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雨大宋-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普知道杜中宵在火山军执政时的风格,听了大喜过望,急忙道谢。

    杜中宵道:“就游牧为定牧,你认为有哪些难处,说来听听。”

    王普沉思一会,道:“第一个难处,便是牧地。为何要游牧?只因牧草就那么多,让牛羊只在一个地方吃草,很快就把草吃光了,必须换一个地方。所谓游牧,也不是到处放羊,而是选好路线,从这里吃到那里,再换条路吃回来,正好夏季牧场换到冬季牧场。改为定牧,就必须划分牧地,自家轮流放牧。”

    杜中宵点头:“不错,这是第一项难处。划各家牧地的时候,必须选好地理,能够轮流放牧。一块地一块吃过去,转回来原先的牧地草再长起。此地春夏短暂,此事并不太难。”

    不难的前提,是河曲这一带地广人稀,哪怕放牧都显得人口稀少。无非是牧地划得大一点,能够在春夏季轮换。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羊主要靠圈养,收割草饲喂。这一步太大,少数试点还可以,大规模推广一时有很多困难。等到人口增多,再慢慢向这个方向转变。

    王普道:“春夏时节,特别是夏天,一切好说。那时草木茂盛,羊吃过草很快就长起来。以前游牧的时候,夏季其实搬迁也不太多。最难的是春天和秋天,外面有草,却太过稀薄,不能一个地方久待。牧民有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难的就是春天和秋天,必须一路放过去。”

    杜中宵道:“马无夜草不肥。此事经略司已有主意,在合适的地方种草,卖牧草给你们。春天和秋天的时候,你们可以买现成牧草,喂给牛羊。”

    王普听了摇头:“经略,养羊才能赚多少钱?若是买草,岂非白干?”

    杜中宵道:“放心,草的价钱不会贵,保证你们有钱赚就是。卖的草都是苜蓿之类精料,而且压结成捆,好运好喂,你们用了就知道好处。”

    牧草不是普通的青草,不然就划不来了。比如最常见的苜蓿,汉通西域引种到中原,是最优质的牧草中的一种。苜蓿本豆科植物,不怎么消耗地力,而且营养丰富,可以当作精料的一部分。

    河曲包括党项境内都是地瘠民贫的地方,远无法跟中原相比。宋军作战,吃的是麦、粟、米,党项军队吃的军粮,则是大麦、荜豆、青麻子。百姓连这些都没有,主食是鼓子蔓、丛蓉苗、登厢子及碱松子之类。难听一点说,党项军是吃着饲料把宋军打败的。

    王普这些番部差不多,放牧牛羊是不错,但却没什么肉吃。他们吃肉,首领贵人吃什么?不但是没有肉吃,就连粮食也很少,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靠野菜野果之类充饥。

    过惯了苦日子,杜中宵说的,王普直觉不靠谱。人都没有吃的,还有钱去买草?

    杜中宵道:“以后不同了。你知道的,铁路通到了南边的保德军,几个月后就会通到东胜州。到了那个时候,外面无数粮食会运进来,价钱不似从前昂贵,你们也能买得起的。最重要的,通了铁路后这里的东西也可以运出去。以前你们卖一匹马、一只羊才能得几个钱?去了路上花费,剩不了多少钱。以后可以用火车直接运到中原去,价钱起来,又不愁卖,怎么还会跟现在一样?”

    王普道:“经略知火山军的时候,马匹牛羊的价钱都涨了,着实几年好日子。奈何经略一下,牲畜不好卖了,价钱也降了。如果能跟从前一样好价钱,着实就不同了。”

    杜中宵道:“当然好价钱。你不知道,现在东胜州这里,一只羊的价钱,东京城里连一只羊腿都买不到。有了铁路方便运,不知多少人会来这里贩牛羊。不但是牛羊,羊毛的价钱也会涨。”

    王普听了,有些神往。唐龙镇建起来后,附近多了许多生意人,王普听他们讲起过中原的繁华,那真是想也不想的地方,如同天上一般。如果牲畜价钱涨上去,粮食价钱掉下来,以后着实是不同了。

    按照杜中宵说的价钱,王普略算一下,不由得吓了一跳。东京城羊的价钱,是东胜州这里的七八倍之多,而且好卖。以后方便运输,不说跟东京价钱一样,只要牧民卖的价钱是那里的三分之一,收入就增加一倍不止。再加上粮食布匹降价,日子都是从前想也不敢想的。

    神往了一会,王普突然问杜中宵:“经略,通了铁路,我们这些人能不能坐车?”

    杜中宵笑着道:“当然可以!只要你舍得票钱!”

    王普道:“怎么舍不得?钱是人赚来的!能去东京城看一看,这一辈子也值了!”

第11章 党项收人() 
独轮寨内,刘胜向轻宁德光叉手:“太尉贵人,不知因何事来此荒远之地?”

    轻宁德光看着刘胜道:“听说前些日子,有河曲的本族人户要投本国?你因何不纳?”

    刘胜道:“太尉,对面宋军强盛,两月前刚刚毙了契丹国主,如何敢撩拨他们?”

    轻宁德光连连摇头:“什么话!接纳族人,怎么就成了撩拨宋军!河曲本非宋地,无非是契丹双帝并立,无意与宋国争雄罢了。那里既然有本族人的蕃部,要投过来,天经地义的事情!我此来是奉国相之命,让你接纳他们。投过来之后,正好耕种附近屈野河的荒地。”

    刘胜听了大惊:“太尉,此事可使不得!我们接纳了投过来的人户,宋国河曲路的官员前来讨要怎么办?若是还回去,有失国体,且失人望。要是不还,他们大军进逼,我如何抵挡?”

    轻宁德光道:“本国早已与宋国议和,他们怎么会轻启战端?来讨要人口,你只推托不知即可!”

    刘胜哪里肯信这种话?只是不从。屈野河一带的荒地,开出来之后收获的粮食,都归没藏讹庞家私有,不税不赋的。为了他一家私利,致启战端,刘胜哪里当得起这个责任?

    没藏讹庞贪得无厌,掌握朝政之后,只知贪钱,尤不满足。党项特殊的社会制度,朝廷的钱并没有多少,大多当于各家,没藏讹庞贪也贪不了多少。他的主意就打到了屈野河的荒地上。

    屈野河本是宋朝所有,因为与党项交战,划为禁区,西岸数十里之地全为不耕地,从而抛荒。因为常年没有巡视,没藏讹庞便指使家臣,不断侵耕。独轮寨在屈野河上游,位于东岸,已经是党项对宋朝最突出的地方。接纳宋境降民,宋朝岂会不趁机把这里拔掉?当年契丹为什么开战,刘胜还没忘呢。不就是元昊接纳了契丹境风的党项降民,连战了数年之外。

    轻宁德光是奉没藏讹庞之命而来,哪里管刘胜怎么想。开垦屈野河荒地,没藏讹庞尝到甜头,正在兴头上,急需大量人口。至于宋军因此开战,他是不信的。

    见刘胜不从,轻宁德光道:“此事不需你愿意,奉国相之命即可。明天便就派人,让那些有意投过来的蕃部,到这里来见我!他们过来,我自会安排。”

    刘胜道:“可宋国官员到我这里要人,我该如何回复?”

    轻宁德光不耐烦地道:“只管推说不知即可!若是他们兴兵前来,国相自会带大兵来救!”

    刘胜沉默不语,也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就在那里默默站着。

    轻宁德光缓了口气,道:“寨主,人投过来后开屈野河地,是国相自家得粮。现在朝政都是国相一言而决,你为国相做事,未来必有好处!”

    刘胜苦笑:“属下怕的是,没有得到好处,先把前途断送了!”

    轻宁德光挤出笑脸:“怕什么?只要把人接过来,我便回去禀明国相,让你到别处为官。到时升你官爵,赏赐钱粮,岂不胜过在这荒凉之地!”

    见轻宁德光苦苦相逼,刘胜叹口气:“太尉莫忘今日的话,我的身家性命全在这里。把宋境的蕃部接过来,便就调我去别处。独轮寨兵马不足一千,到东胜州三百里路,时间一久可是死地!”

    轻宁德光满口答应,只要人接过来,便回去禀报没藏讹庞,调刘胜回京重用。

    被逼得没有办法,刘胜只好找了亲兵过来,依着先前商定的办法,让他到宋境去找拓跋兀埋和梁三锤等人。这些蕃部被杀的人多,不断动荡,已经集结到了大青山和黄河之间的区域。

    东胜州衙,杜中宵正处理公文,刘几快步进来,道:“经略,新得的消息,北边不少蕃部,正要投到夏国去。若是他们过去了,番人必然动荡!”

    杜中宵抬起头道:“有多少?以哪些人为主?”

    刘道:“据估计是有两千余帐。这种事情以前都是党项人为主,此次却不同,除了党项人,还有突厥和吐谷浑、柔然等部。这些蕃落,大多是因贩卖宋人奴婢,被重惩过的!”

    杜中宵站起身,走了几步,问刘几道:“知州以为该如何?”

    刘几愣了一下道:“温言抚慰,怕是不行了。我欲派兵监视,把他们全部赶到黄河以东来!”

    杜中宵摇头:“蕃部游牧,本就是逐水草而居。在没有变为定牧之前,监视不是办法。眼看着正月就要过去了,过不多久,他们就要寻找牧场,那时又该怎么办?

    刘几道:“依经略意思,就不管了?有人带头,后边不知多少人叛逃,如何向朝廷交待?”

    人口是官员执政效果的重要指标,大量人口叛逃,杜中宵和刘几都是要负责任的。河曲数州本就没多少人口,任由番人逃走,岂不成了白地。

    杜中宵沉吟一会,道:“任由叛逃自然不行,但强行拦阻也不是办法。招揽人口,最有效的办法是得人心。所谓天下治,远人自归。只是我们这里不一样,定牧还没开始,治理的好处没有显出来。重惩贩卖汉人奴婢,又失了番人之心。已失人心,又没有招揽的办法,叛逃是早晚的事。”

    说到这里,杜中宵转过身,对刘几道:“导不如疏,可我们现在却必须堵住。我们堵,自然让番人加倍怨恨,后边会动乱不断。我们不堵,那就只能让党项人堵了。知州,你派人密切监视,只要有人逃到党项,立即行文独轮寨,让党项把人送回来!”

    刘几道:“如果党项不肯还人呢?”

    “那就好办了。最近两月,乱世用重典,确实很多番人被刑、流放。对此不满的,想得他们的人心着实不易,我们需要时间。但是大军在此,对党项就没有这么麻烦。如果党项不还人,那就出动大军,先把丰州百里之内犁一遍,重建丰州城!”

    刘几想了一会,道:“丰州百里之内,党项只有独轮寨,经略的意思是攻那里?”

    杜中宵摇头:“一座孤城,攻之何益!过独轮寨不入,把麟州、丰州对面的党项寨堡,全部拔掉!”

    刘几吓了一跳,急忙道:“党项与本朝争战数年,麟州对面堡寨不知有多少。多在山谷之中,行军不易,攻之更难。经略强攻那里,当出动大军。”

    杜中宵笑道:“知州,现在不比以前,军中有炮,那些寨堡当得什么事?一处寨堡,里面军兵少者二三十,多者不过一两百。只要轰破寨墙,还不是任凭宰割。此战并不需要多少人马,只要一营,再由麟府路配合,便就摧枯拉朽。把那一带的寨堡全拆了,烧成白地,并不费多少功夫。”

    麟丰府称为河外三州,在黄河以西,是对抗党项入侵的最前线,双方拉锯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