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雨大宋-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蒙的西席,随你喜欢,无人管你举止。可你拿着铁监的钱粮,为人师表,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如此胡来,岂不教坏了子弟!”

    童九成连连告罪,甚是尴尬。

    杜中宵却不以为意,一笑而过,对童九成道:“你教学生的时候,可不敢如此胡来,一都要合按规矩。出了学校,随你自己愿意,不要过分就是了。”

    童九成连连称是,急忙告辞,拿着酒葫芦急匆匆地走了。

    欧阳修道:“运判,为人师尊,岂可如此放浪形骸!此人这个样子,岂不会教坏了铁监子弟!”

    杜中宵摆了摆手:“龙图言重了。铁监的学校,只是三年,读书认字,能够写写算算而已。他们这些人,算不上什么师尊,无非是教些知识混个口食罢了。顽童又知道什么,学过三年,自有去处。”

    见欧阳修还是愤愤然的样子,杜中宵道:“前面我们找个地方,喝几杯酒,何必生这些闲气。”

    杜中宵眼里,从来没有把铁监的学校教师视为为人师表的人,他们只要教识字和简单的算术就可以了。相应的,他们的待遇不高,基本与铁监工人一样,杜中宵的说法是教职工。

    拿着扛大包的钱,却做士大夫的要求,这种人哪里找去?按欧阳修的观点,铁监的学校根本就招不到老师。这些教师就是份简单的工作,不能过多要求。只要他们在学校的时候,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业余时间哪个管他。与其严格要求,又不能给与金钱与地位,弄出一堆伪君子似的老师,还不如公事公办呢。工作时严格就好,业余时间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不作奸犯科就好。

    投入有限,在教师身上舍得花钱,愿意请名师严师,就必然会减小教育范围。要普及教育,就不要对启蒙教师提过多要求。学生启蒙了,自然会有专门的学校,那才是真正教书育人的地方。

    世间事处处皆学问,教人启蒙读书也没什么了不起。教人识字的老师要这样,那教人做事的又当如何?教与学,不必把双方关系看得那么重。不要跟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比,那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道授业解惑。启蒙的老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了,是能传道还是解惑?实际做不到。

    学校是教知识的地方,不要带上太多的功能,事情还是简单一些为好。附带的东西太多,往往会把主业给忘了。启蒙之后有各种学校,想学什么就去学,只要考得上,学校愿收就行。

    杜中宵可是记得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教育革,即三舍法。从县学开始,层层选拔,分为三舍,一直到太学。依表现和成绩,直接代替进士考试。这种改革一点也不成功,既没有扩大教育范围,也没有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反倒是途径单一,利于控制,加剧了党争。

    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是此时的书院,双方自愿,不只教知识,还教思想,学校不适合。

    教育一杆子捅到底,从启蒙开始,上了好学校,就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一直到最后,获得远超他人的社会地位,又有什么好处。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先,不是先上学的为先。教育系统越严密,越容易造成父传子,子传孙,最后子子孙孙成了一潭死水。社会要有纪律,但不能太刻板,适当乱一点好。 富品中文

    

第130章 普遍贫穷() 
杜中宵和欧阳修正在衙门闲坐,苏颂从外面进来,喜滋滋地道:“这几日试了,改过几次,用马拉着机关镰,确实可行。今日割麦,再无漏割之弊,而且摆入极是整齐。等选好人手,便可动身了。”

    杜中宵道:“既然如此,那就抓紧时间改好机器。选了人,要仔细教过,不只是会用,而且要求他们会修。分组分队,各有职责,回来后明赏罚。”

    苏颂称是。在一边坐下,吏人上了茶来。

    说了几句闲话,欧阳修又提起刚才的事情,道:“运判多奇思妙想,遇事敢行,这几年委实做出了许多功绩。不过,对治下教书育人教师,管得过于疏阔,不敢苟同!”

    说完,把刚才遇到的事情跟苏颂讲了一遍,道:“虽然钱粮不多,教的都是孩童,但似那人举止无行,岂不教坏了铁监子弟?你们这里,子弟启蒙,入各种学校,学成了入铁监做事。若不是从小教起,进了铁监如何做得好事?知监,你说是与不是?”

    苏颂称是。想了一想又道:“龙图,其实铁监对学校教师都有规制。他们教书的时候,必须穿戴整齐,衣寇整洁。每日里教什么,一切都有章程。教书之外,似也不好管太多。”

    欧阳修道:“言传身教,身教犹重于言传!想我自小清苦,若无家母时时教导,哪里有此日!世人为了衣食,多终日奔波,无暇管束孩童。铁监既立学校,广教治下之民,是一大德政!既是德政,便就不当疏忽,免得误人子弟!教书的人,必德才兼备,德在才先!不如此,如何教出栋梁之材!”

    杜中宵道:“龙图,铁监的学校只教三年而已,只教书,不育人。孩童是他们自家的孩童,想育成什么人才,各家自己去管。真正选人,是以后的事,不然何必让人人都有书读?会写会算,是朝廷有余力为百姓做的事而已,便如人有眼能看,有脚能走。至于怎么做人,那是以后的事。父母把婴儿养大,学校再教他们读写,如此而已。终于一天,学校遍布天下,不能读不能写的,便如瞎子聋子一般,就是个残疾人,这才是广设学校的意义。道德教化,不在此列。”

    欧阳修愣了好一会,思想转不过这个弯来。

    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只是简单教知识的地方。因为方便,在上学的时候普及其他知识,那是另一回事。比如教法律知识,是为了普法,教军事知识,是为了国防知识普及,都是附带的。这种简单的识字教育就跟防病防疫一样,只是为了人民健康,跟教书育人完全不沾边。

    杜中宵解释了好一会,欧阳修才大致明白意思,问道:“那要育人成才,又该怎么办?”

    杜中宵道:“那自然有各种学校。想进铁监做事,有教做事的学校。想学经史,有县学州学。各依自己性情,去学去考就是。甚至以后还可以有教种地的学校,有教从军打仗的学样,世事皆学问。”

    欧阳修道:“运判,如此做,有什么好处?”

    杜中宵道:“没什么好处,能够没有坏处就足够了。教这种知识的学校,内容极为简单,无非是让人不在知识上成为残疾。能会写会算,知道世间有无数知识就足够了。能够从此时起育人,那么朝廷用人要不要从此时起?学得或好或坏,便跟教师有了关系。甚至教者或有偏心,成绩就大不同。时间久了,必然就有哪里的学校好,哪里的学校差。人有贫有富,富者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占好学校,贫者必然就会被排挤出去。这些学校是朝廷出钱,世间只有富者周济穷人的道理,哪有占穷人便宜的道理!”

    欧阳修道:“不然,这里是铁监。依我这些日子所见,铁监里虽有阶级,然相差不大。纵然是管事的吏人,拿的钱粮也并不比做事的人多,贫富从何谈起?”

    杜中宵笑道:“龙图,拿一样的钱同样也有贫富啊。若不如此,唐初天下均田,怎么不过百年就无法支持?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无法挽回。”

    苏颂道:“现在铁监发的钱粮,总是略多于一家之用。节俭一些,总能存些钱下来,不似种地的农夫。积攒几代,只要能在铁监做事,总不至于家贫。”

    杜中宵摇了摇头:“子容,这些日子我也在思考此事,想了很久,不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要去想这些呢?因为铁监里做事,特别是跟机器有关的,要杰出人才。怎么把人才吸引到这里?当然是让他们觉得在铁监里做事有好处,比外面过得好。但是不是多发钱粮就可以呢?不是。那是个无底洞。所谓多,多少是多?万贯家财不一定多,比做其他事的人多才是多。”

    欧阳修一愣:“运判这样讲,是什么意思?不多发钱粮,又该如何做?”

    杜中宵道:“这样讲吧,以龙图所见,可有小农种田发财富贵的?若说勤劳,哪个不勤劳;若说节俭,哪个不节俭。然而升斗小民,不要说大富大贵,就连衣食丰足,也难保几代。铁监的工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概因这些人,是无法攒下余财的。”

    “农民种地,朝廷收税赋,若是自己田地,无非如此。纵然水旱无常,一般农民都有积蓄,不是灾荒是能渡过去的。但是,天下兼并之事常有,人人丰足的日子却难见。”

    “是不是朝廷的税重了呢?减了税,他们就能过好日子了,显然不是。这样说吧,不管是均分田土也好,还是似铁监工人,大家钱粮差不多也好,只要人人如此,就必然无积蓄。手中没有积蓄,一有意外便就无法支撑。每家都有差不多的地,收差不多的粮,除非你不买东西,不然粮价必低,你买的东西必然很贵。差多少呢?刚好活下去而已。工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拿到的钱差不多,再是丰厚,平均起来也是无余财的。钱哪里去了?像前些日子肉菜涨价,钱那里去了。将来有了子女,铁监的房屋不够居住,到外面去买房,价钱必高,到那里去了。如果外面的货物价钱涨不上去,做生意的都有大把利息,那么店铺的租金必定会涨上去,价钱不得不高起来,钱到那里去了。自己有店铺做生意?别逗了,一月做生意赚十贯钱,租出去能收一百贯,哪个有店铺的会做生意?”

    “一句话,只要是只能靠自己的力气和才气赚钱的,最多只是过得好过得坏而已,不会有什么积蓄的。只有用钱生钱,用地生钱,甚至朝廷管不到的地方,用权力生钱,才能富贵。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话虽然粗,讲的道理却是不错。如果百姓普遍手中有钱了,不管是朝廷,还是势力人家,总有办法一下把你的钱收走。要想让治下百姓过得好,发钱粮是一,还要有办法让这些钱粮不贬值才行。”

    “这就是学校如此的道理。教书育人是其他的事,那些学校,只是要让百姓不残疾,能够有赚钱的本事。他们自己赚到赚不到,衙门就管不了。只要留下门路,就已足够。” 富品中文

    

第131章 放手() 
杜中宵喝了一口茶,苏颂道:“运判,今日为何说这些?”

    杜中宵道:“过些日子,我就要到枣阳料理营田务,铁监的事务交给子容了。但走之前,我总是有些不放心,一直犹犹豫豫。不放心的有两件事。一是铁监现在不管是钢铁,还是各种机器,都刚刚开始走上正轨,只怕有反复,前功尽弃。第二件事,一年来铁监有今天,不只是你和我,还有柳判官出力,还有在铁监做事的人。这些人,都是创立铁监的功臣,不能亏待了他们。”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口气:“第一件事好说,子容是随我一起到铁监来的,一切尽知,不会把铁监管得差了。难的是第二件事。我想了很久,不说这些创立铁监的功臣荣华富贵,最少也要衣食无忧,子孙不至于受穷受苦吧。可想来想去,终究是没有办法。想做的事情做不到,发几句牢骚。”

    这些日子,杜中宵一直在为这件事情烦恼。这是工业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