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雨大宋-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同伴讪讪地道“哪里这样邪门,我们兄弟几人,进去就没一个赢的,这赌场必然使诈。”

    五斤一拍手“必然是了!直娘贼,爷爷见惯了大世面,却在这里吃瘪,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同伴道“有什么办法?里面许多壮汉,我们打也打不过啊——”

    五斤阴着脸,冷冷地道“哼,欺我们无人么?这里面的钱无数,若是抢上一次——”

    几个同伴听了,吓了一跳,忙道“哥哥,这里不是我们地盘,怎么去抢?”

    五斤冷笑道“唐龙镇这里,以前我们抢的还少了?走,回去从长计议!”

    。

第127章 三方牵扯() 
耶律不花美美地喝了一口酒,对站在面前的白涣道:“主管,你天天说赚钱辛苦,现在管赌场,总不辛苦了吧?那里的钱,就跟白捡来的一样。”

    白涣叹了口气:“郎君,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一般的赌客,赚他们的钱简单。可还有一种人,天生无赖,专会钻各种空子。最近几天,就有那么一群人,在我们的赌场里使诈——”

    耶律不花听到这里,变了脸色,一拍桌子道:“赌钱凭运气,怎么使诈?难道是赌场里面有人内外勾结,吃里扒外?似这等人,不要手软!”

    白涣道:“并不是,赌场里有人如此做,不是偷郎君的钱么?我如何会饶了他们?是新近从南朝学来的牌九、麻将这些,我们的人又不怎么会玩,看不出门道。规矩就是那样,只要几个人合伙,他们可以互相配合,赢同桌陌生人的钱。因了这个,喜欢玩这些的,都到对面场子里去了。”

    耶律不花道:“嗯,南人的玩法实在花哨,我也没搞太明白。——不对,对面的场子怎么就防住了呢?他们有什么法子,你去学来就是。”

    白涣摇头:“我只知道有几伙人,在对面场子使诈,被他们打了几次,再也不去了。”

    耶律不花想了半天,不得要领,一摆手道:“算了,那我们这里不要这些玩法,只用骰子铜钱。这些赌法简单,一掷两瞪眼,最是痛快!再者说了,我的人也好控制赌注。”

    白涣拱手:“小的也正有此意。反正赌来的钱,大家有份,他们想去对面就去对面好了,我们乐得清静。让火山军的人头痛去,又不会少了我们的钱。”

    这里两家赌场,对面开着。一家由耶律不花选的契丹人管理,一家由杜中宵选的宋人管理。两家的股本相差不多,宋朝管的场子契丹人占四成,契丹人的场子宋人占四成,利润按此分成。经营管理不是契丹人的强项,耶律不花一定要自己开,只是想尽量多占便宜罢了。

    与宋人管的场子相比,契丹的场子不那么实诚,有时赌场觉得输得多了,会操纵结果。而宋朝的场子相对公平,杜中宵吩咐管场子的,赚钱要在提供的酒水之类上下功夫,不要只靠赌钱。赌钱的利润与契丹人分,饮食酒水可是自己赚。说到底,要把这当服务业,不要在赌注上动脑筋。

    两家场子的生意相差不多,北方来的人喜欢进契丹人的场子,中原来的人则喜欢进宋人的,界限分明。了解底细的本地人,还是愿意到宋人的场子去。

    对于耶律不花来说,宋人的场子生意好一些,宋人赚的钱多一些,自己赌场里动些手脚,也就找补回来了。只要赚到钱就行,干嘛要跟宋人比做生意呢?

    汇报了赌场里的情况,白涣道:“郎君,这几日小的发觉,有些赌客不是善类。赌场里面的钱堆成山,难免就有人要动其他心思。我们这里在城外,没有军兵把守,如果有贼深夜前来——”

    听了这话,耶律不花笑着摆手:“主管多虑了。本朝附近所有的带兵大将,都在这里有股本,哪个敢打这里的主意!宋人那里也不用担心,股本是河东路经略司的,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抢他们的钱!”

    白涣凑上前,压低声音道:“郎君,还有西贼呢!独轮寨离此不过一百多里,快马一日一夜就可以来回。如果那里的党项将领派兵前来,防不胜防。”

    “那他们尽管来,有那胆子,我这里的钱全部送给他们!主管,你是生意人,不知道军国大事。现在本朝正与西贼开战,他们脑子坏了,来攻唐龙镇!元昊就是猪脑子,也知道不能与两国同时开战。党项人前脚抢了这里,后脚宋军就会攻他们,他们支持得来?”

    白涣出了一口气:“小的糊涂,倒是忘了此节。如此说来,党项人约束部伍,比我们还严。”

    耶律不花道:“那是自然,他们绝不敢派军兵来这里。”

    元昊虽然狂妄,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心里有数。与宋朝开战的时候,便对契丹百般巴结,想尽办法稳住他们。与契丹开战的时候,又赶紧对宋称臣,稳住这一头。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同时对两国开战。宋朝和契丹相互防备,无法达到联合进攻契丹的协议,给了他纵横捭阖的空间。

    契丹和宋朝都认为两国的实力,可以压过党项,如果帮着另一方进攻,无异为人火中取栗。所以宋朝和党项开战,契丹旁观,从中渔利。契丹开战,宋朝同样旁观,获得喘息之机。

    白涣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现在党项人那里只怕比自己更紧张。不过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对耶律不花道:“依郎君的话,西贼官兵是断然不敢来的,只怕有小股盗贼,借助他们那里的地利——”

    耶律不花冷哼一声:“小股盗贼怕什么,这里有我们这么多钱,以为没人看着么!依我和杜知军商量定了的,我们的兵马到这里来,不能顶盔带甲,不能用长兵,但人还是有的!”

    白涣一怔:“原来有我们自己的人,小的怎么不知道?”

    耶律不花沉声道:“你管好赌场就行了,不该知道的事情不知道最好!——你以为南国在这里没有人吗?我告诉你,除了唐龙镇城里,这里也有他们的兵!而且,是从府州来的蕃兵!”

    白涣打了个激灵,不敢再问。想来也是,这种地方设在城外,简直是引诱盗贼来抢,怎么会没有防备?不过这里是大宋境土,不能出现契丹兵马,两方在这里守卫的都隐藏了身份。契丹兵马大多扮作外地来的客商,在赌场和各种客栈里游荡。而宋来的蕃兵,则扮成主管伙计,经营这里的店铺。

    杜中宵这样布置,就是让城内城外隔开,城内是单纯做生意的地方,城外则收纳乱七八糟的各种生意。就好像下水道,总得有地方容纳各种垃圾。城内城外隔开,火山军与唐龙镇隔开,尽量利用唐龙镇商业上的便利,而避免这里的乱象影响到内地。

    这也正合耶律不花的心意,他赚钱是来花的,躲在城里专心谈生意有什么意思?城外这种地方,才是他喜欢的。在这里住上段日子,把唐龙镇做生意的门道学会了,自己回东胜州有样学样,就不用如此麻烦了。东胜州的条件比唐龙镇好多了,等到那里建起来,只怕还要繁华过这里。

    什么是繁华?耶律不花眼里就是有大量的钱。而在杜中宵看来,是利用商业发展实业,火山军及其腹地农业和工业尽快发展起来,才能长久。

第128章 模范农户() 
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杜中宵久久没有说话。光怪陆离的唐龙镇里繁荣商业,总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只有这一望无际的粮食,才让人心里踏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粮食,这里的开发才算是真正开始。粮食有了,就会吸引来人口,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

    程文礼道:“知军,去年开田五百余顷,风调雨顺,无旱无灾。有了营田务的粮食,自今以后就不需从外地运粮草来了。依托营田务,今年可以开更多的田。”

    杜中宵摆了摆手:“不必了,营田务的规模已经够大了。加上今春的三四百顷,营田务已经有耕地近千顷,能够容纳两三千户人家,足够了。以后再有人户迁来,官贷牛种,让他们自己搭伙垦田。”

    程文礼一怔:“这是为何?营田务开田,可比一般小农强得多了。”

    杜中宵笑着道:“可这里并不适合营田务,对小农倒是合适。推官,人户如何组织,地到底要如何种,要因地制宜。现在营田务开出来的土地,基本已经完全占住了河谷平地。假以时日,开沟治渠,营田务的土地大多都能浇上水,旱涝保收。那些山坡沟谷间的零星土地,并不适合营田务。而且,农户要想活得好,便不能只种地,总要有换钱的东西。比如桑麻,家家要种,不然拿什么换钱?这里不宜桑,种麻的地方也不多,便要另想办法。现在看来,最好是养羊,小农之家最合适。”

    火山军境内总的来说以丘陵山地居多,沟壑纵横,只有营田务的一带的河谷地区是小片平原。初期垦荒的时候,自然是有组织的营田务便利,但随着平地被开垦,再用营田务的组织形式就不经济了。

    农业发展,第一就是提供让人类生存下去的粮食,第二就是提供工业原料。工业原料的商业化,再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两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经济才能健康。

    几千年来,中国对农业的认识,一是粮食,再一个就是桑麻。以桑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纺织业是第一大工业。营田务的组织形式,对于粮食生产有利,但对于纺织原料的提供是不利的。

    火山军这一带不宜桑,种麻的地方也不多,纺织业不发达。杜中宵的规划,纺织业是以羊毛纺织为主。而稳定提供羊毛,还是以小农为好,农业与牧业相互补充。这一带的地理条件,也没有大牧场。

    此时麦田种得远比后世稀,为了充分利用地力,杜中宵命营田务前些日子在麦行间套种了大豆,此时还没有出苗。走下田埂,从地里扒出几粒种子看了,见发芽正常,对程文礼道:“推官,这一带冬天太长,若是收了麦再种菽豆,便就长不成,少收了一季粮食。我们提前半月下种,收麦时正好出苗,不惧踩踏的时候,麦豆两相宜。收了豆后,歇上一个冬天,再种一季粟米,秋后又能种麦。”

    程文礼点头:“知军说的是。地便是这些地,种得好了,多收许多粮食。”

    这就是两年三熟制,是火山军这里的极限,一年两熟是达不到的。再向北,就只能一年一熟了。营田务两年开垦的土地,刚好麦粟轮换,基本保持了品种的平衡。本来太宗时期各地设有农师,可以总结经验,推广农业技术,可惜后来废除了。杜中宵有心恢复,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沿着麦田向东行去,走不多远,地里的粮食便就换成了粟米。这是冬天和春天新开垦的土地,粟米春天下种,秋天又能收一季粮食。

    走出粟米地,就又是大片的荒田,间隔有大片林木。树林是特意留出来,进行人工修理补栽的,作为营田务的界限。外面的土地,分配给移民来的人户,自行开垦。

    夏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旁边的草丛里,不时飞出一只野鸡,扑楞楞地飞一会又消失不见。偶尔还有野兔,在草地上蹦几下,警惕地看着杜中宵一行。

    随在杜中宵身边的十三郎道:“可惜没有弓箭,不然猎只兔儿给官人下酒。”

    杜中宵笑道:“我又不是个平常吃不上肉的人,猎他们作甚?这些野物,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