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侯爷-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修道:“你说!”
孙尚香道:“如果可能,请夫君饶了二哥一命。”
刘修听了后,有些沉默,道:“我会尽量。”
涉及到和孙权的争锋,刘修也不能保证,因为战场之上,什么都可能发生。
孙尚香是懂兵的人,又道:“实在不行,请夫君给孙家留一点血脉。至少,不让孙家的血脉断绝就行。”
这个条件,已经是最后的请求。
刘修郑重道:“你放心,这个我能答应你。”
这一点,刘修可以允诺。
只是不论如何,这一回和孙权交战,孙氏的吴国,是不可能存在的。
刘修和孙尚香说了会话,然后刘修就离开了。
即将开战,他的事情非常多。
第710章 曹丕挂帅()
冀州,邺城!
自从和刘修敲定了联盟,魏国的战争机器也是快速的运转起来。
曹操占据天下最多的州。
尤其是冀州和徐州,一个是粮仓,一个是商业重地。
这两个地方,源源不断的为曹操提供粮食和钱财,确保了曹操后方无忧。
曹操在短时间内,就调集了粮草和大军。
然后,曹操命令陈琳发布了讨伐孙权的檄文。
陈琳的檄文中,极尽数落孙权,完全把孙权变成了一个阴险小人,更是汉之奸贼,历数孙权十大罪状。
一篇檄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可谓酣畅淋漓。
这一片檄文,很快就传开了。
魏国的大军准备就绪,已经即将出征。
世子曹丕,却在这个关键时候,到了司马懿的府上。
书房中。
曹丕恭敬行了一礼,然后坐下。
司马懿抬头看向曹丕,道:“世子,魏国和吴国的战事一触即发,世子手上应该有很多的事情,怎的跑到在下府上来了?”
曹丕诚恳道:“特来向先生请教。”
司马懿道:“请教什么?”
曹丕面色肃然,道:“我考虑的是,父王有病在身,我是否应该主动请战,前往吴国主持战局。可主持占据,我在军事方面,又比璋弟更弱。可不表示一番,我又唯恐父王不高兴。”
司马懿看向曹丕,暗道曹丕敏感性不错。
这个时候考虑的是关键所在。
但也没到最关键之处。
司马懿正色道:“世子所虑,甚为得当。此役,在下建议世子前往。”
曹丕道:“可是我不擅长军事。”
司马懿哼了声,道:“大王这样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国的人,少之又少。世子在军事方面不足,并不为奇。”
“世子不懂,难道其他人都不懂吗?”
“世子身为人主,要清楚的认识到一点,只要你会用人,一切都能解决。”
“世子不会打仗,但身边有能打仗的人,只要用好了,自然有人替你上阵拼杀;世子不会武艺,身边自有武勇出众的人;世子不会处理政务,但身边也有懂政务的人。”
“总之,世子能量才取用,知人善任,足矣!”
司马懿说道:“遥想当年,高皇帝刘邦,不也是文不成武不就吗?可是,高皇帝却打下了汉室数百年的江山。世子的出身,比高皇帝好太多了,何惧之有?”
曹丕听后,顿时明白了过来。
他对于司马懿,非常的尊敬,这是他的智囊。
“先生教诲,丕铭记于心。”
曹丕恭敬的行了一礼。
司马懿道:“刚才世子想要主动请战,以魏王身体不是作为理由,是可以的。但这一理由,还不够充分,不够让魏王允许。”
曹丕正色道:“还需要什么理由?”
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道:“世子只需说,吴国是弱国,魏国和楚国联手,吴国必败。真正要担心的,是击败吴国后,楚国发起的攻击。魏王英明神武,应当坐镇中枢,以的应对楚国的进攻。如此,魏王必定同意。”
曹丕听完后,郑重的点了点头。
司马懿的理由,的确充分。
曹操最终的人是刘修,让曹操留守邺城,才能应对楚国,这是最好的说辞。
司马懿继续道:“此番南下,世子多看多听少指挥。到时候获胜了,世子的功劳自然少不了。此战南下,世子的重点,不在于怎么指挥,而在于怎么和南下的大将搞好关系,进一步的让她们认可你,支持你。”
曹丕道:“先生教诲,在下明白!”
顿了顿,曹丕说道:“先生才智高绝,不如,先生也一道南下吧。”
司马懿摇了摇头道:“南方灭吴一战,在下没什么行去。而且在下还是王府的长史,大王不南下,在下也不变离开。”
曹丕听后,脸上表情略微遗憾。
司马懿笑道:“世子不必遗憾,在下留在邺城,也能为世子张罗一二,这并非坏事。不能因为世子南下离开,就使得世子在邺城的防线空虚了。”
曹丕拱手道:“多谢先生!”
司马懿道:“时间不早了,世子早些回去吧。”
“先生,在下告辞!”
曹丕起身离开司马懿的住宅,然后便径直朝魏王府行去,在书房中见到了曹操。
曹丕行礼道:“孩儿拜见父王!”
曹操道:“坐!”
曹丕依言坐下。
曹操问道:“你来有什么事情?”
曹丕开门见山道:“儿子此来,是特来向父王毛遂自荐的。”
“哦,说来听听!”
曹操嘴角噙着一抹笑容,开口询问。
一直以来,曹丕处理政务,都是稳扎稳打,行事很稳健,没有毛毛躁躁的地方。曹丕处理政务,连曹操都非常的放心。
如今曹丕毛遂自荐,曹操很是好奇。
曹丕问道:“敢问父王,这一次联合灭吴,是要御驾亲征吗?”
曹操道:“有这个打算。”
曹操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有这个打算,但未必就一定要去,只是暂定而已。
曹丕道:“儿子希望,代替父王出征,讨伐吴国。”
曹操问道:“理由呢?”
曹丕神色诚恳,缓缓道:“儿子的理由有三。第一,父王疾病恢复不久,还在调养身体中。父王身体好,我魏国便稳如泰山。如今已经开始进入夏天,南方天气潮热,父王南下征战,无法避暑,加之又要操劳,不利于调养身体。”
曹操听了后,脸上露出欣慰神色。
曹丕的话,倒也有道理。
曹操道:“第二呢?”
曹丕继续道:“第二,吴国是一个弱国,我魏国和楚国联合攻打吴国,吴国必败。只要父王派遣上将和智谋之士出战,此战必胜。”
“令人担忧的,是楚国的军队。”
“一旦灭掉吴国后,刘修恐怕就要开战。”
“到时候,需要父王协调运筹,方能做出最快的应对。”
“父王如果在前线,不便于协调。”
“唯有父王留在邺城,才能最快的做出应对,以便反击刘修,甚至是先一步发起进攻。”
曹丕依照司马懿的计策,说出了第二个理由。
这个理由,依旧让曹操很满意。
历史上的曹操,视孙权为大敌,更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是因为刘修的出现,导致孙权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一直被压制。
所以,曹操不把孙权放在眼中。
曹操有些惊喜曹丕的分析,又道:“第三呢?”
曹丕说到第三,他面色严肃起来,正色道:“父王文能治国,武能统军。身为父王儿子,丕儿却不通晓战事,自觉惭愧。”
“这一次攻打吴国不难,儿子便寻思着,也上战场见识一番,向各位前辈叔伯学习一二,不求精通,能粗通兵法谋略也好。”
“也只有这样的战事,儿子才敢去看看。”
“如果是和刘修交锋,战事悬于一线,儿子也不敢擅自前往。”
曹丕说道:“儿子恳请父王准许。”
曹操听完后,脸上也露出沉吟神色。
曹丕提出的请求,曹操也颇为欣慰,因为曹丕有这份儿心。
曹操至今,最满意的继承人是曹昂。
曹昂文武双全,是和曹操最相似的,可惜为了救他死在战场上。
曹丕有心思锻炼,曹操也没有意见,道:“你的请求,本王准许了。此番攻打吴国,本王会任命军中主将,负责灭吴一战。你作为主帅前往,但不得随意插手军务。”
曹丕抱拳道:“儿子谨遵父王命令。”
此刻,曹丕心中也兴奋起来,有了灭吴一战的成果,他履历上又多了一笔。
曹操挥手让曹丕退下,然后开始安排出兵事宜。
第711章 恐慌的孙权()
曹操发表讨伐孙权的檄文时,楚国的讨伐檄文也随之发出。
两篇讨伐檄文,都犹如尖刀一般,痛批孙权。
五月初一。
楚国和魏国同时发兵,联合攻打孙权。
消息传到吴国后,吴国群臣震惊,百姓惊恐。
不论是曹操,亦或是刘修,都具备了击败孙权的实力。
现在两家一起攻杀而来,情形可想而知。
史载赤壁之战,曹操发兵南下,以张昭为首的文臣,就都谏言归顺曹操,认为抵挡不住曹操的大军。
当时,军方则力主抵抗。
在周瑜、鲁肃等军方将领力主一战的情况下,孙权联合刘备抗曹。
可如今呢?
孙权哪里去找盟友?
刘备都已经被杀了,而且荆州还多了个虎视眈眈的刘修。
曹操和刘修一同杀来,更是引起了吴国的震荡。
一时间,人心惶惶。
群臣上下,更是各自不安。
吴王府!
大殿中。
吴国的文臣,尽数聚集于此。
一个个正在议论着,脸上的神色都凝重无比。
所有人都担心目下的局势。
孙权看在眼中,心中也是无比的烦躁。
他一直在刘修和曹操之间摇摆,当遇到刘修强势时,他直接向刘修求和,然后再联合曹操,以对抗曹操。当刘修和曹操厮杀时,孙权又蠢蠢欲动,意图攻打荆州。
一直以来,孙权虽然数次面临危险,却不曾危急根基。
可是这一次,曹操和刘修联合了。
这样的结果,令孙权震惊,甚至是感到恐惧。
他继承了父兄的基业,忍辱负重,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现在却面临着最大的危机。
孙权看着一个个闹腾的官员,呵斥道:“够了,都闭嘴!”
孙权一开口,众人立即闭嘴。
一个个的目光都看向孙权,等着孙权说话。
孙权沉声道:“张昭、朱治、顾雍、陆逊留下,其余人等,全部退下。”
“喏!”
众人闻言,值得摇头哀叹着离去。
孙权看着麾下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文臣,心中就来气。
这些人,平日里养得白白胖胖的,现在到了关键时候,就全都哑了,而且只知道唉声叹气,实在是没用。
孙权看向张昭等人,道:“张公,曹操和刘修联手杀来,你怎么看?”
张昭闻言,也是面容苦涩。
吴国面对楚国一家,就已经是支拙,难以抵挡。
如今,楚国和魏国都杀来,张昭一时间,也难以想到办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