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误入一六三七-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布威听后说道:“郡主刚烈如此,堪为天下女子榜样。但鞑掳兵入济南三府,皆是我须眉男子无能,没有保全妇女名节。但郡主已经仙去,我们要保护活着的女子名誉啊,万万不可使惨剧再次上演呐!”

    朱由枢听后说道:“这个本王明白,府中嫔妃本王待之如初,对宫女丫鬟也尽力安抚,不让她们被流言碎语所中伤!”

    “王爷高风亮节,深明大义令学生汗颜!”

    正在杨布威与朱由枢说话的时候,便有亲兵来报,说是擒获了三个鞑子信使,搜出了书信一份。

    杨布威接过书信,打开一看,见上面是奇怪的女真文字,便召来了三个鞑子信使。一通毒打之后,三人趴着读出了信中内容,杨布威这才知道了多尔衮意欲在高阳城下全歼大明精锐的阴谋。

    看完书信,杨布威与朱由枢哈哈大笑,多尔衮还不知道岳托大军已经全军覆没,还在痴人说梦。

    杨布威觉得多尔衮六万铁骑此刻已将高阳城围的水泄不通。朝廷只靠着洪承畴,孙传庭的援军到来。高阳城城防也还有破城的危险,而石为经那个呆子也有性命之忧,所以迅速决定要亲率大军前往高阳解围。便对朱由枢说道:“如今济南三府已经再无鞑子袭扰,而保定府高阳一带。任然有胡兵为非作歹,学生想今日就前往高阳,伺机再与鞑子打一场恶战,就此别过王爷了。”

    朱由枢听后对着杨布威说道:“将军一心杀敌,令本王羞愧,本王这就略备薄宴,为将军饯行!”

    杨布威听后说道:“王爷高义,学生心领了,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良机稍纵即逝,学生不敢耽搁。就此别过王爷。与王爷相谈,学生获益良多,山高水长,来日方长,他日相遇,再与王爷相谈,聆听教诲!”

    朱由枢说道:“将军为大明奔波如此,令本王羞愧无地自容,他日将军路过济南,定要莅临弊府呐!”

    “一定叨扰!”杨布威说完又想起东夏移民之事,又说道:“学生还有一事求于王爷,不知如何开口?”

    朱由枢听后,拍着胸脯说道:“将军乃本王合府上下再生父母,但从讲来,不论何事,本王自当鼎力相助!”

    杨布威听后这才说道:“东夏初建,人口稀少,所以每每从大明移民。眼下河北,山东饱受战火摧残,百姓们大多流离失所。我东夏国民政部柳尚书正在大清河下游广开粥厂,收集难民,对于情愿前往东夏之人,便大开方便之门。学生恳求王爷向柳尚书伸出援助之手,成全柳尚书移民大计!”

    朱由枢听后,虽不知民政部为何物,但听移民部柳如是已是早有耳闻。便说道:“此乃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常言道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用将军细说,本王也会襄助的。”

    杨布威听后对着朱由枢鞠躬说道:“如此,就有劳王爷了!”

    杨布威召集起在济南大战后的七千人马,并将一千伤兵安排在了德王府休养。辞别了朱由枢及济南城中的父老乡亲便从济南北门出发了。

    十一月末,多尔衮来到高阳城下,将高阳城围的水泄不通,只是安营扎寨,却并不攻打,而等待洪承畴,孙传庭大军到来,他再好与岳托里外围困。

    石为经,卢象升等见多尔衮这般模样,也不着急,也在等待洪承畴,孙传庭勤王兵马到来。只有孙承宗这老头呆在自家府中,几乎每一天都要将“里合外围,中心开花”的计策推演一遍。

    这盘大棋的最后一个棋子便是东夏国出动大军,救援于石为经。孙承宗每每想到东夏国远在几千里之外,出动大军那是那么容易的,便惆怅起来。但旋即又想到石为经轻兵冒进,东夏国绝不会置之不理,而撒手不管,他又变得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就在多尔衮与石为经等人的焦急等待中,崇祯十一年腊月初三傍晚,孙传庭,洪承畴率领陕西四万兵马,对外号称六万兵马终于抵达高阳。

    洪承畴远远地看见东掳兵营旌旗招展,将帐篷沿着高阳城一字排开,逶迤数里不绝。

第179章 高阳,又见高阳(二)() 
机警睿智,像老狐狸一般地洪承畴便下令三军在高阳城之西三四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观望高阳形势。

    石为经与卢象升,孙承宗站在城楼上拿着望远镜向西观察,只见洪承畴,孙传庭人马安营扎寨,不见动静。石为经说道:“陕西兵马人数与城下鞑子在伯仲之见,战斗力东掳又略胜一筹。以学生看来,洪总督似无决战之意,要不学生与卢总督明日率领本部人马出城迎战东掳,给洪承畴壮一壮胆。”

    卢象升听后说道:“燧人兄言之有理,东掳围困高阳,多日来未曾有过一击。以学生看来,那东掳伪睿亲王必有奸计,我等应早日与之决战,以防夜长梦多,生了那节外之枝!”

    孙承宗听二人所言,看着城墙之下人山人海的鞑子兵营与西边遥遥可望的陕西兵马,又将目光放在了东南方向的地平线上,缓缓说道:“你们可知东掳为何围困高阳多日,却不发一兵一卒前来攻城?”

    卢象升望着暮色渐浓的西边陕西大营,说道:“以老大人之见,可是东掳围困高阳城,就是为了等待陕西兵马,将朝廷精锐一战而全歼!”

    孙承宗点着头,一手抚摸着白胡子,用欣赏赞许的目光看着卢象升说道:“建斗兄果然精于兵事,目光如矩。那东掳伪勤王定是抱着这般心思!”

    石为经听后惊讶地说道:“可是东掳不过几万人马,他们怎敢有这般心思。卢总督,高监军就有六万人马,再加上陕西勤王大军,朝廷在这小小的高阳县便布下了十万之众,多尔衮真是狗胆包天呐!”

    这时候高起潜也来到了城楼上,阴声阴气地说道:“石先生可不要忘了东掳在山东可还有十万兵马!”

    石为经听后惊讶的说道:“这这这。。。。。。”

    孙承宗没有理会高起潜,对着石为经与卢象升说道:“学生料想,多尔衮已经给山东鞑子下了书信,所以他才这般安营扎寨,并无进攻的意思。要不了多少时日,岳托必来高阳,到那时候就麻烦了。以老夫之间,我等要尽快歼灭多尔衮兵马,打扫战场,再等待岳托兵马到来,伺机歼灭。上报君恩,下安黎庶!”

    卢象升听后,很是兴奋说道:“老大人胸中韬略有鬼谷逸风,学生听来,一舒胸中块垒。洪承畴老奸巨猾,自是不会轻易与东掳决战,学生明日就出城迎战东掳。有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要东掳稍稍溃散,学生估计洪承畴必会出兵襄助。届时学生与洪总督里应外合,定叫多尔衮有来无回!”

    孙承宗听后略有所思地说道:“就以建斗兄之计,东夏兵马火器犀利正好守城。建斗兄可率领宣府,大同,山西,天津,登州,莱州六万人马从四门出城迎敌。洪总督看见后,以他的功业心,学生料他必率大军与建斗兄呼应!”

    石为经也叫嚷着着要出战,孙承宗因想着只要石为经在,东夏国便会派出大军前来援助。而如果石为经不幸阵亡,那么东夏国是否出兵,便尚在两可之间。因此孙承宗说道:“明日决战之时,为了防止东掳强攻城池,因此便把这守城重任落在了燧人兄的肩上!”

    。。。。。。

    渐渐地暮色四合,天地间一派地沧溟起来。多尔衮抽着烟斗,自言自语地说道:“洪承畴,孙传庭的陕西兵马已经到来,眼下情况危急,岳托啊岳托,你千万要快些来啊,不要误了你叔王这“里合外围,中心开花”的大计呐!”

    是夜,月明星稀,深冬的夜晚格外地寒冷。几只麻雀冻得躲进了陕西勤王兵马大营,麻雀被冻得耷拉着脑袋,钻进了将士们的衣领。士卒正在篝火旁边酣睡,只有几队巡夜的士兵还在寒风中走来走去。

    三边总督洪承畴与陕西巡抚孙传庭还在大帐内议论着高阳城下的态势。初来乍到,二人不清楚战场形势,看着鞑子兵围困高阳城池,但高阳城墙却几无战火焚烧的痕迹,洪承畴百思不得其解,对着孙传庭说道:“白谷兄,东掳对高阳城围而不攻,是为何意?”

    “总督大人,前番收到杨阁部密令,要我等不去北京,却来这保定府高阳城下。此是为何学生就百思不得其解,而如今这高阳之情景,学生看后愈发地糊涂起来。”孙传庭将双手伸到一堆烧的正旺的炭火上烤着说道。

    “白谷兄,前番收到杨阁部密令,我二人便断定鞑子大军在这高阳城一带遍布大军,烧杀淫略。而以如今态势及百姓们所说来看,想必是朝廷与东掳皆要在此下一盘大棋呐!”

    孙传庭搓了搓烤的发烫的手说道:“大人之言甚是有理,学生也是这般认为的,但究竟建奴是何等心思。朝廷是何计议,无从得知呐!”

    就在洪承畴与孙传庭谈话的时候,有亲兵来报,说是军营来了一位公公。洪承畴与孙传庭听后急忙匆匆走出大帐,就看到一位内官,穿着从东夏国产的貂皮大氅,脸色红润地站到辕门外面。

    “公公一路辛苦,外面寒冷,快快进入账内说话。”洪承畴满脸堆笑的说道。

    那名内官听后说道:“想必二位就是三边总督洪大人,陕西巡抚孙大人了,咱家有理了!”说着向二人拱手行礼。

    洪承畴与孙传庭热情洋溢地将来人迎入大帐,推让着让他到火堆跟前烤火取暖。但那太监身上穿着来自东夏国的貂皮大氅,不但不冷反而热的满面红光,他又怕炭火烧着大氅,连连推让,远远地坐在一边,对二人说道:“皇上有密旨给二位大人。”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一个火漆封好的红木匣子。洪承畴赶紧恭敬地用双手捧了过来,用案上的小刀划开火漆,从中取出一个暗龙纹的黄色套子,又从里面拿出一张御笺,就看见崇祯亲笔书写的密旨:“前番接到已回乡归养的孙承宗禀奏,其已在高阳城内生擒东掳伪王阿巴泰,朕甚慰之。孙承宗又定下来在高阳城下,里应外合,中心开花之计,朕甚许之。特命尔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以孙承宗之计为要,以朝廷殷殷之望为念,用心杀敌以慰祖宗英灵,以安直隶,山东之民心!钦此!”

    孙传庭扯着脖子趴在洪承畴的肩膀上仔细地看完了密旨,说道:“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好一条妙计!”

第180章 高阳,又见高阳(三)() 
洪承畴见那内官还坐在大帐内,便说道:“此乃国家机密之事,白谷兄不可声张呐!”

    孙传庭听后赶紧用手捂住嘴巴,眼睛滴溜溜的在大帐内乱扫。那太监见此情景,起身说道:“二位大人有国之大事相商,咱家这就告辞了。”

    洪承畴连忙上前说道:“公公远道而来,一路风尘仆仆,鞍马劳顿,请在营中休息,吃个便饭,明日再北上京师,向圣上复命不迟。”

    那太监听后,便笑眯眯的离开大帐,在几个士兵的安排下前去别的帐篷。

    见内官离开之后,大帐内除二人外再无他人,孙传庭满脸兴奋地说道:“孙老大人好大手笔,如此一来,岂不是尽歼东掳于高阳城下!”

    洪承畴却不似孙传庭那般兴奋,他淡淡地说道:“此计虽是良策,但颇为凶险呐!白谷兄要知道,东掳在山东一带,还有十万大军。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