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雨大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知道营田务的酒不但卖给附近的军营,还卖给汴河上的商船,每年数量不少。汴河上那么多商船,大家买了自喝,每年也消耗非常多的酒,夏竦自己家就是如此。
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夏竦并不纠缠。营田务依旧在招人,年年扩大,人户多了,这些需求自然就会出来。自己酿酒是难免的,总不能放着大堆粮食到外面买酒。
与杜中当先骑马,出了营田务衙门,一行人向北面走去。走了约摸两三里地,忽然听见前面传来巨大的轰鸣声,犹如打雷一样。夏竦和一众随从心里疑惑,营田务这里,莫不是有什么怪兽?
夏竦停住马,奇怪地问道:“杜知县,前面是何怪物,如此巨声?”
杜中宵拱手道:“回相公,下官带人制了一种蒸汽机,可以烧煤做车,自己前行。这些日子他们试得有效,天天不停。前面正是此物的声音。”
“哦,原来如此。我也听说过此物,陈州通判韩绛,便就用此物制了车船,听说颇不错。”
第117章 大开眼界()
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怪物,四个又宽大又大轮子,上面趴着个“噗、噗”喘气的机器,像个大号的甲壳虫一样的东西,夏竦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才道:“这就是车?这车能用来做什么?”
杜中宵有些尴尬:“现在只是个车而已,什么也做不了。”
夏竦几乎要笑出来:“什么都做了,要来何用!杜知县,我看这一大坨铁,要花费不少钱财,虽然你在营田务赚了许多钱,也不能如此胡来!”
杜中宵勉强笑了一笑,过了一会才道:“相公,不要看此物现在没什么用处,只要一点一点完善下去,终有能够大用的一天。”
夏竦连连摇头:“什么大用?牛车、马车、太平车,哪种车不比此物好上百倍?”
杜中宵道:“这种车,不需牛马,不需人力,也就不需粮草,只要烧煤就可前行。相公,想一想要是这种车可以轻快地拉许多货物——”
夏竦猛一摆手:“这种事情是想出来的么!杜知县,你也不要如此胡闹!”
说完,不理杜中宵,当先打马前行。好在营田务杜中宵管理得特别优秀,给夏竦留下了好印象,夏竦对此事没有多说。虽然不知道这车花了多少巨款,只看那一大堆一大堆的铁,便就知道价值不菲。这个年代,铁可就是代表着钱,哪里有如此胡闹的。
杜中宵愣了一下,看着不远处陶十七带着几个人正在摆弄的蒸汽车,无奈地摇了摇头。新生事务总是艰难,有几人有那样长远的眼光呢?现在的车自重过大,为了不陷入泥土里,只能用特别宽特别大的轮子,又加大了车的自重。结果就是以现在蒸汽机的效率,只能拉着自己,用不快的速度移动。既拉不了任何货物,也拉不了人,其实就是个大号玩物。这还不算,由于烧煤过多,车跑不了多久,就必须有加煤的地方,离着实用天差地远,让杜中宵都有些怀疑人生。
总以为有了前世的知识,做这些不难。杜中宵做其他发明的时候,确实也挺顺利,惟在蒸汽机的制造上,遇到了太多的困难。哪怕知道原理,知道研究的方向,也还是问题丛出不穷,让杜中宵有些沮丧。
不过转念一想,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哪里是那么容易做成的?从自己做模型,到现在也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现在能装到车上动起来,已经是难得了。如果再有几年的时间,说不定就真能制造出火车来。只要有了火车,一个新时代就将在轰隆隆的车轮运转中到来。
摇了摇脑袋,叹了口气,杜中宵打马追上夏竦。
过了陶十七等人摆弄机车的一处空地,前面是矮墙围起来的场务,占地极大。门口处有几个壮丁持了刀枪,在那里巡视,见到杜中宵和夏竦等人到来,忙上前唱诺。
几人没有下马,径直进了场务里,走不多远便到了一排高大的红砖房子那里。
杜中宵道:“相公,这里就是铁作的衙门。营田务有两个手分在这里管财赋,另有主管数人是从民间招募。营田务一应农具,都是这里打造,不只有铁匠,还有木匠等诸多工匠。”
夏竦点了点头,与他杜中宵一起下了马,向衙门里走去。
到官厅里坐定,人吏上了茶来,伺立一旁。
用罢了茶,夏竦道:“这里制作哪些农具,可带我去观看一番。”
杜中宵急忙起身,道:“回相公,这里有专门的屋子,摆放各种农具。”
杜中宵根据前世的习惯,在这处场务里有专门的展厅,展示各种各样的制式农具。许多外地的客商都被展厅震慑,这也是营田务的农具大量外销的原因。
出了正厅,到了旁边一间高大的砖瓦房里。一进房,夏竦便就被琳琅满目的农具震惊了。
只用从耕开始,各种各样制式的犁,有专门开荒的,有专门翻土的,有中耕除草的,在一块区域摆放得整整齐齐。每样农具前还有一块牌子,写明农具名称,用途是什么。
夏竦沿着留出的道路看去,只觉得心神俱震,他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看了几样农具,便转身对跟在身边的杜中宵道:“你把这里每样农具前面牌子上的文字,全录下来,到时给我。”
杜中宵不明所以,问道:“相公要这些有何用?”
夏竦叹了口气:“你这一块一块的牌子结成集册,不就是一本《耒耜经》?前些日子,我见了你营田务的条贯,分类明晰,描述清楚,就以为难得,没想到就连这里制农具的场务,也如此清晰明白。杜知县,从营田务看来,你做事极有条理,日后必为朝廷重臣!”
杜中宵拱手谢过,也不知道夏竦说的是不是真心话,不由心中惴惴。夏竦看人很准,当年庞籍还是小官在其手下的时候,重病不起,自以为不久于人世,夏竦便就断然其有宰辅之器。
一路看过去,夏竦不但是见识了这里制的农具有多齐全丰富,而且通过这些农具,还理解了营田务的耕作方式。从耕种到收获,都有制式农具,这里一应俱全。
一路看完,夏竦叹道:“有知县的营田务条贯,再有这里齐全的农具,只要用人得当,随时可以在别处再立一处营田务起来。杜知县做事,条理清楚,而且没有私心,一切都光明磊落,甚好!”
杜中宵拱手道谢,也不知道该怎么接夏竦的话。自夏竦来任知州,杜中宵就不知道怎么跟他处理好关系,特别是他派常威来营田务察看秋粮,两人关系差点闹到无法收拾。还好夏竦头脑清楚,在杜中宵找到州城的时候,断然把常威乱杖击毙。
这次夏竦到永城县来,没有丝毫掩饰,就是来查杜中宵施政的。结果一路看下来,杜中宵不但没有苛待百姓,而且真地在办实事,当地百姓不知得了多少好处。自己亲眼看到了,夏竦对杜中宵的印象大为改观,渐渐地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可造之才。
这是夏竦的长处,他不是戏文里模板化的大反派,只想着害人。他为官,虽然有诸多毛病,但却真地为百姓办事,为朝廷办事。他虽然不植党羽,难得有官员入他眼中,但真正的人才,也吝于提拔。也正是因为这些长处,夏竦才能在官场上稳步高升,到了今天的地位。
第118章 新政失败()
从展厅回来,再次用茶,杜中宵在夏竦眼中已经完全不同了。此人出身小户人家,在官场上做事显得有些笨拙,但政绩是实打实的,实在是难得的能吏。
公吏去准备接风的筵席,夏竦问杜中宵:“知县,除了我们看过的地方,营田务还有哪些地方,是与其他地方不同,值得一看的?”
杜中宵想了一下,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自己治下的地方,当然处处都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到底是多了一千年的见识,点子无数,手中有权,那还不翻出许多花样来。但值得夏竦看的,一时想不起来。
过了好一会,杜中宵才道:“回相公,最近朝廷劝学。州里重建州学,也命县里立县学。下官依相公吩咐,除了在县里选址,正在建县学、请名师之外,又在营田务和公社各建一处学校,教些顽童认几个字,再教书算、器作等等知识。不指望他们应举考时士,只想读几本圣贤书,淳朴风俗,再学些能够糊口的本事。营田务大多家才余财,这学校已经办了起来,相公要不要前去看看?”
夏竦点头:“好,此是好事,我们吃过饮一起前去。”
营田务的学校离着衙门不远,是一排五间大砖瓦房,带着一个大院子,比一般人家阔气得多。到今年营田务专门建了一处砖瓦窑,用煤烧制砖瓦,好多建筑都是用里面烧出来的砖瓦制成的。
二三十个孩童在两间课室里,一间在教《千字文》,另一间在教书算,噼哩啪啦打算盘。
夏竦和杜中宵等人进入院子,见院子空旷,四周种了些菽豆谷子之关,伴着零星花草。
杜中宵对夏竦道:“这些菽豆粟米,是学生帮着老师种的,秋天收了算作束脩。除此之外,由营田务拨付教师钱米,以为酬劳。”
夏竦点了点头:“不错,乡间先生辛苦清贫,多补他们一些钱物也是应该。”
此时不管是乡间还是城里,中上等人家的人多认识几个字,但真正读诗书的不多。启蒙先生和教诗书的先生是两回事,前者很多地方都有,后者就很罕见了。乡间启蒙先生报酬不高,无非收些粮米,多自己还要种地。营田务的这所学校里,教书的人实际已经脱产了,待遇远不是乡间先生可比的。
《千字文》之类没什么好看,夏竦带人到了另一间教书算的教室外,站着听里面讲什么。
听了一会,对身边的杜中宵道:“衙门组织教人书算,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知县,不知从哪里选出这些学生?教会了之后,要做人吏么?”
杜中宵拱手:“回相公,都是营田务属下各村的孩子,年龄合适,家里父母送来,便就入学。学个一两年,有天分的继续留在这里,不愿学或实在学不会的,就回家去了。以后干什么,衙门就不管了,终究是让小民学样手艺,将来有用。书算处处有用,不拘做人吏,好多店铺主管也是要的。卑职听说江南人多习书算,那里人吏都是自愿投充。西北之民便就不习此术,那里书算之吏是为重役,尤重于衙前。百姓中习此术的人多了,不管于官于民,总是好事。”
夏竦点了点头,又听了一会,并无特异之处,便就没进教室。四处看了一圈,便就离去。
依杜中宵的想法,这是独立于州学县学之外的另一教育体系,以实用技术为主。除了教人读书认字之外,还要教书算,甚至以后还要教机械知识,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相当于技校。这些技校跟广布天下的场务结合起来,提供工业发展初期需要的人才。至于国家层面的大学研究之类,不是他现在想的。
杜中宵前世是风云变幻的时代,不管是社会面貌还是各种制度,都是飞速变化。杜中宵学到的一点就是,不要妄想什么万世一系的制度可以解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用为主,理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展中会出现问题,也会解决问题,不抱残守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