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雨大宋-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了狗官,占了城池!只要我们守住贝州,消息传出去,周边的齐、德等州,必然会纷纷响应。到时天下大乱,我们杀入开封府,夺了赵家的天下!到时,你们都是开国重臣,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聚在帐里的人等的就是这句话,纷纷叫好,呼声震天。

    指挥使曹制到底是当官的人,会看眼色,第一个上前跪在王则面前,高呼道“属下参见大王!”

    王则双手扶曹制起来,道“指使,我们同甘共苦,只可兄弟相称,不必行此大礼。”

    曹制哪肯起来,口中道“大王上应天命,下合人心,带我等兄弟举大事,开一新世界。天下不可一日无主,赵家天命已尽,大王不称孤道寡,何以安人心!”

    张峦见了,急忙跪在地上,与曹制一起,让王则先登王位,以正名分。

    他们这些人准备已久,国号年号这些早就商量定了。王则见人心可用,也不推辞,当下自封为东平郡王,国号安阳,改年号为得圣。

    张峦起来,对王则道“大王,我们今日举事,其实正合天意。古时已冬至为年,是为元旦,春秋云‘王正月’,新王即位为正月,以为开元。大王今日即位,与我们先前商量的一般,只是古礼而已。”

    王则听了大喜,对张峦道“你饱读诗书,又熟悉衙门事务,便是我的宰相!”

    张峦大喜,急忙向王则谢恩。

    王则又对曹制道“指使,你依旧领宣毅军士卒,为步军都指挥使,三衙太尉,为步帅!”

    这官比张峦的宰相显得低了些,不过好在是武将极任,勉强可以接受,曹制也谢了恩。

    安抚了众人,王则带了宣毅军一众官兵,浩浩荡汇出了军营,一路向州衙而去。先到后面开了甲杖库,给众人分发了兵器盔甲,派人占了州衙,便向天庆观而来。

    城中的官兵,除了训练和出外执行任务,平时兵器都是收在甲杖库里。手里有了刀,这些人的胆子就大了起来,抬首挺胸,沿着州城大街,向天庆观去。

    贝州虽然不是大州,但位于河北路,是抵挡契丹的前线,甲杖库存的兵器甚多。王则分派党羽,凡是弥勒教众,都可以前来领取兵器。

    天庆观里,张得一和田京正与一众官员一起,焚香祭拜。一个吏人慌慌张张,快步跑来。

    张得一看见,厉声道“这种时候,何人敢擅自乱闯!来人,与我拖出去乱棍打死!”

    那吏人通地跪到地上“官人,大事不好,城中王则与一众军贼做乱,占了州衙,正向这里来了!”

    田京吓了一跳,急忙止住张得一,让那吏人起来,详细问怎么回事。

    听了吏人的话,一众官员都怔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城中只有宣毅军和保骁捷军,其他厢军差役都不堪战斗。宣毅军都随着王则起事作乱,情况已经相当危急。

    想了一会,张得一道“为今之计,没有别的办法了。田都监,你带属下士卒,对挡住乱军,我现在就到保骁捷军营去,调那里的士卒平乱。”

    。

第12章 三个和尚没水喝() 
杜中宵坐在交椅上,看着这几日的邸报,心中有些烦躁。

    贝州王则作乱,知州张得一去保骁捷营调兵,不想那里有王则的内应,烧了营门。张得一进不了军营,被赶来的乱军捉住杀死。乱军逼通判董元亨交出军资库的钥匙,董元亨拒绝,被杀。王则打开牢门放出了囚犯,囚犯怨恨办案的司理参军王奨,王奨被杀。继后包括节度判官李浩、清河县令齐开、主簿王湙等官员因各种原因遇害。

    而让杜中宵意外的,是河北路提刑田京,即时离开天庆观,从南门缒城而下,得以生还。甚至兵马都监田斌,带着随身士兵与乱军作战,战败之后也可以安然逃离。

    从邸报上的消息来看,此次贝州之乱没一点章法,完全不像谋划已久的样子。杜中宵觉得,只要头脑清醒,作乱之后应当先关闭城门,而后动员起城中的宣毅军和保骁捷营,哪个官员能够跑掉?

    一方有备而来,一方一无所知,最后这样的结果,这乱军的组织能力很成问题。这还是以城中的禁军为班底作乱,由此可知,这些禁军的战斗力着实不堪,甚至有些可笑。

    田京和田斌出城之后,到了南关军营,现在组织起人马,已经封住了贝州南门。几天时间,贾昌朝派出的大名府钤辖郝质已经带兵到了贝州城下,会合田京、田斌等人,稳住了周边局势。

    最让杜中宵觉得哭笑不得的,是王则占住州城之后,便就死死守住城池,既不向外扩张,也不及时联络其他州的党羽,先做起了土皇帝。他把自己住所的门命名为“中京”,城中的楼房,每一楼都起一个州名,任命自己的党羽为知州,又东南西北设了四个总管。

    看王则的所作所为,哪里有举大事的样子?典型的爽一把就死。或许这些人真信了教义,以为大乱将至,天下会出现一个新世界,守住贝州,天下会送到自己手里?

    虽然学的历史书上,把这些乱子统统称为农民起义,还详列原因,分析意义,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腐朽,民不聊生。杜中宵亲眼见了这些事情,却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历史书的话,更多的是借古代的事件建立意识形态,借着批判过去,建立当时的合法性,很多跟历史事实相距甚远,扯不到一起去。硬要类比的话,更多的是春秋手法,不过比春秋只删削更进一步。

    便以此次贝州王则之乱为例,不管是王则自己,还是手下党羽,跟农民没有半文钱关系。起事的主力是城中的禁军,参加的以弥勒教众为主,从起事到灭亡,都没有农民参与其中,也没有反应农民矛盾。

    若是按着学的课本来认识这个世界,来做事情,会偏离事实甚远。

    与党项数年大战,耗费钱粮无数,最后没有获胜,当然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但这个时代的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以农民起义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多地表现为兵乱,还有因为对党项战败引起的周边势力叛乱。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错综复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时代特点。

    仔细分析过贝州之乱,杜中宵觉得,如果让自己去平息这场叛乱,应该费不了多少力气。

    城中只有两营禁军,不足千人。所以王则占住州城之后,把城中的百姓,十二岁到七十岁的全部征召参军,刺上“义军破赵得胜”几个字。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只要攻破城池,就能迅速平定。

    想到这里,杜中宵抬头看不远带着人忙碌的孙然,叹了口气。这大炮及早铸出来,自己就可以有借口上章朝廷,带着大炮去轰贝州的城门,立一大功。可看这样子,铸出来还有五六天,然后还要慢慢测试装药量,还要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怕不要耽误着个月。

    王则做事如此乱糟糟的,有得力大臣,带着大军到那里,只要几天就可以平定了,只怕自己赶不上。

    自己已经记着了贝州之乱,早就想着捞些军功,却没想到千算万算,还是有可能赶不上。

    十二月初二,朝廷派入内押班麦允言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王凯带其属下精兵,前往贝州。与此同时,高阳关路都部署、马军都虞候王信,得到消息后,也紧急带兵马到了城下贝州被团团围住。

    十二月初八,因南郊加恩百官,杜中宵连同上次一起,由太常博士升都官员外郎、直集贤院。到了这一步,杜中宵已经正式进入了中级官员行列,以他这个年纪,非常少见。差的是资序不足,只做了一任知县,签判和知军都不满任,属于做通判有余做知州不足的尴尬境地。

    贝州城下,麦允言坐在案后,愁容满面。王凯和王信分坐两边,神色肃然。

    过了好一会,麦允言抬起头来,对两人道“我们大军会集贝州城下,攻城数天,不想妖贼把守紧密,进不得城去。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王凯道“依在下看来,当请圣旨晓谕城内,凡城中不从贼的百姓,朝廷必不追究。哪怕一时从贼作乱,只要及时反正,也可既往不咎。我们这里则选一城门,日夜攻城,不可停歇。”

    麦允言道“为何如此?一边强攻,一边招抚,岂不让城中的人无所适从?”

    王凯道“话不是如此说。招抚让城中的妖贼人心自乱,强攻则让其心生恐惧,双管齐下,才可破城剿贼。贝州当契丹南来的要路,城池坚固,急切间不易攻破,只重一计只怕不行。”

    麦允言摇了摇头“不可,这些妖贼作乱,只宜痛加惩处,招抚他们只会自乱军心。”

    一边的王信叉手“都知,在下以为,王太尉说的有道理。城中妖贼多是被弥勒教蛊惑的百姓,他们被涅了面,又保甲为伍,怕城怕之后玉石俱焚,必然拼死抵抗。招抚安城中人心,有不愿从贼的,必然会帮我们大军。到了那里,里应外和,才能攻破这座坚城。”

    见王信也如此说,麦允言有些动摇。道“此事非同小可,且容我想一想。”

    此次进攻贝州,朝廷有旨,不许转运使和提刑干涉。自三人到这里,田京便主动不再参与军事。

    三人之中,王信的资历最深,官职最高,被任命为都部署。但麦允言是内侍,而且是入内押班这种实权人物,实际党握军权。他是皇帝身边的人,此次来带着监军的意思,王信和王凯不敢与他相争。

    王信参加过对党项的三川口之战,当时主帅刘平和石元步一起被俘,他的兵马几乎未受损失,安然逃回。后来被追究责任,受了些挫折,这两年才慢慢恢复。当年三川口之战,就因为内侍黄德和而落得大败,之后还被污蔑,差点替黄德和背锅。有了那次教训,王信对这些内侍有点怕,不敢固执己见。

    王凯则初为管军大将,在朝中的人脉不深,本就是麦允言的副手,只好乖乖听命。

    两位管军大将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有一位麦允言在这里,反而处处束手束脚,无所适从。

第13章 杀良冒功() 
贝州城下诸将请圣旨,招抚城内百姓,让朝廷意识到前线将领意见分散,王信不能服众。一边派内使何诚用携圣旨到贝州,安抚城内百姓,一边以权知开封府明镐为体量安抚使到贝州,统一指挥。同时移沧州知州高继隆为贝州知州,飞马上任,填补那里的权力空缺。

    明镐未到贝州,即有城中百姓六百人趁夜出城。因为事出突然,统军大将没有及时约束,有一百余人被围城官兵所杀,冒贼领功。消息传出,贝州城下一时风声鹤唳,一片肃然。

    明镐第三日到了贝州城下,被迎入大帐,诸将接风。

    到了半夜,何城内悄悄到了明镐大帐,通禀入,叉手唱诺。

    分宾主落座,明镐道:“阁主深夜到我帐里,不知有何要事?”

    何诚用道:“谏议,下官奉朝命,赍圣旨,前来贝州招抚妖贼,安抚百姓。圣旨射入城中,当夜就有百姓六百趁夜出城,投靠官军。不想城下官兵不尽力攻城,却屠戳出城百姓,杀良冒功。顷刻之间,就有一百余人身赴黄泉,一时士庶哗然。消息传到城里,人人惧怕,城中再无敢言降者。似此等事,岂不是助贼守城?奈何统军大将不闻不问,寒了人心,还请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