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魔术师-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朗声说道:“缺一位储君啊,缺一位德才兼备,能够在以后挑起我大唐江山社稷这副千斤重担的大唐储君啊。”

    孔颖达顿时目瞪口呆,怔怔不敢再发一言。(。)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三百五十一章 精妙的谋划() 
大唐帝都长安城,中书侍郎岑文本的府邸。

    大唐平定了突厥之后不久,岑文本长孙无忌就因为各自的能力功绩,被大唐皇帝同时提拔,岑文本被提拔为中书侍郎长孙无忌则被提拔为大唐六部尚书之首的吏部尚书。

    按照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安排,朝中所有人内心里都明白,岑文本以后就是中书省的最高官员中书令,长孙无忌则是未来替代如今的大唐左仆射百官之首的房玄龄的最佳人选。岑文本掌控中书省,长孙无忌则接手房玄龄主管的所有事务,掌控尚书省。

    说起大唐皇帝李世民对于两人的信任,李世民更加信任长孙无忌一些儿,毕竟长孙无忌无论资历还是和李世民的关系,更加亲近一些儿,但是李世民对于岑文本也是恩宠有加,因为岑文本虽然如今只是中书省的二把手中书侍郎,但是岑文本实则掌控着整个中书省。为了支持岑文本掌控中书省,大唐皇帝李世民甚至将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免去,并长时间的保持中书令的空缺,以此来保证岑文本对于中书省的彻底掌控,确立岑文本是中书省最高官员的地位。

    书房内,中书侍郎岑文本和秘书监萧禹相对而坐。

    萧禹向岑文本说道:“岑大人,蜀王殿下被陛下重新召回大唐帝都长安了。看来,一切都按照着岑大人的谋划,进行着啊。太子承乾能力太弱,支持太子承乾的长孙无忌统领的关陇贵族集团,又遭到我南方士族和山东豪族的联合打压,陛下对于太子承乾是越来越失望了;而魏王李泰,虽然在我南方士族和山东豪族的联合支持下,看似声势大涨,步步紧逼,可是在岑大人的有心误导下,魏王李泰已经给大唐皇帝陛下和朝廷众臣留下了有才无德的坏印象。有了前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大唐皇帝陛下朝廷众臣们都不愿意将大唐这万里河山托付给他,交付给魏王李泰这个有才无德之人的手中。蜀王殿下重新被陛下召回大唐帝都长安城,看来。陛下的心里面,也认为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不足以挑起大唐江山社稷这副千斤重担,而有心属意聪颖果敢的蜀王殿下,继承储位,以后继承大唐的江山社稷啊。”

    岑文本面露微笑道:“蜀王殿下回京了。看来,一切确实都是在按照我们的谋划进行啊,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怂恿魏王李泰使尽各种办法继续对太子承乾步步紧逼,最好是太子承乾被魏王李泰推下储位,而魏王李泰也彻底失去了陛下朝廷众臣的信任,彻底丧失继任储位的资格,他们两个都废了,蜀王殿下才有机会以庶子的身份,成为大唐储君。继任大统啊。到那时,我们才可以不负杨妃娘娘封德彝封大人的信任和嘱托啊。”

    萧禹赞叹道:“岑大人的谋划,真是精妙啊。整个天下谁又能想到,岑大人,竟然会用这种方法,去完成杨妃娘娘封德彝封大人的嘱托,将蜀王殿下推上储位,成为大唐未来的天子呢?”

    岑文本面露喜悦,不过他却略含担心的对萧禹说道:“我们现在都在怂恿着魏王李泰去和太子承乾争斗,以便日后。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废了之后,蜀王殿下能够继承储位,承继大统。萧大人,其他有资格继承储位的皇子情况如何呀?可不能咱们费尽心力。把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斗倒了之后,让其他皇子捡了便宜,摘了桃子啊?”

    萧禹笑着说道:“这个,岑大人放心。当初岑大人举荐一代大儒孔颖达于世宁等出任弘文馆学士,那可真是一步妙棋啊。孔颖达于世宁等都是当世大儒,名闻海内不假。可是他们都性格古板,尊崇儒家理念,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都可以成为大儒,做学问尚可,但是论治国,却实无一策。那些皇子们深受孔颖达于世宁等人影响,满口之乎者也,仁义礼智信,却毫不知变通,不知根据情况,顺势而为。如此皇子,恐怕除了孔颖达于世宁等会四处标榜自己教育的好,陛下和朝臣们都不会认可的,也都会觉得这些皇子,都不能成为我大唐储君,继任大统的。”

    岑文本面露得意,向萧禹问道:“萧大人,那晋王李治学业如何?他毕竟也是陛下的嫡子,他若真是德才兼备,陛下肯定会选择他,而不会选择身为庶子的蜀王殿下啊。”

    萧禹自信满满的说道:“这个晋王李治,岑大人自可放心。据我所知,这李治自幼也确实是聪颖,深受孔颖达于世宁等人喜爱,可是如今嘛?却异常的叛逆,屡屡说出狂傲放肆之言语,把孔颖达于世宁等人气得可不轻。据说,孔颖达于世宁等人已经向我大唐皇帝陛下告过好多次晋王李治的状了,不过陛下都置之不理,任由这晋王李治一直就这么堕落下去,依我看啊,陛下也是对于这晋王李治十分的失望,也懒得再管他了。”

    岑文本点头道:“如此,如此就好啊。咱们现在是利用着魏王李泰,逼着太子承乾,还要防着其他有资格继承储位的皇子,必须万分谨慎,一步都不能走错啊。只要我们将蜀王殿下推上了储位,看着蜀王殿下继任了大唐大统,咱们也就可以心愿所了,也可以无愧于杨妃娘娘封德彝封大人对咱们的信任和嘱托了啊。”

    萧禹连连点头,附和道:“岑大人,智谋高绝,萧禹愿意追随岑大人,唯岑大人马首是瞻。”

    岑文本对萧禹问道:“蜀王殿下情况如何?我让你们为他找的师傅张玄素,你们可曾找到?蜀王殿下的学业如何?他的身份尴尬,只是陛下的庶子,先天比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差很多,他要成为我大唐储君,所能凭借的就是他的能力和治国的才华,他的学业,我们可是一定要十分重视的啊。”。

    ps:一天两更,从不间断,直至完本,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第三百五十二章 谁为晋王师() 
萧禹叹了口气,对岑文本说道:“岑大人,蜀王殿下内心可还是恨着我们的啊。【 】这么多年了,他还一直恨着我们背叛了他,虽然有杨妃娘娘一再告诫他,让他原谅我们,相信我们,可是蜀王殿下却根本就听不进去,心中对咱们背叛他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这次蜀王殿下能够返京,岑大人和我们南方士族都是费尽气力的,可是蜀王殿下至今都还在怨恨着大人和我们南方士族。如今岑大人的谋划,已经初见效果,岑大人您看,咱们要不要把咱们的谋划告诉给蜀王殿下?蜀王殿下一直仇恨咱们,这也不是个办法啊。”

    岑文本满怀感慨的摆了摆手说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还不是将咱们的谋划,告诉给蜀王殿下的最好时机啊。等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废了之后,蜀王殿下成功继任储君之后,咱们再把咱们这么多年的谋划告诉他吧。当年,咱们离他而去,转而支持魏王李泰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啊,这恐怕是他一生之中,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挫折,最大的一次背叛了,他对我们心中有怨恨,心里苦,我们也应该理解啊。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的,等他继承了储位,承继了大统,我相信他会理解我们的背叛,理解我们的苦心的。”

    萧禹陷入了沉默,良久后,方才继续开口说道:“岑大人,蜀王殿下的学业,十分的优秀,岑大人为蜀王殿下暗中精心挑选的几位师傅,都是以经世学问闻名天下的,虽然各自所学繁杂,但是却对治国,十分有益。这张玄素,由于杨妃娘娘的亲自去请和我南方士族的暗中扶持,张玄素也决定出任蜀王殿下的师傅了。只是,对于张玄素这个人。我这心中却尚有疑问啊。张玄素是前隋废太子杨勇的师傅,也是我大唐息王建成的师傅,他已经教坏了两个太子了,岑大人。我们再让他做蜀王殿下的师傅,会不会他再把蜀王殿下教坏了啊?”

    岑文本缓缓的开口说道:“萧大人过虑了。这张玄素学问还是不差的,不然也不会被前隋文帝、我大唐太上皇都看中,出任前隋废太子杨勇、息王建成的师傅。张玄素所学、所教都是‘内王外霸’的治国学问,在内施行仁政。满足国内百姓的需求,对外施行霸术,打压分化拉拢诸国,可谓是最好的帝王之学,也最适合聪颖果敢的蜀王殿下学习,至于前隋太子杨勇被废,那是因为杨勇的对手是有才无德,心思狡诈的前隋炀帝杨广,前隋文帝又偏信自己的皇后——孤独皇后;息王建成被杀,更是因为息王建成碰到了英明神武的我大唐皇帝陛下。这都是他们的命数,与张玄素无关;再说了一个良医,哪一个手底下没有治死过几个人呢?依我看呐,这张玄素已经教过两个废太子了,他教授储君的经验,应该是如今整个天下最独一无二、最丰富的了,他作为蜀王殿下的师傅,我觉得是最合适不过的啊。我相信,他一定会用心教出一个最出色的、最成功的大唐储君,大唐皇帝的。蜀王殿下也必将成为让他张玄素一生引以为傲的的最优秀的学子。成为我大唐最优秀的帝王的。”

    萧禹沉思后,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对太监总管王富贵说道:“去替朕查一下。晋王李治除了他自己的宫殿,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接触的最多的人是谁?”

    “是,陛下”。王富贵躬身领命,离去。

    晋王李治在弘文殿的举动,太出彩,太另类了。当弘文殿的所有学子都深受孔颖达、于世宁这些当世大儒尊崇儒学理念,深深影响的时候,只有晋王李治一个人怀有治国安民之理念、见识,这太令人怀疑了。如果晋王李治不是天纵奇才的话,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有人在暗中教授李治治国安民的知识,在暗中培养李治,在教导李治,李世民想知道这个教导李治的人,是谁?

    弘文殿内,李治先是隐忍不发,之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处事方式,让李世民感到异常的熟悉,他内心里猜到了一个人,但是他却不敢确定,他让太监总管王富贵去查晋王李治接触最多的那个人,查暗中教授晋王李治知识的那位师傅,也是想印证自己的想法,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半个时辰后,太监总管王富贵返回了太极宫,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禀报道:“回禀陛下,据老奴查证,晋王殿下除了回自己的宫殿之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大安宫,每天下学后,都去大安宫,而接触最多的人是。。。。。。。”

    李世民开口道:“是太上皇对吗?是太上皇一直在暗中传授李治治国安民的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吗?”

    王富贵吃惊的看着大唐皇帝李世民,点头说道:“回禀陛下,正是太上皇每日在询问晋王殿下的学业,传授晋王殿下知识。”

    李世民缓了口气,激动的说道:“是太上皇,确实是太上皇啊。朕的判断,没有错。隐忍不发,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心有大局,心有战略,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不在乎一两场战争的失败,只关心战略的布局,关键点的落子成败,这是天下最高明的战略大家、权谋大家,太上皇的惯有的为人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