成为三司使,徐清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能在中枢为官已是一步登天了,这三个月之内担任计相,负责全国财政,要不是说话的人是欧阳修,徐清绝对把他当做笑话去听。
可真的让自己当计相,掌管全国的财政大权,徐清觉得自己实在是有些不太行,他在秦凤路时,只是单单管理一路的财政,就能忙的焦头烂额,连续好几天不睡觉,尤其是在农忙时节,田税刚刚上缴的时候,更是通宵达旦处理库存、田赋的表格,要是让自己来管理全国的财政,徐清真怕自己活不过四十岁。
不过,面对计相这个位置,徐清也觉得这是最适合自己参与改革的位置了,他的改革,前期就主要集中在对于商业和工业的改革上了,而这两项的改革,都需要三司使来配合处理才能够尽快的达到徐清所想要的效果,而若是自己能够担任三司使,便能直接把自己的意志传递到大宋各个州郡之上,其改革的力度势必会加快很多,所以若是皇帝真的要让自己来当这个三司使,徐清试想,自己是绝对不会拒绝这个位置的。
他也有自己的野望,只不过深藏于心没有外露罢了,只要时机成熟,谁不想登上一个更大的舞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呢,更何况他是来自未来只来,更加清楚一个国家需要一些什么东西,若是能把全国财政大权交在自己的手上,那么徐清可以肯定,自己一定能够将这个国家打造的比历史上还要富有。
接下来的时间里,徐清便跟众人一起探讨起改革的进程来,一方面是让徐清丰富对于改革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徐清清楚各个地方的特色,大宋虽然相比汉唐要小许多,可其领土面积也有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与现代的印度不相上下,放在古代,绝对称得上大国了,州郡数百,东南西北跨度非常的大,各地的民风民俗也不尽相同,改革的时候就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他们将这些问题井井有条的讲给徐清听,让他知道其中的厉害,徐清则把这些东西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等到众人离开之后,便来到欧阳修借给自己的屋子里拿起纸笔把其中重要的地方写了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徐清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便用在了写信问问题上,凡是遇到不解的地方,便写信给这些宰执重臣们,他们也会很快将信寄回给徐清,每天徐清大概都要写上三十多封信,十多万字才能够停笔,等到十天时候,认命徐清为门下侍郎的圣旨终于下达,从此刻开始,徐清便正式参与进了庆历新政的变革之中,开始影响大宋,乃是世界的格局。
(本章完)
第248章 248。赚钱的办法()
“多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清跪拜在地,对着眼前拿着圣旨的宣旨太监大声谢恩到,在他们的周围则是众多皇家侍卫和徐清自己宅子里的奴仆们,此时的他,来汴京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而按照接下来的局势,短时间内他也不可能离开汴京,再住在欧阳修府上就不大合适了。
正好皇帝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便在皇城周围给徐清安排下了一个住处,虽不算大,可究竟是皇帝亲点的地方所以徐清住进来之后,也觉得很不错,亭台楼阁,该有的都有了,房屋零零总总有一百多间,相比起巨富之家自然不成规模,可对于他这样一个来汴京当差的官员来说,却是足够了,更何况这宅子也不用他出钱,乃是皇帝用自己的钱买下来给自己住的,这要还挑三拣四,徐清可没这么不要脸。
“徐大人,恭喜高升三司使,将来这大宋的财政大权,可要仰赖徐公了。“那宣旨太监笑眯眯的走到徐清的面前,很是亲热的把他扶了起来,徐清的脸上也带着笑,虽然这太监徐清并不认识,可还是很熟络的说道:”哪里哪里,下官末学后进,怎敢让内监大人称公啊。“
“唉,得道不分先后,有才便为长师,这不是你们读书人经常说的话么,徐大人有才,这才能的陛下青睐,做了我大宋的计相,小监称一声徐公乃是理所当然,又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讲闲话!“那太监尖着个嗓子,犹如公鸡打鸣一般的说道,徐清看着他,笑得很是勉强,这内监的年纪都够当自己的爸爸了,现在还在自己的面前鞠躬哈腰的说着小监,徐清赶忙召过身旁的仆役,拿了一个布袋子放在了这太监的手上,脸上也笑着说道:
“下官只是略有薄才而已,能得陛下看重,实是我辈之荣幸,公公为官家奔走,依下官之见,也是累的不轻吧,来,拿着,算是下官的一点心意吧。“
那内监看见那钱袋子,眼中顿时精光乍现,放在手中掂量了一下,立刻感觉到其中的重量,脸上的笑意霎时间诚恳了许多,看着徐清很是恭敬的说道:“徐公,奴才为陛下跑腿,乃是份内之事,怎可拿大人的钱呢。“
“唉,公公,您尽管拿去,若是这笔钱能让公公今天心情舒畅,就算是没白花了。“徐清看着这太监的笑脸,心里想打他的冲动都快要遏制不住了,就那一袋子,可不是白银,而是黄金,这么一出去,他半个月的工资就彻底歇菜了,这太监倒好,拿了自己的钱还假惺惺的在自己面前作秀,装出一副好像是自己硬塞给他的模样,简直让徐清作呕。
“既然徐公如此说,那咱家便就笑纳了,等回宫之后,必定在陛下面前,替徐公美言几句,让徐公这笔银子不白花。“那太监客气了一番,立刻便将整袋银子塞进了自己的衣服里,临走还跟徐清保证自己会在皇帝面前替他美言,徐清只能忍着自己心中的不耐烦奉陪到底,等那太监一走出房门,徐清一转回头,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个无影无踪,吩咐仆役们把前门清扫一遍,便带着车夫和护卫向着欧阳修的府上去了。
等一到欧阳修的府上,徐清还没来得及下车,欧阳修就先从府邸中走了出来,一看见徐清便贺喜道:“三司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还望宽恕下官则个。“说完,还对着徐清做了个楫礼,徐清看着笑着说道:”好你个欧阳永叔,消息还真是灵通,我接旨以后便往你这敢,你竟然还提前知道了,是不是范公他们给你泄的密啊?“
“此事何须他人告知,两月之前我便猜出了。“欧阳修捏着自己的胡子说道,看着此时的徐清,欧阳修的心中也不禁感慨,这人升官的速度,不算大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也绝对排的进前十了。
“好好好,永叔之才,在下拜服了。“见欧阳修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徐清无奈的笑着,当时欧阳修确实曾经说过他不远的将来就会升任三司使,可当时的徐清也只是把他当做笑话听而已,又哪里想到事情会进展的那么快,自己只在门下侍郎这个位置上待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刚刚熟悉全国财政的大致运转而已,脑袋里面对于经济改革、工业改革的计划也只设计到了一半,就现在要让自己来主政全国财政改革了。
现在的徐清总算是体会到了范仲淹、夏竦等人在面对赵祯时的痛苦了,明明改革就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东西,可这位皇帝却硬生生把他从马拉松变成了一百米快跑,这叫他们这些干活的怎么受得了。
徐清把自己的抱怨讲给欧阳修听,他也很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徐清看到他的反应就知道,平时欧阳修是没少给赵祯提意见,可效果并不明显,这位皇帝显然是容不得他人让他慢下来的建议,他就想要在有生之年见证大宋的强盛,这一点容不得任何人来跟他讲道理。
“岂弟,陛下的心思,你我都知道,你的这次改革,陛下可是寄予了厚望,你最好能够想出个办法来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官家看到点东西,不然,你很有可能要回家去种红薯了。“欧阳修看着徐清,脸上满是同情的表情,就在前几天,一位副宰相已经被赵祯用年纪太大的理由给提前强制退休了,空下来的位子则由韩琦接任,对于副宰相尚且如此没有耐心,对于这样一位计相,那赵祯就更加没有耐心了。
听欧阳修提到那位大人,徐清脸上也不由得露出苦笑,短时间内便能带来看得见的好处,这说说容易,做起来又哪里会这么轻松的,原本的徐清还打算先从工业下手,召集天下的工匠来到京师跟自己一起研究一些新玩意儿出来,比如说后世的牙刷、椅子、玻璃之类比较容易制造出来的东西,然后在汴京附近开厂生产,先赚点钱。
这样做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可是时间根据徐清的推断,最起码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初见成效,毕竟对于玻璃、钢铁之类的东西,徐清也只是脑子里大概有个印象,他又从来没有当过工人,研究这些东西,他最多出一张嘴和自己的想法,具体实施和实践还是需要这些工匠们去完成的,而这些工匠们研发一样新的东西,自然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短时间内只有花钱的份,哪有赚钱的份啊。
所以先工业的路子是走不通了,至于一上任就立马给商人加税,这徐清也做不到,毕竟你要让商人缴税,首先自己得先掌握这些商人们每年到底能够赚多少钱吧,这件事可不容易,即便是在现代,商人们逃税的法子也是层出不穷,想要让他们交全税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更何况是没有什么先进技术的古代了。
一样东西在南方可以卖三百两,而到了北方却只值三文钱,其中的差价很有可能高达千倍,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在18。19世纪的中国,在美国一株野生西洋参只需要五个美分,而把他们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