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欲扬明-第5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插筷不倒,冷掬可食’及每人每天八两的发赈标准,高某也是不胜愤慨之至,当场严斥其非,责令松江知府衙门官吏加米,给灾民施厚粥。”

    徐陟忙说:“高大人之义举,俆某也有耳闻,全城百姓无不称颂高大人是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惟愿高大人替他们做主呢。”

    朱厚熜话锋一转:“惭愧!高某不察实情,行事孟浪,以致错怪了松江府一干忠君爱民的好官,昨晚已当面向赵知府致歉了。”

    徐陟一愣,随即阴冷地笑了:“高大人如此宽宏大度,该不会是顾及同年之谊吧?但高大人有没有想过,贵师相夏阁老受命主持应天府赈灾诸事,松江出现了减半发赈一事,赵鼎又与夏阁老有师谊,南北科道论争起来,难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倘若朝廷责问下来,夏阁老该如何给朝廷回话?”

    朱厚熜似乎也被徐陟话语之中隐含的威胁之意给吓住了:“那么,依俆员外之见,高某该如何行事?”

    徐陟张嘴,想要说话,却又看了看坐在东西两厢的其他人,欲言又止。

    朱厚熜微微一笑:“张大人是令兄徐阁老的入室弟子,几位太保爷也都是高某的好相与,俆员外有话但说无妨。”

    徐陟想想觉得“钦差高大人”说的有道理,但他还是把身子倾过来,压低声音说:“赵鼎不过区区一个四品知府,仰仗状元科名,最是迂阔执拗,不得圣心久矣,今次又犯下了欺君虐民之不赦大罪,实在九死难恕。而夏阁老却是朝廷砥柱中流,没来由为那个屡屡触犯圣意、忤逆师恩的劣徒担罪。但要说让夏阁老亲手料理了自己的门生,只怕以夏阁老宰辅天下、海纳百川的气度,是断然做不出来的。与其让那些攀附严分宜的科道言官抓住此事大做文章,高大人何不壮士断腕,既为皇上立一大功,更为师门除一大害?”

    朱厚熜也学他的样子把身子倾过去,压低声音说:“俆员外言之有理。不过,兹事体大,高某敢问俆员外一句,这些话是贵驾自己的意思,还是令兄徐阁老的意思?”

    徐陟说:“这自然是我及松江诸多缙绅的意思。事发突然,还未修书于家兄告知此事。但家兄最看重乡亲福祉,想必不会对松江灾民所受苛政之苦视若无睹、袖手旁观。”

    朱厚熜本来是想从徐陟嘴里套出徐阶到底在这件事情上参与的又多深,听他这么说,不免有些失望,随即就明白其实是自己太疑神疑鬼了:赵鼎减半发赈,前后不过四天时间,这个时代又没有电话电报,徐阶又怎能得知此事?便不再跟徐陟废话,直截了当地说:“师谊、年谊,乃至天下万事,终究都拗不过一个‘理’字。赵知府无罪有功,高某也不敢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啊!”

    徐陟又是一愣:“高大人,这可怎么说?”

    朱厚熜冷笑道:“俆员外好耳报,高某昨日午后在城西粥厂发了几句牢骚,俆员外也能了如指掌,难道就不知道,省里给松江府拨的赈粮四天前就断了,那几日发赈,都是赵知府以个人的名义向米行赊购的粮食,等若他是自设粥厂赈济灾民。自设粥厂救民活命,这已是天大的功德,非但无罪,更有大功于社稷万民。至于施粥之厚薄,则全凭各人财力,可不能拿朝廷发赈标准一概论之!是以高某昨晚便向赵知府当面致歉了。”

    徐陟被噎住了,过了一会儿才说:“可高大人有没有想过,他赵鼎为何要拿出自家的钱粮来发赈?”

    终于说到正题了,朱厚熜说:“倒要请教。”

    徐陟说:“朝廷要在江南各省推行改稻为桑国策,那些灾民的田反正都要改种桑棉,如今淹了也就淹了,赶紧卖给丝绵大户赶插桑棉才是正经。苏州的齐府台齐大人上体国忧,下解民难,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南京的夏阁老和刘中丞看后也是赞不绝口,欣然上奏朝廷,内阁遵上谕下发急递允行。如今苏州丝绵大户纷纷拿出钱粮来买田,朝廷省下了颇多赈济开销,改稻为桑的国策得以顺利推行,百姓也能早日安心生计,可谓官民两便。松江棉业大户世受皇恩,也愿意为君分忧,舒民困顿,早早就备下了上百万担的粮食准备买田推行国策。这么好的方略,赵鼎却顶着不办,以致缙绅报国无门,百姓徒受其苦”

    朱厚熜不动声色地问道:“那么,俆员外可知道赵知府为何要跟省里对着干呢?”

    “那种迂腐书生最是不可理喻,冒昧猜测,大概还是对新政素怀不满,有意阻挠国策推行。”徐陟义愤填膺地说:“即便如高大人方才所言,那个赵鼎是拿自家的钱粮出来发赈,克扣灾民口粮之事尚有可恕之处,但他不遵君父圣谕、抵制国策推行,对抗省里的上司衙门、对抗内阁,乃至对抗新政之罪,凌迟难诛!不但是改稻为桑一事,还有重商恤商,也是皇上钦定的国策,赵鼎亦是不遵圣谕、公然抗命。这份知府衙门责令粮商限期将粮食借贷给官府的告示,便是他对抗君父之国策的铁证!”

    有那么一刻,朱厚熜真怀疑,高拱这个吏部文选司郎中给他提供的徐陟的履历有问题,徐陟在弃官回乡之前,应该不是在浙江省的曹州任州同,而是在都察院任御史,因为他这种无限上纲上线且“攻击一点,不及其他”的言辞风格,简直象极了那些言官御史。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敢问俆员外,你所说的松江棉业大户,可包括贵驾?”

    徐陟自得地一笑:“身为退职官员、一方士绅,国家有事,乡里有难,俆某安敢人后。”

    朱厚熜慨叹道:“俆员外为国分忧、造福桑梓的高风亮节,高某深表钦佩。不过,国家有事,乡里有难,俆员外要为国效力、为乡亲造福,何不学一学贵府青浦县前太仆寺少卿史际史大人,他也是退职官员、一方士绅,当此民难之时,毅然捐出家里几千石稻米,在乡里开设粥厂给受灾的乡亲们施粥,高风亮节,可法当今后世。你徐员外为何却要囤积几万石粮食,等着十石一亩、八石一亩来贱买灾民的田?”

    “这这”徐陟结结巴巴地说:“高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高某今日为何前来贵府拜会俆员外的原因。”朱厚熜冷笑道:“若非如此,宪命在身,野有饿殍,高某怎么还有闲情雅致来听你大谈什么魁龙珠,什么琵琶泉!”

    徐陟终于明白了,从一开始,这个“钦差高大人”就不存好意,一直在戏谑自己!他愤然站了起来,说:“高大人,我知道你与赵鼎有同年之谊,以致一味袒护,偏听偏信。但我大明朝有王法律例在,断不容你一手遮天!”

    “你也知道我大明朝有王法律例?高某还以为你退职年久,早忘了我大明朝还有王法律例呢!”朱厚熜说:“你有举人功名,还是个退职乡官,固然可以见官不拜,但你当年也不过是个从六品的州同,竟敢口口声声直呼四品府尊名讳,依我大明律,这可就是犯上,该如何定罪?还有,你饮食行止处处与君父比拟,夸口自己吃的茶连皇上都无福享用,依我大明律,这可就是僭越,又该如何定罪?”

    “高大人!”徐陟恼羞成怒,说:“我尊你是首辅门生、天子近臣,又是钦差,一再对你礼让三分。可你也别欺人太甚。不要忘了,家兄身在内阁,还兼着你吏部的堂官,真要翻了脸,自有家兄跟皇上和夏阁老去说。”

    “哈哈哈!”朱厚熜大笑起来:“上面这两条罪过,不过是学你罗织罪名肆意诋毁赵知府而已,还真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嫌疑,更不好为此伤了徐阁老的颜面。不过,你的罪过也不止这两条,赵知府那边兴许也该有结果了,我倒要看看,徐阁老看到那堆积如山的状纸,该怎么跟皇上、跟夏阁老理论!”

    徐陟说:“你——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厚熜笑道:“没什么意思,不过是让赵知府改了官府逢初二、十六放告收状的规矩,今日多放了一天告而已。”

第八十三章民怨沸反() 
(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触目惊心啊王先生!”赵鼎因疲惫而略显沙哑的声音掩饰不住内心的激愤:“只放告一天,就有小田主、小作坊主、小商贩和贫寒百姓共计七百三十二人前来鸣冤告状,大多是诉讼大户侵夺田产、放高利贷、强占民产,亦不乏强夺民女、唆使刁奴殴辱百姓之不法恶事。其中涉及徐家的竟多达五百五十三件,占了七成以上。”

    朱厚熜淡淡地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本是意料中事。实话告诉你吧,李玄那个奴才说过,松江棉纺业徐家不干,就无人敢承接。我早就料定会有此结果。若非如此,我今日便不会让你开衙放告,更不敢亲赴徐府去会那位俆员外了。”

    赵鼎愧疚地说:“此前微臣只专注于赈灾诸事,未曾想到民怨竟然如此之大,臣之误国误民,已不可以昏聩名之”

    朱厚熜摆摆手:“你接任知府时日尚短,一上任就遇到了赈灾这么大的事情,一时顾及不到也情有可原。再者,你虽说顾不上审案,但你到任之后,从不接受那些豪绅大户的私谒,也并未屈服于豪强之势大,纵容甚至参与他们贱买灾民田地一事,还能毁家纾难救助灾民,松江百姓相信你是一位能为民作主的好官,这才敢鸣冤告状。请罪的话就不必再说了。我问你,所有的词讼都一一记录在案了吗?”

    赵鼎说:“回王先生的话,微臣已遵王先生的吩咐,口告者登口告印簿,状告者登状告印簿,均记录在案。并责成推官王用汲整理归置,清单晚些时候就可以奏陈王先生。”

    朱厚熜叫道:“太岳。”

    心中已是纷乱如麻的张居正慌忙收敛了心思,应道:“微臣在。”

    “你做过县令,熟悉词讼之事,去帮着王润莲一起整理归置那些印簿。此举上系改稻为桑之国策能否顺利推行,下关松江十万灾民的生计,今日我就要看到清单。”

    “是。”

    张居正匆匆而去之后,朱厚熜转头对高拱说:“肃卿刚才似乎有话要说?”

    一直皱眉苦思的高拱忙起身应道:“请王先生恕微臣放肆敢言。松江知府衙门只放告一天,就接状七百余件,未免有些太不寻常。微臣虽从未任职江南,亦未做过牧民之官,但也素闻江南民风刁伪,时常有无行文人、无良刁民趁机兴风作浪,捏造事实,诬告伪讼以谋夺乡绅家产田地之情事”

    高拱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厚熜就大笑起来:“哈哈哈,我知道你高肃卿是婉转地提醒我,事涉徐阁老家人,不可不慎。但你一个北方人,当着崇君这个江南人大谈什么江南民风刁伪,难道就不怕崇君兄心生怨恨?”

    高拱坦然说道:“微臣但知以正道事君,但有所想,不敢藏私。赵知府乃坦荡君子,当不会以此罪我。”

    朱厚熜笑道:“明着夸崇君是坦荡君子,其实是在自夸你高肃卿光明磊落。你不妨想一想,刁民告伪状者或许有之,总不成七百三十二起都是伪状吧?你可知道,那个海瑞当年做昆山县令之时,每逢放告之日,接到百姓讼状少则百余件,多则数百?昆山一县尚且如此,遑论松江一府七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