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雨大宋-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代,野生动物泛滥成灾,倒没有保护的必要。但那些被自然淘汰的,人类也没必要去吃,铁监衣食丰足,还没有到那么饥不择食的程度,嘴馋小心吃坏了肚子。
看着水库,杜中宵道:“这几个月我们又建了几冶炉起来,这里的水,已经不足以支撑铁监里的锻锤了。因为水小,好几座炉子只能铸钢锭,而无力锻成钢条。这样不是办法,年后还要来人,难道再新炉子只能铸钢锭铁锭?听说那边新制的蒸汽机有了眉目,不知什么时候制好?”
苏颂道:“其实已经制好了一台,只是众人都觉得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还在修改。做事情难免如此,东西一做出来,就会发觉许多跟想的不一样,总要多改几次。”
杜中宵道:“不要改了,明日便就把制出来的运到冶炉那边去,用来带动锻锤。真用起来,才能看清到底哪里合适哪里不合适,边用边改。用起来后,你们立即动手制第二台。以后就如此做,制出来之后立即用起来,依着他们用的意见,改了再制新的。”
苏颂愣了一下道:“去带锻锤?自制这机器开始,可没想如此用。”
杜中宵笑了笑:“那终究是机器,水力能够带动锻锤,机器不是更加可以?不但是带锻锤,以后还要带到鼓风,带动输送物料。我们这里用的精熟了,还能够用来带车拉货,用来带着浇水,不知道有多少用处。这机器做得好了,铁监就全盘皆活。”
韩绛的车船有教训,蒸汽机虽然用了好几年了,但由于型号不统一,每造一台总能发现新问题,后边的跟前面制的不一样,一台一个样子。车船的维修成本高昂,每一台都有专门的维修班子,会修这一台还不一定就会别的。也就是运河拉船,利益巨大,支撑得起来。要是陆上火车也是那个样子,单单是维修成本就负担不起,很难推广。
杜中宵是冲着制造基本定型的蒸汽机去的,要的是简单可靠,定型统一,部件通用,维修保养统一操作。操作维修保养人员可以批量培训,相互替换。要达到这个要求,不是简单地能造出来就可以的,必须经过大量使用过程中的实践。铁监有这个条件,试制过程中的机器能内部消化。
这么一个小水库,能有多少水力?随着人员逐渐增多,新的高炉建起来,已经不足以保证处处有动力。最建新建的炉子,只能铸造钢锭,后面的锻造跟不上,钢材质量明显下降。
蒸汽机是动力机器,可不仅仅是用来拉火车,那仅是一小部分用途。能够推动工业革命,是因蒸汽机可以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代替人力畜力。工业上,有了蒸汽机,就可以开工厂,从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到纺织等轻工业,再到灌溉开荒等农业,处处都有大用。
铁监里面,鼓风、运输物料、锻造等环节,如果用蒸汽机代替人力和水力,就能建更大的冶炉,有更高的产出,钢材有更好的质量。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够称之为工厂,才算有了工业化的雏形。有了这样系统化的工业,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培养出工业化的人才。
已经是冬天了,眼看着就要过年,杜中宵不能一直在铁监待下去。现在唐州、汝州、蔡州还有一些闲地,能够安置来的纤夫,杜中宵在铁监这里照看得过来。等到这三州没有连片荒地了,营田务向其他州县扩展,杜中宵就必须到那些地方去,铁监这里照看不过来。在这之前,杜中宵希望大框架能定下来,自己哪怕不在,也能够正常发展。
杜中宵已经上书朝廷,推荐苏颂任铁监的第一任知监,没有意外,十之八九苏颂要升官了。惟一拿不准的,是铁监的规模太大,不知道朝廷会定什么级别。级别定得过高,苏颂的资历差得太多。
看看天色还早,杜中宵跟苏颂和柳涚到了水库旁边研究蒸汽机的地方。这里是苏颂负责,他的大半精力都花在这,除了铁监其他几个搞技术的地方,大多时间泡在这里。
随着铁监人员增多,这里也经过几次扩充,现在有近百人。见到杜中宵一行进来,纷纷行礼。
由苏颂带着,杜中宵看新制的蒸汽机。跟上一台相比,新机器明显小了很多,结构精巧,打磨得非常精细,竟然带着美感。跟印象中的傻大黑粗不同,这些人从习惯上,设计就带着写意风采。由于杜中宵特意交待过,不许在上面绣花刻字,整台机器显得非常光洁。特别是上面的铜管,线条清晰流畅,绝没有混乱的感觉,条条分开,排列得格外整齐。
苏颂道:“新制的机器,别看比以前小的多,力气却大了一倍不止。若是现在制车,在石板路上想来能够拉货。虽然拉的不多,总比牛车马车要强。”
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不说这样一台机器能买多少牛马,就单是石板路,哪里去找?这东西用来拉开还是要像运矿石那个样子,铺上铁轨,可比石板路容易得多了。”
对于火车来说,这台蒸汽机的马力小了些,还是用来冶铁合适。
旁边操作机器的人过来点了火,让机器动起来,给杜中宵看。
机器从点火,到正常工作要一段时间,杜中宵便在房里,四处观看。
旁边的房子是加工零件的地方,外面棚子里铸造,还有两座锻锤。一座水力带动,一座手工。水力锻锤主要用来模锻和加工大零件,大多零件,都是使用的手工锻造。
来的数千纤夫,凡是有一技之长,或者年轻聪明伶俐的,都被选进这里。再加上从地方招募,这近百人里人才济济。他们没有专门的铁匠,几个年轻人出去学了几天,回来竟然有模有样。依外面那些锻造工匠的说法,这几人都是上好的铁匠。没办法,这些选出来的年轻人,总有那么几个学什么都快的。
锻锤旁边,是许多制好的轴承滚珠,准备进一步加工。轴承是精度的保证,在机器行业里,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研究了几个月,这里的人都懂这个道理,在这上面下的功夫特别多。他们制出来的轴承,可比以前在火山军用来制车的精密多了。从大到小,好几个型号,已经形成了系列。
进了房间,是一排好几座车床。车床早就有了,这个年代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东西,不过这里用的特别精细,加工精度更高而已。
第94章 钱堆出来的()
与杜中宵印象中的车床比起来,现在的车床极为简陋,每台只能加工一种规格。为了保证精度,车刀不能调整,加工出来的直径是定死的。轴一端夹住,一边用顶尖,上了车床不能调整,不管余量多大反正就是一刀下去。加工完了,把加工件调头,再车一遍。一种规格的轴,粗车、半精车到精车,要用三台车床。几种规格的轴承,用来加工滚珠的车床,就摆了半个屋子。
对于机床来说,难道最大的就是控制和调节。没有那个技术能力,这里一台通用机床都没有,全部都是用来加工特定零件、特定规格的。放弃了控制和调节,机床机构被极度简化,名字高大上,其实就是固定和简单的走刀,操纵机床成了力气活。
这里制造的所有机器,包括机床在内,各种零件,轴、孔等等,全部只有少数几种规格,精度更是只有一种要求。往往一个零件,就要使用几台特定的机床。不是铁监,根本无法承担高昂的成本。
杜中宵也不想这样,但没有办法。这实际上就是用后世的流水线专用机器,小批量生产,最不经济最不灵活的做法。但如果不这样,根本无法保证精度,也无法保证零部件通用。
一台蒸汽机,使用的机床排满了几间大屋,一台挨一台,看着非常壮观。几个月的时间,这近百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制造这些专门机床,有时候还要从铁监调人过来。
杜中宵一路看过去,心中不无感慨,这都是固定资产啊。如果蒸汽机做不出来,光这些机器就浪费了多少钱。当然,机器型号一旦确定下来,产量爆发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用如此大的成本生产机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技术达不到,而且不成体系。当然也有好处,别人难以仿制。别说照着机器测绘,就是把图纸别人,别人也造不出来,这些机床你哪里买去?这个年代想自己制造,别说是个人,就是国家也没几个有这种物力财力的。
相对来说,刨和铣的机床相对少一些,通用性强,不像轴和孔有那么多规格。车床、磨床和镗床则数量众多,几台排成一组,堆得满满都是。好在结构相差不多,制造并不特别困难,只是规格不同。
走过漫长的车床队伍,最后是一些特殊零件的地方,现在他们用心的,是制造齿轮。
齿轮是机器行业的重要零件,历史悠久。具体到这个年代,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已非常常见,有一些可以批量铸造,水车和水磨,都大量使用。不过技术细节上,理论和加工都还原始,齿形基本全部都是三角齿。对于铁监的机器行业来说,三角齿这种原始齿形,已经达不到技术要求了。
齿轮满足啮合平稳要求的数学知识并不复杂,大致齿形的计算并没有超出铁监数学小册子的知识范围。说起齿轮,杜中宵到底记得渐开线这个名字,用代数知识列出方程就是。理论知识不难,实际加工可就难了。这种复杂曲线,用机器工非常难,设计是个难题。
有了那边以百计的机床练手,这些人正在制造能够加工系列齿轮的机器。还是那种思路,每一种格格使用一套专门机器,每台机器只完成一道工序。机器还在制造,零件大多要靠手工磨制,非常麻烦,报废率也高,杜中宵根本就不敢跟他们算成本。反正铁监大量的钢铁产出来,很多都卖不掉,由他们去了。
蒸汽机上基本用不到齿轮,历史上瓦特使用行星齿轮,是因为连杆机构有专利,现在可没有这个麻烦。不过蒸汽机作业通用动力机,带动其他机器,就需要大量用到齿轮了,这一步终究要走。
看过了制出来的零件,和堆满几间大房子的各种机器,杜中宵实在不知该说什么。这么多机器,后世就是一座巨大的工厂,应该机器轰鸣,产品成千上万。可这里却静悄悄的,只造出了一台蒸汽机,技术还不成熟。这里的东西,几乎全是用钱堆出来的。当然,铁监的销售渠道没有建起来,产品积压,铁换不成钱无所谓罢了。
尽头一张桌子上,上面摆了一本册子,看起来这里的人非常看重,特意用木板做了个封皮。不过翻的人太多,还是遍布油污,显然擦都来不及。
杜中宵上前,把册子翻开,只见每一页都画了图形,旁边写着说明文字。到底了经过训练,这册子上的图画非常精细,是按照三视图和轴测图画的。虽然这些知识是杜中宵教的,不过这些人画的水平比现在的杜中宵可高多了,非常准确。没办法,手艺这东西,不经常练就会手生。
册子是一本各种机构的集合,从曲柄连杆,到齿轮凸轮,再到棘轮链条,既有杜中宵提出的,也有他们总结的,琳琅满目。最后一大半是白纸,看来是在实践中总结出之后,继续加上去。
这是机械设计的基本功,掌握了各种机构,才能在机器设计中灵活运用,完成各种动作。这种工作不能靠灵机一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