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误入一六三七-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菲尔德与费尔南多听汪三江之言,也觉得有理,便告辞而去。看着二人远去的背影,汪三江与袁小英相视一笑。
与众多商贾及菲德尔与费尔南多周旋了许多时间,此时已经又是夕阳西斜之际了,袁小英命人将刚刚书写的告示拿去,在小镇四周张贴,让人们早早的得知这一确切消息,从而盼望岘港知县的到来,进而过上那种三年不纳税的生活,也拒绝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的盘剥,不再向菲尔德与费尔南多缴纳任何税赋。
汪三江与袁小英吹过晚饭,那些张贴告示的工作人员也都一一回来,于是汪三江一声令下,三江号又开始起锚杨帆,向着那九龙平原而去。
是夜月明星稀,汪三江与袁小英在甲板上散了一会步,当那轮已经微微呈现出弯钩模样的明月高高挂在高大桅杆之上,从巨大帆布缝隙中洒下姗姗月光之后,汪三江与袁小英便进入卧室中休息。
沐浴洗漱之后,二人上床休息,折腾了许久,这才相拥而眠,直到日上三竿之时,耳畔传来了燧石枪砰砰砰的声音,夹杂着人马大声叫喊的声音,袁小英这才睁开了有着长长的睫毛的眼睛,还以为遇到了什么突发事件,赶紧叫醒了汪三江。
二人穿戴齐整,推门而出之后,眼见一处河流纵横交错的大陆,长满了高大的椰子树,绿油油的棕榈数,天空瓦蓝如戏,又是一个极好的天气。
砰砰砰的燧石枪声任然响着,而那哀嚎不绝的声音也响彻天际,有些撕心裂肺,西斯底里的味道,汪三江循声望去,只见绿树成荫,围绕着一个小小的镇子,无数拿着东洋长刀,或者燧石枪的倭寇,正在劫掠此地居民,往往一个鬼子,追着一群戴着斗笠的安南人四处乱窜,更有一些安南妇孺正在肮脏不堪,犹如海盗一般模样的倭寇身下呼喊。。。
袁小英举目四望,只见这宝船正停泊在一条浑浊的大河之中,这里也有码头,也有泥泞的小路,但是更多的人马乘着小小扁舟在密集的河网之中四处逃窜。
汪三江的目光从那小镇中收了回来,只见大河汹涌澎湃,蜿蜒曲折,两岸皆是密集的棕榈数,遮住了近岸一丈多的河面,形成了不小的隐蔽之所,那里竟然也藏匿着许多安南人,而倭寇竟然也驾着从东夏国买来的风帆战列舰在河面上来来往往的巡视,绝不会轻易放国一个安南之人。
三江号上的工作人员,见汪三江与袁小英终于从卧室中推门而出,便前来禀报,说是位于九龙平原上的西贡到了。
这时候汪三江才知身处西贡河中,怪不得此河河水浩浩荡荡,深不见底呢,此处正是深水港口,南海涨潮之时,往往海水倒灌,因此西贡河水域极深,三江号航行在这里那是一点问题也都没有的。
汪三江看着那些倭寇横行霸道,全都是他个人要利用倭寇的原因,看着自己减少中南半岛人口,以便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的计划正在徐徐展开,汪三江一面欣喜,一面又不忍看到倭寇惨绝人寰的烧杀劫掠,所以重新回到了卧室之内,袁小英看着汪三江复杂的心情,不明所以,跟着走了进去。
汪三江对于此事颇为烦恼,但是也无可奈何,心情愤懑的他把袁小英轻盈的身躯,抱在了自己双膝之上,任由袁小英微微冰凉的柔荑抚摸着他的脸庞。
这些倭寇之所以对东夏高大崔巍的三江号熟视无睹,也都是东夏国给骄纵的。因为自从东夏两院实行了汪三江提出的利用倭寇之策以来,东夏国水陆大军,便对倭寇放任自流,而那些倭寇也就对东夏国军民人等秋毫无法,双方达成了默契,只是苦了其余国家的商贾百姓了。
第461章 九龙江平原()
近年以来,倭寇横行,肆无忌惮,商路大受影响,南洋总督宣学经每每诉苦于东夏两院,这也就是汪三江要在旧港筹备万国商贸大会的原因了。
眼下,派去各国的使者也都前去传达此事,所以汪三江便一边着手经营南洋之事,一边等待腊月初一的到来,好在那万国商贸大会上,摆出一个调停者的姿态,谴责德川幕府,使得倭寇对各国商贾敬而远之,而使东夏国在众多的国家面前展现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
汪三江与袁小英在卧室呢耳鬓厮磨,而倭寇在西贡小镇烧杀劫掠,大约到了中午时分,那些倭寇这才满载而归,向着遥远的澳洲而去,在那里德川将军开办了大型的铁矿,煤矿,还养殖了大量的羊群,十分需要这些劳力,好开挖海量的矿产已经众多的羊毛,好运往永宁,换取大量的武器,船舶,已经维持德川幕府纸醉金迷的生活物资。
倭寇满载而归,吃了午饭的汪三江,袁小英等人,这才弃舟登岸,沿着泥泞小路向西贡小镇而去。
刚才还鸡飞狗跳的小镇,此刻万籁俱寂,只有鸟儿们开始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倭寇过后,百姓十不存一,而且又全都远遁山林,用竹子搭建而成,又有着棕榈叶子做成的金色屋顶的小屋全都开着门,露着空空荡荡的屋子。
汪三江,袁小英行走其间,此刻虽然艳阳高照,热的让人汗流浃背,阳光刺眼,让人眼晕,但是汪三江只感觉后背又冷风凉飕飕的袭来。
此地已经几乎看不到了居民,因此汪三江也就不准备张贴告示了,只是看着千里沃野,想着如何才能开垦出万倾良田,种植一年三熟的稻米了。
汪三江一行在这西贡河畔四处看了看,只觉得土地肥沃,港口水深,而河网四通八达,将来一定能够建设成为鱼米之乡,商埠重镇的。
看过此地地理之后,汪三江一行便登上了三江号,顺流而下,不多时便来到了南海之上,又向南航行了一阵,又进入了一条浊浪滔天的大河航道之中。
这里正是湄公河的一条河道,四野荒芜,但却郁郁青青,树木丛生,河网密布,巨大的九龙平原之所以得到此名,乃是因为湄公河进入九龙平原之后,渐渐的分成了九条河道,一路向东,流入了蓝蓝的南海之中。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在中国境内叫做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之后,才称为湄公河,全长近万里之长,称为世界第七大河流。
湄公河流经大明,水陆真腊,暹罗,安南等国,就向三江号这般巨大的船只,完全可以航行至水真腊的都城金边,而那些东夏国海军的风帆战列舰则一路畅通无阻,直到陆真腊的国都万象附近。
三江号溯流而上,两岸郁郁青青的丛林徐徐后移,而河道之上,又多了许多倭寇的船只,汪三江不忍看到倭寇暴行,便想着前往那金边,一路看看九龙平原的风光,顺道拜访下那水真腊国王,前去告知一下,安南已经向东夏租赁九龙平原之事,看那水真腊国王是何反应。
九龙平原风光旖旎,一派热带风情,一颗颗椰子树参天而立,跟兼得棕榈低矮而又茂密,郁郁青青,目力所及,便是湛蓝的天空之下,曲折蜿蜒的大河,以及苍翠欲滴的大平原。
河网密集的九龙江平原风景如花,汪三江与袁小英自然要欣赏一番,但是太阳直射,身体内的水分流失极快,所以二人也都戴上了安南人戴着的那种竹子编制的大斗笠,还在船头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凉棚。
在这凉棚之下,袁小英眉清目秀,又戴着尖尖的大斗笠,别有一番风韵,袁小英看着远处的美景,汪三江自然目光落在了袁小英身上。
午后之时,突然风云变换,乌黑的云朵从东南方向铺天盖地而来,狂风怒号,三江号虽然逆流,但却顺风,所以船速极快,恰似脱缰夜幕一般,向着上游浩荡而去。
就在三江号航行至离湄公河出海口一百多里的地方,湄公河的九条岔道便不多的汇合开来,于是河面变得极为开阔,而此事乌黑的云朵,遮住了整个苍穹,一些水鸟尖叫着,向棕榈树树丛中飞去,而河中鱼儿不断的浮头,有的跃出水面极高,再次跌落水中之时,溅起了高高的浪花。
袁小英看着那鱼儿不断地浮头,兴奋的手足舞蹈,而汪三江自然明白,这是风雨欲来,气压极低,河水之中含氧不足,鱼儿在水面呼吸的缘故。
乌云不断的增加,渐渐的天空竟然变得漆黑起来,刚才还是晴空万里,此刻却看似就要天黑,汪三江知道一场瓢泼大雨就要铺天盖地的而下了,于是牵着袁小英的小手,就往三江号上的观澜楼而去。
汪三江与袁小英还未进入卧室,突然一道又粗又长,打着弯的闪电划破长空,苍穹好像被他撕裂开了一道口子,啥时间把观澜楼的露台照耀的清晰可见,汪三江趁势推开了卧室的门,将袁小英抱在怀中,此时一阵沉闷的炸雷便浑然响起,吓得袁小英把那张秀气的脸,只往汪三江的胳肢窝里钻。
汪三江抱着袁小英刚刚跨入屋内,还为来的及关上厚重的门,倾盆大雨便悄然落下,于是观澜楼的露台上有了密密麻麻的雨点,再接着噼里啪啦的全都下了下来,三江号甲板上瞬间就被雨水湿透。
三江号乃是大海船,除台风以外的大风浪都浑然不怕,何况这内河之中的风风雨雨,故而仍然满帆航行,风驰电掣一般向上游而去。
汪三江冒着被大风刮进来的雨水,关上了厚重的房门,只见刚才还惊慌失措的袁小英,此刻却点上了鲸脂蜡烛,在一片明亮之中,趴在了巨大的玻璃窗户上,看那三江号前方的狂风暴雨。
袁小英神情专注,一头的乌黑的秀发已经被雨水大湿了鬓角,脸上白里透红,汪三江看的动情,情不自禁的走上前去,抱住那盈盈一握的小腰,脸颊蹭着袁小英的秀发吗,一同观看着这一场南洋暴雨。
袁小英一边感受着汪三江的身体,一边目光穿透浓浓的雨幕,看着湄公河两岸,在暴风雨中摇曳的树木,只见有的椰子树已经被大风吹倒,浑然倒地,而那低矮一些的树木虽然摇晃的厉害,但却岿然不动。
第462章 金边湖风光()
于是袁小英又想起了了那在永宁学院学习的知识,真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呐,怪道那椰子树虽然高耸入云,但却只有树顶的那依从椰子,其愿意不言而喻,要是椰子树浑身都长满了枝桠与茂密的叶子,在这狂风暴雨之中,还不全部被大风摧折吗?
狂风暴雨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之后,马上就雨过天晴,太阳再次出现在了九龙平原上空,只是日头已经微微偏斜,但是天空中挂上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袁小英又跑出卧室,来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景色。
雨过天晴,宽阔的四野经过雨水鄂冲刷,更加绿茵茵,那些新长出的枝桠,黄中带绿,绿中带黄,恰似精美的玉器一般。
宽阔的湄公河愈加的浊浪滔天,而三江号继续疾驰而去,沿途不知路过了多少无人的村落,又不知与多少倭寇船只擦肩而过,傍晚时分,便来到了金边古镇。
从三江号高高的甲板上眺望金边,只见一百多年前,水真腊建立的国都,此时不过只留下了斜阳之下的那些瓦砾,还有城外残破的古寺了。
到了此事,汪三江这才明白,原来自真腊古国弃了古都吴哥城之后,定都金边之后,那暹罗王朝与安南先后崛起,双方都有开疆拓土的意思,所以水真腊不胜其扰,国王四处逃窜,都城也就无法定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