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误入一六三七-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东夏大军入城,顷刻之间便使阿巴泰几千精锐之师土崩瓦解,但也有部分东掳从城内逃了出去,眼下这阿巴泰已被将军所擒,此贼贵为东掳贝勒,我料东掳必会派大军前来,一者报高阳损兵之仇,二者伺机营救阿巴泰那厮。将军何不以逸待劳,在此守住待兔!”

    石为经听孙承宗说还会有东掳前来攻打高阳县城,急忙说道:“如此最好了。老大人曾为朝廷本兵,胸中自有一番丘壑,百般韬略,老大人营建关宁防线,致使东掳几十年不得攻破,为经钦佩不已。

    老人有神鬼莫测之机,为经正好求教一番,老大人请!”石为经说着将孙承宗迎入后衙,二人在一张红木圆桌前坐了下来,亲兵端来茶水,二人慢慢品尝着聊了起来。

    孙承宗捧着玻璃茶碗咂了一口清茶,说道:“将军表字是?”

    石为经听后无可奈何地说道:“为经不读诗书,更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因此俗人一个,并无表字。”

    孙承宗听后说道:“将军可似那北宋名将狄青,出身于草莽之中,但身经百战,未曾一拜,真是天生奇人呐!”

    石为经听后笑了起来,心中想着看来这孙承宗真的把他看做大字不识的草莽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笑眯眯地说道:“老大人谬赞矣,狄青无论怎么勇猛,也只是一介武夫,何足论哉!就这狄青为经有一上联,老大人可有兴趣对上一对?”

    孙承宗乃两榜进士出身,还曾当过帝师,学问何其高深,此刻听石为经要他对一对对联,心中想笑,但他涵养极好,缓缓说道:“请将军赐教!”

    石为经一时想到在百度贴吧上看到的一副关于狄青对联,便卖弄起来,说道:“狄青不如萧何。”

    孙承宗听后开始觉地语言平淡,并无可圈可点之处,但仔细一想,觉得此联大有玄机,字面上是狄青不如萧何,但此联谐音却是笛清不如箫和,字面意思是北宋名将狄青比不上西汉开国丞相萧何,但谐音地意思却是笛声清脆缺没有箫声那般呜咽好听。

    孙承宗想着想着,便站起身子在后衙内来回渡步,用右手捻着稀疏的白胡子,左手放在后腰上,躬着身子,频频点头,一会儿才说道:“此联精妙,老朽一时不能对出,还请将军赐教!”

第163章 高阳大战(三)() 
石为经听后满脸得意的笑着,心中想着:“小样,再说我老石没文化!”便开口说道:“有一下联曰:鲁肃不如樊哙。老大人看来可还工整?”

    孙承宗听后又望着门外来来往往的东夏士兵及一颗高大的柿子树,沉思起来,忽然想到此联与前联真的好工整,鲁肃不如樊哙,字面意思是鲁肃虽有长着之风,但并没有樊哙于国有用,其谐音为小渔船上的船橹摇着虽快,那能与大船上的风帆想比,二者真有天壤之别,岂能相提并论。

    二联凑到一起,也有暗暗告诉孙承宗,他石为经并非无用之人,与那些皓首穷经的酸腐文人想比,他石为经似乎更甚一筹,想到这里孙承宗也就明白了,说道:“听闻东夏国有十六位先生,所学虽非圣人之言,儒家经典,但其所学皆为天地至理,想必将军便是其中之一了,老朽这厢有礼了!”孙承宗说着便躬身长揖。

    石为经听后极为吃惊,短短一番谈话,孙承宗便知道了他是穿越者十六人之一。便回礼说道:“老大人目光如矩,为经正是那十六人之一,还望老大人赐教!”

    孙承宗说道:“赐教不敢当,不过先生率领东夏精兵万里勤王,难免与我大明官员周旋,没有表字不好交往啊!”

    “老大人所言甚是,请老大人赐字!”石为经说着就坐了下来,坐下之后又见孙承宗还站在那里,急忙起身恭敬地说道:“老大人请坐!”

    “先生请!”

    二人坐了下来之后,孙承宗说道:“敢问先生治何经典?”

    “为经不才,所学皆在这石为经三字里面了,以石为经,研究顽石罢了!”

    “先生所学,果然闻所未闻,不知先生所学,有何高深至理。”

    “老大人有所不知,这顽石乃天地精华所在。万万年以前,大地上裂开无数口子,融化的岩浆喷涌而出,冷却之后形成怪石万千,经风吹雨打,河流侵蚀,不知又过了多少春秋,便是千姿百态,其中不乏金银铜铁之宝藏,玉石玛瑙之奇葩。

    上古之时,便有万物繁衍,而当时万物与今日不同,它们有的死后,被掩埋于黄土沙砾之下。又千万年之后,便成为了化石,观看这些化石,为经便能推测上古怪兽的模样。“石为经骄傲的说完,看着一脸懵逼的孙承宗又说道:“这便是为经所学,老大人见笑了。”

    孙承宗听后,想了想说道:“先生所学,令老朽听来十分惊讶,惊讶之余又觉得不无道理,先生大才,竟然能从石头之中寻找《山海经》中记载的动物的蛛丝马迹,真是神奇!”

    石为经听孙承宗以为他说的那些上古怪兽就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神兽,这才想到古人怎么能轻易理解他十年寒窗苦读才学到的知识呢,便说道:“老先生抬爱了,不知老先生将要给为经取何表字?”

    孙承宗捻着胡须思考起来,一会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先生既然姓石名为经,又专精这石中之学,以老朽之意,不如取字燧人如何。”

    石为经听后十分高兴,但想到燧人二字与利用燧石取火的燧人氏相似,说道:“燧人二字原本极好,但与上古先贤燧人氏有雷同之意。”

    “先生有所不知,这燧人二字就取得是上古先贤燧人氏之意,先生大才,当得起此二字的。”

    石为经见他这样说,便欣然接受了孙承宗所赐的燧人二字为表字。但后来李存真,周召南等人便称呼石为经为怂人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石为经接受了孙承宗所赐的表字以后,便对孙承宗越发恭敬起来,说道“老大人久任本兵,而又总督蓟辽,还望赐教于为经。”

    孙承宗见石为经同意了他给取的表字,便说道:“燧人兄所带兵马,火器犀利,战场之上以一当十,但以学生之拙见,东夏强军更善于守城,不知此言对否?”

    石为经听后,心里也明白,这一千人马轻装简从,没有携带攻城利器,所以短于野战,而长于攻城。今日之事,也不过凑巧而已,但以燧石枪极快的射速,守城时只需要露出射击孔便能杀伤敌军,又不至于让敌军箭矢射中。

    石为经也曾听李存真说过,这些士大夫同僚之间,往往以学生谦称,见孙承宗已经自称为了学生,便说道:“听老大人之言,令学生茅塞顿开,眼下时局不知如何赞画,还望赐教!”

    孙承宗听后,望着门外挂着几个被霜雪侵染的鲜红欲滴的柿子的苍劲有力的柿子大树,及树下昂首挺胸齐步而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的号子,踏着整齐的步伐的东夏士兵,说道:“燧人兄所带之兵,皆精锐之士。学生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愿闻高见!”

    “以学生之间,数日内东掳必前来高阳,伺机攻城营救阿巴泰,燧人可守城以吸引东掳大军。由学生向皇上上一奏疏,让朝廷派来大军前来高阳与东掳决战。

    届时将军在内,东掳将将军团团包围在内,而朝廷天兵将东掳包围在外。届时燧人在内而天兵在外,内外呼应,伺机打上一个大胜仗,以震我军心而灭东掳嚣张之气焰!”

    石为经立功心切,听后不觉得危险,反倒觉得是锦囊妙计,说道:“妙!妙!就以老大人之计,学生让他有来无回!不知老大人这奏疏一事,何时书写?”

    孙承宗见他同意,很是高兴,笑的连额头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说道:“燧人赞同此事,乃高阳县数万黎民之幸,朝廷之幸!奏疏一事,乃眼下紧要之事,学生这就速速写来!”

    孙承宗说完,与石为经一起在高阳知县的后衙内东翻翻西翻翻地,一会儿就从书架上的一个楠木盒子中找到了几个空白的折子,在一张大案上铺开,由石为经在一块澄泥砚中磨起墨来。

    一会儿,墨汁磨好,浓淡恰到好处,孙承宗从笔架山取下一支狼毫毛笔,在奏折上写了起来。

    石为经见孙承宗书法苍劲有力,蝇头小楷逐渐跃然纸上:“致仕之臣孙承宗,跪叩吾皇金安!

    十月以来,东掳兵分四路而下,劫掠焚烧,无恶不作。十月二十日,阿巴泰兵围臣乡保定府高阳县,知县远遁,臣携家丁与高阳有志之士誓死守城,但无奈东掳势大。俄尔高阳城破,鞑子蜂拥入城,与臣决战与城墙之上,臣不能敌,欲自刎以报国恩。

    当此之时,东夏国石为经率领精锐之师,杀入城中,尽挫东掳。杀东掳两千五百余骑,生擒已故奴酋努尔哈赤之子阿巴泰。

第164章 高阳大战(四)() 
石为经大功于国,应厚赏之,阿巴泰也应押解京师,献俘于阙下。但眼下东掳入境,若此时将阿巴泰押解京师,则恐东掳于途中营救!

    臣与石为经反复思虑,决定以阿巴泰为诱饵吸引东掳大军于高阳城下,请吾皇派来大军将围困高阳之东掳尽数围困之。届时天兵内外呼应,一战而挫东掳气焰,以扬皇明之军威!。。。。。。”

    孙承宗写完让家丁亲自前往北京,反复叮嘱要亲自交到杨嗣昌手中,让他急速递到天子御案。这才对着石为经说道:“目下之际,学生与燧人兄还要厉兵秣马,召集城中精壮,拿起鞑子遗留下来的兵器,日日操练!于城头多备上滚木礌石,摆上几口大锅,多备菜油,加强防御啊!”

    “老大人言之有理。老大人戎马一生,长于战略,学生谨遵老大人之命,这招募青壮,多备滚木礌石之事,还要仰仗与老大人啊。”

    “这些繁琐军务,学生理当为之,但学生看来,这东夏练兵之法甚为精妙,所以这招募青壮练兵之事,还要燧人兄派来一位将军训练士卒呐!”

    “就以老大人之言。”石为经说着对着门外喊道:“阮总兵!”

    阮世杰听到石为经叫他,一路小跑着进来对石为经说道:“中堂大人,有何吩咐?”

    “阮总兵,我与孙大人商议,要训练青壮,你可选派一熟悉我东夏操练之法之人,听命于孙大人。”

    “中堂大人,那就派臣的儿子阮开山在孙大人账下听命可好!”

    石为经听后笑呵呵地说道:“阮总兵倒是举贤不避亲,不过我看开山那小子行!”

    。。。。。。

    第二天,石为经与与阮世杰在城墙上巡视,天空阴沉,乌黑乌黑地,就像一口大铁锅倒扣在了头顶上面,狂风怒号,鹅毛般地大雪铺天盖地洒落下来。地面上的积雪已经没过脚面,高阳县城的大街上孙承宗新召集的青壮正在阮开山教官的指挥下进行队列训练,嘹亮的号子,响彻天际。

    一颗大树枝上的积雪被这诺大的声音震落下来,落在了大树下一把太师椅上端坐着的孙承宗衣领里面。

    老头被冰雪灌进衣领,直觉的浑身激灵了一下,不自觉的站起了身子,但他看着阮开山指挥下的这三千青壮,脸上露出了笑容。

    城中的居民此时大约有四五万人的样子,其中有的是昨天鞑子进城时还未逃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