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平淡为官-第8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在民间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远远不如另外三者的缘故,因为文学性太高,同时故事发生在一个世家大族的世界里,普通百姓很难引起共鸣,之所以如今我们觉得红楼梦要比其他三者好,一来是如今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自然看懂红楼梦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其中的故事也越来越感兴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红楼梦在它诞生之后,大部分看得人是那些文人雅士,而他们掌握着一个国家的话语权,普通老百姓对三国,水浒,西游的褒奖是很难被记录下来,为人们所传颂的,但红楼梦不一样,这些知识分子对于红楼的赞誉,都会通过各种笔记和文章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在话语权的推波助澜下,红楼梦无疑是脱离民众的文学,但最终他却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首,不得不说是有一定原因的。

    但这些东西在民间是很难传播的,文言文的存在,确实是极大的阻碍了民间知识的传播,这无疑是一个事实,中国之所以会诞生文言文,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尚且还没有纸,人们只能把自己想要书写的内容写在动物的甲壳上,字数当然不能太多,所以一句话就只能写的非常简单。

    到后来开始有了竹简和丝帛,但竹简非常沉重,若是带的太多,就必须要用牛马才能拉动,而一片竹简上最多也就只能写二十个左右的字,一卷竹简顶多两三百字也就是最大的极限了,而想想看一本道德经就是五千字,也就是需要二十个竹简,一个竹简大约半斤左右,一卷道德经也就是十千克,这还只是一本书,若是把他变成白话文,那起码得十几万字了,这还是按照最少的来讲,也就是单纯的把道德经翻译成白话文而已,里面语言的内涵,注解都没有,若是加上,则恐怕达到上百万字,这得是几吨重的竹简。

    至于丝帛,在古代是十分昂贵的,大概只有王室或者是封君才能够做得到,且也只能是偶尔用这些丝帛来写,想想看即便是秦始皇,每天批阅奏章也照样是用竹简,而不是丝帛,就知道在那个年代,丝帛到底有多么的珍贵,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人们写字自然只能越写越少,以期待在同样的地方,可以记载更多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可以尽可能的传播。

    在当时,文言文的出现,无疑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方便,这是因为载体的缘故,就像后世的电报机一样,刚刚出现的时候,每一个字都需要很高的价格才能发送,民间为了用最少的字传递更多的信息,就只能使用文言文的方式来打电报,有的时候六七个字就是一个一件事,比如母亲生重病,希望远方的家人赶快回来,就会打“母危速归”这四个字来代表大致的内容。

    这在现代看来,自然是限制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但在那个年代,电报的出现无疑是大范围的扩展了信息的传播,文言文也是如此,在当时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纸张的出现,文言文显然必要性就不再那么足了,但因为此时借助知识的出现而诞生了一个专门的阶级,他们垄断知识,将那些知识变成自己的私藏,这个阶级便是士族阶级。

    他们想要垄断官位,自然需要让民众不能够接触到知识和文化,因此文言文并没有被放弃,而是成为了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书写方式,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反古文的运动,也因此看语文课本,几乎越古代的文章越能看懂,而越是现代的文章就越能看懂的原因,尤其是到了清朝之后,朴学盛行,人们不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将文章变得更加质朴和容易理解。

    但即便如此,文言文依旧是十分难以理解的文章,即便是现代的年轻人,受过基础的教育想要看懂文言文依旧很困难,你难道还指望那些古代只读过几年私塾,认识几百个字的人去看懂这些文章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普及白话文,减少人们接触知识的困难,便是这几年徐清着重在做的事情。

    首先便是规定所有的大众报纸,在报道文章时,尽量要始终通用的一千两百个字,不要出现生僻字,能够用简单的文字就尽量用简单的文字来报道,不要卖弄辞藻,比如说马匹,青色的马就说青色的马,白色的马就叫白色的马,不要黑色的马非得称呼为骊,千里马称呼为骥,良马称呼为骅骝,这种词语对于大众来说是十分生僻的,也没有人愿意一边看着报纸,一边放一本字典一个个字的去查,大部分人看报纸是要获取信息,而不是学习知识。

    在这方面卖弄辞藻显然是十分没有必要的事情,因此这些文字都不允许使用,在通常报道中,要用日常使用的一千两百个字,一篇文章里生僻字最多不能超过五个,若是超过则不能进行刊发,之所以会允许生僻字的上限,主要是地名,人名有的时候就是生僻字,若是不允许的话,就很可能根本无法报道,另外一方面也是文章的作者,有的时候很难立刻更改文风,要让他全面通俗易懂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设置一个过渡期,也让他们可以慢慢适应这种新的写法。

    通过这种方式人民就能够看懂报纸,然后再慢慢将白话文的使用开始涉及到通俗文学去,让民众可以看得懂一些,散文,提高民众的文学素养,毕竟你让他们去看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短篇,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折磨,而通俗文学要的就是简单易懂,人们可以很轻松的了解这是个什么故事,人们在其中是做什么的,这就足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的通俗读物销量要远远超过一些诗集,散文集,就是因为这些书籍的包容性很广,人们可以很轻松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可以说徐清这几年的推动着实是有着很大效果的,且通过这种推动,导致通俗读物的销量大涨,作为作者,他们的收入自然也与日俱增,相比起那些文学家的收入,他们的收入无疑要高出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而这种收入的提高,自然就刺激更多的文学作者进入通俗读物的领域,其中的人才也就不停的出现,导致通俗读物的精彩程度也好,还是文笔都开始慢慢赶超原本的文学经典,从而让许多士族也纷纷加入进来,开始欣赏这些通俗的大众文学,从而使得大众文学慢慢登堂入室,这不得不说是徐清的功劳。

    而要想让民众看到并且是抱着热爱的心去看,而不是附庸风雅的想法去看,普及白话文和简体字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对于士族们,徐清则并不进行强烈的要求,他们可以继续使用繁体字和文言文,这种事情也会在文化的优势下,这些士族的下一代们,都是看着这些通俗读物长大的,自然也就会亲近简体字和白话文,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这些人的风格慢慢改变,从而真正达到整个国家的改变,相比起徐安激烈的改革,通过这件事情就能看得出来,徐清为什么不能够接受徐安的改革。

916() 
新的夏天,自然也是新的开学季,每到夏天,就会有一批新的学子从家里走出,前往学校报到,正式开始学习,而很多四年级生,六年级生,初三,高三的学生,也会在这一年面对人生中的重要挑战,去跨过那改变人生的龙门,而还有一批在去年跨过去化龙的学生,则会正式进入学校,开始享受新的学校旅程。

    陈鸣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杭州府钱塘县第一小学的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陈鸣很是紧张,怎么也不敢踏出进门的脚步,陈鸣的家里人也略微有些局促,作为普通人家,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所杭州府闻名的士族学校,来往的学生几乎全部都是浙江南北两道士族家的子弟,他们的身上不是穿着最近新出的流行款,就是背着最为潮流的时尚背包,而陈鸣则只是穿着一身黑灰色的布衫,看上去十分的老土,与这里的环境很是格格不入。

    “鸣鸣,不要担心,好好学习就是,其他的事情不用管。”陈鸣的爸爸摸着孩子的小脑袋,虽然有些紧张,但脸上更多的是自豪,作为一个平民,能够让孩子上这所浙江两道最厉害的学校,不得不说这让他感到很是骄傲。

    在如今的宋朝,士族学校蔚然成风,这些学校往往是一个省份的精华,其中汇聚的老师也是最为优秀的,当然,一年的学费也很高,其他的公立学校全部都是免费的教育,而这些学校的收费则十分高昂,是专门给士族的孩子上的,当然资本家的孩子也可以上,只要能够交钱就是。

    在以前朝廷是不允许这些私人学校成立的,毕竟这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公平,但后来即便是朝廷也没有办法,毕竟士族们渴望能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再加上士族的孩子生来就比较桀骜,长大之后或许会学会人情往来,掩盖住自己内心的想法,可在他们小的时候,自然是不会掩饰心中的想法,因此凭借自身的身份,往往会做出很多错误的事情来,而倒霉的往往是那些平民家的子弟。

    这就造成士族家的孩子与平民孩子之间很大的矛盾,也给学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问题,再加上士族不停的胁迫和提出这方面的意见,所以最后朝廷也只能妥协,允许成立这些专门给士族提供教育的学校,但为了保证这些学校不过与泛滥,从而抢走公立学校的太多资源,因此规定同一区域只能成立一所,且招生目标不能仅仅限于士族,而是要招纳更多不同阶层的人,如资本家,学校不能称为某一个阶层的私物,这是朝廷的底线。

    自此之后,士族学校便在宋朝的本土破土而出,并瞬间占据各大地区学校的头名,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几乎每一个都能够成功进入本地的高等中学,大学毕业率也能够达到八成左右,这是其他任何学校所不能比的,强大的政治优势,再加上良好的师资培训,使得这些学校成为了小学中名门的名门,无数的家长打破脑袋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这些学校,但这些学校的招生却十分严格,即便一些中产阶级省吃俭用可以上的起,但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中产阶级的孩子若是想上这些士族学校,就必须要经过十分严格的考试,并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才可以进入学校,之所以会有这么一层制度,则是因为朝廷规定,每一所士族学校,每一年都必须要招收一些平民子弟,以体现社会的公平性,这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唯一能够上士族学校的机会,因此每一年报考的人数都十分的多,甚至要比小升初,初升高都要来的残酷。

    毕竟进入士族学校,就等于半只脚踏入大学的门槛,更何况只要进入这些学校,就可以结交到资本家的孩子,士族的孩子,即便你跟他们混不熟,但只要有一个脸缘,这对于未来来说,都是一件不可限量的事情,毕竟这些人的手中都拥有大量的资源,只要随便松一松口,就可以把你带入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去,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学校的竞争压力这么大的原因,与其说是送入大学的保证书,还不如说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进去呢。

    陈鸣父母有三个孩子,陈鸣是最小的那一个,作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养育三个孩子其实并不算什么辛苦,毕竟他们的收入都很高,而开支却并不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