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误入一六三七-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一座大海港,转眼间就历历在望。

    顺化坐落在狭长的平原地带,西靠长山脉,东巨南海只有一二十里,是安南阮氏政权的中心,蜿蜒清澈的香江穿城而过,盛产水稻,乃是富庶之地,汪三江自然不会放过。

    三江号停泊下来之后,便有不少阮氏船只将三江号包围了起来,汪三江从甲板上望去,只见那些小船相当简陋,比郑芝龙原来的那些福船,沙船还要小许多,因此汪三江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桑丘。

    桑丘已经跟随汪三江多年,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于是三江号上的一百多门舰载大炮微微向上调整炮口,轰隆隆的就是一通乱轰击,吓得那些小船落荒而逃,马上四散开来。

    三江号从容不迫的在码头上停泊下来,就引来了阮氏兵丁远远的防守,这些阮氏军队竟然也拿着燧石枪,不过那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那种燧石枪,其射程及威力还远远比不上东夏尚未淘汰的枪支。

    安南阮氏统治下的军民如临大敌,袁小英便命人将准备好的国书拿着下了船只,在通译的帮助下,递给了码头上的阮氏军队长官。

    那军官结果东夏国书,不敢怠慢,便命人快马加鞭,往顺化城中,阮氏之主阮福澜案上送去。

    此事安南郑阮纷争不断,黎朝皇帝已经名存实亡,不过在名义上还是安南共主,北方郑氏称为王爷,而南方阮氏自称国公,要是再过几十年光阴,南方阮氏便会同意安南全境,建立阮朝,而定都顺化,不过此时的阮氏,不过在刚刚扭转局势,刚刚做大,面对北方郑氏的攻打下,才刚刚由防御阶段,略略的呈现占据强者的姿态。

    这日,四十多岁的阮福澜正在与占据顺化南边几十公里之遥的岘港的葡萄牙人交涉,便听到了东方的南海之上,响起了密集的炮声,阮福澜吓得面如土灰,还以为那些天杀的倭寇,又一次来到了顺化港口,准备劫掠一番,连忙派人前去打探消息。

    心急如焚的阮福澜匆匆打发了葡萄牙人,在大殿内来回的走着,焦急的等待前去打探消息之人的到来。

    顺化距离港口不过一二十里只要,港口军官送出的递送东夏国书之人与阮福澜打发而来的人,骑着大象,不多时便相遇,一番对话之后,那前来打探的消息之人,便拿着东夏国书,往回而走。

    当阮福澜看到东夏国书之后,也是相当欣喜,与郑戕一样,他还想着汪三江一行是为了制裁倭寇掠夺人口之事而来,又兼着汪三江乃是东夏国秉政大臣,自然不敢怠慢,打着阵势浩大的依仗,亲自前来迎接,以示尊重。

    汪三江与袁小英等人在码头上等待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便看到上百头大象,披红挂绿的,浩浩荡荡向着码头而来,那大象北上趴着穿着乌黑铠甲,戴着大斗笠的安南士兵,有的大象背上,驮着精美的轿子,远远看着充满了异国风情。

第452章 顺化城中() 
在通译的帮助下,在士兵们的簇拥下,汪三江与阮福澜二人便就此见面,汪三江看那阮福澜有着安南人黝黑的皮肤,但也精神矍铄,大有一位中兴之主的味道。

    阮福澜远远看见港口停泊着一艘宫殿般的宝船,雕梁画栋,高大崔巍,很有大国气象,再看那码头上站着一行人,或穿着长袍直裰,或穿着紧凑贴身的“西装”,更多的则是东夏特有的白色军装,其中一男一女更是衣饰华贵,器宇不凡。

    双方相向而行,大约数十步的地方,阮福澜从大象背上的轿子中爬了下来,向汪三江一行行礼说道:“前面可是东夏国汪院长的车驾到了,在下阮福澜听闻汪院长莅临顺化的消息后,不敢稍作停留,但是顺化距离此地也有事多里路程,让汪院长久等了。”

    阮福澜礼数周到,汪三江自然不敢托大,生怕有损大国形象,连忙拱手作揖,笑着说道:“鄙人正是汪三江,虽与国公爷素未谋面,但是神交一久,今日一见,国公爷果然相貌堂堂,器宇不凡,真乃一代雄主,阮氏集团在国公爷的管理下,这些年来百废俱兴,纵横捭阖,大有一统安南全境的可能矣。”

    汪三江巧舌如簧,说的阮福澜飘飘然,大有羽化飞天的味道,让阮福澜听后浑身的舒坦,好似明日就能一统万里河山,成为安南之主一样,有对汪三江充满了好感,兴奋雀跃的说道:“汪院长果然英明天纵,说出来的话让人回味无穷,但仔细想来,本国公乃是靠着祖上荣光管理安南半壁江山而已,不比汪院长白手起家,如今已经是名动海内,誉满乾坤了。”

    袁小英见汪三江与阮福澜互相吹捧起来,二人用词皆十分浮夸,听得她吃吃发笑而说道:“听闻顺化风光天下独绝,香江曲折蜿蜒,而又缥碧见底,玉屏山秀丽无比,而静心湖平静如镜,更有古刹名山层出不穷,小英早就有心游览游览了。”

    阮福澜寻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眉如远山含岫,眸光似水,白皙小巧的脸颊,一张一合的樱桃小口露出两行贝齿,俨然一位绝色美女,正在发呆,便听汪三江说道:“这是内子袁氏。”

    汪三江言毕,袁小英向阮福澜侧身行礼,并不言语,阮福澜连忙说道:“顺化风光的确独步天下,我安南诗人曾云“赴京之道十八曲,山青水绿如画里。”既然夫人有兴趣一游,本公自然周全此事。”

    听阮福澜此言之后,汪三江连连称谢,袁小英又听阮福澜说道:“汪院长一行远道而来,还是先请前往顺化城中,再有本公略备酒水,以尽地主之谊为好。”

    顺化不同于郑氏河内,距离港口才不过一二十里,汪三江有意前往一游,故而听阮福澜此言之后,笑呵呵的说道:“国公大人盛意拳拳,本院这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汪院长请!”阮福澜说道。

    “国公大人请!”

    袁小英看着汪三江与阮福澜已经并排而行,便命令一千水师官兵留守在三江号上,而另外两千多官兵在桑丘的带领下随行,商务部的三百多人自然也要随行。

    阮福澜的随从,再加上东夏国人一起向西进发,显得阵势浩大,浩浩荡荡而又热闹无比。

    阮福澜早就准备好了一头大象让汪三江乘坐,这头大象背上也驮着一顶富丽堂皇的轿子,袁小英看着新鲜,神情欢喜雀跃,在象奴的帮助下,二人顺利爬了上去。

    汪三江与袁小英刚刚在轿子之中坐定,那大象便缓缓起身,袁小英只觉得轿子晃悠悠的抬高,从那些纱幔中望去,只见视野开阔,无数戴着大斗笠的农人正在驻足观看。

    此时虽然已经是农历九月,但是安南顺化府地处热带,仍然是气候炎热,阳光直射而下,让人汗流浃背,但是轿子之中有着遮阳的纱幔,又处在空中有徐徐清风吹来,故而相当惬意舒服。

    一行人在南北延伸的狭长平原上缓缓而行,不多时便来到顺化城外,汪三江与袁小英举目眺望,只见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池,建筑风格与大明类似,飞檐高耸,垫个林立,青色的城墙之上,城楼巍峨,城外也引来了香江之水,作为护城河如玉带一般的在城墙之外曲折蜿蜒。

    袁小英看那城门高大,有不少兵丁的站岗,而戴着大斗笠的安南百姓来往不绝,看着这一行人服装怪异而又华丽,全都驻足观看。

    及至到了城内,又见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阮氏之富庶,可见一般。顺化城中也有驿站,到了此处,阮福澜便将汪三江一行悉数安排在了这里。

    驿站虽然不大,但是汪三江夫妇及三百商务部的人员皆能住下,随行的官兵们便在院中搭建了凉席等物,也勉强算是能够住下。

    之后阮福澜让汪三江一行稍作休息,待到晚上之后,再参加宫中晚宴,商议军国大事。

    送走了阮福澜之后,汪三江与袁小英二人有意游览顺化风光,便乔装打扮,只带了数十个随从,便向那玉屏山而去。

    从驿站里溜了出来,汪三江与袁小英及数十个随从穿上了安南服装,戴上了大斗笠,将脸颊完全遮住,于是那炽热的阳光便不再那么炎热了。

    大街上行人来来往往,靠近城门的市场上,竟然有人售卖着大象,袁小英看着十分激动,汪三江自然愿意博取美人一笑,故而购买了一头大象,在随从的帮助下,袁小英率先跨了上去,汪三江也在她后面坐了上去。

    大象缓缓起身,袁小英只感觉身体后仰,倒在了汪三江怀中,汪三江抱住美人纤细的腰肢,二人随着大象的步伐而不断的颠簸。

    出了城门,跨过架在护城河上的大桥,汪三江与袁小英便骑行在了郁郁青青的田野上。

    稻花正在开发,被清风吹拂,稻谷不断摇晃,恰似层层波浪,又传来了珍珍清香,稻田里蛙声一片,而高大的椰子数上,也有不知名的鸟儿在尽情歌唱。

    汪三江与袁小英新婚不久,此刻又行走在风光旖旎的狭长平原上,心情愈加的舒畅,空气中传来大海的味道,而西边的山峦起伏不定,满目郁郁青青,长慢了野花的土路旁,不是有着小小的水塘,水塘里荷花绽放出红艳艳的花蕾,那荷叶出水很高,而且比大明江南各地大了不知多少。

第453章 安南风光() 
一路上,又碰见了几个买水果的摊位,摆着各色水果,什么芒果,木瓜,椰青,牛油果,香蕉,藩荔枝,榴莲,菠萝蜜,奇异果,柠檬,荔枝,山竹,菠萝,红毛丹,大杨桃,西瓜甘蔗等等,琳琅满目,比比皆是。

    汪三江与袁小英下了大象,吃了些菠萝蜜等物,又步行而去,一路上逗着大象,只见四处碧绿,林荫远近朦胧,小乔流水,古井情深,瓜蒲果园,处处皆趣味。

    汪三江一行四处游荡,到了三四点的时候,便来到了玉屏山上,只见松涛阵阵,松香扑鼻,青松葱郁,充满了诗情画意。

    玉屏山不高,山顶又极为平缓,汪三江与袁小英登临山顶,向西眺望,只见山峦起伏,无不郁郁青青,一山掩映着一山,层出不穷,不知又几多重。袁小英向南北眺望,只见千里沃野全是一万无际的稻田,夹杂着片片村落,笔直挺拔的树木环绕着小村,绿树青山,风景如化,让人情不自禁的沉醉其中。

    汪三江举目东望,只见比天空还要湛蓝的大海清晰可见,倾耳仔细聆听,好似那浪涛声夹杂着阵阵松涛,隐隐可见。

    从山中回来,又来到了天姆寺中,汪三江观寺院之中布置,乃是大乘佛教,而非小乘佛教,没有那些尖尖的金顶,有着汉地特色,什么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阁,钟鼓楼,十王殿,大悲殿,药师殿等等全都雕梁画栋,飞檐高阁而又金碧辉煌。

    寺中还有荷花潭一个,潭水清澈碧绿,开满了映日荷花,长满了接天莲叶,倒映着耸立在绿树丛中的亭台楼阁。

    从天姆寺中出来,汪三江又袁小英又泛舟香江,只见江水之中,倒影着宫殿,楼台,亭阁,寺庙,城郭,花园,江上舟楫来往,更有画舫几艘,传来阵阵歌声,要不是那歌声乃是安南语言,而非吴侬软语,汪三江便恍惚来到了十里秦淮河中。

    袁小英见安南风俗与大明几乎相同,就连吃饭也用筷子,不解的问道:“先生,这安南还是异国他乡吗?”

    汪三江听后,笑着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