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误入一六三七-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先生提出四隅六正十面张网之策以来,先有逆贼张献忠就抚于总理熊文灿账下,后有元凶巨恶李自成困于陕南!如今闯贼走投无路,洪承畴,孙传庭又群追不舍,想必不日便会俯首待割。先生建此不世之功,当留名青史,万古瞻仰矣!“

    杨嗣昌听后连忙跪下说道;“此皆上赖陛下恩威,下赖将士拼命。臣本愚笨之辈,无微末之功。臣受陛下隆恩,授以首辅重任,有兼本兵之职。

    自臣上任以来,流贼流窜于中原大地,糜烂数省,眼下东掳犯境,糅励京畿,山东各地。致使陛下夜不能寐,昼不得息,呕心沥血,披肝沥胆,臣虽万死,难辞其咎于万一!”

    “先生快快请起,何必谦恭若斯!”崇祯看着杨嗣昌重新坐下,又说道:“张献忠可是真心就抚!”

    “以臣看来,张献忠就抚之事方在两可之间,如若洪承畴,孙传庭在陕西剿贼顺利,张献忠便真心就抚,如若朝廷在陕西失利,则张献忠必反矣!”

    “先生之言与朕不谋而合,依先生之见,陕西之事可有变数?”

    “据洪承畴,孙传庭所报,眼下闯贼困于陕南,朝廷数万大军群追不舍,绝无生还之机,想必不日就会活捉李自成,献俘于阙下!”

    “恩。。。。。。”崇祯看了看杨嗣昌说道;“是要献俘与阙下,先生可代朕给洪承畴,孙传庭下一道旨意,要求二人务必活捉李自成等元凶巨恶先献俘阙下,再率大军前来勤王!”

    “臣遵旨!”

    崇祯想了一会儿,喝了口热茶,又说道:“那件事办的如何了?”

    “辽东巡抚方一藻已经多次派周元忠前往盛京洽谈此事,清廷以周元忠为一卖卜盲人为由断然拒绝,非要派出一位一二品的大臣,方能议和不可!”

    “哦。。。。。。理由还算充分,此事外庭可有传闻?”

    杨嗣昌听后马上想起高起潜刚才之言,但他身为朝廷大臣,没有高起潜之流宦官的胆子,不敢欺君。马上跪下说道:“臣死罪!此事外庭已有流言。”

    崇祯听后大惊失色,杨嗣昌连忙解释道:“外庭只是传言陈新甲主张合议,周元忠前往辽东,并不知此事为朝廷所为。”

    “如此便罢了,此事要机密为之,万万不可让外庭知道,倘若传入一二言官耳中,百般阻拦,如何是好。”

    “陛下不必如此挂怀,昔日与俺答议和,朝臣百般阻拦,但合议之后,边关大开榷场,茶马互市,商人来往不绝,朝廷再无战火,而尽收榷场税银。

    今日之事,与之仿佛,倘若与东掳合议,再无东顾之忧,朝廷专心用兵于流寇,待流寇一灭,天下安定。彼时,今日聒噪之群臣,当哑口无言矣!”

    杨嗣昌口才极好,说的朱由检心花怒放,笑着说道:“此事就交给先生了,卢象升的勤王大军,可曾到来?”

    “据卢总督所报,估计今夜到达昌平大营。”

    “如此就好,宣府大同之兵一到,位于昌平的祖宗陵寝可保无虞!”

    杨嗣昌喝着玻璃碗中的清茶说道:“吾皇圣明!”

    崇祯听后,眉头一皱说道:“要是卢象升同意与东掳和谈,此事便可成功了。”

    杨嗣昌听后说道:“卢总督乃百战大帅,如若同意议和,自然能堵悠悠之口,但臣知那卢象升鄙姓耿直,和谈之事恐怕难以接受。”

    “先生回去之后,让卢象升明日一早平台见驾!”

    “臣遵旨!”

    。。。。。。

    杨嗣昌走后,摆在大殿内的大钟铛铛铛的响了整整十二下,意味着十二点到了,崇祯皇帝乘着龙撵来到周皇后宫中,老远就看见坤宁宫中的灯火还未熄灭。

    朱由检便不禁心酸起来,如今大明朝内忧外患,犹如微弱的烛光在风雨中飘摇,国库空虚,万历皇帝积攒的皇宫內帑也所剩不多了,爱妃省吃俭用,每每深夜还在织布。

    朱由检看着坤宁宫中的烛光,将右手伸进衣领,抚摸着前日由爱妃在他的内衣上打的补丁,不觉的热泪盈眶。

    进入坤宁宫内,朱由检看见周皇后今日却没有织布,正在端详着几件貂皮大氅,那纤纤玉指在厚实的大氅内抚摸着,目光柔和,恍如一泓清水,在烛光中晶莹剔透。崇祯走到前来,说道:“不错的大氅么,哪里来的?”

    周皇后被他吓了一跳,见是朱由检到了,双目便充满了喜悦,起身走到崇祯跟前,一边帮他宽衣,一边说道;“这是东夏国英国公家的文秀妹子送来的,这件小的是方神医送给三皇子灿儿的。

    这两件大的是东夏国帅兵勤王的石先生送来的,黑色地是给皇上的,白色的是送给臣妾的。”

    周皇后说着就将黑色的大氅套在了朱由检身上,朱由检马上就觉得十分温暖,亲自将白色地大氅套在了周皇后身上,夫妻二人互相打量着,只觉得雍容华贵,十分好看。

第146章 卢象升() 
周皇后说道:“这东夏国的诸位先生们,倒向亲戚一般,每到逢年过节必有礼物进贡。”

    “不知道那方神医如今可好,他不但救了灿儿一命,逢年过节还如此牵挂灿儿,令人感佩呀!我们夫妇要不是贵为大明皇帝,皇后,说不不定与方神医这些人相处的亲如一家呢?”崇祯缓缓地说道。

    “皇上,贵为皇家也有亲戚啊!”

    “爱妃之言差矣,那些皇亲国戚不顾国家内忧外患,极力贪墨腐蚀国家,哪有亲戚的情意呢?”

    “臣妾说的不是这些皇亲国戚,今日文秀进宫,向臣妾言道,那石先生如今不曾娶妻,想在大明寻一大家闺秀为妻。听她说那石先生在东夏国也是一部堂官,实打实的尚书大人,我看六妹已经十八岁了,一直没有心仪的青年才俊与之相配。皇上要不将六妹下嫁石先生,大明也可与东夏结秦晋之好。”

    崇祯听后,拍案而起,说道:“妇道人家,一派胡言,宁德公主乃父皇血脉,朕的至亲,岂能下嫁外邦,大明三百年以来,还没有汉唐和亲之事!”

    周皇后见崇祯大怒,低声说道;“陛下息怒,臣妾胡思乱想,请陛下原谅!”

    崇祯原本怒火熊熊,但见周皇后被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有极为不忍,伸手将周皇后抱了过来,说道;“朕一时气愤,脾气暴躁了些,爱妃见谅,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臣妾失言,理当训诫!”

    。。。。。。

    石为经走出宫中之后,乘上早已等待的马车往李存真府中走去,车夫本是李存真府上的,轻车熟路地向南疾驰而去,一会儿就到了位于棋盘街李府。

    这是一三进院落,白墙青瓦显得古色古香,长长的抄山长廊皆雕梁画栋,虽是晚上,但府内灯火通明,进入第二进院落,石为经便听得李存真那两个月的宝贝女儿哇哇大哭,进入屋中见李存真的老婆张文秀阿娜多姿的身影,一时恍惚起来。

    李存真大声的笑着,说道:“看什么看,赶紧把你那啤酒肚锻炼下去,有的是好女人嫁给你。”

    正在逗弄着奶妈怀中的女儿的张文秀,被李存真吓了一跳,才知是石为经又在看她,便觉得脸上发热。尴尬地说道:“石先生回来了,皇上说什么了。”

    “皇上让我奋勇杀敌,如若建立奇功,必有厚赏。”

    “这就成了,今日我进宫见了皇后娘娘,说了先生娶妻之事,我看周皇后也有成就好事之意,到时候先生杀敌保国,此事绝非难事!”

    石为经听后正在高兴,李存真说道:“你那腐败的肚子如若下不去,一切都是枉然,哪有姑娘会看上一头肥猪。”

    石为经听后生气地说道:“就你好看,哥哥我这叫富态好不好!”

    “我就好看,对不对啊,娘子!”李存真打趣着,又对张文秀说道。

    张文秀见他二人又如小孩子一般淘气起来,微微地笑着,说道;“你们少坐,我去吩咐厨房,弄些酒菜来!”

    石为经听后,急忙起身说道:“弟妹,不可!俺要减肥!”

    李存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石为经此言一出,连张文秀及奶妈也笑了起来。

    石为经十分窘迫地说道:“是该减肥了,非是为娶妻之事,太胖了,减减也好。”

    。。。。。。

    就在石为经叫嚷着要减肥的时候,一对人马大约数万骑,从北京城西北的居庸关方向疾驰而来,此刻已经在京郊的昌平一带纵马飞奔。

    奔驰在最前方的是一匹高大地宝马,浑身乌黑的短毛如同锦缎一般,唯有四蹄及脖子上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洁白晶莹如雪,唤作“五明骥”。

    马背上坐着的是肩宽腰细,面皮白净的读书将军卢象升是也,他手提一口关老爷那样的青龙偃月宝刀,足有三十十斤,双目紧盯着前方,恨不能飞着前往昌平,守护大明朝自永乐皇帝以下的陵寝。

    今年五月其父于老家去世,身任宣大总督,抵御关外建奴的卢象升原本要辞官回乡丁忧,准备在老父坟前搭上一间茅屋,守孝三年。

    但满清破关南下,京畿山东无不糜烂,卢象升又被崇祯皇帝夺情起复,又挂上了兵部尚书衔,御赐一柄尚方宝剑,让他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卢象升,自建斗,别号九翁,是年四十岁左右,两榜进士出身,虽是文官,但却有一身万夫不敌之勇,又深知兵法韬略,是一位杰出的统帅。

    前几年在河南一带剿灭流寇,因他身先士卒,手下将帅也都大多拼命,被李自成,高迎祥等人称为“卢阎王”。在剿杀流寇的过程中,卢象升组建了一支十分强悍的军队,那就是天雄军。

    这是一支以同学,亲戚血缘关系组成的军队,在战役发起的时候,一人阵亡,其余士兵皆怒气冲冲,争着冲入敌营,杀敌报仇。

    几百年后,号称晚清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也建立这样一支军队,那就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

    一身白色孝服的卢象升刚刚走进昌平总督行辕,贴身的仆人,卢大勇便来禀报,说是杨阁部来访,卢象升听后,亲自迎接于辕门之外,就看到身穿一品仙鹤补子朝服,头戴六梁冠的杨嗣昌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卢象升上前拱手行礼道;“学生刚刚来到这昌平大营,杨阁老便亲自来访,令学生受宠若惊啊。”

    杨嗣昌拱手回礼,说道;“老大人乃大明国之柱石,亲率勤王大军,星夜驰援昌平,祖宗陵寝已是安保无虞,学生理当拜访!”

    “学生不过一将帅耳,阁老位居首辅之职,而又身兼着本兵,才是大明朝擎天一柱。”卢象升不喜欢这些客套的言语,伸手做出了请的样子,说道:“阁老,请里面说话!”

    二人进入总督行辕之内,在供着尚方宝剑的条案下面的两侧太师椅上坐下,卢大勇端来了两碗清茶。

    卢象升看着正在品茶的杨嗣昌说道:“学生听闻目下都中盛传要与鞑子行款议和之事,学生听后十分气恼,不知此事真伪如何,请阁老示下。”

    “此事学生已有耳闻,不过学生听后,却觉得此乃谋国之言,并不像老大人一般地怒发冲冠,假如真的能与东掳议和,使朝廷再无东顾之忧,一行剿灭中原流寇,则太平之日不远矣!”

    卢象升听后气得面目发紫,高声说道:“如此行事,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