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欲扬明-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言那个老不死的帮着陈以勤那老东西给爹赔个不是,一把稀泥把此事就抹过去了”说到这里,他见父亲的眼光正注视着他,似乎有深意,便又在心里盘算了一阵,说:“那样也无妨,有这么一闹,皇上自个也明白,朝廷大员之中谁才是真正晓得他心思的人,即便搬不倒陈以勤那个老东西,能挽回圣心也是我们的大胜!”
“说了这半日,也只这句话切中要旨!”严嵩夸奖了儿子一句,站起身来,从书案上取出几封信递给严世蕃,说:“你去找兵部丁部堂,拜托他将这几封信以六百里加急发出去,不动则已,一动就要把文章做足了!陈以勤不过一介迂腐书生,搬不搬倒他无甚打紧,但若是闹得他无法安然过关,夏言必会出面袒护,皇上心意难平,自然也就移怒于夏言,这才是我们最理想的结局。”
严世蕃看看那几封信的封皮,都是父亲远在各地任职的铁杆门生故吏,腆颜一笑,说:“儿子还以为爹还在犹豫,未曾想爹早就布置妥当,倒是儿子多嘴了。”
“你今年三十有一,你爹却自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出仕为官,迄今已三十六年了,便是内阁学士暂代首辅也做了数月”严嵩安慰儿子说:“不过,你有这等识见也实属难得,你爹在你这个岁数,还在回乡守制,避居钤山潜心读书呢!”
得到父亲的鼓励,严世蕃恢复了一点信心,年轻人敢想敢做的心性又冒了出来:“爹,儿子还有一个猜测,皇上突然对陈以勤那个老东西生了那么大的怨气,可是有废弛新政之念?依儿子之见,陆树德弹劾陈以勤其他罪责都是狗屁,也只最后一条有点分量”
严嵩哑然失笑:“刚夸了你有识见,竟说出这等混话。你若是要帮那陈以勤安然度此难关,甚或要让皇上把你爹罢官去职,将我们严家抄家灭族,倒不妨在奏疏中写上此节!”
第二十三章老奸巨滑(二)()
见儿子皱着眉头疑惑不解的样子,严嵩便说:“你爹方才提到回乡守制,避居钤山潜心读书。论说寻常人守制依律三年,实不过二十七月,你爹为何在家乡待了整整八年?”
严嵩生于成化十六年,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经馆选为庶吉士,正德二年散馆之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跻身于翰林之列,时年仅28岁,可谓少年得志,一片锦绣前程似乎已在他的面前展现。但他于次年以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为由,回乡守制,在江西分宜介溪的钤山闲居八年,其中缘由颇耐人寻味。
严世蕃想了一想,说:“时值先皇正德帝优游倦政,权阉刘瑾等人擅权乱政,父亲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便退隐山野,寄情林泉。”
“说的倒也不为全错。”严嵩点点头说:“为父退隐钤山也是斯时形势所迫。作为新科翰林,若是与阉党抗衡,无异于螳臂挡车,自取灭亡;若是贪恋栈位,要保得身家性命便须投靠阉党,为父所不耻为之也,此其一。其二,也因当时朝臣囿于党争,权阉刘瑾为陕西人氏,内阁首辅焦芳祖籍河南,因此朝廷中是北人的天下,南人大多受到打击和排挤。兼之焦芳因旧时与詹事府詹事、江西籍彭华多有罅隙,对江西人氏恨之入骨,家父只得借丁忧之机,托辞称病,锐意名山大川,揽胜寻幽,以诗文自娱。”他停顿了下来,问严世蕃:“你爹跟你说这些是何用意,你可明白?”
严世蕃懵懵懂懂似乎明白了一点,却又似乎不明白,在自己父亲面前也不必装假,便说:“儿子愚钝,请父亲明示。”
严嵩知道自己的儿子并不愚钝,相反在政治敏锐性以及揣摩圣意的本事上远远超出普通人,但出于父亲的关爱,他还是时常谆谆教诲之,就是怕他太自作聪明,一个不留神就葬送了一生前程甚至身家性命。因此,他耐心地对儿子说:“这便是为父对你说过多次的‘为官三思’了。什么叫‘三思’?思危、思退、思变是也!为父托辞称病,明哲保身,便是思危;隐居钤山,远离波诡云诿的官场,便是思退;韬光养晦,潜心读书养望,便是思变。自正德十一年应诏复职,重归庙堂以来,为父仍秉持‘为官三思’之道,修身养性,从不招惹是非。只有如此,方能在官场安身立命,以待时日。”
“当今皇上即位大宝之时虽是幼冲之年,且是旁系入继大统,却城府很深,是一代雄猜阴鸷之主,甫登天位便开“礼议之争”,旷日持久,杨廷和等迎立有功的前朝辅臣或丧命,或下狱,或遭贬,皆被逐出朝廷,张熜、桂萼不过正德十六年的进士,于五六年间不经廷推公议便跻身内阁,运筹朝堂,此乃国朝绝无仅有之事,世人多侧目而视,朝臣言官更连上弹章奏本,皇上一概置之不理,对其宠信一如既往,足见其乾纲独断之意。
“其后夏言升礼部尚书、入阁拜相更是如此,虽说擢黜之恩皆出之君上,但国朝任官自有规制,封授官职不能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即便圣意已定,也须经吏部拟文报内阁票拟,经司礼监批红后还要由吏部下官牒任命,皇帝却不能发中旨直接封授官职。宪宗曾于成化年间绕过内阁和吏部,直接颁布诏令封授‘传奉官’,便引起了朝野一片非议,劝谏奏疏接连不断,待宪宗驾崩之后,那些传奉官也被尽数裁汰。若从此例,夏言与时任首辅的张熜张孚敬势同水火,即便吏部秉承上意拟文呈报,也必为内阁驳回,怎不会张熜说半个‘不’字?自夏言始,莫说是六部九卿,便是内阁学士,也皆是皇上一道中旨或任命、或斥退、或召回,等闲也无人再提起祖宗成法、朝廷律令了!”
严世蕃已经明白了:“依爹的意思,皇上厉行一君独治,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那为何不许儿子提及新政之过?这一年多来,夏言那老不死的在内阁当家,若是皇上有意废弛新政,他便是第一个顶罪之人,恐怕就不是罢官去职这么简单,爹也正可除去这个心腹大患”
严嵩第一次对儿子露出了失望的神情,半是遗憾半是恼怒地说:“跟你说了这半天,你竟还是未能参悟半点!你怎知皇上有意要废弛新政?”
“举子罢考,亘古未有,皇上伤了面子,时下又出了陆树德这等事情,自然对此前所一意推行的新政有所不满”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严嵩打断了儿子的话:“你莫非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为父且问你,新政是谁的主张?”
严世蕃不服气地抗辩说:“儿子自然晓得是皇上自个的主张,但爹也说了,皇上是一等雄猜阴鸷之主,最是多疑善变。就拿爹出阁一事来说,此前他一意玄修,旦夕也离不开道士方生,日夜在大内开坛建醮,爹恭撰的青词一日等不得一日,时人不晓得爹的苦衷,还以‘青词宰相’相讥,未曾想一夜之间,道士进了诏狱,至今生死不知;爹也被赶去抄那永乐大典,莫非他真在一振作之间便幡然醒悟,要做那唐宗宋祖般的明君圣主么?石公公、李公公都未敢明说,但言下之意似乎宫中有事,皇上才有此剧变。纵是有事也是他自家所为,至多委过于那几个招摇撞骗的杂毛老道也就罢了,为何迁怒于爹?爹起初也是不赞同他那般迷信方术尊崇道教的,赵文华进献‘百华仙酒’之时,爹还婉言劝谏过他,他听也不听,反责怪爹不能事君惟忠,到了后来却都成了爹的罪过,足见他也不是那等肯自认其过的人!因此,儿子认为,举子罢考及陆树德之事出了之后,皇上便有了要改弦更辙之意,他还是会抛出人来代他受过,先是陈以勤那老东西,其后便是夏言那个老不死的,时下内阁那帮人一个也跑不了!”
听儿子喋喋不休地说了这么多,严嵩冷笑一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何时才能改了这自以为是的毛病?你道皇上会把举子罢考及陆树德之事放在心上?莫说是死了一个陆树德,便是再死上十个八个,只怕皇上也不会稍有动容。我大明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当年大礼仪之争的左顺门事件,数百名官员跪哭请愿,其中有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二人,给事中二十人,御史三十人,各部诸司郎官近百人,声势不比举子罢考小,影响更远甚于陆树德自尽。皇上是如何处置的?四品以上一律停止俸禄,四品以下一百八十人廷杖,一次就杖死了十六人,当时皇上多大岁数?还不到弱冠之年!赫赫天威之下,自此以后再也无人敢拭其锋芒!如今皇上当国已二十三年了,区区三千举子罢考,小小一个五品修撰投缳,你便以为他会改弦更辙,岂不可笑!”
“那”严世蕃又不明白了,问道:“爹是怎么看皇上此次格外加隆恩于陆树德?”
“帝王心术,虽鬼神不言,但总有形迹可寻。”严嵩说:“为父方才说皇上不会把举子罢考及陆树德之事放在心上,但并不是说皇上就会漠然至之,毕竟举子罢考、命官自尽有伤朝廷体面,皇上即便不怕世人非议,总要顾及千秋万代之后,记诸史册,后人该如何评说。也如你方才所说,出了这等事,总是要有人受过的,大概便是那陈以勤,皇上恩遇陆树德便是此意。”
“就这么简单?爹为何断言皇上没有废弛新政之意?”
“为父好歹也曾柄国数月,总也知道国朝吏治及财政状况,确如皇上所言,已到非改不可的境地了!”严嵩说:“千秋万世国柞绵长那是空话,尧舜以降,多不过八百八十年的周朝,何曾有屹立千年而不倒的朝代?大明已立国百七十年,依为父看来,再过百七十年倒也不是难事,皇上若是胸无大志,做个中平守成之主也就罢了,但看这样子,皇上享国二十年之后,却要发奋图强做中兴圣主,这才厉行新政以刷新吏治,廓清财政。只是百年积弊岂能一朝尽除,皇上行事也过于操切了些”
“那也是夏言那老不死的一意奉迎君上!他不是号称‘豪迈有俊才,纵横辨博,人莫能屈’么?怎地重归庙堂之后却象变了个样子似的,竟有了奸臣之相?”
严嵩摇摇头:“夏言可不是高仪杨慎那帮书呆子啊!国事糜烂至斯,皇上又要奋万世之雄心,创我大明中兴之伟业,任谁在内阁当家,都不能说半个‘不’字。明白了此节,无论如何他也只能这么去做。”
严世蕃还是不能完全同意父亲的判断,自顾自说道:“那也不尽然。张熜张孚敬当日议礼调门比谁都高,一进内阁便低了许多,任首辅之后,更是存了功成之后便想求名的心思,也开始忤逆皇上的意思了。”
“这便是他后来屡屡被皇上斥退,连个夏言都治不了的缘由!”严嵩说:“从这几位首辅身上,你可学到了什么?”
“孩儿愚钝,请父亲明示!”
严嵩一字一顿地说:“他们都不是皇上所要的柄国之臣!要伺候那样的皇上,还得你爹来!”
第二十四章老奸巨滑(三)()
见严世蕃心存疑惑却又不敢表露出来的难受样子,严嵩便说:“历朝历代垂拱九重的人主最怕的是什么?还不是那些能号令百官挟持朝廷以对抗皇权威严的权相么?我朝太祖高皇帝废除在华夏已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也是为了自操权柄,厉行一君独治。其后设立‘春、夏、秋、冬’四辅官,设殿阁大学士;至成祖文皇帝设内阁,也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