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小侯爷-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嘶!”

    曹丕闻言,倒吸了口气。

    曹魏和刘楚决战,如果曹魏失败,刘修会一鼓作气北上。

    届时,魏国必定被横扫。

    司马懿眼眸更是眯成一条线,道:“魏王大病一场,经由华佗治愈了头痛病。但魏王的内心,对一统天下的执念也越来越强。他老人家,铁了心要和刘修决战。”

    曹丕也知道曹操对一统天下的执念。曹操要统一天下的决心,一直都是存在的。

    正因为如此,曹操才攻打吴国。

    司马懿道:“说了这么多,世子明白吗?”

    曹丕叹息道:“明白了。”

    深吸口气,曹丕继续道:“先生,我们要强攻吴国,该如何强攻呢?陆逊扼守丹阳郡,死守长江天堑。我们的水军在长江上,根本不是吴国的对手。想强行南下,必然有极大的困难。”

    司马轻笑两声,又摇了摇头。

    曹丕见状,又愣住。

    摇头是什么意思?

    曹丕对司马懿很倚重很尊敬,可司马懿老爱卖关子,这点就很不好。

    曹丕道:“先生是什么意思?不出兵吗?”

    司马懿道:“世子睿智。”

    曹丕抬头看了司马懿一眼,很是惊讶。可这一次,他却没有再询问,而是开始思考。

    不出兵,可曹操又下令出兵。

    其中的权衡,并不容易。

    曹丕思考了一番,正色道:“先生的意思是,佯装出兵,再坐山观虎斗。”

    司马懿沉吟了片刻,才开口道:“世子漏了最重要的一点,佯装出兵在前,坐山观虎斗随后,最后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周瑜被太史慈溃败,楚国的精锐已经直扑吴县。”

    “可以预见,楚国灭掉吴国指日可待。”

    “楚国如此强势,我们何必要和楚国争锋呢?没有必要。”

    “现在要做的,在于后续布局。”

    “佯装渡河攻打陆逊,需要安排;坐山观虎斗,也要进行。”

    “但我们要抓住机会布局。”

    “一旦到灭吴的关键时刻,就要出兵攻打刘修。”

    司马懿道:“如此一来,在后续和刘修交战中,才能占据主动。一城一地的得失不重要,如果能灭掉楚国的有生力量,纵然没有得到吴国的一城一地,也是值得的。”

    曹丕闻言,大为敬服。

    荀攸和司马懿的计策,方向截然不同。

    司马懿的计策,更趋向于守势,在防守中进行反攻,不给对手机会。

    这样的计策一旦出击,便是致命一击。

    曹丕感慨道:“如果荀军师和先生一般慎重,便不会兵败了。”

    司马懿摇头,否定了曹丕的话,说道:“世子,换做我在荀军师的位置,也会中计的。不同的处境,采取不同的计策。荀公达和张文远当时遇到的情况,只要渡过长江,就必然中计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曹丕微微颔首。

    虽然司马懿给荀攸辩解,但曹丕还是更认同司马懿,认为司马懿更胜一筹。

    曹丕道:“先生的意思,我已经明白。”

    司马懿道:“世子明白就好。”

    顿了顿,司马懿道:“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由世子和于禁商谈。于禁善于防守。如今在大王的麾下,于禁也是一员重要的将领,世子要多和于禁交流。”

    曹丕道:“先生的话,我明白!”

    这一次他来前线,不仅是要立功,还要和军方将领搞好关系。

    有军方将领的支持,曹丕地位才会更加的稳如泰山。

    曹丕离开营帐,便去找于禁。

    司马懿坐在营帐中,又拿起一卷竹简,继续看书。

    对于楚国和魏国的战事,司马懿其实不怎么担忧。因为在司马懿看来,楚国进攻吴国容易,因为楚国士兵本就是南方人。

    但楚国要进攻魏国,在北地作战,却又不一样。

第759章 张昭出手() 
长江南岸。

    吴国军队驻地外,一处山坡上。

    陆逊一袭白衣,站在山顶,眺望着北岸方向,神色肃然。

    曹军驻扎在北岸。

    陆逊驻扎在南岸。

    两军对峙,陆逊会经常登山打量对岸的动静,查看魏军的营地是否有变化。他仔细的打量着,见长江对岸的营地布置没有变化,便转身离开。

    往山下走时,亲随来了。

    亲随恭敬的向陆逊抱拳行礼,低声道:“大人,家里有消息。”

    “走!”

    陆逊下令,带着亲随往营地行去。

    回到营地中,陆逊面色肃然,看向亲随,道:“什么事?”

    亲随从衣袖中取出一封信,递到陆逊手中。

    这名亲随,是锦衣卫的人。

    一方面,负责陆逊和锦衣卫的联系,确保消息畅通。

    另一方面,保护陆逊的安全。

    陆逊拆开信封,仔细看了一遍书信中的内容。

    仔细的看完,陆逊把书信焚烧了,然后陷入沉吟中。

    书信中,是法正的来信。

    如今太史慈攻破豫章郡,正逼近吴郡,法正希望陆逊运作一番,争取带兵回到吴县驻守。等太史慈兵临城下时,陆逊才能里应外合,一鼓作气破掉吴国。

    陆逊思考着。

    要带兵回到吴县,还真有些困难。

    曹军在长江北岸驻扎,随时可能南下丹阳郡,这就是掣肘的地方。

    曹军在,陆逊就抽不开身。

    陆逊思考许久后,便提起笔开始写信。

    一封书信写好,陆逊交给亲随,吩咐道:“亲自交给叔父,让他找张昭商议。”

    “喏!”

    亲随得令,便转身离开了。

    陆逊驻扎在长江南岸,抽不开身,所以得靠张昭来运作这件事。

    消息很快传回吴县。

    陆绩收到消息后,看到了信上的内容,便直接往张昭的府邸行去。

    进入张府,陆绩在书房见到了张昭。

    陆绩正色道:“张公,伯言有书信传来。楚国方面,希望伯言能带兵撤回吴县驻守。一旦太史慈率军抵达,让伯言里应外合,一举瓦解吴县的防守。”

    张昭褶皱的脸上,尽是皱纹。

    他老脸绷着,思虑一番后,说道:“公纪,这件事可不好运作。”

    陆绩说道:“伯言也说不好运作,但再怎么难办,也得运作。否则,完不成楚国方面的安排,对我们将来也有影响。”

    张昭微微颔首,仔细的思考。

    忽然,张昭问道:“前线徐盛的情况怎么样?”

    徐盛重组军队,便带兵去阻拦太史慈。

    至今,也有些时间了。

    陆绩摇了摇头,道:“暂时还没有消息。对吴王来说,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只要能抵挡楚国的进攻,能阻止魏国南下,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张昭也点了点头。

    眼下的吴国情况,可谓是糟糕到了极点。

    人心涣散。

    百姓惶恐。

    朝中的大臣更是各自寻找出路。

    在这段时间,有许多的朝臣要败拜见张昭,但都被张昭拒绝了。

    因为张昭不用想,都能明白朝中官员来的意图。

    无非是提前安排后路而已。

    张昭思考了小半柱香的时间,长长的出了口气,道:“公纪,我们这样安排。先污蔑伯言,加重伯言在大王心中的地位,这是事先就必须做的。”

    当下,张昭说了污蔑陆逊的计策。

    陆绩一听,眼中明亮,道:“张公言之有理,这样操作一番,吴王对伯言,必然更加器重。只是虽然加重了伯言的身份,但有什么用呢?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伯言回来防守。”

    张昭道:“第二步,便是等徐盛兵败。”

    “大都督周瑜都败了,何况是徐盛。”

    “在楚国的兵锋面前,徐盛重新组建的士兵,不可能挡住的。”

    “一旦楚军杀来,吴国告急,大王必然想到陆逊。”

    张昭眼中明亮,正色道:“把陆逊调回来,再安排人镇守江上。至少,拖延魏军南下的时间,让楚军先一步夺取吴县。”

    陆绩听完后,连连点头。

    姜还是老的辣!

    张昭的一番谋划,的确是可行的。

    陆绩道:“张公,我这就去安排,尽快把消息散步出去。”

    张昭点头。

    陆绩转身离去,回到陆家,陆绩便开始运作。

    短短一天的时间,吴县城内,便有一股暗流涌动,有消息称陆逊在长江南岸驻扎,已经有意投效曹操。

    或是说陆逊故意避而不战的,或是说陆逊要归顺曹军的

    总之,消息甚嚣尘上。

    这一则消息,很快就传达了孙权的宫中。

    孙权得到了消息,他的内心,认为陆逊不可能投降曹操,毕竟陆逊才俘虏了张辽和荀攸。

    可吴国陷入困境中,尤其是周瑜兵败后,吴国更是颓败。

    如果陆逊找后路,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孙权又有些怀疑。

    孙权当即便派人通知张昭、顾雍、陆绩、朱治等人到宫内议事。

    等几人抵达后,孙权开门见山的道:“如今城内谣传关于陆逊的消息,诸公怎么看?”

    陆绩直接站出来道:“大王,这是冤枉啊。”

    作为陆家的人,陆绩自是坚决反对。

    陆绩说道:“伯言受大王知遇之恩,焉能投降曹军。大王,这绝对是曹军故意谣传消息,想让大王召回伯言。一旦大王真的召回了伯言,曹军南下就没有阻拦了。”

    张昭捋着颌下的胡须,道:“大王,老臣也赞同。陆逊抵挡曹军,令曹军不能南下寸步,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其余官员也纷纷开口。

    孙权听了后,也是一副赞同神情。

    他原本就认为陆逊不可能归顺曹操,只是心中多疑,便喊了张昭等人来。

    如今众人意见一致,便更加安心了。

    孙权大袖一拂,看向张昭,吩咐道:“张公,谣言的事情,你尽快处理。该杀的杀,该问罪的问罪。”

    “喏!”

    张昭拱手应下。

    此时张昭心中,便彻底踏实了下来。

    经此一事,陆逊在孙权的心中,更有了分量。

    孙权知道陆逊很重要,是吴国当下最主要的将领。只要吴国遭遇危机,孙权就会押注在陆逊的身上,让陆逊主持吴国的战事。

    一旦陆逊回到吴县,便能里应外合。

    这便是张昭的谋划。

第760章 徐盛的决心() 
宛陵县。

    这是丹阳郡的治所所在地。

    徐盛从吴县调集了士兵,整军备战,最后在宛陵县驻扎。他的意图,是想要把楚国的军队,阻拦在宛陵一线。

    丹阳郡和豫章郡接壤。

    太史慈攻克豫章郡后,便杀入了丹阳郡。

    如今距离宛陵县,已经不远。

    徐盛坐镇宛陵县,压力很大。

    想一想,连周瑜这个吴国的大都督,都没能挡楚军的进攻,何况是他呢?

    徐盛的内心是不自信的。

    他确实也没有自信的底气,因为如今的吴国,要军队没军队,要人心没人心,要战斗力没战斗力,他不知道该怎么抵挡。

    只是他知道,纵然是战死,他也要抵挡。

    他拥有的,是一颗死战的心,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