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雨大宋-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朝军队管理的基础是阶级法,一级压一级,每一级军官总揽大权。与阶级法对应,不许下级告上级,以免动摇其权力基础。如此统兵官可以为所欲为,下级士卒只能忍受,哪怕明知上级干犯军法,也投告无门。这样的格局另一个附属产物,就是骄兵悍将难制。将领专权,管理属下就是其个人事务,管好管不好看个人手段。将领软弱,拿下级没有办法,权力就转移到了小团伙中,无法依制度理顺军中关系。
这几个现象相辅相成,同时存在。理想的是统兵官专权,用严厉的军纪,让整个军队成为一体,号令严明。其实不可能做到。没有制度约束,统兵官和士卒的关系就如老鼠和猫。猫能抓老鼠,耗子就天天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没本事抓老鼠,耗子骑到猫的脖子上,也不稀奇。
杨畋道:“今年朝廷兴武举,颇选了些人。不如军中也选官如何?”
与进士相对应,从唐朝起便有武举,入宋之后或兴或废。对外作战不力,便有举行武举的声音。今年就是武举之年,选了些人出来,补到了军中。
这是简单的办法,既然文官能用科举选出人才来,武将为什么不行呢?其实就是不行。依杜中宵的了解,明清时代武举几乎常设,虽然出了些优秀将领,但根本无法改变军事面貌。有人认为,是因为武举的科目不合适。简单地试弓马武艺,甚至定名次以策论,与军事实际脱节,当然选不出人。其实这没有什么关系,进士考试也是策论,跟政务关系不大,又怎么成功的。
文科进士成功,是朝政就是常握在他们的手中,从制度上保证选出来的人掌权。而军队却不在武举将领手中,封建化的皇家私军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掌权。军队的将领,是由各级封建化的军中大小贵族们来决定的,并不是靠能力。战功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条件,还要是体系中的人才行。
封建的本义是分封国土成为贵族,但随着大一统,贵族与土地脱钩,而与权力联系了起来。军中特别典型,将要专权,实质就是对权力层层分封,形成一个一个的小独立王国。宋军以营为基本单位,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封建主,所以指挥使以上必须由皇帝任命。这个体系打不破,武举就只是点缀,并不能改变军队局面。实际上宋朝的武举就是点缀,没有什么优秀将领是从这个渠道出来的,经常废掉不举行。
武举的地位很尴尬。如果真用这种手段选拔人才,就会跟文官体系一样形成官僚阶层,军权就被从皇帝中手中夺了过来。皇帝既不能完全掌控政权,再不能完全掌控军权,就面临被官僚阶层架空的危险。
与欧洲相比,他们立宪是各种各样的传统贵族或新兴贵族与国王分权,大一统的制度下其实是官僚掌权。不管是文官官僚,还是武官官僚,再怎么分,他们也还是官僚。作为官僚的总头子,宰相的地位就会提高,把持朝政,成为权相。历史上南宋权相层出不穷,便与官僚系统对军队的控制加强有关。
一旦权力体系中的官僚封建化,由各种世袭家族把持职位,事实子孙相继,皇帝就被架空了。
杜中宵知道武举,但更清楚这个办法无用,不然他就会向朝廷要几个武举人来军中了。
见几人没有其他说法,杜中宵道:“选官是个办法。只是不能用武举的方式,与文官相比,军中的将领,必须具备带兵和打仗的本事,只会管人可是不行。不如这样,用铁监的办法,广开学校,我们编制些教材,学的好的人便到教阅厢军中来带兵。你们觉得如何?”
这几个人对铁监不熟,一时没有答话。刘几想了想,道:“只要是选官,怎样都行。”
用铁监的办法,其实就是让军队专业化。只有专业化了,制度才成为制度,才能被执行。只要是不改变一个一个小独立王国的局面,制度再好也是没有作用的。
杜中宵道:“刚才说到公使钱,下级军官没有,只能向士卒摊派,这是事实。地方的县衙,没有自己的公使钱,一样会摊派给差役。有廉洁自律的官员,做县职极苦。俸禄微薄,养家不易,一年吃不上几次肉的县令大有人在。若是肯向差役摊派,则天天灯红酒绿,也不是难事。军中的低阶统兵官,一样是如此。选出官来,有专人管钱粮,有专人管军械,有专人管军纪,如此等等,就可以发放公使钱了。”
公使钱实际上是办公费用,当然,有时候会被做为官员将领的私人福利。特别是实际不在职的使相等名义武臣,就单纯只是官员福利。如与党项交战的时候,八大王自动要求减半发放公使钱,他的公使钱就是俸禄的一部分。军队专业化了,可以把公使钱做为军费的一部分,让专业后勤军官管理。
一旦实现了专业化,有上级专业部门为下级专业军官撑腰,使其可与统兵官抗衡,很多问题就应刃而解了。专业化,才是解决军中顽疾的出路。 富品中文
第184章 文武殊途()
何三郎拍着桌子,对身边的人道:“直娘贼,我就是要来学如何管粮草!前些日子,雷都头打了我军棍,一辈子记着他!以后我管粮草,看哪个敢让属下士卒买这买那!”
身边瘦瘦的汉子道:“我什么都不想学。只是没有办法,来学这个,总比在外面日头底下操练舒服多了。再者学会了,不再军中的时候,回家还能做些小生意呢。管粮草,不就是管账吗——”
“对,对,还是兄台精明,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何三郎非常兴奋。“学会这些,回家里去可有大用!我们村里有村社,就可以在那里做事了!”
那一日之后,军中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学校,军官和士卒都可以报名。有专管后勤的粮草官,有专管修路架桥的工程官,也有专管纪律条令的参谋官,还有专管士卒训练的教头们,当然少不了学习纸上作业的参谋。统兵官就更高一级,有专门学校,学习军事指挥。
专业化最重要的不是专门人才,而是权力分割,把权力分割到专业部门中。将领不再专权,而是专门的指挥部门,有代替上级各部门部分行使领导权而已。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专业人才,把指挥之外的权力,从将领转到专业部门。他们更专业,应该做得更好。
对于军队,后世过于执着于职业化雇佣军好还是征兵制好,忽视了专业化。欧洲的军队由封建军队转变为后来的军队,不管是用近代化也好,什么名字都好,最重要的专业化,并一步一步加强。其实军人是从哪里来的没那么重要,军官有专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打破封建格局,朝政用的是专业官僚,军中相应的要用专业军官。专业化了,一切就与以前不一样了。哪怕统兵官依然事事都管,也实际上是专业指挥官,而不是这一级的权力分封的小领主。不按专业部门的操作来,上一级有更高职权的专业军官制约。
正在满屋子的人乱哄哄的时候,杜中宵走了进来。
有人看见,急忙起身叉手唱诺。此起彼落,所有人都住了嘴,站起行礼。
杜中宵看了看众人,道:“诸位,从今日起,军中设了这些学校,要从你们当中选出军官来。你们当中学得好的,最后过了考试,可以到军中做个副都头,计置粮草。与以前不同,没有意外,你们做得好了升官,是从都升到营,依然是计置粮草。一级一级升上去,不统兵打仗,依然可以做到横行。这叫做什么?这叫做专业化。以前专业,都是儒者讲自己专于某经,军中是为了打仗的,自然不同。”
这番话讲完,下面的人都觉得希奇无比。本来他们以为,学了这些是要到军中做吏的,并不是去做军官。没想到竟然就要做官,前途远大得很,竟然仅靠着计置粮草就能做到横行。
其实杜中宵为了鼓舞人心,在这里讲大话而已。别说他们,整个教阅厢军中,除了刘几、李畋和越滋,还有几个横行官?真正把这套制度推行到天下全军去了,才能有这个效果。
看了众人的表情,杜中宵道:“你们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学了没大用处。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很多时候,打仗就是打的钱粮。这件事做好了,平时才能安定军心,打仗时候才能够大军无忧。计置粮草可不容易。一要保证军中粮草器械充足,二要保证公平。一军之中,发多少钱,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都有制度,你们就要保证按制度执行。”
何三郎想起前些日子被打军棍的事,叉手问道:“提举,小的一事不明。虽然有制度,但统兵官按自己喜好,不按条例来,又该如何?计置粮草,终究还是统兵官属下,该听统兵官的。”
杜中宵道:“若违了制度,粮草官当然要坚持按照制度来。与以前不同,现在军中是每一级都设粮草官,统兵官以权相压,自有上一级的粮草官为你做主。”
何三郎还是有些不明白,纵然有上一级粮草官做主,统兵官就是不听怎么办?军中是统兵官一手遮天,粮草官还不是归他们管着,怎么就能制约统兵官了?
杜中宵道:“总之你们记住,你们在军中的升迁,是由上一级的粮草官说了算。平时奖惩,才是由上一级和统兵官同时决定。同级统兵官无权处罚你们,他保能建议上一级的粮草官处置。你们的官位,一般与下级统兵官平级,这样说应该明白了?当然,要你们学得好,能考过了才行。”
听到这里,众人才有些明白。统兵官没有了专业部门的人事权,没有了管理权,而只是有普通的领导权,有上级军官撑腰,这些专业官僚才能在军中立住脚。
杜中宵道:“你们先从最简单的算学之类学起,先把这一门考过了,定去留。后边,才学军中如何计置粮草,诸般条例。还要与教阅厢军一起受训,记住,不管是做计置粮草还是其他,你们首先是军人。”
说完,杜中宵又勉厉一番,便离去了。几个学样一起开学,每个学校杜中宵都要去走一遍,说清楚学了之后要干什么,为他们打气。
从封建军队转变为后世说的近代或者现代军队,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容易,是因为核心在专业化管理,职业化军官。此时别说军官,就连士卒都是职业的,而且这个职业是强制一辈子,连没有转行的机会。说难,一是培养专业化的军官难。杜中宵也只是有个概念,到底军中要分为多少专业部门,各个专业部门的职权,怎么执行,心中都没有底,一切要从头做起。再一个,专业化管理,破掉了军中顽固的封建传统,必然会有反弹。营田厢军还好说,不是正规军队,推行到禁军就难了。不但是各级军官会反对如此做,皇帝的想法更加难说得很。
专业化管理的官队,权力是在武职官僚手中,与以前大大不同。大宋皇权的基础是军权,皇帝能不能适应这种转变,重新找出控制军权的办法,那可难说得很。
而军队管理专业化,形成武职官僚,文武分途就会更加严重。此时已经成为通常做法的文官为帅臣用兵的现象,就失去了基础,文官慢慢失去了带兵的机会,说不定还会引起文官反弹。
用文官为帅,实质上是官僚掌握军权的努力,而不是以文统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