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淡为官-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出了高原之外,丘陵地区的作战也让宋军痛苦不已,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这样岛屿遍地的地方,面对反叛军或许可以直接放火将整座岛屿烧成废墟,可当面对那些南非地区的反叛军时,宋朝军队能够做的就只有保护城市而已了。
因为在那些地方,如果放火,那么烧掉的森林将不是几百平方公里,而是几百万平方公里,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的动物,若是被一把火全给烧成了灰烬,那徐清可就真的是人类的罪人了,而他们这些地方与南洋的诸多岛屿一样,大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明,大部分的人类仍旧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许多人干脆就在原始森林甚至是大草原上与动物们为伍,在这种状态下,宋军想要进攻他们,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能够做的也就只有保护好城市,然后恢复贸易,通过用茶叶和瓷器、香料、工艺品之类的东西于非洲人进行交换,除此之外,宋军也确实没什么好做的了。
不过这些困难倒也容易克服,因为他们这些人大多生活在森林之中,平日里吃的东西也大多都是直接打猎获得的,真正食用面食、大米的人是非常少的,至于其他物品涨价,他们也不是特别在乎,毕竟即便在二十一世纪,要论原始部落哪里最多,也是南美洲、非洲以及南洋诸岛,在这种地方,大多数部落都信奉着物竞天择的法规,所以世俗物价的上涨,对于他们来说,情况不是那么糟糕,也依旧可以靠着猎杀动物来活下去。
人只要有了活路,反抗的情绪自然就不会那么大,所以这些地方的反抗人数只有那么一小撮,印度尼西亚也只不过是因为靠近航道,这才被大肆清剿而已,至于这些非洲的原始部落,朝廷管不了那么多,也管不了那么细,便随他们去就是了。
高原、盆地、丘陵、沼泽,宋朝的军队几乎把世界上所拥有的全部地形都给走了一遍,这样的精神无疑是让人敬佩的,不过他们也得到了许多他们应该拥有的东西,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足足有三十七万人获得了封赏,在全世界获得了许多的庄园和上百亩的土地,还有一万两千人成为了子爵,拥有一个三千人口规模的小镇作为自己的领地,同时拥有本地封建王国的贵族头衔,时代传承,还有四千人则是获得了行省或者是一个州的领土作为自己的直辖领地,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千万富豪,可以说在这次战争中,朝廷没有辜负这些士兵们,他们未来的生活只要不犯奸作恶,就能一直活在富足的生活之中,一场战争,用命换来这一切,这无疑是一件十分值得的事情。
而除此之外,大量的汉族人口涌入这些殖民地中,也让宋朝对于当地的统治,还有殖民地上的王国拥有了更大的控制里,原本在叛乱之前,这些王国大多数都是名义上尊奉宋朝为宗主国,但在背地里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也正是因为如此,到最后他们才会在有机可乘的时候,把自己从宋朝的身上瞥了个一干二净,直接加入到反叛军的阵营之中来对宋朝进行征伐,可以说这便是早前宋朝在当地统治薄弱的真实证据。
可现在随着宋朝大量军人的进入,这些小小的王国之中很快便会充斥着大量的汉人作为官员出现在政治上,并且这些人几乎掌握了一个国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这样的力量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够忽视的,而这些人拥有着汉族的血液,必然也会为汉族着想,起码在最近的两到三代里不会改变,这样一来,对于这些王国内部的情况,宋朝就能够了如指掌,到时候谁要是有不臣之心,朝廷便可以在他准备好之前,便带着军队剿灭乱党,直接让叛乱消失在无形之中。
至于三代之后,这些入驻殖民地的部队是否会为了自己的财富和因为与当地的融合而与朝廷作对,这就不是徐清和宋朝的朝廷能够管得了的了,即便是圣人,最多也就能看到几百年之后的时候,徐清又不是圣人,能够把宋朝未来三十年的事情规划好就已经很不错了,百年大计之类的事情,要想护得宋朝万万年国泰民安,徐清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再说了,若是徐清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那还要其他人做什么,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问题,也要由每一代自己来解决,徐清可以解决自己这一代的问题,至于之后的事情,自然交给后面的人来解决了,对此,徐清有着充分的信心,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片土地是英雄的土地,代代都会有人带领人民继续向前走,没了谁也会走,徐清不是特殊的那一个,他也不自认为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所以接下来的问题,还是交给后来来做好了。
而剩下的九处殖民地则是颇为难以解决,这几处地方要么是在人口稠密区如南亚次大陆上,其中北方邦、孟加拉邦的战斗尤为激烈,这里的人口都在上千万左右,其中人口达到二十万以上的便又十座以上,若是算五万以上的城市,更是多达数十座,人口繁多,在这里的叛军数量也是尤为可怖,北方邦的数量大概在七十万左右,孟加拉邦则是在八十万左右,两者不停的冲撞着周边的邦,中央邦,尼泊尔等地都受到了十分巨大的打击。
更为让宋军感到为难的是,北方邦深处内陆,孟加拉邦则靠近海洋,地理位置优越,且这两处都属于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之地,像北方邦,曾经唐僧去往西域取经时便曾经来过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文化昌隆,经济富裕的所在,因此种种,在民族自信心上,自然要比那些文明落后的番邦要来的大得多,对于宋朝的统治,也更多的只是一种羡慕而已,并没有诚心诚意的表示爱戴,现如今掀起反乱之风,自然是尤为激烈,到如今想要平定也确实是非常的艰难。
除了南亚次大陆这块人口稠密的地区之外,还有的地方就是地形太过崎岖的地方了,比如说阿拉伯半岛上,那里大部分区域都是沙漠地带,人口稀少,除了几个沿海城市稍微有些人口之外,大部分的人全部住在一个个小小的绿洲之中,他们战斗力彪悍且来无影去无踪,根本就找不到他们,想要在其中平定内乱,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后就是中非的几个殖民地以及西非的殖民地了,这些地方无一不是地形崎岖,要么就是人口稀少的地方,或者不在重要航道之上,所以平定他们的意愿也没有那么长。
可以说这九处殖民地,唯有印度的这两处仍旧需要军队好好应付之外,其余的地方就慢慢便是了,而如今摆在朝廷面前,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两年时间连续不断的战争所积累下来的国债已经严重超发,而就在此时,范仲淹,这位庆历新政时期的老臣,已然是垂垂老矣,久不可视,再加上这两年国事日渐繁杂,范仲淹终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彻底病倒了,并在一个星期之后,上表辞呈,决定退出政坛,告老还乡。
(本章完)
第376章 376。王安石()
范仲淹作为大宋的宰相,他的离开无疑会给宋朝的政坛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宰相的位置将由谁来担任,光这一点,便会引起整个朝堂巨大的争议,而对于范仲淹,朝堂之上的众人无疑对他极为敬佩,当今圣上更是从小就听闻范仲淹的威名,耳濡目染之中,皆是范仲淹的辛劳,如今既要致仕,心中自然是又痛又不舍的。
范仲淹的一生,无论是史书上,还是这个平行的时空中,都可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了,现如今他要走,按照惯例,皇帝自然要下旨挽留了,不过朝堂之上的众人自然知道,以范仲淹的年纪,是再也不可能留任朝廷了,而关于宰相之位究竟由谁来担任,众人都不由得把目光,放在了徐清的身上。
这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毕竟徐清陷入是皇帝的亲戚,有了这一层关系,成为宰相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再来这十几年间,徐清凭借一人之力将整个大宋治理的如此富裕,工业化、制度化,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徐清所搭建起来的,光是这一点,把徐清当做神仙来看待也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在民间,已经有许多人都把徐清当做神仙来看待了,他让整个宋朝从农业时代走入工业时代,让百姓不再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冻死,不再让失地者成为流民,并且还在海外建立了如此大的殖民地。
即便在国内混不好,还能在海外获得大量的土地成为地主,拥有一次相当于重生的机会,这样的功绩,是任何人都不能媲美的,而且如今朝廷之上,徐清的门徒几乎遍布所有的机构之中,在地方上也是差不多十占其四的地步,徐清来当这个宰相,根本就不会有人来反对,并且将会是一个向心力十分强的朝廷,也正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如今许多人见到徐清都开始叫起了相公,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叫他的字或者是叫他的号了。
面对这些人或羡慕,或揶揄的相公二字,徐清虽然面上不显,可是心中却很是激动,做副宰相,他能做的就只有三司使的这点工作,其余的事情根本就插不上脚,而若是做了宰相,那么整个国家的未来,就将由自己来掌握,这是徐清最期待的事情,除了商业之外,除了赚钱之外,对于军队的建设,对于政治制度的设计,徐清都有许多的考虑,而这些都需要成为宰相才能去做,这是将宋朝,将中国真正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沽名钓誉的放弃这一次机会。
再说以四十二岁的年龄成为宰相,别说是宋朝了,便是盖中华五千年,能有此作为者也是寥寥无几,尤其是在这清平盛世中就更是稀少,乱世之中称英雄的多了去了,想在和平的时代越级升迁难上加难,可徐清却做到了,光从这一点,徐清当然自傲,毕竟这个时代可是聚集了欧阳修、韩琦、夏竦、范仲淹这些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的人啊。
而在这之后,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苏轼、苏澈、苏洵将会接踵而至,这些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史中如星辰一般存在的人们都将会一个个走上历史舞台,而自己将见证整个宋朝最为光辉的一段时间来临,当这个时候,自己以宰相之位统帅他们的时候,徐清都不敢想象,自己到底能为这个国家做到什么地步。
他很期待,而他的期待也很快成为了现实,在赵昕三次下达挽回的旨意之后,范仲淹即将离开朝廷的消息已然传遍了整个朝廷,等到第四次上表辞呈的时候,赵昕没有再拒绝,而是同意了范仲淹的辞呈,让他可以归乡养老,为了表彰他对宋朝的贡献,赵昕册封范仲淹为太傅,封忠国公,赏范仲淹家乡田地五百亩,并赐府邸一座,让其可以安享晚年。
除此之外,范仲淹的儿子们都被封爵,世代袭用,范家一代将永享国运,这样的待遇对于一位文臣来说依然到达了巅峰,从中也看得出来,范仲淹在宋朝的地位到底有多么的高,赵昕几乎以老师的礼节给了范仲淹一次最大的辞职礼,范仲淹对此也很是感怀,回到家乡之后,利用悠闲的时间便写了许多歌颂赵昕的文章,并且若是赵昕有什么疑问写信过来,范仲淹也一一回答,直到去世为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