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侯爷-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战事,可谓是命中要害。”
“益州本就是我们的粮仓,绝不能受到影响的。刘备这一作乱,至少影响到了未来一两年的发展。”
蒯良正色道:“臣认为,益州是否要加强兵力。偌大的一个州,却只有一个军驻守,是否会支拙?”
对于益州的情况,蒯良是极为不满的。
地方出现这么大的事情,蒯良甚至认为,刘巴应当负责人。
刘修道:“益州之所以难管,在于山林多,而且蛮人多。如今刘巴、陈到和霍峻正在着手处理此事,且等一等再说。”
他前脚才安抚了陈到,让陈到、刘巴处理益州事情。
如今,如果再干涉益州事情,并不妥当。
该给予的信任,还得给予。
如果刘巴无法处理益州的事情,刘修自然会更换益州的负责人。
蒯良听了后,只得点头应下。
伊籍接过话道:“虽然益州动荡,但书院的人才还是在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来。在下建议,遴选其中的人才,前往益州开荒,让他们把无数的深山老林开发出来。”
刘修一听,眼眸眯了起来。
开发益州,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
后世,为了加大巴蜀的发展,曾有西部大开发。
刘修的开发益州,当然不能和后世比,不论是技术,亦或是资金,甚至是人力物力等,都比不上。
但这不妨碍刘修派人开发益州。
把无数的山林拿掉,变成适合百姓居住的城镇。
在一个个地方,修筑城镇,把益州变成刘修真正的粮仓。
只是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刘修说道:“机伯,让书院的人才前往,他们愿意吗?”
伊籍微微一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臣是来向大王请旨的。只要大王给予足够的待遇,他们自然会去的。”
刘修道:“你要给他们什么条件?”
伊籍面色一肃,道:“凡是愿意前往益州的人才,直接任命为一县的县令。”
“五年之内,如果一县大治,则直接拔擢为一郡太守,或者是直接进入王府为官。”
“两个选择,任由他们选择。”
伊籍眼中,更是流露出一抹果决的神色。
为了让益州彻底发展起来,这是他和官员们商量出来的结果。
五年后提拔为一郡太守。
五年后进入王府为官。
这对于很多的人来说,是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地步。
而且直接下方为一县的县令。
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优渥。
刘修沉吟片刻,道:“机伯的计划,有些大胆啊。”
伊籍问道:“大王认为如何?”
最后的决定劝,还在刘修的身上,看刘修如何决断。
刘修忽然笑了起来,道:“机伯先生尚且有此雄心壮志,本王岂有不配合的道理。拟定一个条陈上来,本王批准后执行,关于这些下放到益州的士子,由你统一管理。”
“喏!”
伊籍闻言,脸上也多了一抹笑容。
这一事情的解决,在伊籍看来,可谓是一箭三雕。
第一,为书院树立名望。
鹿门书院出来的士子直接下放到地方担任县令,可见鹿门书院的厉害。消息传出后,鹿门书院会有越来越多的士子前往。
第二,解决益州的难题。
无数的士子前往益州主政,他们年轻有冲劲儿,敢做敢干,能加快益州发展,让益州逐渐的改变。
第三,给寒门士子更多的选择。
前往偏僻的地方,许多世家子弟并不远前往,因为他们有家族的力量,即使不用到偏僻的所在,也能平步青云。但寒门士子不同,可开发益州的方案提出,许多寒门士子可以选择前往。
刘修处理了伊籍的事情,又询问最近的事情。
一项项急需处理的,都全部拿出来,由刘修进行处理。
这一忙碌,直接到了晚上。
刘修带着蒯良、伊籍、贾诩等人吃过晚饭,又继续处理。
忙到深夜,甚至黄月英都派人送来了宵夜。
几人吃过后,把各项事情处理完,然后蒯良、伊籍等人才离开了。
刘修伸了伸懒腰,舒展了一下筋骨,才离开书房。
他往后院行去,来到黄月英的院子住下。
这一夜,自是久旱逢甘霖,春风一夜度云雨。
次日一早,刘修和身边的几个女人叙叙旧,又看着孩子嬉戏,脸上尽是笑容。和刘祯嬉戏一个时辰,刘修才起身离开。
出了后院,刘修直接喊来邓展,带着邓展朝书院行去。
鹿门书院在城中心。
如今的书院,早已经是门庭若市,往来的士子很多。
不过在书院的门口,有着士兵把手。
士兵驻扎,是为了防止有人作乱,毕竟庞德公都曾经遭到刺杀。
刘修带着邓展抵达,邓展亮明身份后,就顺利进入。
来到庞德公的办公室,侍从告知,庞德公正在主持书院的会议。刘修并未介意,留在庞德公的房间等待着。
约莫半个时辰后,房间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房门打开,庞德公走了进来。
刘修看到庞德公来了,起身道:“老师!”
庞德公道:“楚王!”
虽说他是刘修的老师,但庞德公并不以此自居。
第698章 新一年的计划()
刘修笑道:“老师和弟子还见外,您称呼我的表字即可。”
庞德公坐下,捋须一笑。
刘修敬重他,这是刘修的礼数,也是庞德公欣慰的地方。
但刘修的身份变化后,庞德公却不能僭越。
庞德公道:“楚王此番进入益州,书院的推广如何?”
自从益州纳入刘修麾下,益州也开设书院。
如今的书院,早已等同于太学般的存在。
庞德公在意的,是书院的推广。
刘修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各郡治所都已开设书院,尽展还算不错。下一步,刘巴会纳入更多的蛮人,让蛮人也接受书院的教导,也能懂得诗书礼仪。”
庞德公激动道:“好,好,好!”
让蛮人接受教导,这是有大功德的事情。
故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说法。
立德,即树立道德;
立功,即建功立业;
立言,即成就一家之言。
书院教导蛮人,便是立德之举。
庞德公对这样的结果,自是无比欣喜。
刘修话锋一转,问道:“老师可曾去见孔明?”
诸葛回来后,就被送到鹿门书院。
让诸葛亮呆在鹿门书院,一是便于监管,二是让诸葛亮有事可做。
诸葛亮的才华,刘修是知道的。
任由诸葛亮离开荆州,刘修办不到,他不可能纵虎归山。
万一以后诸葛亮再和他做对,岂不是自讨苦吃吗?
刘修愿意留下诸葛亮一命,也是建立在诸葛亮在掌控中,不会对他造成威胁的情况下的。
庞德公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道:“老夫已经见过孔明,他的情绪还算稳定,不过有些萎靡不振。过些日子,我会安排他做事的。”
刘修道:“老师,您不能等他情绪稳定再安排,得现在安排。”
庞德公问道:“此话何解?”
刘修道:“孔明在我的手中连战连败,如今刘备都死了,他心中必定难受。”
“现在这时候,正是孔明容易胡思乱想的时候。”
“老师安排他多做事,他便不会胡思乱想,也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
刘修说道:“等孔明熬过这段时间,就没事儿了。”
庞德公一听,顿觉有理。
这时候的诸葛亮一个人呆着,容易胡思乱想。
让他有事情做,能分散注意力。
庞统欣然采纳道:“我随后就安排,让他在书院给学子授课。”
刘修道:“老师费心了。”
庞德公轻叹一声,感慨道:“仔细的论起来,孔明也算为师的弟子,不过他没有正式拜师。他如此萎靡颓废,老师也心疼。奈何他心气高傲,不愿意向你低头。”
刘修说道:“顺其自然,不用强求。”
庞德公点头。
刘修对诸葛亮已经仁至义尽。
刘修继续说道:“我记得孔明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二姐嫁给了山民兄。”
“她们都在襄阳,可以让她们多走动走动。”
“除此外,也给孔明物色一个女子。”
“事情多起来,慢慢的,我相信孔明会有所改变。”
刘修现在能想到的,大致就这些事情。
诸葛亮出仕后,忙着处理刘备的事情,到现在都还未成婚,仍是孤家寡人一个。给诸葛亮找一个女人,也是需要安排的事情。
庞德公道:“这件事老夫会安排的。”
刘修道:“辛苦老师了。”
庞德公捋须轻笑,道:“有什么辛苦的,不辛苦。”
刘修和庞德公谈论事情,到了中午,刘修留在书院食堂吃饭。
鹿门书院内,是有食堂的。
所有的士子,都可以在食堂用餐。
刘修和庞德公在食堂吃过饭,又看了一遍书院的变化,然后才告辞离开。离开书院后,刘修回到王府,又抽空带着黄月英前往拜访黄承彦和司马徽。
走了一圈下来,才回到王府。
进入年关,王府也热闹了起来,府上的人忙碌无比。
刘修的日子倒也清闲。
政务交给伊籍和蒯良等人处理,他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军队上。
乱世当中,军队是核心。
没有足够的实力,纵然你再有治国的能力,那也是空谈。
刘修的父亲刘表便是例子。
刘表善于治理内政,荆州在他的治理下,成为南方最繁华富庶的地方。然而,刘表善于治理内政,却重文轻武,导致荆州虽有精兵,战斗力却不足。
如果是太平盛世,刘表能如鱼得水。
可惜乱世中,没有兵权,在别人眼中就是一块肥肉。
所以,刘修很重视军队。
时间就这样匆匆流逝,进入公元214年一月。
过去的一年,对楚国来说,绝对是有大收获的。
第一,拿下了洛阳地区;
第二,拿下了南阳地区;
第三,重创了曹操;
第四,彻底掌控了在益州
如此重重,楚国的发展是历历在目,取得了大量的好处。
刘修回顾过去的一年,也开始制定今年的计划。他把麾下的谋士都召集到大殿中,商议今年的安排。
贾诩、庞统、伊籍、蒯良、杨颙等人,尽皆参加。
除此外,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也在列,张仲景也参与了。
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三人,代表的是书院。
张仲景一个人,代表的是医院。
刘修环视众人,道:“过去的一年,楚国不论是粮食,还是人才,亦或是军队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绩。”
“现在,我们来议一议今年的事情。”
“都各自说说,今年的打算。”
刘修的目光落在了蒯良身上,道:“就从蒯良开始,从政务方面开头。”
蒯良拱手应下,神色并不焦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