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抗战之血肉丛林-第10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八莫之战在指挥方面跟以往的作战有些不同,在孟拱战役结束之前的历场战役之中,作战指挥的权力都被史迪威集中到了驻印军总指挥部之中,作战命令基本上都从总指挥部下达。

    甚至于总指挥部可以通过各部队之中的美国联络官,直接对连一级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越过中国军队的指挥官,直接指挥各部队。

    但是在经过了驻印军整编之后,九月份的时候,史迪威主持开了一次会,通过这次会议,他调整了原来的指挥模式。

    史迪威这一次调整,把指挥权真正下放到了中国将领手中,不再越级干涉调动部队,干扰中方将领的指挥。

    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影响不大,但是实质上却对整个驻印军的指挥体系进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动。

    史迪威之所以这么做,也是通过前期的胡康河谷战役和孟拱河谷战役以及密支那战役等几场大的战役,认识到了他之前的做法的不妥。

第二百三十章意识的转变() 
之前史迪威是极度鄙视中国将领们的指挥能力,认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过只是一些酒囊饭袋,根本不是称职的指挥官,所以他才会死死的抓住指挥权,甚至于还曾经提出过换将的计划,让美国军官取代中国基层军官,直接下到连一级的部队之中充当军官,直接指挥中国士兵。

    虽然这个计划在经过中方将领和官兵们的抵制,最终不得不取消,但是史迪威还是把美国军官们以联络官的名义,安排到了部队基层去。

    而且这些联络官的权力非常大,甚至于可以直接对他们所在部队的部队长下命令,而且直接接受总指挥部的指挥,接受总指挥部的命令,并且转达给中国军官们,命令他们按照总指挥部的命令执行。

    所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将领们的指挥,也干涉了他们的实际指挥权,这样的做法弊端很大,也很容易造成部队中的中美军官发生直接摩擦和矛盾。

    另外由于总指挥部在一些时候,对于前线的情况并不了解,更容易偏听偏信一些美国联络官的一面之词,做出错误的判断。

    而这些下到中国部队之中的美国联络官,也并不是都是称职的,他们之中很多人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可言,很多时候都是照本宣科,通过军校学到的一些东西,在实际作战之中生搬硬套。

    再加上这些美国联络官之中,有不少美军军官也瞧不起中国军官,对于这些眼下的同僚们持鄙视的态度,狂妄自大总是喜欢对中国军官在作战之中指手画脚,直接干涉这些同僚们的指挥。

    所以这造成了很多原来不应该造成的麻烦和指挥错误,虽然没有出大问题,可是却也给作战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而说实在的,史迪威在大规模作战方面的指挥经验也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也不是一个十分称职的高级指挥官。

    他的指挥才能其实并不出众,甚至还被人嘲笑过,有些人私下里笑话史迪威,说他是上将营长。

    其实就是说史迪威的指挥才能,仅限于指挥一个营的兵力,只能当一个合格的营长,这个玩笑话虽然有点过,可是却也侧面的反映出了史迪威在指挥方面的弱点。

    而史迪威在之前的历次战役之中的表现,也确实并不咋地,其中多次战役的胜利,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孙立人和廖耀湘等中国将领和军官们的临机应变,及时的调整作战计划,最终才取得了胜利。

    甚至于为了达到胜利的目的,孙立人他们这些中国将领军官们,还多次冒险抗命,不遵照总指挥部的作战命令,擅自更改了作战计划,才使得战斗最终获得了胜利。

    其中最好的一个例子,便是开始反攻初期的迂回拉加苏的那场战斗,孙立人和他的部下们,没有按照总指挥部下达的作战命令,采取步步为营的打法,而是出奇制胜,派出一支奇兵长途迂回奇袭拉加苏,最终拿下了拉加苏,并且继续采用迂回战术,顺利攻克了大洛。

    而以当时史迪威的命令,是绝对禁止中国军官们采取这种迂回穿插的战术的,因为史迪威看多了中国战场上,一些国军的将领,经常采取这种所谓的迂回战术,怯敌畏战逃离战场,躲避参战的例子。

    所以他就认为,只要是中国军官们提出迂回穿插,就是故意临阵脱逃,当时他是下了死命令,谁敢这么做,就枪毙谁。

    可是孙立人最终还是扛住了压力,冒险抗命采纳了部下的建议,毅然决定出奇制胜,采取大迂回战术,奇袭拉加苏,最终取得了成功拿下大洛河谷战役的胜利,并且为日后的进攻孟关打下了基础。

    那一次战役,才给史迪威提了个醒,让他明白并不是每个中国将领或者军官们采取迂回战术,都是在为临阵脱逃找借口。

    而胡康河谷这种缅甸热带丛林环境,也并不适合他制定的那种大兵团作战的战术,于是后来才会有了特务营奇袭瓦鲁班的战斗。

    史迪威在缅北战役之中,最大的亮点其实也只有奇袭密支那这一仗,这个计划制定的非常大胆,令人有些拍案叫绝。

    但是实际上在历史上的密支那战役之中,奇袭虽然成功,但是由于在后来前线指挥官梅利尔和鲍特纳两个人的失误,造成了原本是奇袭战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并未能有效的把握住前期有利的时机,将密支那攻克。

    结果密支那之战,从旱季打到雨季,足足打了三个月时间,中美两军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足足有五千余名中美官兵伤亡在了密支那。

    这跟史迪威的作战指挥安排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起码说明史迪威并不是一个知人善用的合格指挥官,在用人方面,太过轻信他们美国军官,而不够信任中方的将领。

    但是随着前期战役的结束,也让史迪威认识到,像孙立人、廖耀湘这些中国将领们,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愚蠢,相反在对付日军方面,这些中国军官们比美国军官们更加了解日军。

    并且这些中国将领们并不拘泥于陈旧的战术,擅长出奇制胜,而且还敢打敢拼,实际指挥才能决不输于他麾下的那些美国将领,相反还要远超过大部分美国将领的指挥能力。

    所以史迪威意识到他在接下来的战役之中必须要对指挥体系进行改变,更加充分的发挥这些中国将领们的智慧,减少美国将领对他们的干涉,另外也约束下级美国联络官的行为,减少这些美国联络官对中国军官同僚的干扰。

    于是九月份的会议,最终确定了接下来战役的制定和实际指挥权,移交给郑洞国和孙立人他们这些中国将领负责。

    郑洞国作为副总指挥,负责中国军队方面的训练以及物资调配工作,而孙立人则直接负责进攻八莫的指挥。

第二百三十一章瓮中之鳖() 
于是这次八莫之战,实际上才是中国将领们真正展示他们才华的地方,也是驻印军开始反攻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将领主导一场战役的指挥权。

    而霍克这个参谋长则负责协调和联络工作,以及美方对中国驻印军物资调拨的事务,不再亲自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

    这么一来,郑洞国和孙立人便真正获得了大施拳脚的一片天地,并且在开始行动之后,把这场仗打的是有声有色,作战进行的十分顺利,仅仅用了十来天时间,便指挥这么多部队,在如此复杂地形之下以闪电般的速度,从密支那向八莫突进了二百余公里。

    并且在抵达八莫外围之后,又迅速的解决掉了城外郊区日军构筑的大量坚固防御阵地,将鬼子彻底赶回到了城区之内,成了瓮中之鳖。

    各部队在接到了孙立人下达的总攻命令之后,立即便分头从数个方向,向八莫城区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抵达前线的炮兵部队,对着八莫城区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火力准备,美国空军也派出了十几架中型轰炸机前来助战,轮番对八莫城区进行了一番地毯式的轰炸。

    整个八莫城区,在这样的火力打击之下,剧烈的颤抖着,到处都在冒烟起火,大量的建筑物被这样猛烈的炮火直接摧毁,被点燃的建筑冒出的烈火浓烟,直冲云霄,仿佛八莫城区已经成为了烈火地狱一般。

    远远望去,甚至有人怀疑,在这样猛烈的火力打击之下,城中的小鬼子还能活下来吗?于是有不少官兵,便开始产生了轻敌的思想,觉得接下来他们拿下八莫,应该就不会遇上多大的麻烦了。

    就连作为前线指挥官的新任新三十八师师长的李鸿,都有点产生了轻敌思想,认为接下来他们应该很快就能彻底拿下八莫城区,将这些小鬼子彻底歼灭了。

    可是接下来的现实,却重重的给了中国官兵一记猛击,因为就在大多数人都以为,城区内的日军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的时候,进攻部队却遭遇到了城区内日军非常疯狂的阻击,各个方向的进攻都遇阻,短时间之内无法实现突破。

    同时进攻的部队在短短半天时间之内,就伤亡二百余人,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妈妈的!小鬼子他娘的都是属蟑螂的吗?这么猛烈的炮火都炸不死那些龟孙子?”有人不由得骂了起来,他们实在是想不通,小鬼子是如何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之下生存下来,并且还能拥有如此战斗力。

    但是方汉民对此却并未感到意外,因为他之前的侦查,虽然未能进入城中,可是却也通过潘豹那边的游击队人员,混入城中进行侦查获取到的情报得知鬼子们在八莫城区内部,同样也构建了大量坚固异常的防御工事。

    这些防御工事基本上都是混凝土建造而成,不但坚固,而且隐蔽,牢牢的守住了城区之内的各个交通要道。

    同时日军还在街道的尽头或者是一些重要的交叉口位置,安排了战防炮用来阻击中国军队的坦克或者步兵的进攻。

    而这些坚固工事,很多甚至可以承受住105毫米炮弹的直接命中,而不会被轻易摧毁,除非是重磅航空炸弹,直接砸中这些坚固工事,才能将其有效摧毁,否则的话普通的炮击,只要不直接命中,几乎对这些工事如同隔靴搔痒一般。

    同时润利用水运的优势,提前在八莫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弹药,这一点从之前何国平夺控码头,起获大量的日军物资就可以看出来。

    现在城中的日军兵力虽然并不多,也称不上兵强马壮,但是他们却可以继续依托这些坚固工事,以及城内复杂的地形,还有他们充足的弹药储备,进行足够长时间的顽抗。

    之前许多人的乐观,都实在是太盲目了,因为他们对于八莫城区内部日军的布置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才会产生轻敌的思想。

    他们大多数忽视了鬼子的生存能力还有他们的顽固性,这些小鬼子们,即便是很多新兵,在洗脑之后,也十分顽固异常,长期的日本文化,熏陶的他们不畏死亡,崇尚荣誉,对于个人生命并不重视,所以他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在,还能扣动扳机,那么就绝不会轻易放下武器投降。

    另外就是在各类战斗之中,数巷战最难打,而且也最惨烈,因为这里地形最为复杂,对于进攻者,视线影响最大,一旦发现敌人的时候,都是已经到了眼前,一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