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小侯爷-第4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第四军担任军师,马谡可谓年少得志。
如今和周瑜交锋,马谡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功。
太史慈道:“大王书信中解释了,周瑜表面上兵力尽出,但到底如何,尚未可知。需要我们进一步逼迫,让周瑜拿出所有的力量。”
马谡一听,顿时明白了。
刘修不出兵的原因,是因为认为周瑜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马谡思索着,道:“将军,如果要逼迫周瑜,那进攻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了。”
太史慈道:“大王让我们稳扎稳打。”
马谡道:“当然,我们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尽力的逼迫周瑜。一旦周瑜图穷匕见,到了无兵可用的时候,就是大王出兵之时。”
太史慈问道:“军师有什么计策?”
马谡自信一笑,当即,他阐述了详细的计策。
太史慈听完,仔细的推敲了一番,也赞同马谡的计策,道:“军师的计策可行,接下来,我们就这么办。”
两人定下了计策,便开始行动起来。
第721章 陆逊领兵()
江乘县,地处丹阳郡背面,和广陵郡接壤。
江乘县和广陵郡,只有一线之隔。
陆逊来到江乘县,负责丹阳郡的交接事宜。
站在江边,陆逊静静等待着。
一名扈从站在陆逊身旁,禀报道:“大人,您没有必要亲自来的。让曹军过河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就行。”
陆逊呵呵笑了笑,却并未解释。
他如果不亲自来江边,对方就不会降低戒心。
唯有亲自来,才能展现诚意。
陆逊对这一战很看重,这关系到他和陆家在楚国的未来。
“来了!”
忽然,扈从提醒道。
陆逊抬头望去,只见长剑的北岸渡口边,黑压压的人影汇聚,一眼看去,仿佛一条长龙横亘在北岸。
因为距离远,看不真切对岸的情况。
不过,陆逊还是看到对岸的渡口边,竟有一艘小船入水,然后朝着南岸而来。
船行江中,却并非一时半刻能渡过长江。
如今正值六月,夏雨不断,河水泛涨,水面有所提高,水流也相对湍急。
这样的情况下,曹军不敢轻易渡河。
陆逊看着曹军的船越来越近,脸上表情愈发平静。
现在没有开战,但这一战已经开始了。
足足用了近小半个时辰,这艘小船才顺利的渡过河岸。
船上的人,赫然是荀攸。
他坐在小船中,颠簸而来,脸上神色有一抹苍白。他是北方人,习惯步履平地,不习惯颠簸的小船。
荀攸拱手道:“在下荀攸,见过陆大人。”
顾雍一回到吴县,很快就派人送信到广陵县,告知了负责交接的人是陆逊。
陆逊惊讶道:“竟是荀军师亲自过来,难道,荀军师不怕陆某拿下你,要挟魏世子吗?”
荀攸听后,却是不屑一笑。
这话也虚有其表。
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实则没有半点威胁。
荀攸一抖长袍,一阵威风吹来,倒是吹散了一点热气,脑子为之清醒,笑道:“在下就站在这里,身无长物,连一柄佩剑都没有。陆大人要动手,请吧。”
陆逊道:“荀军师不愧是魏王心腹,这份胆魄,令人佩服。本官只是开一个玩笑,当不得真。”
荀攸审视着陆逊,眼中熠熠生辉,明亮无比。
来之前,他已经派人了解过陆逊。
陆逊出自陆家,和孙权是有着深仇大恨的。
荀攸亲自来,还有一个目的,想要劝降陆逊。他也不急着让陆逊安排渡江,道:“陆大人出身陆家,书香传家,名门望族之后。如今,陆家却不复昔日景象,令人唏嘘啊。”
陆逊道:“劳荀军师挂心了。”
荀攸不急不躁的道:“陆大人对当今吴国局势,有何看法?”
陆逊扫了荀攸一眼,眼眸眯起。
只是,他却不答话。
荀攸继续道:“陆大人是聪明人,必然能看出吴国的局势。如今,吴国不过苟延残喘,败亡是迟早的事情。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陆大人不为自己的前程着想,难道不为陆家着想吗?”
陆逊冷笑道:“荀军师真是舌灿生花,令人佩服。”
荀攸道:“在下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他所讲的,都是陆家的现状。
尤其是陆逊身为陆家的人,眼看着陆家逐渐的衰败,心中绝对不可能没有想法。
就算陆逊忠于孙权,可陆家呢?
家国天下,先有家才有国,这是烙印在世家子弟心中的印记。
荀攸不相信陆逊会无动于衷。
陆逊却还是没有给出正面答复,岔开话题,问道:“荀军师,曹军已经到了北岸,还不准备渡河吗?”
荀攸脸上顿时多了笑容。
陆逊没有回答,便没有明着拒绝。
这表明事情有希望。
荀攸试探出了陆逊的想法后,也不再多言,说道:“陆大人,曹军已经准备好渡河。奈何,没有船只,也不善渡河,所以需要吴军士兵帮助。”
陆逊道:“如何帮助?”
荀攸回答道:“调遣吴国战船,运送曹军渡河。”
陆逊道:“好!”
当即,陆逊就下达了命令。
陆逊下达命令不久,就看到一搜一搜的战船从长江上行驶而来,然后往北岸去了。
荀攸看着往北行去的战船,眼神凝重。
此前,张辽派遣了士兵打探江上的动静,却没有发现吴国的水军。
陆逊一下令,很快就来了。
可见吴国水军的厉害。
吴国的整体战斗力很弱,可吴国的水军的确厉害。
荀攸若有所思,而陆逊心中也一样。
荀攸让吴国的战船运送曹军士兵,而曹军的战船没有出现,这就是令人疑惑的地方。要说曹军没有战船,陆逊根本就不相信。
所以,必然是曹军隐藏了战船。
陆逊不了解魏国战船的情况,就难以做出推断。
好一个狡猾的荀攸。
陆逊心中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眼前的荀攸,不是一个能轻易蒙骗的人。
吴国战船往返于南北两岸之间。
一批一批的曹军士兵渡过河岸,在南岸驻扎。
荀攸命令士兵驻扎,全力戒备。
只要魏国的大军过河,就必须戒备,因为渡过长江,意味着魏国的大军进入吴国境内。在没有彻底占据丹阳郡之前,荀攸都不能放松。
江面上,战船不断的往返。
足足用了小半天时间,曹军大部分都已经过河。
张辽也过河了。
曹丕却没有过河,留在了北岸扎营。
大部分的曹军过河进入丹阳郡,但为了预防万一,张辽留下曹丕镇守后方,避免遭到袭击。
陆逊看在眼中,暗道曹军安排太严谨了。
想在长江边上袭击曹军,根本不可能,也幸亏他也没有着么安排。
陆逊看向荀攸,道:“荀军师,曹军已经渡河,请先随我前往江乘县。然后,南下丹阳郡的治所宛陵县。”
荀攸却摇头道:“不着急,我们在此休整一天。明天上午,再起兵南下。”
渡河时,许多士兵颠簸后,都晕乎乎的。
虽然能强行南下赶路,但这样的状态下,荀攸是不放心的。
军队在丹阳郡,随时可能有战事。
士兵必须时刻保证战斗力。
陆逊脸上微笑着道:“就依荀军师的安排。”他说了后,心中却有些失落。他也看到了曹军士兵的状况,如果对方急切的南下赶路,他布置的埋伏,就有了用武之地。
现在看来,想要伏击荀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军队扎营休息。
一宿无话。
次日一早,天阴沉沉的。
不多久,就见雷霆闪电在空中肆虐,下起了瓢泼大雨。
这样的大雨,不可能赶路。
足足一个时辰后,雨势减弱,变成了淅沥沥的小雨。
陆逊到了中军大帐,见到张辽和荀攸,问道:“张将军、荀军师,大雨变小,现在是毛毛小雨,是否南下赶路?”
第722章 冒雨赶路()
南下宛陵县,是必须做的事情。
占据宛陵,吞并丹阳郡,才能一鼓作气攻略吴郡。
换做寻常时候,张辽不在意时间,甚至要拖延时间,不急不慢的南下宛陵县,毕竟主动权在他的手中。
可现在不同,他得赶时间。
一旦刘修击败周瑜,就会逼近吴郡。
张辽要早一步夺取吴郡。
大雨变成了小雨,而士兵也休息好了,必须要赶路了。
张辽同意道:“可以,我们马上赶路。”
陆逊道:“我这就下去安排。”
陆逊去安排他麾下的士兵,而张辽也下令启程。
一场大雨过后,地面泥泞,四处都是水泊,尤其还有淅沥沥的小雨下着,使得地面始终都不好走。
惯于在北方生活的士兵,骤然在这样的缓解下,非常的不适应。
只是军令如山,大军只得跟着南下。
大军南下宛陵县,张辽依然在渡口留下一队士兵驻扎。
其目的,是扼守南北两岸。
如此,张辽进可攻退可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陆逊暗道张辽精明,心中也更是小心,带着大军一路南下。
张辽和荀攸坐镇中军。
两人虽然进入丹阳郡,但仍是没有放松。
荀攸道:“张将军,你看陆逊如何?”
张辽道:“此人不卑不亢,颇有将才之风。可惜,不是我魏国的人。”
荀攸道:“我倒是希望,能够招降此人。”
张辽自信一笑,道:“占据丹阳郡后,我们一发兵,吴国抵抗不了,届时,陆逊自会顺势归顺的。”
荀攸眼中有着耐人寻味的神色,道:“但愿吧。”
招降陆逊,荀攸颇为期待。
只是看陆逊的样子,并不怎么容易。
两人随意的聊天,带兵继续南下。
只是越往南走,道路愈发泥泞,尤其是经过无数士兵和战马踏过后,道路更是坑坑洼洼的,地面很难走。
“希律律!”
忽然,一匹战马悲鸣一声,轰然倒在地上。
士兵跟着摔倒下来。
泥土四溅,士兵身上染了一身的泥土。
这情况,影响到军队的行进。
士兵站起身,看着倒地的战马,咒骂道:“他娘的鬼天气,这路也太难走了。来两个人,帮我把战马扶起来。”
战马之所以摔倒,是道路泥泞打滑。
北方雨水更少,道路不至于如此的泥泞。
骑兵在北方,可谓驰骋无阻。
可是南方道路泥泞,一下雨后,羊肠小道都踩成了泥浆,很难走。
战马走在上面,很容易打滑摔倒。
几个士兵,好不容易才把战马扶起来,让战马立起。只是战马的身上,也站满泥浆,这情况是不能骑了,只能牵着马走到有水源的地方,清洗后才能再骑乘。
队伍继续赶路,摔倒的战马越来越多。
赶路的队伍,受到影响。
负责的将领,也知道不能再压着,赶忙朝后方中军行去。
来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